回覆列表
  • 1 # 文刀沐子

    于丹,說大鼓的教授.學者。

    喜歡她的,是因為她大鼓說的不錯!

    不喜歡甚至罵她的,是因為她頂著教授銜以學術的名義說大鼓!

    于丹的大鼓把式不錯,辭藻華麗,嘴皮功夫好,也煽情。但缺乏故事性,記不住,聽完興奮一陣,過後記不得她說啥了,嘚,全忘!

    所以,她說的只是大鼓,離心靈雞湯還是有很大距離嘀!

    作為教頭和學者,成也大鼓,敗也大鼓!

  • 2 # 楊老帥

    【于丹】有人褒為“才女”,有人貶為“妖女,”,其說不一。本人不善【相面】。只知【于丹】一女人也。

    【于丹】的爆紅,源於2006年的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這到是真的。她在《百家講壇》中鶯聲燕語用近手平民化的語言,將《論語》《莊子》熬成【雞湯】獻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她本人也名聲鵲起,享譽海內外,被人追捧加封【中國才女】頭銜……

    雞湯,再好喝也只是雞湯。即或是用東北人參燉出的雞湯,喝多了也會鬧肚子不是。而且頓頓喝雞湯的華人應該不多。何況,只是淡而無味的【心靈雞湯】而已。

    隨著熬製雞湯的配料越來越少,雞湯銷售份額的銳減,雞湯市場下滑,昔日的【雞湯大王】【才女】也漸漸地談出了人們的視線,最終迴歸為【女人】……

  • 3 # 閒聊天下

    自央視開播《百家講壇》以來捧紅了很多大學講師教授,其中就包括于丹,于丹把枯澀難懂的經典用通俗易懂語言向民眾普及儒家和道家思想,還加了很多自己的心得,在講演時把自己代入之中,講的繪聲繪色,應該說獲得巨大成功,得到眾多觀公的認可。錯就錯在於丹在潛意識裡還是把思想當做了知識,在講堂之外忘記了自己是誰,放縱了自己。

    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百家講壇》中走紅的有講三國的易中天、講《史記》王立群、講清史的紀連海、講武俠小說的孔繁東,甚至馬末都也講過收藏,這些專家學者教授最大特點傳授的是知識,屬於授業、解惑範疇,人們不會在意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品。

    而於丹不同,她在向民眾傳道,她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會直接影響到她傳道的效果。臺前向買不起車買不起房看不起病的民眾傳授道家的知足常樂,傳授莊子的安貧樂道,並大談特談自己的體會和認知,而在現實生活中卻被媒體報料,出國三天換三個賓館房間,對下屬非訓即罵,對自己學生自殺表觀出的冷漠,給人以活脫脫偽君子形象,人設也必然坍塌。

    講的是不是心靈雞湯不重要,重要的是講者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 4 # 紹祖

    于丹在百家講壇上的印象確實很深刻,博學多識,滿腹經綸,出口成章。氣度不凡,有股英氣,能自然地成為焦點。

    觀點,個有不同,是毒、是藥在於自己怎麼想。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生體驗、不同的格局,所看的角度都會有差異。當下,你覺得有用固然是好;沒用,也不必唾棄,可能只是你還沒有那番心歷體會而已。或許某天,就能感受到他人身上的精神力量。

    我個人是被于丹博學所吸引過,文化如果能以各種形式呈現,暢所欲言,思想就會碰撞出更燦爛的火花。有人喜歡,就會有人厭惡!誰都做不到人見人愛,即使你很心儀的人,可能轉眼變得面目可憎。時間都很寶貴,就不浪費在不必要的人身上。易中天流裡流氣的,當時不也爆火不行。

  • 5 # 天濟飲水思源

    稱其為精英一員的代表作品:心靈雞湯,對貴族來講,是讓他們的活法更精緻一些,沒有錯呀,高大上們喜歡捧的華彩異戀效果……對身處在風裡來雨裡去的勞動者講,確實是把泡麵放到了魚翅裡,看似添了油膩加了營養,吞下去後腸胃水土不服了……就應了一句老話,欲速則不達。傳播傳統文化也是要講究物件,講究時宜的……

  • 6 # 一個有點夢想的山裡人

    所謂千人千面,每個人的看法都不盡相同。看過於丹老師的百家講壇,也很喜歡。依自己看來,于丹老師是個不錯的人。

  • 7 # baba152504637

    “雞湯”從古至今人們都愛喝。

    “心靈雞湯“既順口又潤喉又爽心,人們更愛喝。

    誰能享此美譽?于丹。一個形象一般而口才了得的女人。能把古人的深奧哲理又難懂的文言語句演譯得通俗易懂接地氣的話語,使人聽得明,想得透的平民化道理,給人以思考,以接受,以愉悅,以興奮,潤物無聲。我們願喝雞湯不喝殺人於無形的毒藥。我聽過她的訴說,也看過她的文章,覺得這“雞湯“香!

    有人說“那是正確的廢話“。這評價太到位,太偉大了。母親在勸哭鬧的孩子總會用一句“寶寶寶寶笑,寶寶快睡覺”來又拍又撫的孩子。孩子在無數遍迴圈往復且單調的一句話中酣然入睡並享受甜蜜,你說這一句話廢還是不廢?

    也有人說于丹應該在課堂好好的上課,不應在中央臺熬雞湯,難道中央臺不是面向華人的大課堂?

    也有人說于丹知識淺薄,我想問你在點評時你有幾多豐富?人們總是在生活中,閱讀中,交流中,修正中豐富提高知識的,沒有人敢說我學富五車以達頂峰才出來講話的。

    于丹是個微笑的女人,並能熬雞湯的女人,證明她是善良的女人。她不熬毒藥,不甜言密語誘惑人,即使是廢話也願意聽,何況一位資深人士說過於丹的廢話正確的。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于丹的雞湯你願喝就喝,不喝沒人強迫你。不必說傷人的廢話來損人,更何況是一個給人心靈送雞湯的人。

  • 8 # 超哥說成語

    于丹教授的講座中,採用了一種新穎的語言風格,透過對《論語》《莊子》的解讀,引導大眾去體會古代先賢提供給世人的智慧,其中包括生命價值、人生態度、道德理想、境界情操等。提供給大眾的不止是知識,更是現代人尋求心靈安定所亟需的精神力量,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隨著于丹教授的走紅,有一種聲音開始在網路上出現,就是說于丹教授講的是心靈雞湯,有些解讀還有錯誤。再加上一些名人的推波助瀾,網路上負面資訊越來越多。我覺得於丹教授只是用一種比較清新的語言來解讀經典,這也是她能受追捧的原因。

    如果說這是心靈雞湯,那麼只能說你並不是真正來學習的,並沒有真正用心去領會其中的含義。其實經典都是讓人修身養性、心靈滿足的,可能是于丹教授的解讀風格類似於現在的各類平臺上流傳的心靈雞湯,就被人說是心靈雞湯。仔細領會的話,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不同。

    網上也有人指出于丹教授的解讀有不對的地方,我覺得對經典的理解各有不同,會存在有爭議的地方。即使真有錯誤的地方,那你堅持自己的觀點就是了,可以指出來,但是不要以此就否定於丹教授。孔子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就是要向不同的人學習對的東西,學習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現在大家都感覺于丹教授沒有以前受大眾喜歡了,其實也很正常,每個名人走紅都有個時間段。過了這個時間段,就不再像以前那樣萬眾矚目了。但是並不代表于丹教授的傳播經典的行動停止了,于丹教授還在為普及傳播我們的傳統文化做著自己的貢獻。

    人們說于丹教授講的是心靈雞湯,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大眾聽了都覺得有道理,但那是一種無法企及的境界,和現實相比,有巨大的落差。傳統文化讓我們仁義禮智信,可是現實當中往往是那些不仁義禮智信的人得到的更多,殘酷的現實讓人對美好的東西失去了信心,就會說那些是心靈雞湯,解決不了現實問題。

    綜上所述,我覺得於丹教授講的不能說是心靈雞湯,我們要抱著真誠的學習態度,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營養。最後用一個于丹教授講的“六言六蔽”來與大家共勉,讓我們透過學習,不止做一個好人,還要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通智)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 9 # 千千千里馬

    據說,雞湯是補氣的。一般生孩子的婦女要給雞湯。

    心靈雞湯不要一點用沒有,畢竟也不是白開水一碗。

    但是,喝多了,還是要吃乾貨。只有吃乾貨多了,身體才會壯實。

    于丹我已經多次說過了。你說人家一點學問沒有,那也不對。

    她講《論語》的時候,看了幾分鐘就厭煩了。可能因為我是成年人的緣故吧。

    所以,我就說,于丹做中小學教師,那是太合適了,做大學教師,就害人不淺了。

    普及傳統文化和提高對傳統文化認識,沒有什麼矛盾。

    但是,把傳統文化當做現代文化替代品,那就是一種無知了。

    于丹學問最大的失敗恰恰是把傳統文化當做現代文化的替代品了。

    她傳播的孔子、莊子已經不是古代的孔子莊子了,而是改革開放以來新時代的孔子、莊子了。

    這是大家很不能接受的。

    于丹為了表明自己對現代關心,不惜脫離經典精神的時代特徵,直接為現代人設計,真正“古為今用”了。

    所以,很多有一定文化修養的人,感覺這已經突破做學問的起碼底線了。

    話又說回來,現代是一個改革鉅變的時代,問題非常突出,發展很快,我們應該適應新的變化,給大眾一個應對變化中國的新思維,而不是一味地安慰自己,什麼不好都是自己不好什麼不對,首先是自己不對。

    你想想,如果都是普通老百姓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社會矛盾就沒有了嗎?

    改革需要勇氣,進步的中國,需要頑強克服任何艱難險阻。

    那些軟綿綿的雞湯喝多了,恐怕走不了萬里長征。

  • 10 # 埃特603

    關於于丹的相關問題答題,以及題後各種評論,這幾天都集中看了一下。有些話不吐不快。我對於丹本人沒意見,她在央視百家講壇的論語也聽過,風格到真有點雞湯,不過於丹是專業出身,國學大師說不上,但對論語的文字解讀,還是付合專業素質的,央視的百家講壇,本來也有百家之言的意思在裡面,于丹風格喜歡不喜歡,是觀眾的選擇,但她的解讀,參與這節目還是夠格的。我的吐槽槽點在於評論裡一大堆人,聲稱于丹老師解讀的論語“通俗易懂”,然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鬧不清這麼一幫子人,是怎麼扯出這麼大一張虎皮的?!論語到的確算中國古代民族文化的精華,內涵從淺到深也足夠後人深度挖掘,這些我都不否認,可是請看清楚,內涵“從淺到深”!在古代,有條件學文化的人,啟蒙識字後,第一套學科就是論語!科舉制度出現後,秀才之前的童生學論語都只是前期,當然,也不是說論語淺薄,任何一個國學大師都可以在不同的深淺位置重新發掘論語,那是題外話,這裡要說的,是論語對於學習的人來說、本身已經直白淺顯,懂什麼是大道至簡嗎?論語就是!就文言文的通俗性而言,論語比那本半文半白的三國演義都直白了,就這,都還需要別人解讀的更“通俗易懂”才能理解的人,是那裡來的自信奢談“民族文化”這種大題目的?這類人的層次難道不是識點字,但談不上有文化,文化水平屬於拖了大家後腿的人嗎?我們民族文化能指望這樣的人群弘揚?!他們自己還好意思有如此之大的志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都沒法自己解讀而奢談文化,為其不善者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瓜是綠色的,為什麼不叫綠瓜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