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之子10
-
2 # 日慕鄉關
夏朝初期首次出現規範化的刑事處罰,統稱為上古五刑,分別為:墨、劓、刖、宮、大辟。“ 墨”就是在罪犯面部、耳後、頸項、手臂上刺刻後塗墨水,和早期的土法紋身是一個道理,現在許多人以紋身為美,殊不知這在古代是一種刑罰。“劓”就是把鼻子割掉,商鞅變法的時候秦孝公的哥哥贏虔因教導太子無方,被商鞅處以“劓”刑,他對商鞅極度記恨,秦孝公死後商鞅被車裂,根因就在這。“刖”就是砍掉腳,這個就不多說了,“宮”刑大家都懂,司馬遷就栽栽在這。而“大辟”就是終極刑罰:處死。
上古五刑施行以後,效果顯著,但其中的“宮刑”威力太大,普通百姓無所謂,貴族子弟受了宮刑,對財產爵位繼承權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於是到了周朝,有關單位創造出一種新的刑罰代替“宮刑”,這就是髡刑(kun,第一聲)。
髡刑就是剃光犯人的頭髮和鬍鬚,古人與現代人不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孝之始也!剃頭剃鬍子比殺人還嚴重。東晉時期佛教東來,一些人皈依佛門把頭髮剃光,被社會嚴重鄙視,和尚尼姑最初也被稱為“髡人”。
《三國演義》中記載曹操因部下的馬踏了百姓麥苗割掉頭髮的故事,就是髡刑的一種體現,而他被馬超追殺割須棄袍更是一種極端的保命手段,後人看的不明所以,在當時可謂嚴重的人格羞辱。
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嚴重的髡刑莫過於滿清入關,當年多爾袞強迫漢人“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打破了中原人幾千年的傳統,羞辱了整個漢民族。提出這一建議的孫之獬被老家人五花大綁示眾街市,人們在他身上遍刺針孔,插上毛髮,以懲罰其獻媚清廷殘害同胞的罪行,然後斬首市曹,暴屍通衢。
髡刑並非中國獨有,二戰結束後,歐洲佔領區的百姓用剃光頭髮的方式來羞辱那些投降德國的女人,也可以看做髡刑的一種表現。
時至今日,剃頭刮鬍子早以變得稀鬆平常,髡刑不僅不再被提及,就連“髡”字認識的人也極少,不能不說是文明的一大進步。
-
3 # 貓眼觀史
不只有大俠怕被剃毛,而是整個古代的漢人都怕被剃毛。
《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到過,古代人對毛髮以及衣冠服飾尤為重視,漢人在成年之後,不可以隨便剃髮,他們都要將頭髮盤起來,然而滿洲人就喜歡將毛髮剃掉,只留下一小撮,因此順治入關後,頒佈“剃頭令”,要求所有漢人在十日之內將頭髮剃掉,也不是完全剃掉,而是和滿洲人一樣,只在後腦勺留下一撮毛髮。
一時間所有漢人高呼:“寧為束髮鬼,不做剃頭人!”
由此可以看出漢人對毛髮的重視程度,那是看的比命還要重要的,所以像題主問的大俠,他們不怕被殺,但是就怕受到侮辱。因為剃掉他們的毛髮就是對他們最大的侮辱,簡直必死還難受。
古代大俠也從小接受儀表禮儀,在他們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道理,等到他們成年之後,頭髮紮起來,這也是古代所有男子最基本的禮儀,其中自然也包括所謂的大俠。
(強迫漢人剃頭髮)
早在周朝時期,就有一種刑法就是將犯人的頭髮和鬍鬚全部剃掉,這種刑法位列上古五刑之一,只是專門處罰那些態度堅硬的人們,因為這種刑法就是對漢人人格的一種侮辱。
這一做法一直到東漢末年都還有這種刑法,就是為了讓這些罪犯難堪。
到了清朝又開始流行起來,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漢人的軟弱之處,他們在抓到漢人之後,先是用酷刑不斷的審訊,但是發現沒有絲毫成效。
(剃髮易服)
因此他們想到這個辦法,這些大俠不是嘴硬嗎?我們就想辦法侮辱他們,第一個就是將他們身體上的毛髮給全部去掉,讓這些人即使出獄也不好意識見外人。
大俠們聽聞之後有的投誠有的自殺,因為他們認為沒有毛髮不僅僅是難堪,更是不孝順的體現,愧對父母。其實剃毛這種事不僅僅發生在我們國家,在近代,也就是德國將猶太人的頭髮全部剃掉,尤其是女子,給她們剃的坑坑窪窪,很多猶太女子因此自殺身亡。
所以也就有了題主所問的古代大俠為何不怕酷刑只怕剃毛,這裡的剃毛大多是指剃掉大俠的毛髮,這樣他們就無臉見人了。
如果還了解不到毛髮在古代對漢人的重要性,看看“江陰十日”、“嘉定三屠”就知道了,這裡面全是不願意被剃掉毛髮的漢人,與滿清作鬥爭而被屠殺殆盡的“大俠”。
-
4 # 娛樂八哥說
《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到過,古代人對毛髮以及衣冠服飾尤為重視,漢人在成年之後,不可以隨便剃髮,他們都要將頭髮盤起來,然而滿洲人就喜歡將毛髮剃掉,只留下一小撮,因此順治入關後,頒佈“剃頭令”,要求所有漢人在十日之內將頭髮剃掉,也不是完全剃掉,而是和滿洲人一樣,只在後腦勺留下一撮毛髮。
一時間所有漢人高呼:“寧為束髮鬼,不做剃頭人!”由此可以看出漢人對毛髮的重視程度,那是看的比命還要重要的,所以像題主問的大俠,他們不怕被殺,但是就怕受到侮辱。因為剃掉他們的毛髮就是對他們最大的侮辱,簡直必死還難受。
古代大俠也從小接受儀表禮儀,在他們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道理,等到他們成年之後,頭髮紮起來,這也是古代所有男子最基本的禮儀,其中自然也包括所謂的大俠。
早在周朝時期,就有一種刑法就是將犯人的頭髮和鬍鬚全部剃掉,這種刑法位列上古五刑之一,只是專門處罰那些態度堅硬的人們,因為這種刑法就是對漢人人格的一種侮辱。
這一做法一直到東漢末年都還有這種刑法,就是為了讓這些罪犯難堪。
到了清朝又開始流行起來,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漢人的軟弱之處,他們在抓到漢人之後,先是用酷刑不斷的審訊,但是發現沒有絲毫成效。
因此他們想到這個辦法,這些大俠不是嘴硬嗎?我們就想辦法侮辱他們,第一個就是將他們身體上的毛髮給全部去掉,讓這些人即使出獄也不好意思見外人。
大俠們聽聞之後有的投誠有的自殺,因為他們認為沒有毛髮不僅僅是難堪,更是不孝順的體現,愧對父母。其實剃毛這種事不僅僅發生在我們國家,在近代,也就是德國將猶太人的頭髮全部剃掉,尤其是女子,給她們剃的坑坑窪窪,很多猶太女子因此自殺身亡。
所以也就有了所問的古代大俠為何不怕酷刑只怕剃毛,這裡的剃毛大多是指剃掉大俠的毛髮,這樣他們就無臉見人了。如果還了解不到毛髮在古代對漢人的重要性,看看“江陰十日”、“嘉定三屠”就知道了,這裡面全是不願意被剃掉毛髮的漢人,與滿清作鬥爭而被屠殺殆盡的“大俠”
-
5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有些古代將士被敵人活捉後,受盡百般嚴酷刑罰,依然是好漢一條。但若是給他剃髮,他卻非常不情願,立刻面如土色。這是怎麼回事呢?
(被抓的將士)
這就要說到古人的毛髮情結。
古人對頭髮非常珍視,處在農耕社會的他們,認為人如同土地,而毛髮則如同土地上長出的莊稼。毛髮的葳蕤,意味著生命力的強大。
因此,他們認為,保養頭髮是對身體有益的事,而損傷頭髮則是對身體有害的事。所以他們不剪頭髮,每天都會認真梳頭,三日還要洗頭一次。
除了個人對頭髮相當看重外,社會也對頭髮有著極大的重視。在評價一個人的賢良與否時,往往會看他是不是有一頭濃密的頭髮和一把美髯。有一頭濃密的秀髮和一把漂亮的鬍子,往往很拉分。《國語·晉語》中,就記載想要做個優秀的貴族繼承人,必須具備“五賢”。其中“美鬢長大”,便是其中一賢。
這個賢良尺度不光適宜貴族,就連王室選拔國君賢臣,也是如此。比如周文王,就是個美髯公,他的身邊也雲集著一群頭髮茂盛的賢臣君子。
(來個美髯公)
正因如此,自西周時起,便有了剃毛的刑罰,也叫髡刑。
起先這種刑罰只適用於貴族,因為當時的宮刑如果對貴族施行,也許就會造成無後的問題。所以在幾經商討後,便對那些犯了罪的貴族施以髡刑,剃去他們的頭髮,剪掉他們的鬍子,讓他們與常人有異,走到哪兒都讓人們知道他們犯了罪,對他們白眼相向。這種精神折磨,對他們而言,無異於斷手足的酷刑。不光是極大的恥辱,還讓他們惶惶不安,擔心身體也會受到損害。
到了律政嚴明的秦朝,對頭髮更是重視之極。
比如兩人在打架的過程中,一個人扯了另一個人的頭髮,這便犯了罪,是要被罰去守城的。更不要說斬斷人家的頭髮了,那就有更嚴苛的刑罰。
《孝經》上說,人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下頭髮不光與賢良有關,還與孝順與否有關。所以古人認為頭可斷,血可流,但是剃頭不可辱。
到了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一些人剃了頭做了和尚,被老百姓嘲笑,說他們是髡人,意思就是他們把頭髮割掉,就是不孝。
(髡刑)
此時的髡刑,也不再是對貴族的一種刑罰,而是全面放開。
髡刑歷任幾朝改革,也從最先剃頭髮剪鬍子,到後來受此刑罰時,要把身上衣褲盡褪,手腳要用鐵鏈固定,然後再將身上毛髮剃光。一般而言會從毛多處下手,從下身往上,直到頭髮。
1644年,滿清入關後,隨即頒佈了“剃髮易服”令,強迫漢人穿滿清服飾,頭髮亦剃得只留後腦勺一綹頭髮,編成滿清金錢鼠尾辮。
自然,這道羞辱整個漢人的詔令,受到了漢人激烈的抵制,於是引發了殘暴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的事件。一些不願意剃掉毛髮的漢人,在反抗中被殺掉,還有一部分為了逃避剃髮易服,遠遁他國,或者乾脆剃了光頭做和尚。
(參考史料:《清俗記聞》《風俗通義》《肉刑論》)
-
6 # 葛大小姐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意思是面板和毛髮是父母給的,不能隨便損毀,割去頭髮和鬍鬚就意味著大不孝,這句話道出了古代人對毛髮的真情實感。
而古代統治階級針對人們的這種情感,便發明了一種刑罰——髡[kūn]刑,就是把罪犯的頭髮和鬍鬚全部剃光,這對於現代人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不要說頭髮和鬍鬚,就是全身的毛剃的一根不剩,老子等一個月後再長出來,還省了理髮錢呢!
這樣的“髡人”能不能來一打
而對於古代人來說,剃光了頭髮和鬍鬚,比殺了他還難受。東晉時期,佛教傳入中土,一些人皈依佛腳,把頭髮剃光,就受到當時人們的鄙視,所以和尚和尼姑最初也被稱為“髡人”。
曹操就來過一個割發代首的騷操作。
一次行軍經過麥田,曹操下令不準踐踏麥地,否則殺頭,官兵們都下馬扶著麥稈,從麥壟之間走過,老百姓看了都一片讚頌聲,突然,田野裡飛起來的一隻鳥把曹操的馬給嚇了一跳,躥入麥田,踐踏一片,曹操拔劍自殺,眾人趕緊攔住,主帥怎麼能自殺呢,曹操就割掉自己的頭髮說“我就割掉頭髮來代替我的頭吧!”,你看,他就割了一小縷,要是我,就把馬頭砍下來,是你這個畜生踐踏莊稼,又不是老子踏的!
到了清朝,順治入關,多爾袞頒佈“剃頭令”,要求全國的男人要在十日內全部剃成滿人的“金錢鼠尾辮”,如果不剃頭就砍頭,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這種陰陽頭遭到了所有漢人的激烈反對,我們的口號是“寧為束髮鬼,不做剃頭人”,當時可是沒少砍腦袋。
強行剃髮
清朝滅亡後,1912年3月,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釋出“剪髮令”,要求全國的男人都要剪掉辮子,這時候,又遭遇了很大的阻力,不得已,上級派出政治實察員到各地督促,縣區官員到村裡面蹲點,警察到各地挨個剪,有的地方甚至發生了血案。
到了1912年的6月,梅蘭芳才剪掉了辮子,不算是個積極分子,但是他剪身邊人的辮子可是積極多了,總是趁晚上睡覺的時候下刀子。
強行剪辮子
閻錫山統治下的山西到了1919年才基本上剪完,1923年出版的《中華全國風俗志》還記載河北保定,留辮未剪者,“十居五六”。
國學大師、北大教授辜鴻銘的辮子號稱是“晚晴最後一根辮子”,他有一句名言“我的辮子在頭上,而你們的辮子卻在心裡”。
話題扯的有點遠,其實大俠們也是人,也受當時思想的束縛,他們不可能跨越時空,有我們這樣的頭髮觀,所以,入獄的大俠、小俠們,他們能夠經受得起酷刑的折磨,卻是丟不起這張臉,你想想,如果大難不死,老子的一身傷痕就是一枚枚勳章呀,絕對是炫耀的資本,如果渾身的毛都給剃光了,雖然僥倖出獄,也是一隻被拔光毛的老母雞,讓我如何去面對我的師兄師弟、徒子徒孫們。
回覆列表
古人認為身體的任何部位,包括毛髮都是父母賜予的,不可遺棄。三國裡曹操因踩踏青苗而割須代首,許褚眼睛中箭拔出淡之都是這種思想的體現,作為武林豪傑,更是注重形象和臉面,當然頭可斷,鬚髮不可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