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唐李廣
-
2 # 海王子波塞冬殿下
諸葛亮 此次出兵消耗了大多人力物力財力 但是最終竹籃打水一無所獲 街亭失守馬謖責任其次 本土派給的輿論壓力很大即使頂住了 估計蜀漢內政諸葛亮也要分出去部分權利 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諸葛亮眼中也是容不得沙子的 揮淚斬馬謖1可以反對派堵口2可以為戰爭失敗找一個替罪羊棄車保帥(作為三軍主帥又集內政人事於一身諸葛亮才是主要負責人)3也能整頓軍紀為來年再戰做準備
-
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法正和孔明一樣,是劉備的左膀右臂,法正善於預見成敗,籌劃計謀常有神來之筆,深受劉備的寵信,替劉備收益州、吞漢中,劉備被擁立漢中王時,就任尚書令、護軍將軍。可惜第二年四十五歲就英年早逝,不然和孔明的地位並駕齊驅,孔明怎能動他?怎會動他?況且法正在蜀地只是驕橫放縱一點。當年孔明治蜀,有人就對孔明建議:稟明主公,抑制法正作威作福的行徑,孔明回答:主公(劉備)在公安之時,北面害怕曹操的強盛,東面擔心孫權的逼迫,近身處又害怕孫夫人在身邊生變(孫權親妹妹,她才思敏捷而性情剛猛,有乃兄風範,貼身持刀侍婢逾百,劉備入她房間,每回都腦門發汗);在那時進退兩難,法正作為主公的左右手,使他得以展翅高飛不再受人鉗制,現在又怎麼可能禁止法正使他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呢!孔明天縱英才,他也極看重法正,孔明的想法是龐統已逝,他和法正兩人各有所長,法正輔助劉備攻城略地,自己正好協助主公為蜀漢頂層設計、抓好內政。他旁敲側擊,法正後來尾巴也有所夾緊。
下面蒼茫大地簡介法正為蜀漢政權立下的汗馬功勞。法正字孝直,扶風郡郿縣人。建安初年天下大飢,與同郡孟達入蜀投奔劉璋,劉璋眼睛被屁燙了,過了很久才任命大才法正為新都縣令,法正後回成都任代理軍議校尉,鬱郁不得志,他和益州別駕張松是鐵哥們,張松到荊州見過曹操歸來,就勸劉璋聯劉抗曹,後法正在張松舉薦下見劉備。法正與劉備一見面,就王八看綠豆一對上了眼,兩人能尿到一壺,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法正歸蜀,向張松誇讚劉備有雄才大略,兄弟相約擁戴劉備。後借劉璋聽廣滅曹操要派兵攻張魯尿了褲子之際,張松乘機勸劉璋請劉備入蜀助拳,法正受命出使。法正勸劉備利用劉璋懦弱、有益州重臣張松做內應之際,吞併益州,為蜀漢奠基。劉備言聽計從,先與劉璋會於涪城,之後劉備先北上到達葭萌,迅速掉頭南行攻擊劉璋。鄭度勸劉璋利用劉備孤軍深入、兵少糧缺民不附的弱點,遷巴西、梓潼百姓於涪西,燒糧,再易地築高壘挖深壕以待劉備,待劉備百天後無糧撤退,正好擊其惰歸。劉備恨鄭度恨得牙根發癢,忙向法正問計,法正笑曰:劉璋蠢才,必不用鄭度之計。事情果如法正預料。等劉備軍隊包圍雒城,法正寫勸降書給劉璋曉以利害:你兵少且是殘兵,張翼德率數萬人馬平定巴東、進犍為郡界、奪資中、德陽;劉備打通荊州入川道路,兵強馬壯糧足,還有孫權弟弟及李異、甘寧作強大後援。蜀郡破敗,已失三分之二,你早日投降,不然死路一條。建安十九年,劉備圍成都,蜀郡太守許靖打算逾城投降,事敗,劉璋未殺他,到此時徹底絕望,請降,劉備收益州。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勸說劉備:曹操一戰逼降張魯,平定漢中,未趁中國立足未穩圖巴蜀,錯失良機,只留下夏侯淵、張郃留守,自己率軍北去平定內患。夏侯淵、張郃的才幹謀略不如中國將帥,天賜良機,收漢中吧!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法正進軍漢中,劉備從陽平關南渡沔水,順山勢逐次推進,扎定軍山。夏侯淵來爭奪,法正說:可以出擊了。劉備令黃忠居高臨下,發起衝擊,大敗夏侯淵並斬夏侯淵首級。
孔明與法正雖愛好和祟尚的東西不同,但都以大局為重,彼此取長補短。孔明常對法正的智慧謀略感到驚奇,劉備夷陵慘敗,孔明嘆息道:法孝直如果在世,就能勸阻主上東征孫權,即便再進兵,有法正輔佐,也不至於慘敗如此!《三國志》中龐統和法正合傳,蜀漢大臣中就孔明一人單獨立傳!關張馬黃趙五將這麼牛,五人合傳而已,孔明比法正還晚逝許多年!
馬謖只不過是個孔明手下參軍,當時孔明已是丞相,連皇帝劉禪也尊他相父,開府儀同三司。
而且馬謖失街亭,犯下重罪。建興六年春,孔明揚言經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老將趙雲、鄧芝攻佔箕谷,魏大將軍曹真上當率兵迎擊,孔明親率大軍攻祁山,魏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響應,關中震動。魏明帝曹叡被迫親鎮長安,令張郃率軍抵禦孔明,孔明讓紙上談兵的馬謖率諸軍前衝,與張郃戰於街亭,馬謖違背孔明的作戰部署,大敗,丟失街亭,本次開局良好的北伐因街亭丟失而失敗,孔明損兵折將,退回漢中,無奈處死馬謖並自請降三級,降為右將軍、署理丞相職務。平息了三軍憤怒!穩定了軍心!
-
4 # 吹牛娃的春天
初期,諸葛亮也沒權處罰法正。法正有才,一些小毛病是諸葛亮是可以容忍的。諸葛亮可以建議劉備處死劉封,他要真想動法正,以他的地位還是可以的。三國志記載:以諸葛亮為股肱,以法正為謀士,在劉備心中地位,諸葛亮是第一。,曾經有人在諸葛亮年前告發法正的一些所作所為,但諸葛亮睜眼一隻眼,閉一隻,讓法正自由發揮,也並沒有告知劉備。
至於馬謖,是諸葛亮一手破格提拔,又犯了大錯,雖有才,但不殺不足以立威,平憤。
諸葛亮和曹老闆一樣,你有才,他可以容忍你一些小毛病,但犯了大忌,大過,他們也絕不手軟。
前車之鑑
-
5 # 泊圖泊途
法正違法亂紀不遮掩 ,對於有矛盾的人就加以報復,有恩惠的人就報恩,有人將法正的“事蹟”告訴諸葛亮,希望他能好好處理一下這個問題。但是諸葛亮這時候選擇不做聲。
理由其實也很簡單,法正深得劉備喜歡,而且法正深熟蜀地,智謀過人。諸葛亮察言觀色,想想就縱容了法正所為。所以說,兩種結論:諸葛亮在劉備時期並非完全能施展或者說他並非完全意義的嚴正法紀。
諸葛亮掌權後,秉承的是依法治國,他也身先士卒。馬謖失敗後,如果不加以處罰,那就會違揹他的政策,重要的一點是給別人留下口實。
所以馬謖之死就成了必然,也是諸葛亮治國的一個步驟。
-
6 # 君山話史
馬謖是諸葛亮的部下,而法正與諸葛亮是平級,諸葛亮怎麼懲治他?
法正屬於法律觀念淡薄的人。他是性情中人,別人對他有恩,他定會報答;別人跟他有仇,他也一定會報。他幫助劉備出謀劃策奪取益州後,被任命為蜀郡太守,一旦大權在握,就打擊報復仇敵,擅自殺死一些曾經與他結仇的人。這種報復,雖說是快意恩仇,但未免不把國家法律放在眼裡。
當時有人跑去對諸葛亮說:“法正肆意妄為,您應該向主公稟告,抑制他作威作福。”以諸葛亮的地位,是辦不了法正的,不過可以給劉備打小報告,讓劉備來處置。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去打小報告,因為法正實在是個特殊人物,沒有他,劉備就根本不可能奪取益州。這個功勞,是其他人都比不了的。
若是諸葛亮告到劉備那兒去,無疑讓劉備這個黑老大出身的頭頭很難做人。劉備是很講江湖義氣的,講義氣必定不能因為法正公報私仇去罰懲他;但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要把法律扔在一旁也不行,沒有法,你劉備何以立國呢?所以,諸葛亮並沒有把法正違法犯紀的事上報給劉備,對他的所做所為,儘管內心不認可,但也只能作罷。
不過,諸葛亮也不是一點表示也沒有,他委婉地向法正宣傳法制思想的重要性。
當時劉備把治理益州的重任交給諸葛亮,大家印象中的諸葛亮是個文質彬彬的書生,其實真實的諸葛亮是很有霹靂手段的。他一反劉璋寬鬆的做法,推行嚴刑峻法,許多蜀民不習慣受法網約束,頗多報怨。
法正對諸葛亮說:“以前漢高祖入關中,只是簡單的約法三章,秦地面姓無不感恩戴德。現在您藉助武力手段,據一州之地,初有國家規模,還沒對百姓施以恩惠安撫。對於蜀人來說,您是外來的客,應該要降低姿態,希望您能放寬刑律法禁,這樣才能符合當地人的意願。”
這些話,是傾吐對新政策的不滿。
針對法正的發難,他回答說:“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國暴虐無道,政苛民怨,只要有人出來振臂一呼,天下立刻土崩瓦解。在這種情況下,漢高祖採用寬大的政策就可以了。現在則不同,劉璋闇弱,從他老爹劉焉開始,一味以恩寵籠絡臣下,導致德政不舉,威刑不肅。法令過於寬鬆,就會有野心家專權,君臣之道於是破壞怠盡。只是用官位、恩惠迎合臣下,一旦加了不官,施不了恩了,誰還看得起主上呢?蜀地的混亂,是這個原因造成的,與秦國的情況是不同。於今之計,首先是樹立法律權威,一切按法律辦事,臣民才會知道政府的恩德;限制爵位的數量,加爵時才會感到光榮。治國之精要,就在這裡了。”
聽到這裡,法正也無語相對了。諸葛亮採取嚴刑峻法,不僅要約束百姓,也要讓法正這些有功之臣慢慢接受法制觀念。
對於馬謖,情況是有所不同的。
馬謖沒有什麼違法亂紀的情況,他只是打了敗仗。打敗仗本來是兵家常事,何以諸葛亮要殺他呢?
這時的諸葛亮,實際上是蜀國的實際領導人,又是軍隊的總司令。他把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派去守街亭,當時大家都是馬謖不行,應該要派能征善戰的大將,比如魏延。但是諸葛亮不聽,一意孤行,結果馬謖在街亭之戰中犯了一系列錯誤,導致蜀軍大敗,第一次北伐也無果而終。
這次北伐是搞得轟轟烈烈,又是上出師表,又是準備充分,兵精糧足,士氣高昂,大有必勝的信心。誰知一下子就輸掉了。不找個人來背鍋,肯定是說不過去。誰來背鍋最合適呢?當然是馬謖了。
諸葛亮把殺馬謖說是嚴肅軍紀,其實真挨不上。馬謖被指責有四大過失:前三個是隊伍混亂、丟棄城堡、忽視水源,這三個過失,是馬謖本來就不是打仗的料,諸葛亮硬要趕鴨子上架,這能怪他嗎?第四個過失是不聽從排程,誰的排程呢?當然是諸葛亮的排程。我們從史書也沒找到諸葛亮給他下過什麼命令,也沒看到馬謖違抗什麼命令。只有部將王平對馬謖有過批評與置疑,但王平是部將,怎麼能代表諸葛亮的命令呢?
所以,殺馬謖無關軍紀,只是找一個背鍋的。
-
7 # 大飛熊騎士
法正任蜀郡太守時,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請注意,此時,正是劉備入蜀不久,剛拿下蜀地,巴地和漢中還沒完全拿下來呢。另外,諸葛亮完全是可以制約法正的,或者說諸葛亮地位在法正之上,他要對先主進言,先主不會不聽。因為,蜀漢有兩套官制,法正的官職是常規系統的職務,而諸葛亮的暑理劉備左將軍府事,才是真正的位高權重的職務。諸葛亮以這個身份進言劉備,劉備必然不會怠慢敷衍,這也是眾人對法正不滿,而寄望諸葛亮的原因。
但是,諸葛亮卻放任法正的行為,並不制約,也是有原因的。第一,劉備身邊缺人,特別是謀士。隨劉備入蜀的龐統犧牲,張松也被劉璋殺害,劉備身邊才堪大用的謀士只有諸葛亮,法正,黃權等人,其他人如糜竺,簡雍等人,更多是外交內政人才,蔣琬等人資歷不足,其他人還沒和劉備親近。諸葛亮要維護蜀漢大局,黃權要作為偏師帶兵,只有法正能隨劉備征戰。第二,蜀地剛下,劉備要團結東州和本土集團,維護統治,法正作為東州集團,是最親近劉備的。第三,外敵在前,張郃一度殺進巴西郡,更別提進一步拿下漢中的重要任務了。
所以,諸葛亮的說辭很漂亮,這時北有曹操,東有孫權,內有孫夫人之變,只有法正能讓劉備飛翔。可見,諸葛亮知道法正之謀,可以彌補劉備和諸葛亮的不足,法正的“小節”並不重要了。所以,有人因此詬病諸葛亮放縱刑法法度,其實,這正是諸葛亮莊重而不迂腐不化,那些詬病之人,反倒有些頑固認死理了。法正一死,劉備就在處理荊州之失和夷陵之戰上,進退失據,損兵折將。
諸葛亮軍斬馬謖時,正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此時,諸葛亮要讓蜀漢各個派系上下一心,共同為“北伐中原,恢復漢室”的目標出力,這是那個時期的背景。馬謖作為諸葛亮的最親近的下屬,卻被諸葛亮正法,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荊州集團軍事人才凋零,諸葛亮因此超越資歷使用馬謖,打算培養新的荊州集團將領,但是原本軍中是建議吳懿和魏延的。第二,馬謖前不聽諸葛亮的方略,後不聽王平的勸阻,導致被打得大敗。馬謖犯的是軍法,不是小節問題。第三,很重要的一點,街亭之敗的後果,馬謖是承擔不起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街亭之戰的態勢)
第一次北伐,原本雍州三郡響應,一開始曹魏也沒來得及反應,這是北伐大好的時機。馬謖的失敗,徹底讓諸葛亮失去第一次北伐的戰機,張郃一到,蜀漢已經沒有“攻其不備”的優勢了。所以,這個後果就是馬謖,李盛被軍法處置,黃襲等被奪軍,只有王平得到提拔,諸葛亮自己也貶官這才對第一次北伐失敗的後果有了交待。
回覆列表
不明白法正什麼時候違反軍令了?也不明白法正什麼時候稱為諸葛亮的下屬了(劉備或者的時候諸葛亮沒有多大權力的,他們只是同事關係,諸葛無權處置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