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文文文文文文

    詩經本來就是采詩官去各地採的詩分風雅頌,風一般是各地民歌,以地的國民命名。雅頌一般是記錄國家重大事件的音樂,用於祭祀或重要集會。雅分大小,頌以朝代命名,一般就是指哪個朝代的重要事件,瀏覽下詩經三百多篇就知道這個規律。所以說詩經兼有文學和政治。

  • 2 # 雁影歸零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介紹一下《詩經》

    《詩經》是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代稱為“詩”或“詩三百”,孔子曾對《詩經》作過整理。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詩”被尊為經典,因此定名為《詩經》。現存的《詩經》共收錄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共500餘年的民歌和朝廟樂章。傳統上將《詩經》分為《風》、《雅》、《頌》。《風》:以周代時期各地的民歌為主。《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均為周代朝廷上的樂歌,多為朝廷官員所作。《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周頌》均為西周統治者用於祭祀的樂歌;《魯頌》為公元前7世紀魯國的作品,歌頌魯國國君魯僖公,共4篇;《商頌》是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宋國的作品,共5篇。(注:資料主要摘自杜若明《詩經<上、下>》)

    透過以上對《詩經》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詩經》所涵蓋的的內容及其豐富,上至朝堂下至民間百姓,從《詩經》中都能找到當時社會的縮影,所以說《詩經》是文學和政治聯絡在一起的社會教科書。

    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 3 # 沉醉古詩文

    首先來了解一下《詩經》的基本情況吧。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由孔子編輯,收錄了自西周以來的各類詩歌,又分為風雅頌三類。

    而之所以說《詩經》是文學和政治聯絡在一起的社會教科書,答案就在《詩經》的內容分類裡面。

    風篇主要記錄了各地的民歌,比較著名的有《關雎》,《桃夭》,《蒹葭》等等。

    頌篇主要收錄的是宗廟祭祀之樂,其中一部分是舞曲。

    知道了這些,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

    我們以前只是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詩經的文學性上,它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是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開創了四言古詩的先例,它在文學上的地位崇高無比。

    但從他的內容就可以看出,《詩經》的政治性其實很濃郁,再加上孔子對《詩經》的刪改編輯,以及一句總結性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一切都明顯的提示了我們詩經的政治性。

    而之所以稱為社會教科書,則是因為詩經的內容其實就是反應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展示了自西周到春秋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歷來對詩經的解讀方式主要有三種,政治解讀,歷史解讀和文學解讀。政治解讀關注詩經對現世政治的反映和積極入世的精神,也就是他的政治性;歷史解讀更多的關注它在文學發展中的地位;文學解讀則重視詩經的現實主義,對個人和個人思想的重視。

    如果能夠將三種解讀方式結合起來,我們對詩經的看法就會比較完整了。

  • 4 # 文史之燏

    西方人一直認為道德意識、歷史得失,不能加到文學中去,同樣歷史也不需要文學。但中國的很多著作卻打破了這一觀點,比如《史記》,就有“千古文章兩司馬”的美譽。有人說,最高的文學,就是最高的歷史。先秦文學的源頭《詩經》,也不例外。

    作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從《詩經》的描寫內容中,我們得以窺探當時(周朝初期—周朝晚期)社會的文化、政治、經濟等方方面面。就拿《詩經》出現的動植物來說,西晉陸機透過詳細研究,形成著作《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那《詩經》中,對於當時社會的政治風貌、政治生活,人們是如果透過文學創作來反應的呢?

    從《詩經》的內容分類來看,《風》《雅》《頌》均有政治文獻的貢獻。

    《詩經》305篇,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蒐集了周代各地的歌謠,這些詩沒有明確的作者,所以對社會政治事件的記載也最為真實樸實。例如:《豳風·破斧》記載了周公東征殷、管、蔡、霍四國,人們對取得勝利的歡呼,以及都周公和戰士們的愛戴;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雅》:是周朝的正聲雅樂,周朝注重禮樂教化,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上的道德和諧,這些在《尚書》中也有注重體現。例如:《大雅·文王之什》讚美周朝世代有明主,成王能效法先人,康王能繼承祖德,四方諸侯讀臣服祝賀;

    《大雅·文王之什》:“王配於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頌》:是周朝王室、貴族、諸侯等宗廟祭祀的樂歌。其中《清廟之什》部分,對周王室的祭祀歌頌最多,例如《維天之命》《維清》《天作》《我將》等篇,都在歌頌周文王的恩典和德行;

    《詩經·周頌·維天之命》:“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詩經·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政治上的階級剝削,在《詩經》中有大量揭露。

    階級鬥爭是伴隨著人類社會開端的,《詩經》中也有不少詩篇反映當時的階級剝削和貧富差距。下層人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糧食、事物,生活用品,卻都要供給貴族和貪官享用,內心極度的不公平和怨懟,也被寫到了詩歌中。例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兩篇,嘲諷了剝削上層統治者的不勞而獲,反映了下層社會人民對上層剝削者的怨恨不滿。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大田鼠呀,多年以為我透過辛勤的勞動來餵養你,你卻對我猙獰搜刮,你以後不要再吃我種的糧食,我發誓要拜託你,尋找有幸福的一方樂土。透過把統治者比喻成醜陋骯髒的大田鼠,責罵統治者的刻薄寡恩和貪得無厭。

    政府繁重的兵役徭役,讓人民有強烈的不滿和憤怒。

    周朝建立“瓜代”制度,以瓜熟為時間刻度,每個男子都要去戰場服兵役。無休無止的戰爭、殘酷繁重的徭役、背井離鄉的漂泊、親人妻子的分離等等,人民對徭役表現出極度的痛苦和不滿。

    《召南·采薇》、《豳風·東山》《豳風·破斧》等篇,表現了士兵對和平的嚮往,和家鄉荒蕪的悲哀傷痛;《唐風•鴇羽》《小雅•黃鳥》,寫出了士兵們無法孝敬父母,對家鄉無比思念,以及自身繁重難耐的身心之疲;《衛風•伯兮》《王風•君子于役》篇,留在家中的婦女對遠赴戰場的丈夫,日日夜夜的思念與牽腸掛肚。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長期在異國他鄉服役的兩個士兵,長期不能返家的思念,在這首詩中體現的無以復加。“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他們相互安慰鼓勵,透過這種方式來一起面對生死,也許內心就沒有那麼害怕了。

    在政治集團內部,上下級官員之間的矛盾激化。

    《論語》中說“不患寡而患不均”,統治階層內部,也因品級和分工不同出現不得志的官員,例如《邶風·北門》描寫的小吏,日日夜夜埋頭於繁重的公務中,為寒酸貧窮和四處奔走的生活折磨的不輕。

    在周朝晚期,這種內部矛盾在晚期則表現的更加明顯。到周幽王、周厲王時,國家統治越發的黑暗和衰退,亡國的趨勢也愈加明顯。高層的有識之士、愛國之臣,與奸邪之輩的矛盾也便更加激化,我們看神話故事《封神演義》也能體會到當時的觸目驚心。這些在大雅、小雅中反映的最多,例如《小雅·正月》《小雅·十月之交》。

    《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兇,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皇父卿士,番維司徒。家伯維宰,仲允膳夫。棸子內史,蹶維趣馬。楀維師氏,醘妻煽方處。抑此皇父,豈曰不時?胡為我作,不即我謀?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皇父孔聖,作都於向。擇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擇有車馬,以居徂向。黽勉從事,不敢告勞。無罪無辜,讒口囂囂。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職競由人。悠悠我裡,亦孔之痗。四方有羨,我獨居憂。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天命不徹,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這是周幽王時的一個小吏,寫的政治諷刺詩。表達的是,他對當朝統治集團尸位素餐、不顧江山社稷與百姓疾苦,而日夜笙歌、中飽私囊行為的憤怒。同時,他觀察到社會日漸暗淡、國家大廈岌岌可危,也表現出了他的憂心忡忡。

    對當朝不滿的政治諷刺詩,責罵的極為大膽。

    《小雅·正月》篇,作於西周將要滅亡之時,對周幽王的政治怨刺,詩中更是極有遠見的預言“赫赫宗周,褒姒滅之”。《詩經·小雅·節難山》篇中諷刺當時的周王,重用為政不仁的太師尹氏,自己不理超綱,以致太師尹氏無所忌憚,民怨沸騰,周王仍不監察糾正,導致禍亂四起。

    《詩經·節難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惔,不敢戲談。國既卒斬,何用不監!節彼南山,有實其猗。赫赫師尹,不平謂何。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民言無嘉,慘莫懲嗟。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鈞,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弔昊天,不宜空我師。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無小人殆。瑣瑣姻亞,則無膴仕。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屆,俾民心闋。君子如夷,惡怒是違。不弔昊天,亂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寧。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為政,卒勞百姓。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方茂爾惡,相爾矛矣。既夷既懌,如相酬矣。昊天不平,我王不寧。不懲其心,覆怨其正。家父作誦,以究王訩。式訛爾心,以畜萬邦。”國家的政治外交、軍事戰爭,在《詩經》中也有詳實細節。

    除了國家內部的矛盾,還有國家的政治外交,對外敵的抵抗。這部分體現戰爭的詩歌,反映了當朝天子、諸侯與將士在抵抗外敵、保家衛國時的正義與英勇。

    例如《小雅·六月》《小雅·出車》《小雅·采芑》《小雅·出車》《大雅·江漢》《大雅·常武》《豳風·東山》《秦風·無衣》《秦風·小戎》等篇。有周朝諸王的歌功頌德,也有對保土保鄉的振奮歡呼。

    《大雅·江漢》:“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遊,淮夷來求。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營四方,告成於王。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闢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於疆於理,至於南海。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釐爾圭瓚,秬鬯一卣。告於文人,錫山土田。於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這篇記錄了召虎平定淮夷,周宣王賞賜的詩,讚美了周宣王命召虎平淮夷的軍事功績。此次征伐淮夷,是周宣王親征,駐兵於江漢之濱,召公的受命、誓師、率師出征都在此處。因此將這首詩命名為《江漢》,也用江水、漢水的波濤洶湧,比喻帝王之師的宏大氣勢。

    結語短評

    《詩經》的語言多是活潑生動,有血有肉,感情真切。在這樣的語言中,我們更能感受到當時生活化的社會場景,極具畫面感。有事件、有人物、有情感,做到了歷史與文學的高度結,也做到了道德與人生的高度結合。包含歷史與思想,這也是《詩經》的偉大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如此多的投資方向,如果投資地產成本較高,是否可以把這筆錢投資金融理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