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幸福的戲666
-
2 # 劉氓兔先生不是劉氓兔
讓我思考一會,明天吃什麼。這叫不叫在思考。我想去放牛,只放一條,牛再吃草,我再牛背睡覺,牛丟了,那我也就丟了。
-
3 # 梧鎖清秋
真正思考大智者,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就是所畏大道至簡。而一般智者把簡單的專案程式化。真正智者透過高深的銳智明白事物的演變發展規律總結出的章規。就象伏羲觀天象演變總結出八卦。箸名改革導師鄧小平透過多年農村調查,結合國內外的經濟發展趨勢,實行大刀闊斧農村土地到戶改革,工業引進外來技術資金攻革開放,解放勞動力,創造極積性,搞活工業技術和資金的商業流通,從而創造高價值。大智者謀局,中智者造勢,下智者做事。每個人都很重要只是所處的位置和謀的事不同而已。
-
4 # 無窮蔚藍
真正思考者,會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每個人對這件事物的看法,都是該事物在這個人頭腦的一個投影,都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除非上帝,沒有人能真正看明白這個世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5 # 人類S一張紙
要說到思考者境界的話,首先是高度吧,也許是維度。反正沒我什麼事關鍵是要超越現有宗教,科學,哲學,物理學等己知。道理很簡單。一百年前誰會知道人能到月亮上去呢。
-
6 # 李小白imh
真正的思考者,永遠無法認清自己。哲學的終極命題就是要解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不論是各種學派,唯物主義者唯心主義者,偉大先賢及平凡的人,最終都無法和自己對話,無法真實的知道自己是誰並且一直在思考。
-
7 # 來自北極星
真正的思考者可以達到極樂境界,就如釋迦牟尼,曾有一次釋迦牟尼去化緣,別人問他你有手有腳為什麼不自己勞作,獲得食物呢,釋迦牟尼回答道:"我也在勞作,只是我的勞作方式是用大腦思考,我將思考出來的答案給大家分享,解決疑惑。"因為釋迦牟尼出身於皇室,從小營養充足,大腦發育良好,因此,他在思考中的效率很高,很快達到了極樂的境界,並創立了佛教,教別人怎麼思考。
-
8 # 道成肉身
真正的思考者能達到的境界,能超越人的感知意識的境界,超越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現象,從而能感知天地萬物的資訊語言。我也是向釋迦摩尼、老子、伏羲、周文王學習,對時隔幾千年的文字有所感悟。非常歎服前人的境界,真高山仰止,他們給了我很多啟發,透過內省,滅去知障和業力,領悟一二。七千面前伏羲一畫開天地,多麼神奇的突破。兩千五百年前,釋迦摩尼舀一缽恆河水而知有八億生命。本人自幼遠人機而親天道,以生死決心親證四禪八定,破意識業障,身心得以解放,感激先聖引導。後痴迷《易經》,以卦象破解天地人之規則,皆以不可思議之思奪天地造化之心。我們只是後世學生,前人樹立了難以逾越的思想高峰。西方文明以數學邏輯為基礎,科學的創造了燦爛的現代物質文明,以人性自由為旗幟創造了西方文明規則,典型人物數不勝數。真正的思考者,境界沒有高低之分,都是那個時代環境長期醞釀,結出來的果實,境界都是通神應靈的。
-
9 # 梅迪68933759
這個題目有點不理想,或者沒有答案。真正的思考者:(其特質?特珍?方法?思維方式?視角?應該怎樣作才是真正的思考者,是嚴謹的思考者?。)到底能達到怎樣的境界?????怪怪的,這個境界是什麼?解決問題的效果,事物本質判斷?性質,方向,方法的把握能力,看到未來?這些與一個人是否是真正的思考者並無什麼邏輯關係,因為很多事靠經驗直覺已可完美處理,甚至都不需要思考,同時未來只存於預測中並不靠普,更不存在真正的思考能看到未來。個人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此時我沒框架。
-
10 # 真知是什麼
真正的思考者,智慧至上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懂得天,!瞭解天,!知道天意是什麼!,又要幹什麼?!!!。
-
11 # 看幸福的戲666
就像一個人被綁在橡樹上,有時候,思維也會被某個假定、信念和觀點所束縛。但就像那顆無辜的橡樹,觀點並不應被責怪。它是被動的,它的對錯只看被如何運用。而理應被質問的是鎖鏈,是人們利用某個觀點的動機。無數的觀點產生了無數的思維,這些思維被用來從各種角度思考問題。任何將思維限制在一個角度的行為都是錯誤的。然而家庭、學校、社團等群體卻期望他們的成員接受觀念,不要懷疑。這樣雖然沒有對這些成員帶來壞處,但是也沒有給這些成員帶來自由思考的機會。
就像一種新桌遊的規則,我們單純被動地去接受,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學會,然後遵守。傳統的教育總是教我們去臨摹、去記憶,去運用別人的理論。除了讓我們在一生中做出這些缺少獨立思考的行為,教育沒有教會我們其他的事情。
那些被社會視為禁忌的事情、反傳統的行為,是因為家長、老師和領導者的不理解。為什麼被人看到穿著內衣是丟臉的,而穿著游泳衣卻不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奶頭和肉體,卻不能被別人看到?為什麼酒精、尼古丁和百憂解是合法的,而吸食大麻和苦艾酒卻是犯罪?只是因為一些人這樣說,便被動地接受一種觀念,這種思考是不自由的。如果一個觀念是正確的,它將經受住考驗,如果它虛弱,便將枯萎。
有兩個充滿智慧的問題:我們何以相信我們相信的?我們怎樣明瞭我們明瞭的?它們應該被銘刻在每一本教科書上,被貼在每一個會議室和家中,去鼓勵獨立的思考。它應該被紋上那些命令人們跟隨他的自大者的前額。
當孩子不斷提問“為什麼”的時候,父母們經常給孩子難堪,他們會說:“不要再犯傻了”。實際上,他們正試圖隱藏自身的難堪。他們很難說出“不知道”,儘管這是事實。為什麼家長們不讚揚孩子們的好奇心,希望他們在整個人生中不斷地提出問題呢?我們總是知道的比我們認為自己知道的少,然後透過承認自己的無知、提出更多的問題來學習新事物。
提問,有助於發現那些矇蔽我們的觀念:在我們擁有拒絕和懷疑精神之前的幼年,鎖鏈被強加於我們身上。實際上,為了更好的適應學校、工作或者與朋友相處,鎖鏈是我們拴在自己身上的。自由思考者永遠追求的是明理、洞悉和檢驗他們的假定。他們渴望獲得更佳的觀念、更聰明的意見和更有價值的信念。他們勇於否定自己,當被證明錯誤時,繼續追尋。
當我第一次吃衣索比亞的食物,我問了三次“你確定我可以用手拿著吃嗎?”
我的意思不是a)這是我的手,b)這是我的嘴,c)我為食物付過錢。難道我還不能吃嗎?就美國的自由度來說,我們用餐時仍然被要求用銀器。在印度時,我被訓斥,因為用左手用餐。在一家高檔的法國餐廳,我因為用了錯誤的叉子而遭到輕蔑。遊歷使得我們清晰地看到我們正守護著多麼專制的規矩。我們常常因為很小的原因冒犯他人或被人冒犯。
第一個挑戰:即使錯了,也沒關係。
振作精神:大部分時間你是錯的。我也是這樣,這篇文章的某些部分也可能是錯的(除了這句話)。即使你很聰慧、成果、幸福、擁有愛情,你仍然比你自認為的無知。這不是你的錯。沒有一條理論是完全正確的。這樣很好。如果你知道了所有問題的答案,那麼也就再不能進步了。想回100、50甚至5年,看看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比照現在我們知道的,他們是否也曾誤入歧途?政府、宗教、文化和傳統都在發生著變化。正如他們所說的,這是進化。傳統確實有價值,但問問你自己,是誰決定了什麼該延續,而什麼又該喪失?為什麼他們做出了這些決定?這兒有很多故事,來講述隱藏在傳統中的自由思想和變革。
你都擁有和摒棄過哪些信念?假如你一直延續著相一個信念和理論,那麼你可能要有所警覺了。比十年前更聰明、更老練了,這意味著你做出了改變。與以前的自己想法不同是件好事;這表明你將繼續進步。假如你為自己的死板而驕傲,你也將智慧埋葬於自大之下。只有當你將自己從對某一特定信念的效忠裡解放出來,而堅定探索的力量時,你才能繼續前進。
第二個挑戰:他人
嬰兒透過模仿而生存。他們觀察成人的行為,進而效仿。嬰兒很快認識到,大哭會帶來食物,大笑會受到關注。我們為了生存而被設計出來,而不是自由。仔細考慮一下佛陀的至理名言:
“不要輕易相信任何東西,無論你是在哪兒讀到的,或者是誰曾說過的,即使是我說的。除非它符合你的認知和你所擁有的常識。”
而成人們教給孩子的卻是相反的:教師根據學生們記住答案的能力測試和評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教給孩子獨立思考?大學沒有必要設定這樣的課程:“消除過去十八年你生命中的損害”或者“如何從暴政的教育中拯救你自己”。我們將憑我們自己找到自由的真諦。
自由最好的生長地是差異性。吸收不同的觀念,比較他們,質疑他們,挑戰他們。如果你只在同意你哲學的人群中分享觀點,只能加深你的偏見。增進偏見也許會讓你感覺很好,但那不是思考,也不自由。可以分享不同觀念的地方很難找,因此要馬上去找。
第三個挑戰:孤獨
歷史上許多聖哲都會在一段時間內遠離日常生活。耶-穌、佛-陀、摩-西和穆哈-默德都使自己免於生活的羈絆。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去探索、去轉化,去嘗試改變這個世界。他們不得不打破鎖鏈以求自由地思考。我懷疑這種選擇流行於認識他們的人中。他們的長期缺席,肯定會得罪他們的孩子、朋友、老闆和網球搭檔。
有人說魚兒們死前看到的是水。然而,如果魚現在或者以後能夠邁出池塘,又會怎樣呢?你不是魚:你可以隨時邁出那一步。
你最後一次遠離他人是什麼時候了?你能說出是哪一天,你最後一次獨自一人思考?旅行、冥想、長時間的沐浴、森林中的一次慢跑——這些都是可以讓我們體驗一次自由思考的方法,去思考我們究竟是誰。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本真、最自由的聲音永遠在低語,只是它實在太羞怯了。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的呱噪中仔細聆聽。在寂靜中學會如何去捕捉它。我們仍可以選擇忽視這個聲音,但那只有在聽到它之後。達到自由的境界永遠不那麼容易,不管他們怎麼說,自由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
12 # 劉氓兔先生不是劉氓兔
讓我思考一會,明天吃什麼。這叫不叫在思考。我想去放牛,只放一條,牛再吃草,我再牛背睡覺,牛丟了,那我也就丟了。
-
13 # 梧鎖清秋
真正思考大智者,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就是所畏大道至簡。而一般智者把簡單的專案程式化。真正智者透過高深的銳智明白事物的演變發展規律總結出的章規。就象伏羲觀天象演變總結出八卦。箸名改革導師鄧小平透過多年農村調查,結合國內外的經濟發展趨勢,實行大刀闊斧農村土地到戶改革,工業引進外來技術資金攻革開放,解放勞動力,創造極積性,搞活工業技術和資金的商業流通,從而創造高價值。大智者謀局,中智者造勢,下智者做事。每個人都很重要只是所處的位置和謀的事不同而已。
-
14 # 無窮蔚藍
真正思考者,會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每個人對這件事物的看法,都是該事物在這個人頭腦的一個投影,都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除非上帝,沒有人能真正看明白這個世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15 # 人類S一張紙
要說到思考者境界的話,首先是高度吧,也許是維度。反正沒我什麼事關鍵是要超越現有宗教,科學,哲學,物理學等己知。道理很簡單。一百年前誰會知道人能到月亮上去呢。
-
16 # 李小白imh
真正的思考者,永遠無法認清自己。哲學的終極命題就是要解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不論是各種學派,唯物主義者唯心主義者,偉大先賢及平凡的人,最終都無法和自己對話,無法真實的知道自己是誰並且一直在思考。
-
17 # 來自北極星
真正的思考者可以達到極樂境界,就如釋迦牟尼,曾有一次釋迦牟尼去化緣,別人問他你有手有腳為什麼不自己勞作,獲得食物呢,釋迦牟尼回答道:"我也在勞作,只是我的勞作方式是用大腦思考,我將思考出來的答案給大家分享,解決疑惑。"因為釋迦牟尼出身於皇室,從小營養充足,大腦發育良好,因此,他在思考中的效率很高,很快達到了極樂的境界,並創立了佛教,教別人怎麼思考。
-
18 # 道成肉身
真正的思考者能達到的境界,能超越人的感知意識的境界,超越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現象,從而能感知天地萬物的資訊語言。我也是向釋迦摩尼、老子、伏羲、周文王學習,對時隔幾千年的文字有所感悟。非常歎服前人的境界,真高山仰止,他們給了我很多啟發,透過內省,滅去知障和業力,領悟一二。七千面前伏羲一畫開天地,多麼神奇的突破。兩千五百年前,釋迦摩尼舀一缽恆河水而知有八億生命。本人自幼遠人機而親天道,以生死決心親證四禪八定,破意識業障,身心得以解放,感激先聖引導。後痴迷《易經》,以卦象破解天地人之規則,皆以不可思議之思奪天地造化之心。我們只是後世學生,前人樹立了難以逾越的思想高峰。西方文明以數學邏輯為基礎,科學的創造了燦爛的現代物質文明,以人性自由為旗幟創造了西方文明規則,典型人物數不勝數。真正的思考者,境界沒有高低之分,都是那個時代環境長期醞釀,結出來的果實,境界都是通神應靈的。
-
19 # 梅迪68933759
這個題目有點不理想,或者沒有答案。真正的思考者:(其特質?特珍?方法?思維方式?視角?應該怎樣作才是真正的思考者,是嚴謹的思考者?。)到底能達到怎樣的境界?????怪怪的,這個境界是什麼?解決問題的效果,事物本質判斷?性質,方向,方法的把握能力,看到未來?這些與一個人是否是真正的思考者並無什麼邏輯關係,因為很多事靠經驗直覺已可完美處理,甚至都不需要思考,同時未來只存於預測中並不靠普,更不存在真正的思考能看到未來。個人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此時我沒框架。
-
20 # 真知是什麼
真正的思考者,智慧至上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懂得天,!瞭解天,!知道天意是什麼!,又要幹什麼?!!!。
回覆列表
就像一個人被綁在橡樹上,有時候,思維也會被某個假定、信念和觀點所束縛。但就像那顆無辜的橡樹,觀點並不應被責怪。它是被動的,它的對錯只看被如何運用。而理應被質問的是鎖鏈,是人們利用某個觀點的動機。無數的觀點產生了無數的思維,這些思維被用來從各種角度思考問題。任何將思維限制在一個角度的行為都是錯誤的。然而家庭、學校、社團等群體卻期望他們的成員接受觀念,不要懷疑。這樣雖然沒有對這些成員帶來壞處,但是也沒有給這些成員帶來自由思考的機會。
就像一種新桌遊的規則,我們單純被動地去接受,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學會,然後遵守。傳統的教育總是教我們去臨摹、去記憶,去運用別人的理論。除了讓我們在一生中做出這些缺少獨立思考的行為,教育沒有教會我們其他的事情。
那些被社會視為禁忌的事情、反傳統的行為,是因為家長、老師和領導者的不理解。為什麼被人看到穿著內衣是丟臉的,而穿著游泳衣卻不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奶頭和肉體,卻不能被別人看到?為什麼酒精、尼古丁和百憂解是合法的,而吸食大麻和苦艾酒卻是犯罪?只是因為一些人這樣說,便被動地接受一種觀念,這種思考是不自由的。如果一個觀念是正確的,它將經受住考驗,如果它虛弱,便將枯萎。
有兩個充滿智慧的問題:我們何以相信我們相信的?我們怎樣明瞭我們明瞭的?它們應該被銘刻在每一本教科書上,被貼在每一個會議室和家中,去鼓勵獨立的思考。它應該被紋上那些命令人們跟隨他的自大者的前額。
當孩子不斷提問“為什麼”的時候,父母們經常給孩子難堪,他們會說:“不要再犯傻了”。實際上,他們正試圖隱藏自身的難堪。他們很難說出“不知道”,儘管這是事實。為什麼家長們不讚揚孩子們的好奇心,希望他們在整個人生中不斷地提出問題呢?我們總是知道的比我們認為自己知道的少,然後透過承認自己的無知、提出更多的問題來學習新事物。
提問,有助於發現那些矇蔽我們的觀念:在我們擁有拒絕和懷疑精神之前的幼年,鎖鏈被強加於我們身上。實際上,為了更好的適應學校、工作或者與朋友相處,鎖鏈是我們拴在自己身上的。自由思考者永遠追求的是明理、洞悉和檢驗他們的假定。他們渴望獲得更佳的觀念、更聰明的意見和更有價值的信念。他們勇於否定自己,當被證明錯誤時,繼續追尋。
當我第一次吃衣索比亞的食物,我問了三次“你確定我可以用手拿著吃嗎?”
我的意思不是a)這是我的手,b)這是我的嘴,c)我為食物付過錢。難道我還不能吃嗎?就美國的自由度來說,我們用餐時仍然被要求用銀器。在印度時,我被訓斥,因為用左手用餐。在一家高檔的法國餐廳,我因為用了錯誤的叉子而遭到輕蔑。遊歷使得我們清晰地看到我們正守護著多麼專制的規矩。我們常常因為很小的原因冒犯他人或被人冒犯。
第一個挑戰:即使錯了,也沒關係。
振作精神:大部分時間你是錯的。我也是這樣,這篇文章的某些部分也可能是錯的(除了這句話)。即使你很聰慧、成果、幸福、擁有愛情,你仍然比你自認為的無知。這不是你的錯。沒有一條理論是完全正確的。這樣很好。如果你知道了所有問題的答案,那麼也就再不能進步了。想回100、50甚至5年,看看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比照現在我們知道的,他們是否也曾誤入歧途?政府、宗教、文化和傳統都在發生著變化。正如他們所說的,這是進化。傳統確實有價值,但問問你自己,是誰決定了什麼該延續,而什麼又該喪失?為什麼他們做出了這些決定?這兒有很多故事,來講述隱藏在傳統中的自由思想和變革。
你都擁有和摒棄過哪些信念?假如你一直延續著相一個信念和理論,那麼你可能要有所警覺了。比十年前更聰明、更老練了,這意味著你做出了改變。與以前的自己想法不同是件好事;這表明你將繼續進步。假如你為自己的死板而驕傲,你也將智慧埋葬於自大之下。只有當你將自己從對某一特定信念的效忠裡解放出來,而堅定探索的力量時,你才能繼續前進。
第二個挑戰:他人
嬰兒透過模仿而生存。他們觀察成人的行為,進而效仿。嬰兒很快認識到,大哭會帶來食物,大笑會受到關注。我們為了生存而被設計出來,而不是自由。仔細考慮一下佛陀的至理名言:
“不要輕易相信任何東西,無論你是在哪兒讀到的,或者是誰曾說過的,即使是我說的。除非它符合你的認知和你所擁有的常識。”
而成人們教給孩子的卻是相反的:教師根據學生們記住答案的能力測試和評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教給孩子獨立思考?大學沒有必要設定這樣的課程:“消除過去十八年你生命中的損害”或者“如何從暴政的教育中拯救你自己”。我們將憑我們自己找到自由的真諦。
自由最好的生長地是差異性。吸收不同的觀念,比較他們,質疑他們,挑戰他們。如果你只在同意你哲學的人群中分享觀點,只能加深你的偏見。增進偏見也許會讓你感覺很好,但那不是思考,也不自由。可以分享不同觀念的地方很難找,因此要馬上去找。
第三個挑戰:孤獨
歷史上許多聖哲都會在一段時間內遠離日常生活。耶-穌、佛-陀、摩-西和穆哈-默德都使自己免於生活的羈絆。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去探索、去轉化,去嘗試改變這個世界。他們不得不打破鎖鏈以求自由地思考。我懷疑這種選擇流行於認識他們的人中。他們的長期缺席,肯定會得罪他們的孩子、朋友、老闆和網球搭檔。
有人說魚兒們死前看到的是水。然而,如果魚現在或者以後能夠邁出池塘,又會怎樣呢?你不是魚:你可以隨時邁出那一步。
你最後一次遠離他人是什麼時候了?你能說出是哪一天,你最後一次獨自一人思考?旅行、冥想、長時間的沐浴、森林中的一次慢跑——這些都是可以讓我們體驗一次自由思考的方法,去思考我們究竟是誰。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本真、最自由的聲音永遠在低語,只是它實在太羞怯了。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的呱噪中仔細聆聽。在寂靜中學會如何去捕捉它。我們仍可以選擇忽視這個聲音,但那只有在聽到它之後。達到自由的境界永遠不那麼容易,不管他們怎麼說,自由的人實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