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史暮想

    長平之戰,趙括率領的趙國主力,其實更多的是餓死的。

    我們跳過前面,直接說白起和趙括的對壘。

    白起命令王齕帶著殘兵去誘敵。趙括中計,殺傷了大批王齕部隊後,率領趙軍主力出擊,準備順勢奪下原先被秦軍佔領防線的長平門一線。

    在長平門一線之前,是一段相對寬闊的山谷。兩側都是高山,但是因為山谷較為寬闊,人在裡面沒有感覺是在山谷中行進。

    趙括帶領的趙軍主力進入山谷後,白起安排的兩萬餘秦軍兵王,突然出現在趙軍身後,切斷了山谷的入口。並且開始築牆。當趙括沒有攻下長平門一線準備轉身的時候,發現後路被切斷。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這兩萬餘秦軍兵王憑藉防禦工事抵禦住了幾十萬趙軍的衝擊

    而在這群秦國兵王身後,白起安排了一支萬餘人的騎兵,來回反覆衝擊趙國大營派出來的援兵,保證了這兩萬餘秦軍的後背安全

    趙括這算是出不去,也回不去,更爬不出去。

    你知道趙括帶領的趙軍被困在山谷幾天嗎?整整四十六天。

    趙括的部隊帶了幾天的乾糧?幾天。

    後來的歷史挖掘,的確是找到過萬人坑,但是死者基本上都是受傷斃命的。

    幾十萬趙軍,坑殺其實是一件很費勁的事情。

    所以,趙軍,是餓死的。

  • 2 # 熱心國民李先生

    長平之戰,白起為啥要殺40降卒?

    其一可能有怨恨心理吧!要知道這可是戰國時期最大規模的戰役,足足打了三年!秦軍同樣傷亡慘重!兩軍積怨已深。

    其二確實是個難題,要是把40萬降卒放歸趙國,那相當放虎歸山,兩國在發生戰爭也是必然。如果把這些降卒全部壓到秦國,按當時的條件講,不現實也不容易做到,畢竟需要更多的秦軍來看守。

    其三40萬降卒也要吃飯的,戰爭打了久,雙方參戰士兵幾乎也全部是兩國青壯勞動力,國內農業生產的產量下滑嚴重,秦國的糧食基本也舉步維艱了,也就不會拿糧食給這些趙軍降卒了,即使讓他們全部都去做苦力,也要給口飯吃吧。這就可以看出白起的為難之處了,他肯定是不能放虎歸山,也不能夠收下數量如此眾多的戰俘,唯一的選擇就是殺掉……

    其四沒得選擇,白起當然知道殺這麼降卒會受後人非議,畢竟春秋戰國時期可是華夏文明禮儀開源時代,他像秦王請示,秦王又把皮球踢給他。畢竟他是秦國的將軍要對秦國負責!所以也就沒得推了,也只有把苦往肚子裡咽了。

    若干年後白起被冤,拿劍自刎時,他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這說明在白起的心中他時刻都記著長平之戰的事情,沒有忘記!

    如果僅從現代文明社會的角度來看他是當之無愧的屠夫,然而在兩千多年前的鐵血戰國時代,絕對不能稱其為屠夫

  • 3 # 牡丹梅花鑫森淼

    長平之戰白起寧願揹負千古罵名也要坑殺趙國四十萬大軍,這是因為白起說“前秦已拔野王,上黨已在掌握中,其吏民不樂為秦,而願歸趙。今趙卒先後降者,總合來將近四十萬眾,倘一旦有變,,何以防之?”這句話意思是原南韓上黨官兵都不願降秦,而願歸趙。人心不穩,會有不測。於是白起坑殺趙軍。

    除了這個原因還有這些戰俘人數太多,而且是趙國的有生力量,如果留下來,第一,這些戰俘也是人,光是吃喝就是一大筆開支,會大量消耗秦國的財力、資源。

    第二,這些人如果暗中串聯,很有可能重新組織部署,發動新的大規模的戰爭,畢竟不是小數字,這裡的力量絕不可小覷。

    第三,還需要大量的人力去監管,要監管這麼多人同樣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四,如果這些人逃回趙國,趙國的力量還會增強,那這場長平之戰就沒有意義,將來重新組織新的戰爭未知的因素太多,目的還是要在戰場上消滅他們。

    第四,這些人都是趙華人,是趙國的子弟,趙國有他們的親人,他們不可能心悅誠服地安分地做秦國的子民,將來上戰場也不可能像秦國本土計程車兵一樣拼盡全力和趙華人廝殺。

    第五,秦國本來就有一統天下的野心,要實現這個目標,無可避免要在戰場上廝殺、較量。坑殺這些戰俘會讓趙國元氣大傷,會讓這個目標提前實現。

    第六,長平之戰,秦國傷亡過半,秦國將士不可能沒有怨恨,不可能會心甘情願地放過他們。

    真正意義的投降是投降者和受降者雙贏,而在長平之戰中,趙軍投降不是雙贏,秦國面臨的風險更大。

    所以種種原因,白起坑殺了這些戰俘,他雖然狠,但對秦國絕對忠心。

  • 4 # 關好走過的門

    殺四十萬俘虜,這完全是在替秦昭襄王被背黑鍋。因為大家可以想一下,數量如此龐大的俘虜,白起如果不上報直接處置了,秦王怪罪下來,這個罪他擔不起。

    長平之戰爆發的直接原因是有關上黨地區的歸屬。其根本原因在於秦,趙兩個大國已經到一決雌雄的地步。此戰勝負,極有可能決定天下歸屬。因為,雙方都投入了大本錢來拼。結果秦勝趙敗。至於白起為何非要全部處死這些俘虜,我想有如下幾個原因

    1:秦昭襄王授意其這樣做,只是秦王沒有明說。長平之戰剛結束,白起派人催促糧草和詢問秦王如何處置俘虜。而秦王只是大說特說的讚美武安君長平之功,其他的什麼都不說,就打發走了白起派來的人。這不明擺著讓白起殺了他們嗎?秦軍將士的糧草都不夠了,怎麼可能再去養活趙國的俘虜?

    2:白起作為一個統帥,深知這四十萬俘虜潛在的威脅。如果處置不當,那麼極有可能在秦軍軍營發生譁變,一旦譁變,後果不堪設想。放他們回趙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放他們回去,他們拿起刀槍再來,那這一仗不白打了?白起身為軍人,考慮問題比較直接,比較切中要害,殺了他們所有的問題都沒了。

    3:白起有下一步的戰略規劃。那就是藉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舉滅趙。因為趙國舉國青壯皆戰死長平,國內極度空虛。殺了他們以後,短時間之內,列國必然極為震驚。這個時候給他們個膽他們都不敢出兵助趙,因此趙國必亡。這對秦國一統天下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4:出於私心。軍人嘛,都想建立不世功勳。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白起想借著他們的人頭在自己的軍人職業生涯達到一個新高度。這個原因多多少少也會有點咯。

    這些就是白起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殺了趙國幾十萬俘虜的原因。

  • 5 # 刪繁就簡347

    因為長平之戰經過三年,雙方在最後把部隊擴大數十萬之多,由於長平之戰的規模前所未見,已經超出了秦趙的社會承受能力,讓糧食成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糧食危機註定了這場戰爭必然會以極其殘酷的方式收場。

    秦國農業位居七雄之冠,糧食儲備最豐厚。而且白起在組織戰爭時已經絞盡腦汁減輕後勤負擔。儘管如此,他在長平之戰結束後,也遇到了糧食危機。在已經減少了數十萬張吃飯的嘴以後,秦軍依然出現了軍糧不濟的現象。

    如果白起沒有選擇殺降這條道路,數十萬趙軍降卒會把秦軍輜重很快消耗光。另外,趙軍中有大量不願意為秦民的原南韓上黨民。白起認定這些趙卒反覆無常,一旦吃飽了還還會鬧事,於是做了最狠毒的打算。

    白起在殺降後又分兵攻打了趙國大片土地,包圍了邯鄲城。然而繳獲輜重和掠奪郊野等手段仍舊不足以支援大軍攻城,可見秦軍這幾年來的戰備物資已經消耗殆盡。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從側面揭示了秦軍已缺糧。

    白起打算趁勢滅趙,派部下衛先生回國請求秦昭王增益兵糧。此時天上發生了太白蝕昴mǎo的異象,秦昭王心生疑慮,在應侯范雎jū的建議下,不僅命令白起撤軍,還殺了衛先生。

    白起等了幾個月得到的是這個結果,雖然心裡不爽,但也只好罷兵。

  • 6 # 小仔觀天下

    這個問題,老梁有研究!

    其實咱平時研究研究歷史,還真會發現挺有意思的一些事,並且還能學習到不少東西,就比如說今天題主的這個問題:長平之戰白起明知要背千古罵名還殺降四十萬,背後是否另有隱情?肯定是有的,誰也想不到戰功赫赫的戰神白起,沒有因為長平一戰而威名傳百世,反而倒是因為了“坑殺趙軍40萬將士”而兇名遠揚,甚至被後世稱之為殺神!估計他自己也想不到吧!

    那麼當時的具體情況到底是如何呢?到底白起有沒有被冤枉?有沒有什麼苦衷?甚至是這是真的事實嗎?這千古罵名的鍋到底該不該他來背?接下來且聽老梁抽絲剝縷,一點點為大家還原真相:

    事件梳理

    這一點咱們得從長平之戰的戰略佈局上來分析:首先,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都知道,趙國是派老將廉頗駐守迎敵,先分析一下兩方士兵戰力,強秦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富國強民,堪稱虎賁之軍,虎狼之師,戰鬥力在當時那絕對是剛剛的!但是趙國也是不弱,自從趙武靈王力排眾議,強軍改革,胡服騎射,戰力大增!所以說都是強軍,那麼誰更強呢?

    商鞅

    事實證明,商鞅變法更厲害一些,秦軍攻下上黨之後,一路上勢如破竹,連敗趙軍,哪怕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老將廉頗都扛不住呀,這個時候,戰術的左右就凸顯出來了。薑還是老的辣,廉頗這麼多年的經驗可不是白撿來的,仔細分析了一下局勢:秦軍此次前來,氣勢鼓舞,再加上連番大敗趙軍,現在肯定是氣勢最強的時候,再加上虎賁之軍本就強悍,所以絕對不可力敵。這個時候,堅守才是最好的戰術,自古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秦軍遠征千里,必定不能持久,待到他們氣竭之時,再一舉出擊,直搗黃龍,必能大勝!

    這想法當然是挺好的,並且廉頗善守,這個戰國估計無人不知,這戰術是非常好的,關鍵是他想得到,敵方肯定也能猜得到,秦國丞相范雎也是個很厲害的人物,很快就識破了計謀,並且想出了應對之法,這便是後世著名的反間計!你說吧,這基本誰都看得出來是個圈套了,可惜就是這趙孝成王看不出來,甚至還有一些著名的昏舉,生生把趙國給禍禍完蛋,特別是重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這趙括雖然也是名將之後(馬服君趙奢之子),但是就是一個毫無軍事經驗的愣頭青,直接就去指揮這40萬將士的軍隊,這不胡來嗎?

    殺降有沒有四十萬?

    趙括來了之後,秦軍稍一示弱,他便全軍出擊,結果僅僅被2萬5千軍隊截斷後路,建立了軍事壁壘,卡住了40萬大軍和大本營的咽喉,又用一隻僅僅5000人的軍隊切割趙軍,阻斷了糧草。從此40萬大軍孤立無援,無水無糧,足足斷糧46天,士兵們甚至相互殘殺為食,40萬大軍足足死了20萬,最後一次突圍失敗,趙括被亂箭射死,全軍覆沒投敵,從此趙國元氣大傷,一敗塗地,再無逐鹿天下的資格!可悲,可嘆!

    後來白起騙降趙軍,生生活埋了20萬趙軍將士,就放了240名年輕計程車兵回去報信,此戰一出,趙國舉國皆驚,長平之戰,趙國全軍覆沒,前前後後足足損失了45萬將士,而秦國也耗損了近半的兵力,後來也沒有打下邯鄲來,此是後話,暫且不說。

    是不是白起本意?

    其實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老梁之前所說的,這個白起其實是反間計之後,才又換上去的,秦王是真的非常的聰明!因為他知道,只有白起這樣的兇人,才能明白他的意思,才能下狠手對待這些降兵,棄王齕而不用,用上將軍白起,這樣即有人背鍋,又能夠達成自己的目的,兩全其美。而這個時候的白起,就由不得他了,哪怕他知道自己這一舉措會天怒人怨,遭人唾棄,但是王命在上,卻也不得不遵啊!

    老梁有觀點!

    其實我們轉變思想,從一種軍事家的眼光來看一下當時秦軍是怎麼樣的情景:長平之戰足足耗了幾個月,遠征千里的秦軍早已經疲憊不堪了,再加上他們人數本來就不如趙國,又足足耗損了一半有餘,那麼這20萬的軍隊,如果不殺招降的話,他們怎麼能帶回去呢?實在是不好處理啊。一不小心再生事,秦軍也禁不起這麼折騰了,而放回去換物資?馬上天下都是大秦的了,還換個毛的物資啊,什麼物資有統一天下更加誘人呢?

    再說如果在交涉的過程中,趙軍內外呼應,秦軍肯定打不過啊(畢竟他們離家千里,支援力量太過薄弱了),所以最好的做法:一不做,二不休,殺!完全可以理解,只不過戰爭就是這麼的殘酷,你說誰對誰錯?無法評價,只不過最終最慘的還是我們這些老百姓罷了,所以說這事到底怨誰?怨戰爭吧。對此,你又怎麼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習鑿齒的一句“號曰隆中”成為所有“襄樊說”祖師爺,“號曰"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