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濟世論事
-
2 # 符號帝國
自欺欺人、尋求優越感,是人的天性
我們很難從現實生活中找到一個堅實的意義,於是向外尋求優越感,就成為人最大的天性。
很多人學習書法,只不過是為了向別人說明:你看,我多有文化!
因為:
首先,書法是中國的國粹,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元素,凡是能跟書法沾得上邊兒,都算是高雅的文化活動。所以,曬照練習書法,是文化上位,精神勝利法最大的捷徑。
其次,書法的好壞似乎很難有精確的標準,所以很容易糊弄人,有的人練了三天,但是龍飛鳳舞,讓外行看了有“高大上”的錯覺。顯擺很容易見成效,效率很高。
最後,正是基於上面的原因,很多人容易活在“滿足感”和“成就感”的錯覺裡,練了三天就容易自我陶醉,以為自己真的很厲害了。
求仁得仁,種瓜得瓜。這是很多內心空虛,潛意識怕被別人嘲笑“沒文化”人士迅速擺脫鄙視鏈的上品。所以才會受那麼多人追捧。
而真正愛好書法,喜歡書法,願意真心持續投入的人寥寥無幾。
-
3 # goody1
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書法其實就是用毛筆寫的字。
用毛筆寫字,產生一種不同的感覺。高雅,高尚,喜慶,快樂,不一而足。
書法其實首先就是一種文化。而不是藝術。區別在哪裡呢?
文化能夠被廣大人民接受而喜聞樂見。相比之下藝術只有比較少的觀眾。文化能夠在家家戶戶見到,被家家戶戶參與。藝術的參與感就很有限。如果你走進安徽黃山,江西婺源,邁進那些古舊的民居,看看那些文房四寶,你就會被文化的魅力征服。
隨著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也就有了可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學書法,或者自己在業餘時間舞文弄墨一番,或者退休之後用於豐富自己的生活。
所以說書法的參與人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一點也不文過其實。
-
4 # 狂喜淡墨a
現在出現的書法熱,推動作用是什麼?
學書法的思想,都是經過後學習的結果。,一切事物都是隨著我們的行為而決定,興趣培養並無先天的直覺。而是見到漢字書法後一種興奮,有了私心,與書法結緣,相互依存一種美妙的神遇。觸媒而化為動力,則有了拿起筆舞墨,龍蛇飛動鳳舞翩躚。
書法藝術的表現,令人有了詩意化的生活,在現實的疲累中須彌找一份溫存的氛圍。
於是對於語言文字便有了定性的反應,從書法習練行為定性反應,刺激感官愉悅與自然萬物的化身――書墨形式,?這就是美學原理上的價值。因此書法藝術能夠暢和衝擊引起的好奇心。縱然萬鐘不復而進入書法境界。
書法經歷就是一次人生遠途,貫穿一生的攀登,從而書路是困苦幸福兼有交織在一塊的。
相習後的興奮,不可語言訴諸,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奧秘,是一種心靈的花園,珍藏於心的奢侈的藝術詩化之意的小餐。精神食糧的填補,能夠通達心神。可健康進入壽域。
書法藝術是美學,有的人喜歡理論創作與書作結合,有的僅僅當做一種心靈的旅遊,達及造韻造妙,無論是哪一類,都是一種自我的價值的尋找。
透過書法創作,發到世界都知道的網路上。一種知足,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於己。盡興極力的書寫塑造,雖然不能夠保證作品的成功效果,或是讚美之語很少,但是深深感知這樣的真理:
“用談話和舉動為自己製造出來的形象,往往是一位成功書者最失敗的創作,也許是一位糟透的書者的最好的創作。”心境淡泊明志,是書法藝術的正能量。
才是的書法學習與追求的推動作用,舒涵芬芳,散放風雅。
-
5 # 魏美智
謝謝邀請。關於書法熱的推動力量有很多種。一是使命感,感到書法從秦漢算起也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是我們的先輩流傳下來的國粹,是全世界稀有的寶貴遺產,學習書法是歷代先輩都在一代一代往下傳的寶貴遺產。國家越發展,文化的品位就會越提高。書法發展品質,品位,內合越豐富;越要求我們要繼承和發掦先輩的光榮傳統,學習好書法,將書法國碎一代一代往下傳。二是優越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人們學習書法所提供的學習條件更優越,人們有豐厚的條件去學習好,繼承好書法。三是緊迫感。隨著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普及,鋼筆,毛筆,鉛筆等書寫工具的使用率越來越少,鋼筆,鉛筆基本上不用,毛筆成為稀有工具,毛筆書法成了純藝術產品。如果不普及毛筆書法,不傳承毛筆書法,這一國粹就會和歷史一起被淡忘。四是社會文明的需求。隨著四個現代化的逐步實現,社會文明也要逐漸提髙,社會文明的層次,也要逐漸提高。書法,作為社會文明的一個載體,必須的將書法文明史推向社會發展的新高度。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多次提出,發展傳統文化,傳承國粹。為書法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五是自身文明發展的需求。社會要發展,人的品位也要相應得到提髙。學習書法也是提高公民自身文明,個人品位一個手段,一個載體。六是黨和國家為個人興趣的發展,提供了優厚條件。在普及教育上,從兒童抓起,提倡書法進課堂,在提高上,在大學設立書法篆刻專業,培養書法博士研究生。在中國數千載文明史上從來都沒有象現在這樣對書法文化的重視。黨和國家對書法傳統文化的重視,必然使書法的發展向正比例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匹配。
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素外,還有一些因素對書法的發展起到了一些刺激作用。比如書畫作品的過度的商品化。一件書畫作品動不動就是幾千,幾萬一平方尺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不正常的刺激作用。比如書法培訓的泛濫。到處都是書法培訓班。家長大多對書法也不一人懂,給孩子花錢進個班,減少了孩子個人活動時間,使孩子少惹事生非。不管求法班師資咋樣,進去比不進好。比如家長之間的攀比。人家的孩子都進了這個班,那個班,我的孩子不進個班,很沒面子。等等。
-
6 # 子衿書法
學習書法的熱潮,確實在最近幾年受到學生家長的重視。紛紛讓自己的孩子學習書法。這和傳說書法將會在考試時加分有關。
成年人選擇學習書法,目的很多,有人出於興趣愛好,有人出於文化修養,有人出於功利,有人出於消遣娛樂,有人出於家學淵源,有人出於職業,有人出於偶然興起,有人出於環境影響,有人為了投人所好………不能一一詳盡。
書法在中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秦始皇時期秦國大將蒙恬發明毛筆以後,文字在短短的幾百年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先後產生了小篆,隸書,章草,八分,楷書,行書,草書。從秦至東晉這個時間段。是中國文字、書法最活躍的階段。
我們現在學習書法的目的沒有人能夠準確的統計出來。但不管出自那種原因,與學習書法共同進行的一件事,便是讀書。沒有哪一個人只學習書法而不讀書的。現在讀書的機會越來越少,快餐雞湯文成了現代人的精神食糧。一個愛讀書的流浪人,一夜之間搖身一變成了大師!任憑“大師”如何解釋“不是我讀的書多,是你們讀的書太少”。面對一個“滿腹經綸”的人,眾人匍匐於地,硬生生的給了他一頂“流浪大師”的高帽。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的教育,注重在知識而輕視了文化。
當人們接觸到書法的時候,書法所表現最多的內容又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在我們現代,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文化一代一代有序的傳承。陌生的是,今天的人面對著熟悉的漢字,卻不知道她的意思。文言文,讓我們接受現代漢語教育的人傷透了腦筋!而學習書法的人,在學習書法時,意識到自己的對傳統文化素養的匱乏,發現原來我們傳統的文言文,不但深邃精闢,微言大義,而且蘊含著優雅的韻律。為什麼書法作品很少書寫白話文?缺乏韻律,讓人讀起來味同嚼蠟,是大家都願意寫的共同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實在太強大!靠近她的人,都會被牢牢地吸引。現在出現的書法熱潮,由孩子們帶動了家長,而家長又被傳統文化所吸引。中國傳統文化復興之日可待也!
-
7 # banlu
時下的書法熱,我個人的認為是:
一是國家的振興使然。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現在的中國比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夢想,中國夢的實現不僅是經濟的,更是文化的。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多次進行闡述並提出了多個重要論斷。孔子學院的開辦、經典誦讀國學熱的興起、京劇等傳統戲劇進校園,詩詞成語及漢字大賽、恢復傳統節日不炒作洋節等,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書法更是要走在前列。
三、文化要為經濟建設引路,不要本末倒置。現在社會上出現的“霸座”、“碰瓷”、“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等等三觀不正的醜惡現象,到了急需教育、打擊的時候。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道德規範、傳統文化包括書法的興起,正是國家層面的大政方針。書法熱的興起只是大政方針中的一個重要舉措。是書法熱興起的真正原因。
四、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在印發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了書法教育的重要性。在2017年的基礎教育會議上,教育部明確規定指出:書法課要比語數外放在更顯著的位置。
書法藝術不僅展現書寫之美,也展現出漢字之美,長期以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錯誤觀念,導致教育缺失,更別提培養書法書寫與鑑賞能力了,這不僅是學生文化素養的殘缺,也是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敗筆。正是意識到這些危機,教育部提出在大學中開設書法專業,在中小學校要按規定開足開齊書法課,在高考命題中,重視對包括書法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等正是教育部的這些舉措,成為書法熱的巨大的推動力。
-
8 # 書法顏二
大家好我是顏二,這個問題可以分幾個層面來分析。
首先是大環境社會使然,一是國家層面提倡傳統文化,學習吸取傳統文化精華。而書法是傳統文化的最便捷表現形式,書法一半是技法一半是文化,書法學習過程中會讓人不自覺的向其他文化領域吸取養分,即我們常說字外功夫。這種過程往往讓學習者自得其樂,不可自拔。
這些年來隨著傳統國學的日益看重,書法在中小學甚至幼兒園開了課程,作為素質考核的重要科目之一,學生學習時間增加了比重。字帖和書法老師走進了校園,華人對書法的重視再一次被喚醒。隨之而來的利益驅動也使書法迅速火爆起來,如雨後春筍般各種書法培訓班,使以書法為職業的從業人員陡增,這是書法火熱的強大驅動器。
另外一個從個人層面來說,文人雅士是許多人嚮往的理想境界,附會風雅是人的特性,舞文龍墨、有學問往往受人尊重,基於這種心理選擇書法作為入門技藝的人比比皆是,殊不知書法字帖入門容易專精難的學問,不少人學習書法數年甚至數十年不得其門而入。但浮躁的社會里總有一些個浮躁的人,浮躁的人便有一顆膨脹的心,現當下,但凡能拿起毛筆的都敢自稱書法家!這類人不在少數,以書法之名以營營名利,往往以拜××為師以入××協會以得××證書為榮,然後提高身價再高價售賣自己的“字畫作品”。形成一個圈子,人人想往圈子頂層擠,都想擠進食物鏈頂端牟取名利。有名利的地方就有江湖,這種畸形的生態也催生書法的熱潮。
另外有少數一部分人,經濟富裕了養尊處憂了,內心卻越來越浮躁了,書法恰好是一劑良藥,學習和專研書法能去燥入靜。
第三一個層面是書法本身的魅力。
有三:一書法是華人寫好字的藝術,華人都以寫好字為榮,一筆好字可以在生活工作中增加不少便利。古時候科舉考試也將書法優劣作為標準之一,在書法發展高峰的唐朝,還有專門的書法學習機構和官員。
二書法的技法。書法的提按使轉、斷連輕重徐疾之間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和書法所表現的漢字、字義之美,往往令人感動。在書法學習過程中的樂趣、臨帖習字苦學中的感悟,也有讓人慾罷不休,相信很多人書法人感同身受。
三書法的深層文化迴歸。在書寫文字的同時深度的民族文化認同,和種族歸屬感,在世界的多種文字中,唯有漢字能夠昇華為藝術。這些都令許許多多人著迷,許許多多人前赴後繼投身其中,將其作為一種生活的一部分和生活態度的一部分。
這種熱潮是最持續的,千年以來到現在,經久不衰。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個人認為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當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面復興,讓公眾對過去許多所認為老舊的傳統文化,重新激發起了興趣,也讓公眾重新審視起了中國傳統文化。而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核心的一塊,自然更是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而另一方面當下社會快速發展,但同時人也處於一種忙碌和一種喧鬧的狀態下,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人也普遍追求一種恬靜嫻靜的生活方式,而書法其中最講求的一點就是凝神靜氣,恬淡如飴,而這也與許多當下人所追求的境界高度的契合。多重的因素下使得書法又一次的受到了追捧。希望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