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立陽108441101
-
2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漢文帝一定是第三任或者第五任麼,可不可以說漢文帝是第四任呢?
按照史書記載漢朝第一任皇帝是漢高祖劉邦,第二任是漢惠帝劉盈,劉盈去世後,呂后稱制。呂后當政八年按照史書記載這八年的稱謂是呂后元年。。。呂后八年,而不是前少帝四年,後少帝四年,這點在呂太后本紀中可以提現比如八年十月,立呂肅王子東平侯呂通為燕王,也就是說按照官方史書承認這八年是以呂后當政的年數來紀年,這樣算下來漢文帝是在呂后之後登基的不就是第四任麼?
中間八年即公元前188年到公元前180年是事實存在的八年,若是不承認前少帝、後少帝,那麼按照事實呂后這幾年也是無法抹殺的存在,漢文帝只能算第四任,若是承認前少帝、後少帝,漢文帝算第五任。當然如若強行抹殺呂后的存在,選擇性的忽略那八年,漢文帝算第三任也說的過去。
總得來說漢文帝是漢朝的第三、四、五任皇帝都是合理的。
-
3 # 歷史課課代表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的第四個兒子,母親為薄姬,劉恆與漢惠帝劉盈為同父異母兄弟,劉恆最初被封為代王,諸呂之亂後,劉恆因為為人寬厚溫和而被群臣迎立為皇帝,是為漢文帝,從漢朝的官方說法來說,漢文帝是繼漢高祖、漢惠帝后漢朝的第三位皇帝。但是也有說漢文帝劉恆是漢朝第五位皇帝,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在漢惠帝死後,呂后為了能夠繼續把持朝政,立惠帝劉盈八歲的嫡長子劉恭為皇帝,史稱漢前少帝,因劉恭年幼,太皇太后呂氏臨朝稱制,後來劉恭發現自己的生母並不是皇太后張嫣,自己的生母已經被害,於是便說日後要為自己的母親復仇,呂后聞之,將其毒死。
前少帝劉恭被毒殺後,惠帝的另一個兒子劉弘被呂后立為皇帝,史稱漢後少帝,成為了漢朝第四位皇帝,三個月後,太皇太后呂氏去世,諸呂之亂被周勃、陳平平定後,大臣們說劉弘不是惠帝的兒子,故而將他廢除,迎立漢高祖第四子代王劉恆即位,劉弘被殺,在位僅僅五個多月。
這兩位少帝歷來不被史學家所承認的原因有三:
第一是他們在位時間太短,影響力太弱,
第二是因為他們在位期間都是太皇太后呂氏把持朝政,
第三個原因就是漢文帝和大臣們都說兩位少帝是冒充惠帝的兒子,並非惠帝親生,大家眾口一詞這麼說,就是因為想從法理上將兩位少帝的合法性推翻,從而不比揹負弒君的罪名!
所以漢文帝劉恆既可以說是漢朝的第五位皇帝也可以說是漢朝第三位皇帝。
-
4 # 陶短房
漢文帝劉恆在大多數“正史”上都是西漢第三任皇帝,此前兩任分別是他的父親漢高祖劉邦,和他的嫡兄漢惠帝劉盈。
但實際上在劉盈去世(公元前188年即漢惠帝七年)至劉恆繼位(公元前180年10月至翌年9月,漢初以十一月為歲首,是為漢文帝前元年)間還有8年,這8年間西漢並非沒有皇帝,而是先後出現了前少帝劉恭(前188年10月至前184年9月,如果有紀元應為前少帝元至四年)和後少帝劉弘(前184年10月至前180年9月,如果有紀元則為後少帝元至四年)。但在大多數傳統史書,包括素來被認為比較客觀的司馬光《資治通鑑》裡,這八年被稱作漢高後(呂雉)元年至八年,兩個少帝被抹煞了存在感。
呂雉在正史中被認為違背劉邦遺願,扶植諸呂,打壓皇族,若非未及完成全部佈局就去世,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只怕在西漢初年就誕生了,她死後不旋踵漢室諸侯、大臣就發動政變盡殺諸呂,重新確立劉氏皇權。照現代人的觀念,於情於理呂雉都應該被打為“反面典型”,而被呂雉打壓迫害(前少帝且被迫害致死)的兩位少帝,其帝位理應承認,為什麼呂雉這個“敵人”的紀元反倒堂皇取代了兩位少帝的紀元,以至於明明是第五任西漢皇帝的漢文帝變成第三任?
後少帝劉弘不被承認的原因比較好理解:儘管諸呂專權,但名義上的皇帝還是劉弘,如果承認劉弘是皇帝,那麼發動政變的陳平、周勃和齊王、濟北王兄弟、朱虛侯等皇族就成了“反賊”,政變後被擁立為新皇帝的原代王劉恆也就“得位不正”,這顯然很成問題,於是新君臣絞盡腦汁將劉弘解讀為假冒的皇子,說他不是劉氏子孫,因此不配當皇帝,以凸顯劉恆即位的正當性。
那麼前少帝劉恭呢?他明明是呂后害死的,也不影響文帝即位,為什麼也被抹煞?
因為惠帝名下有7個兒子,其中恆山王劉朝、淮陽王劉武、濟川王劉太三人在漢文帝即位時仍然健在,如果按照“以孝治天下”的漢朝皇族宗法,這三人倘是惠帝兒子,就是“大宗”之子,而身為劉邦庶四子的劉恆則只是“小宗”子弟,繼承權遠在三人之後。只有編造“惠帝無子、所有兒子都是呂后從民間找來的非劉氏子”,才能把這些可能危及文帝繼承正當性的隱患一勞永逸地“連鍋端”,因此明明是受害者的前少帝固然要被取消帝位和皇族身份,就連在兩少帝在位期間死去的劉強、劉不疑這兩個原本人畜無害的惠帝名下幼子也要被“虛化”。漢初劉呂之爭是你死我活的權力之爭,勝者君為帝、臣封侯,敗者死無葬身之地,不論劉恆還是陳平、周勃諸大臣,當然不會任由這種隱患不受控制地存在。
既然兩少帝不被承認,那麼明明是“敵人”的呂后就必須被承認,因為漢朝沒有滅亡,必須有個延續的紀元,呂后再怎麼樣也是“高後”,即高祖的皇后,而且她反正也死了,不但自己死了全家全族也死得乾乾淨淨,可以隨便怎麼擺佈。
在漢代編纂的史書,如《史記》、《漢書》上,兩少帝基本上都被按照“非劉氏子”的口徑描寫,顯然也只能這樣去描寫;而修於北宋的《資治通鑑》並沒有為文帝爭正統的需要,因此司馬光筆下就相對客觀,但仍然延續了高後紀元的慣例,這恐怕只是因為習慣使然(司馬光曾在“臣光曰”中反對後世為前朝分裂並立的政權區分正閏真偽,並解釋說三國用曹魏、十六國用東晉等紀元只是為了行文方便)。
其實兩少帝被歷史忽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年號制度直到公元前116年(漢武帝元鼎元年)才建立,此後漢武帝又將自己繼位之後、元鼎元年之前的24年以六年為一個單位,補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四個年號,將中國年號史上推至公元前140年,而後少帝劉弘死於公元前180年,兩少帝在位時只有紀元而沒有年號,因此用“高後元年”之類去替代很方便,如果那時就有年號制度,臨朝稱制的呂后又只是太后,不會建立自己的年號,那麼這“空白的八年”就會以兩位少帝的年號載於史冊,就算司馬遷、班固出於“立場考量”會繼續裝聾作啞,“隔代”的司馬光等人勢必不會像如今版本的《資治通鑑》那樣,把這兩個少帝繼續“虛化”,以至於大多數人都繼續將西漢第五任皇帝劉恆視作第三任。
-
5 # 坐古談今
這一問題和“為什麼有些人會有漢文帝是西漢第二任或者第三任皇帝的假象”這個問題時類似的。實際上,漢文帝是被認可的第四位或皇帝。但在一般正史上都是第三任皇帝。至於說第二任皇帝,一般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對漢朝的理解。
(1)呂后的光芒掩蓋了,其子、其孫的光芒。這和武則天的情況很類似,高宗李治死後,人們基本上都忽略了中宗、睿宗先後繼位
劉邦作為漢朝的開創者,再加上對韓信等人的打壓屠戮,引得兩千多年來都受著兩端地評價。因此,作為西漢第一代無任何爭議。
圖釋:劉邦影視劇形象
劉邦之後,劉邦次子劉盈為惠帝,是為第二任;劉盈之子劉恭是為第三任;劉盈之子劉弘為第四任但因呂后臨朝稱制未改制,所以,一般不認為是第四任皇帝。但劉盈雖然為帝,但是大權仍然掌握在呂后手中,因此,實質上,劉邦死後,在我們的頭腦中第二位統治者就是呂后。
所以,就有了漢文帝是第二任或第三任的假象。除了這一假象外,漢文帝自身的功績也使其名垂青史,威望頗高。
(2)漢文帝無愧於讓人們忽略二三四三位皇帝的假象,劉邦之後就是他是有道理和功績的:治國“以德治國”,成為後世楷模,因此,人們比較重視他,而呂后時期的三個皇帝則屬於“傀儡”,被人自然就遺忘了
漢文帝是漢朝四百年江山裡,最“完美”的皇帝。以他對漢朝百姓減免田租為例,談談這個問題。
圖釋:呂后影視劇形象
西漢第一位下“罪己詔”的皇帝,其繼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79年十一月發生日食,十二月又發生日食。古代帝王都講究“天人合一”,天象變動必然引發人世間的變動。因此,漢文帝下詔要求天下有才能的人告知自己的不足,各地官員“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對於此事《史記》《漢書》對此都有所記述。
同時,他還在該年、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68年三次減免田租,前兩次減半收取,按照三十稅一。公元前168年這次有些爭論。1980年代以前主體觀點認為:文帝十三年後全面免除田租(稅),景帝繼位後則改為三十稅一為定例。1980年代以後,更多的學者認為是僅免除了文帝十三年當年的田租。但傳統觀點仍有許多人堅持。
圖釋:漢文帝劉恆影視劇形象
假如傳統觀點是真的,那麼,在整個封建社會,漢文帝連續免了13年全年田租將是最仁的皇帝。除了他之外第二位就是乾隆,曾連續五年免除田租。
對於這一問題,我們就不詳細地說了,因為無論傳統觀點還是新觀點,其實都只是“文字之戰、理解之戰”。西漢時的史料不多,文字解讀觀點又不一,史學家們都爭論不出所以然來,咱們就兩種都支援吧。
說了這麼多,無外乎就是說漢文帝這個“文”還真是名實相符。是個不錯的皇帝。
-
6 # 畫詩人生
漢文帝接替皇帝位後,對曾經的歷史作了改動,以第三任皇帝記栽於歷史中,把呂后治理江山之間前後少帝抹去。前少帝劉恭和後少帝劉弘的統治八年時間不於承認。
漢文帝劉恆作為劉邦的兒子,承繼皇帝位,漢朝歷史上一般把劉恆作為第三任皇帝來記錄。自從惠帝劉盈死後,中間有呂太后垂簾八年。八年之中,有漢前少帝劉恭和後少帝劉弘先後繼位。劉恭和劉弘作為惠帝劉盈的兒子,繼皇帝位天經地義,屬合於承繼大統的正義性。
呂太后死後,朝臣和劉氏宗親合夥滅了呂氏一門。害怕後少帝劉弘長大報復,劉弘是呂太后的親孫子。所以朝臣們近立代王劉恆即皇帝位,此時的劉弘才幾歲,最後不知所蹤。
劉恆即位後,得有正統的說法。作為劉邦的兒子,劉盈死後,劉盈沒有後代的情況下,兄死弟即,也算合法。若是接替漢後少帝劉弘之位,就有篡位之嫌,成亂臣賊子。
所以,漢文帝劉恆即位後,直接把漢前少帝劉恭和後少帝劉弘抹去,只是為名義上的正統性。
-
7 # 歪史
首先從官方來看。呂后死後,周勃陳平等人發動政變剷除諸呂,對外宣佈,當時的皇帝不是惠帝皇子,是呂后為了專權從宮外抱養的,然後誅殺了漢惠帝劉盈的兒子,當時已經做了四年皇帝的後少帝。
大臣們這個想法很實在就是當皇帝長大了自己這一些舉動那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所以乘機會斬草除根。一起誅殺了劉盈的其他四個子女。你要說劉盈沒有皇子,所以包養一個外人的來湊數可信,一下子抱來七八個,鬼信!
而後少帝之前還有一個前少帝,這位因為怨恨呂后處死他母親,所以被呂后廢掉,幽閉而死。
這兩位短暫的皇帝在政變之後一起不被承認。所以後來的史家都採取這個觀點。包括《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在後世比較權威的私修史書中,都隱晦其詞的描述。
承認他們是皇帝,但是不給其立傳,又貌似不承認他們的合法性。這也遵循額漢朝官方的口徑。
如果這樣看,那麼漢文帝就是第三任。
其次,從事實上看,在漢文帝即位之前,已經有四位皇帝。不管前後少帝是不是劉盈親生!畢竟他們兩個在皇位上加一起共八年的時間。這八年時間已經不短,要知道,自秦始皇稱帝以來,中國兩千多年中的皇帝總共有400多個。平均五年多不到六年。他們兩個都是四年的時間,雖然年幼,但是也沒有和其他的相比太拖後腿。
即使他們是張三、王五的子孫,那也算是一任,他們都是即位的是漢朝皇帝。既沒有改國號也麼有改身份。都是以劉盈的子孫出現。那麼客觀的講,他們都是漢朝皇帝,自然而然應該算進去。如此說來,劉盈就是第五任皇帝。
當然,這一切,前後少帝的悲劇很大程度上是呂后一手造成,先後為了專權與洩憤誅殺劉邦子孫,從誅殺趙王開始與諸劉宗室結怨。為了權力與開國功勳結怨,從韓信彭越就開始。
一大堆的舉動導致宗室與朝臣等到他一死立馬發難。最後不僅族滅呂氏,也使得劉盈一系被誅滅無遺。
回覆列表
漢文帝為高祖劉邦兒子,惠帝同父異母的兄弟,正史漢文帝是第三位皇帝。但是惠帝死後,呂氏亂權遭劉邦託孤重臣逐一誅殺。後又把兩位庸主推上帝位。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了,代王才入朝稱帝!實為漢王朝第五人皇帝!@汽車之家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