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2008326466

      閃電戰顧名思義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快的方式取得戰爭的勝利,這種方式一般先用飛機轟炸或者先空投傘兵對敵人後方造成一定的破壞成度,然後再由坦克裝甲車配合摩托化部隊快速有效的突防進攻,總得來說就是坦克加飛機演藝的一場配合戰中的表演戰,大局兩者配合,分者各自扮演一個角色。

      各自分擔一定的任務,但是閃電戰,必備兩點其一是裝甲部隊的力量,第二是攻其無備 出其不意 , 舉例說,德國有次空投部隊到敵人後方執行任務,但事先己被盟國知曉,做了準備,以至於德國傘兵陪隊大損,而後由於傘兵退出德國軍事舞臺,而影響到閃電戰己經再出沒有出色的上演過。

  • 2 # 菜強博士

    先來說說一戰前的德國,當時德國國土面積小,工業產業落後,國內的生產總值遠遠不及英國和法國那樣的老牌殖民國家。所以在一戰期間,歐洲各國打的都是常規的戰爭。英國和法國有著廣闊的殖民土地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工業相對發達。在一戰的時候,可以算得上是王牌國家。而德國則輸的很慘,軍隊工業財力都拼不過人家,可以說當時的德國非常的不起眼。

    到了二戰期間,德國領導人總結了一戰的失敗經驗教訓,發明了一個以飛機,坦克集中進攻一個點為突破口的戰法,在歐洲迅速打開了知名度。

    當時德國先從波蘭開始,先以叢集的飛機佔領波蘭領空,轟炸其部隊和主要的建築物,再迅速以坦克在前步兵在後的急行軍從陸地攻進波蘭,勢如破竹的向前推進。波蘭被這突如其來的戰法給打蒙了,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全國就淪陷了!在戰勝波蘭後德國迅速轉向丹麥,在進攻丹麥的時候用同樣的辦法,而且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把丹麥全國拿下!接著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把挪威,荷蘭,比利時同時拿下!最為瘋狂的是在擊垮英法聯軍的時候,英法聯軍計程車兵還在睡夢中不明不白的就被俘虜了,當時最高峰的時候英法聯軍一共被德軍俘虜了150萬人。以至這種戰法在當時整個歐洲被益為神話,美華人更是欽佩的稱呼這種戰法為“閃電”。

    就因為德國在二戰期間太過神速的戰績,造成了希特勒後面戰線拉的太長,補給嚴重跟不上,活生生的在蘇聯戰場上給拖死了。

  • 3 # 暗夜遊騎

    首先,要確定一下“閃電戰”這個提法。“閃電戰”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戰法,你在二戰時期德軍的教材裡不可能找到一本名為《閃電戰》的教材,就像你找不到由前蘇聯軍事理論家們編寫的《大縱深戰役理論》一樣(解放軍出版社出過一本名為《大縱深戰役理論》的書,然而裡面也只是記載了諸多前蘇聯軍事理論家所寫的與著套實際並不存在的理論相近的作戰思想,切勿混淆)。“閃電戰”一詞實際上就是當時的人們因為德軍的攻擊速度遠超主流軍事思想的想象,所以人們驚訝之餘稱之為“閃電般的戰爭”,然後德軍的這套作戰思想也就被人稱之為閃電戰了。至於這套思想的出處則是眾說紛紜,有人說古德里安將軍是其先行者,也有人稱李德.哈特先生和戴高樂先生對此早就有著作傳於世間,古德里安只不過照本宣科博得了個名聲罷了。但就筆者看來,無論是古德里安將軍早就有這想法還是受了戴高樂等人的薰陶,被後世稱為“閃電戰”的這套作戰思想本身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即使在筆者看來恐怕對於古德里安、李德.哈特、戴高樂等人而言並沒有什麼硬性的可以作為標準答案的那麼一套東西能讓人翻查。

    圖即二戰時德國裝甲部隊的象徵——虎式坦克

    其次,“閃電戰”並不是什麼神乎其神的東西,他就是一套本身界定並不嚴謹的提法,代表著二戰時期德軍的作戰思想的這麼一個東西,你大可以將古德里安將軍本人的著作(包括但不限於《閃擊英雄》,切勿以為古德里安只寫了一本《閃擊英雄》)翻看一遍,把裡面涉及到的關於軍事的東西都摘錄下來出本書,書名就寫《閃電戰》。

    要說“閃電戰”就不得不先說說坦克,坦克這東西最初只不過是一戰時為了打破當時的僵局,腦袋裡閃過了靈光的人們創造出了個新東西,而後各國覺得這玩意挺好用的也就一直留著這東西,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按著老眼光看這個東西,按照設計之初的目的來使用這裝備(也就是古德里安等先驅一致反對的“作為步兵的奴隸”)。而古德里安等人卻發現了這個裝備的潛力,認準這不應該是配屬給步兵們作為支援武器存在的裝備,極力向上級要求提高裝甲部隊的地位,脫離其他兵種的影響。

    稍稍有些不負責任的說,如果要以“論閃電戰”為題寫一篇論文,文章題目完全可以換成“關於如何最大限度發揮裝甲部隊戰力”,你甚至可以將“閃電戰”思想理解為古德里安將軍本人對裝甲部隊的偏愛,因為很明顯這整套理論都是圍著裝甲兵們設計的。只不過在對波蘭的戰爭中這種思路被證明是有效的,對法國作戰時也是如此。

    圖為二戰期間波蘭的騎兵部隊,二戰中波蘭保留大量騎兵的做法幾乎成為後世的笑柄,雖然現在已有種種證據表明當時的波蘭軍隊也已經對現代戰爭有著一些正確的認識,比如他們給騎兵部隊配備了包括反坦克炮、步兵炮等大量支援武器,而且還有裝甲部隊,有人認為當時的波蘭騎兵部隊實際上是一種裝甲部隊與騎兵部隊混編的單位,並試圖以此證明波蘭軍隊當時也在試圖適應現代戰爭

    對於“閃電戰”的具體內容本身並沒什麼難以理解的,但確實也沒有一套細緻的教材能規定出“閃電戰”都包括什麼,因而眾說紛紜,卻也沒法說得出誰說的對誰說的不對。不過要是讀者們不打算互相間較勁或者跟筆者挑刺,按圖索驥也不難理解,筆者在此一家之言,若有謬誤還望指正,但不宜吵架。

    “閃電戰”依古德里安將軍的邏輯可以理解為:“在一戰中已經證明透過長時間炮火準備而後集中重兵衝擊敵軍嚴密防守陣地的老套路行不通了,在新的戰爭中很明顯人們會更加吸取以前的經驗,進攻方會面臨更多的預備隊和更嚴密的防禦陣地,所以我們需要能夠快速機動而且具備強大火力的突擊力量來突破敵軍的防線,並且應當在突破敵軍防線後足夠深入地插入敵軍的後方,使之無力重新組建防線。”

    古德里安按照這個思路想下去發現他需要的那個“突擊力量”便是裝甲部隊,而裝甲部隊不可能已一己之力完成古德里安預定的目標,他清楚的認識到裝甲部隊需要步兵的支援才能成事,於是清楚明白的提出步兵部隊應當機械化以便使其能跟上裝甲部隊的腳步,最少也應當是摩托化。只可惜德國窮其全國之力也沒能滿足古德里安將軍的心願,事實上整個二戰中只有美軍真正做到了全軍機械化。

    圖為美國M3半履帶車

    對步兵們耳提面命之後還不算完,將軍又想到了空中力量具備高機動性,天生的可以與裝甲部隊配合,在進攻的時候可以替代遠端火炮的作用對敵軍實施壓制或者直接進行毀滅性打擊,由此後世一提“閃電戰”仨字除了想到裝甲部隊之外又總是會想起漫天遍地的斯圖卡。

    這便是“閃電戰”了,只不過是歷史上又一次為了充分發揮新武器的效能而出現的一種新的作戰思想,就像線列步兵時代因為火槍的精準度不高而選擇“排隊槍斃”。

    另,不知道為什麼老有人把大縱深戰役理論和閃電戰搞混,emmmmmmm,我困了,簡單的說吧。這倆在理論上有異曲同工之妙,首先他倆都是強調突破敵軍陣地後向縱深猛插以阻止敵軍在離被突破的陣地很近處建立另一道防線,其次都強調了裝甲部隊的機動性在完成此任務時能帶來的好處。然而這倆本質上的區別就是閃電戰強調集中所有力量一下鑿穿敵軍陣地然後畢其功於一役,恨不得一道防線打過去之後一路秋風掃落葉直接滅國。而大縱深戰役理論總是強調要保留預備隊以及分波次發起攻擊,一般會分成三個梯隊,分別是突破梯隊(突擊敵軍一線陣地,負責開啟口子)、發展梯隊(向兩側發展,擴大突破口)、“吃現成的”梯隊(這波人負責玩命的從突破口往敵軍縱深猛插就行,除非碰上敵軍重新聚起來的防線以外基本上碰不上什麼大戰),實際操作的時候甚至還會分出更多波次。理論上大多數時候他們提倡的是在突破敵軍一線陣地的時候只使用步兵和炮兵,總是念叨著裝甲部隊要保護起來用作突破了敵軍陣地後向敵軍縱深猛插(雖然後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純步兵部隊很難快速突破,所以大部分情況下突破梯隊也會被加強進大量裝甲部隊)。千萬別當這倆一樣哈。

  • 4 # 銳度何老師

    談起閃電戰,大家會不自覺的認為這是二戰初期誕生的戰術,也有人認為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爾是閃擊之父,估計所有人都會認為閃擊戰依靠的主要武器是坦克。

    這都不對!

    閃電戰的理論誕生的非常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出現了。閃電戰理論的發明人是德國元帥:施裡芬。

    希特勒、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那些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孫。閃電戰的核心武器是:鐵路。沒有坦克,沒有俯衝轟炸機,照樣能打閃電戰。

    熟悉二戰的朋友你可以回想一下,我們熟悉的二戰史,裡面其實是有疑點的:

    最開始德國佔領了波蘭,同時英法對德國宣戰。打波蘭,德國直接參戰兵力88萬,算上預備隊160萬。德軍這160萬人可都去了東歐,留在西歐跟英法對峙的部隊沒多少人。打完波蘭以後,德國是把這160萬人又調到了西歐,組成了300萬人的部隊,滅了法國。

    然後問題就來了,英法已經對德國宣戰,本來就處於戰爭狀態,應該很關注德國,那為什麼還能眼睜睜的看著德國把160萬的部隊從國家的東邊調到了西邊來對付自己,居然麻痺大意,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防線出現漏洞,被德軍擊敗?是法軍蠢嗎?

    咱們再往後看。

    希特勒動用了300萬的部隊,在西線打敗了英法。他這時候的部隊可都在英吉利海峽旁邊呢,在法國的西邊。然後他又把這些部隊調到了波蘭,把幾百萬大軍從西歐又挪到了東歐,集結到了蘇聯家門口。

    然後蘇聯又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奇怪不?希特勒這麼大的兵力調動,蘇聯沒發現?沒警覺?

    關於這部分歷史上也有記載,德國調動兵力,告訴蘇聯是在演習。但這肯定是區域性,是片面。因為最終德軍是在蘇聯邊境組織了550萬的部隊,你說你演習?糊弄鬼呢?斯大林能信嗎?

    這就是閃電戰。

    閃電戰指的並不是坦克部隊突擊。而是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幾百萬的部隊從國家的東部邊境拉到西部邊境,再把幾百萬的部隊從西部邊境拉到東部邊境。在某一個方向,形成兵力的優勢,從而擊敗對方。

    法軍為啥失敗?因為他們以為對面的敵人是100萬呢,結果一眨眼,變成了300萬。法華人也不傻,他們覺得100萬德華人只能展開在德法兩國的正面邊境,沒有多餘的兵力迂迴。但一夜之間,德軍增加到了300萬,這樣德國就有足夠的兵源,然後兵分三路進攻,繞到法軍的身後。等法華人發現100萬變300萬的時候,已經晚了。

    斯大林也是一樣,他還以為德軍全在法國海灘上呢。依照以前的經驗,德國把幾百萬的部隊開到蘇聯家門口,需要很長時間。結果沒用幾天,希特勒又把這幾百萬的大軍運回了東線,又打了個突然襲擊。

    幾百萬的大軍,依靠鐵路,在歐洲東西部之間,來回大搬運,這才叫閃電戰。

    閃電戰的計劃非常嚴密,幾天之內,幾百萬的部隊到達前線,到了之後立即開打,根本不給對手以準備的時間。

    如果那個時代坦克、裝甲部隊還沒誕生,閃電戰照樣打。只要有鐵路。閃電的精髓就是:快。依靠鐵路運兵,是戰略上的快。是大局的快。到了坦克突擊,就屬於戰術上的快,區域性的快,次要因素。

    在那個時代,閃電戰是相當有欺騙性的。和平時期,我們國家努力的建鐵路,發展經濟,誰也挑不出毛病。結果打起仗來,鐵路的威力就顯現出來了,幾百萬的部隊,來回橫穿整個國家調動,非常快。

    我們國家這些年一直在青藏高原修鐵路,建公路,造機場,大家現在知道印度為什麼這麼緊張了吧?洞朗對峙的起因也是因為修路。他們為啥這麼在意中國修路?因為路修的這麼發達,現在這裡駐的是一個邊防團,明早起來,可能就變成裝甲師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10年前,施裡芬就設計好了,怎樣用閃電戰擊敗俄、英法。德華人早就明白,如果發生戰爭,德國必然要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同時跟東方的俄國和西方的英法作戰。施裡芬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打閃電戰,打時間差。

    主動出擊,先把部隊集中在一個方向,形成兵力優勢,擊敗敵人後,迅速上火車,再去另一個方向,再形成兵力優勢......

    為什麼希特勒後期打蘇聯的時候閃電戰就不太靈了?因為他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蘇聯的鐵路和公路跟德國的根本沒法比。到了蘇聯,德軍的坦克和步兵失去了鐵路的優勢,只能依靠雙腿和履帶在泥裡跋涉,失去了速度的優勢。

    按林平之的話講:不夠快,就不是我家的辟邪劍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九月份玉米的價格會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