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代牧益州閻文平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紀十四》:“明母楊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寵於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為皇后。魏徵諫曰:“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乃止。”

    《新唐書·卷八十·列傳第五·曹王明傳》:“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乃止。”

    除了乾巴的一句有寵以外,哪裡有具體怎麼個得寵法的描述?孩子都生了,後宮名分都沒有,還是那個有罪死人李元吉的遺孀。後宮名分都沒有,還欲立為後呢。欲立為後是吧,魏徵上來就拍,說陛下不能被辰嬴拖累啊。辰嬴是誰啊,春秋時期先嫁給晉懷公、再嫁給他伯父晉文公的,因此並沒得到什麼好名聲。而唐太宗對這個所謂的心愛女人被比作辰嬴並沒有什麼表示。

    唐太宗和魏徵只是默默拿這個女人刷了一波虛心納諫的經驗罷了。

    元朝大學士陳顥不知看了什麼秘本史料說唐太宗曾經立曹王明母為後,有兩個皇后,已經被清朝學者俞正燮批評過了。

  • 2 # 憶微雨闌珊

    歷史上長孫皇后非常賢惠,對李世民也一心一意,十幾歲就跟了他,玄武門之變時甚至隨身帶了毒藥,表達不成功,便成仁的心非常堅決。

    李世民確實也曾經有立小楊妃的打算,被魏徵勸阻了。魏徵的出發點可以理解,巢王妃楊氏原是李元吉的妻子,和李世民生的兒子又過繼給李元吉,立為皇后算咋回事啊!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曾想立楊淑妃為後,被長孫無忌勸阻了,無忌要保證自己外甥順利接班,淑妃兒子過繼給李建成了,算哪門子事嘛!

    李世民後宮大多仇家的女人,長孫皇后三子都不是帝王料,李世民清楚,朝臣們也明白,但母家好哇!比如皇帝說李恪好,此兒類我。大臣們說那是隋煬帝楊廣外孫子繼位堅決不行,沒人支援,畢竟大家都是靠反隋起家的,思想上接受不了。

    晚年的唐太宗心裡倍受玄武門之變折磨,他想立巢王妃為後也有替自己贖罪的意思,但客觀上因這事得了好處的滿朝文武是不會幹的,殺兄弒弟的罪名您擔著,我們就支援長孫皇后,將來只能由她兒子接班,這是政治正確,老了的李世民不想再來一次血雨腥風還真沒轍!

  • 3 # 秉燭讀春秋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唐太宗李世民確實很愛長孫皇后,後來想立巢王妃楊氏為皇后也是事實,不過是在長孫皇后死後很久的事。並且李世民在宰相魏徵的勸阻下,取消了立巢王妃為後的念頭,也可能是唐太宗一時的心血來潮。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一帝,在歷史帝王中獲此殊榮的並不多,李世民對原配長孫皇后的愛也是帝王中罕有的。長孫皇后是唐初宰相長孫無忌的同母妹妹,史書記載長孫皇后賢德母儀天下,很受李世民的寵愛,長孫皇后為李世民生了三子四女共七個孩子,最出名的兒子是唐高宗李治,武則天是她的兒媳婦也是她的情敵。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相敬如賓,在長孫皇后去世後,葬於昭陵,李世民為了遙望皇后的陵墓,特意建了“層觀,”(望妻臺)。把擋住他視線的樹木都砍了,為的是早晚看視妻子。

    從諡號上也能看出李世民很愛長孫皇后,“文德皇后”唐人認為“文”是最好的諡號,“為美無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諡裡,也沒有哪個諡號能比文還要美好。況且還是史無前例的復諡,本來一個“德”就夠美好了,太宗偏偏要好上加好加上一個“文”,可見太宗對妻子的一往情深。

    歷史上的偉人往往都有爭議的兩面性,比如秦始皇、康熙、雍正等,李世民就是其中的之一,李世民首先是帝王,但也是一個男人,甚至是一個好色的男人,一個性能力很強的男人,這從他一生共生育35個兒女可窺一斑。

    長孫皇后在36歲上就死了,盛年的李世民能沒有如花似玉的女人陪伴嗎?肯定是有的,慢慢他愛上了弟媳婦,也就是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楊氏,原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射殺了弟弟和哥哥李元吉和李建成,他把弟媳和嫂子搶進了宮,美其名曰:“贍養她們”,其實就想近水樓臺先得月。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沽名釣譽,他還假惺惺的封弟弟李元吉為巢王,這也是題主稱楊氏為巢王妃的原因。

    李世民千方百計討好弟媳楊氏,其實是另有所圖。這楊氏長的討人喜歡,據說楊氏玉貌雪膚,眉目如畫,櫻桃小口細蠻腰,不笑不說話,一笑倆酒窩,豐乳肥臀,一看就是生太子的美人坯子。天長日久,楊氏久居皇宮,日久則生情,二人就勾搭上了,楊氏還為李世民生了第十四子曹王李明。也是唐太宗最小的兒子。

    時間一長,也許是楊氏的枕頭風起了作用吧?反正有一天,李世民對宰相魏徵說:“皇后死了很久了,宮裡也總不能沒有個女人吧?魏徵心裡暗罵,奶奶的,你他媽的夜夜不空,還缺女人啊?當然魏徵不敢罵出聲來。

    魏徵聽了,一本正經的說:“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李世民疑惑的看著他,意思是說,丫的,和老子拽文,啥意思?

    魏徵解釋說:“陛下您是一代明君,自比堯舜,何必因為一個“辰嬴”而束縛和牽累自己呢?”

    太宗還是不明白,“辰嬴”何許人也?

    魏徵繼續說道:“辰嬴是美女,秦華人,先嫁晉懷公,後嫁給晉懷公伯父晉文公,生公子樂。魏徵說完,看了太宗一眼,太宗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晉文公死後,有人提議立辰嬴的兒子公子樂為君王,趙盾堅決反對,說“辰嬴賤,班在九人,且為二嬖,淫也”, 魏徵一口氣說完了。

    李世民一聽,這不是變著法的罵我嗎?還罵心上人楊氏下賤,我宰了你這個鄉巴佬,剛要發怒,魏徵又說道:“你封楊氏為後,現在的太子李承乾放在何位置?”楊氏能母儀天下嗎?他的兒子李明封太子嗎?”這些事陛下想過嗎?

    魏徵說完,默默看著李世民,太宗心想,這鄉巴佬想的挺周全,夠意思。我還是聽他的話吧。李世民這點做的很好,善於聽取下屬的意見。

    史書記載,聽了魏徵的話後,“上乃止”。所以我前面說了,李世民之所以提出要立弟媳楊氏為皇后,應該是李世民的一時衝動。

  • 4 # 美映椒房

    長孫皇后並不是李世民所謂的摯愛,李世民摯愛的只有由他自己掌控的江山權勢。

    唐太宗風流好色,次次和妃嬪一起懷孕的長孫皇后從沒得到過專房之愛

    “摯愛”的話即所謂的獨佔愛情,包括身心。有人以長孫皇后生育有七個孩子來證明她是真愛,不過我們看唐太宗的生育頻率,就會發現應該沒有人能獲得情慾旺盛的太宗之專房寵愛。唐太宗一生有子14人,有女近30人,她們都出生在長孫皇后生前(貞觀八九年後,太宗再沒子嗣出生,可能失去生育能力了,當然唐朝已經沒有宮廷檔案存世,未必沒有流產的)

    長孫皇后於武德二年(619)生長子李承乾時,太宗當年還生有李寬、李恪另外兩個庶子,而皇后於武德四年(621)生嫡長女長樂公主時,公主在姐妹中已排行第五。到貞觀二年(628),唐太宗已經有子九個,有女十九,共二十八員,其中長孫皇后僅佔四到五個。從太宗子女們的出生時間可以看出,不管長孫皇后當年是不是生了,太宗後宮每年的寶寶們都在持續不斷出生。這種生育情況,很難說她得到了所謂“專寵摯愛”吧?

    李世民在情慾方面對待長孫皇后缺少尊重

    我覺得他們帝后夫妻倆並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認可的真愛,而是比較符合古代儒家的理性、剋制之理想帝后夫妻關係,長孫皇后謙卑恭敬地成為皇帝的賢內助,迂迴婉轉既不突出自己又顧及皇帝顏面地幫助皇帝減少過失;皇帝對皇后的賢惠美德表示欣賞尊敬,表達出自己的敬意認可。這從史書對太宗夫婦關係的評價用詞也看得出來,《舊唐書》:太宗彌加禮待。當然不是說這種相敬如賓型的夫婦關係不好,這可以說是一種完美的婚姻典範。但是與我們現代觀念裡認可的真愛相比,少了那種親暱和情不自禁的微笑。

    李世民在情慾上的放縱氾濫首先就很難讓人歌頌得起他和正妻的所謂真愛來。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親自殺了自己同母的哥哥和弟弟。美貌的弟媳楊氏卻讓他見色心起,不顧身份和倫理道德霸佔了她,後來還生有一子。李世民雖然一直風流多情,但對楊氏眷顧始終不衰,在長孫皇后去世後,他甚至還想讓弟媳成為新的皇后。有人說李世民對弟媳沒有尊重,但他在凡事都遵循禮節的長孫皇后眼皮底下寵愛弟媳,又把對妻子的尊重放在哪裡?要知道最擅長婉諫的長孫皇后不僅不敢勸諫李世民的縱色,甚至自己在貞觀二年產育期還四處訪求絕代佳人為丈夫填充後宮。不僅如此,她瞞著皇帝經常偷偷在自己寢宮讀書寫筆記努力進修,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完美合格的賢后,且還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婦女,寫東西是沒有邏輯條理的,作品不配呈現到皇帝面前。所以李世民從來沒有發現過她編撰了幾十卷的讀書筆記。明朝文人甚至還為長孫皇后打抱不平,

    “後之德,無愧於太宗矣!閨門慙德之恥,太宗之於後何如耶?”

    大概是說,長孫皇后實在是再賢德不過的皇后了啊,她的品行完全無愧於唐太宗了!然而唐太宗於閨門失德這種恥辱的事情,他的行為又對得起賢妻長孫氏嗎?太宗不僅寵幸了弟媳,他還寵愛過自己堂兄的一位姬妾。根據唐朝筆記記載,侯君集謀反被誅後,他的姬妾沒入掖庭,李世民還親自檢閱了他的兩位絕色之姬。根據貞觀十七年的紀錄,當時後宮有妃嬪數百,而唐朝後妃的正式額度是一百二十名,李世民後宮顯然超標數倍。

    李世民在立儲問題上對長孫皇后的殘忍

    有人往往以長孫皇后嫡出子女中的幾個待遇突出來證明她是真愛,卻無視和忽略了深受北朝風氣影響的初唐社會是有很濃厚的“重嫡賤庶”傳統的,李世民也不例外,何況長孫皇后的家族貢獻是她堅實牢固的後盾(長孫無忌不僅是李世民未貴時好友,而且是玄武門之變第一功,長孫舅舅高士廉也是玄武門重要功臣)。而當唐太宗遇到政治與父親身份的衝突時,他每次都是毫不猶豫放棄父親身份的。比如皇后嫡次子李泰一度寵冠諸王,但他和皇太子李承乾奪嫡到白熱化影響到政權穩定時,前一刻還把他捧上天的慈父李世民毫不猶豫把他打下地獄,李泰並沒什麼實質性的罪行,但被剝奪官職和親王之爵降成郡王丟到今天湖北省鄖縣幽禁,李世民後來修建宮殿時就拆了他在長安的宅邸廢物利新,最後李泰連屍骨都再沒回故鄉長安。但李世民不想打擊的人,比如高陽公主駙馬房遺愛,他是李泰奪嫡親密黨羽,李世民卻並沒處理他,反而房遺愛得到進一步恩寵,一路升官,陪在丈人身邊去遼東打仗。

    對長孫家族打擊最深甚至影響了唐高宗初年政局的莫過於李世民那次看似有些冒失的換太子之議了。由於長孫皇后的嫡長子和嫡次子因為奪嫡雙雙被廢黜,碩果僅存的嫡三子李治在匆忙間被推上了皇太子之位。雖然李治由於童年喪母被留在父親身邊撫養,但因為他性格懦弱,李世民始終對他的能力表示懷疑,甚至不久後打算用另一個被他評為“英果類我”的庶出愛子李恪替代其太子之位,這當然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堅決抵制和反對,最後作罷。這事看似只是一段小風波,實際上體現了李世民掩蓋在熱烈而重感情形象後冷酷的一面。

    長孫無忌作為一位對初唐作出了很大歷史貢獻的政治家最後被唐高宗和武后逼死,但在史書中卻沒有得到同情,反而認為這是他活該遭到報應,這是因為他在高宗永徽年間執政時,故意構陷冤殺曾被太宗提名皇太子的愛子吳王李恪。導致長孫無忌心疾發作惡念起來的根本原因還是李世民試圖把長孫後政治地位僅存的唯一兒子李治給踹下來。這個不地道的事是李世民親自提出來的,李世民的出發是為了江山社稷,但損害的是長孫皇后的利益,此刻李治已經是她繼承人的唯一希望。作為妹妹和家族利益保護者的長孫無忌不能去恨提攜了自己和妹妹、給了兄妹倆起飛平臺的君主李世民,只能遷怒於無辜的李恪了。對比漢宣帝因為顧念早逝元配許平君皇后微賤時的相伴之恩,最終沒有廢掉他認為會亂漢家天下的許平君獨子漢元帝。李世民在作出這種決定時,可完全沒有顧慮過逝去的長孫皇后之立場。很多人都為李世民說立李治可以保住李承乾和李泰性命而歌頌李世民是個慈父(實際上李世民立李治最重要的出發點是試圖在唐政壇上絕諸王奪嫡之心),卻沒想到李恪如果作為庶子成為皇太子,那三個原本擁有合法繼承道統的嫡子會是什麼命運。

    賢德的長孫皇后病危時,李世民是痛心的,他曾下詔大修天下寺院為皇后祈福,可以說是非常莊重,長孫死後又雙諡“文德”以表彰皇后多年的賢德內佐之功。但長孫之死顯然也沒讓他失魂落魄或者是有什麼不可碰觸的情結(望昭陵一說有異議,《貞觀政要》記載李世民說望陵臺之說是對他的誹謗)。皇后是可以有新人的,比如弟媳曾經被他議立新後;兒子是可以放棄的,長孫三子曾都被他考慮放棄;而且他也是極為貪戀自己至高之權力,李世民曾經嘲笑過秦皇漢武求仙之荒誕,最後他自己卻死於胡僧的長生不老之藥,可謂諷刺。

    答案顯然呼之而出了,唐太宗李世民最愛誰呢?最真愛的當然是由自己掌握的最高權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徹底消除介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