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說,日軍為了提升士兵戰鬥力,給士兵吃一種神藥,2天2夜不休息全力作戰都可以,後來說是興奮劑,是真的嗎?
13
回覆列表
  • 1 # 戰爭史

      遠離毒品,珍愛生命,這樣的標語現在許多年輕人愛去的地方都看得見。有些年輕的朋友會覺得大題小做,其實一點都不誇張。如果要說些誇張的話,那麼你們知道嗎,冰毒與搖頭丸就是日本鬼子專門為殺人而發明的!

      

      【冰毒很早就成為德日法西斯軍隊的一種精神類武器】

      冰毒與搖頭丸都是苯丙胺類毒品,苯丙胺類藥物的興奮作用很早就被認知,1893年,日本的藥學博士長井長義在研究治療咳喘病的藥成分麻黃素時,意外發現了甲基苯丙胺,由於精度高的呈冰狀結晶體,所以俗稱冰毒。

      

      【日軍飛行員是最常使用興奮毒品的部隊】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納粹德國與日本軍國主義為擴軍備戰,都想研發能提高士兵士氣和持久戰鬥力的良藥。由於持續服用甲基苯丙胺的人會明顯地提高自信心、愛冒險、精神集中,同時,飢渴、疼痛等感覺也會減弱,甚至可以幾天不想睡覺。這些特性都讓法西斯“如獲至寶”。苯丙胺類藥瓶很快被德日法西斯大量製造成軍需藥品運用。有了這些興奮劑毒品,德軍日軍持久戰鬥力和好戰狂熱性被大大激發,比如日軍中這種藥物被首先供給陸航和海航的飛行員,因為他們需要長途或夜間飛行,磕了藥後長途飛不累,夜間飛不困,高頻作戰也不覺得恐懼疲勞,於是陸航和海航的飛行員們給它起了個綽號——“突擊錠”。

      

      【神風特攻隊更是在注射大量興奮劑下才做出超乎尋常的瘋狂】

      隨著華人民英勇抗戰打破日軍速戰速決的妄想,日軍不得不面臨長期膠著的苦戰,為防止士兵厭戰並提高戰鬥力。這些藥物也被大量應用到日本陸軍士兵身上,這些毒品被士兵稱作“行軍丸”,據一本繳獲的日軍筆記記錄,日軍吃了這種行軍丸後,可以4天4夜長途跋涉不睡覺並投入戰鬥。日軍在抗戰中的戰績恐怕相當大程度上有賴於這種毒品。

      

      【日軍敢死隊享用的另一種興奮劑】

      日軍越來越依賴這種毒品,日軍所有戰場所有部隊所有參戰人員都非常熟悉這種毒品。其這就形成的巨大“癮君子”市場,戰爭結束後,大量苯丙胺從軍隊流入民間,又一次成為日本人的“必須品”。作為戰敗國,當時日本國民因戰敗而極度沮喪,能讓人興奮的苯丙胺類毒品被日本人大量濫用,並被起了一個非常具有戰時日本特色的“有力”名字——“覺醒丸”。

      

      

      【戰後毒品由軍隊蔓延到平民,成為日本一大社會問題】

      

      【戰後日本經濟騰飛,依賴的又是日本“昭和武士”的瘋狂,加班加點自然依舊需要“突擊錠”】

      據記載,1945年至1952年,日本有過吸食苯丙胺類毒品的癮君子高達200萬人以上,出現精神障礙的吸毒者有20萬,這恐怕還是被低估的官方數字,民間有史料稱那個期間的日本有10%的民眾吸食“覺醒丸”,這被日本毒品濫用的第一次高峰,也是苯胺類毒品歷史上在普通平民中的首次大規模濫用,沒有之前幾百萬日軍這個癮君子大軍基礎,日本怎麼會獲此“殊榮”?直到1951年日本政府頒佈覺醒丸取締令,可是無濟於事,仗打輸了的皇軍,又懷著不服輸的勁頭投入經濟建設,日本戰後騰飛,少不了這些新的“企業武士”大量嗑藥加班的貢獻,日本人至今一直是興奮劑濫用的國度。請支援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鐵血文庫》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 2 # 迷彩派軍事

    你好我是迷彩派,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二戰中日寇為提高戰鬥力使用藥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這種藥物並不是興奮劑,而是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冰毒。

    早在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初期,日本軍部就開始謀劃一種可以讓其士兵在連續作戰中不會疲勞和恐懼的藥品。當時的冰毒早就已經被日本的化學家合成出來,但是這種藥物的副作用很大,會對人體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傷。

    可是當時的日本軍方毫不在乎這些,它們僅僅需要帶來的興奮等作用。於是這種害人害己的藥品被以軍需品的名義,大量的配給刀日寇部隊當中。而吸食了冰毒的日本侵略軍像野獸一樣殘忍、邪惡、善戰,當時這種藥物被日本士兵們稱為 “突擊錠”、 “空擊錠” 或“貓目錠”。由此可見,日寇之所以可以抵抗強敵,完全是依賴毒品的作用。這種藥物因為供給量少,所以優先供給日寇的飛行員、潛艇兵等。戰爭後期日寇那些十六七歲的神風隊員,就是由於大量服用了這種藥物,才能夠駕駛戰機衝向美華人的艦艇部隊和固定叢集目標實施自殺式襲擊。

    而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為了恢復戰後建設,所以在參與建設的人員之中將冰毒作為補充精力的藥物進行發放。這也就是二戰中被美華人打的稀爛的日本,為什麼能夠迅速恢復的主要原因。

  • 3 # 歷史雜貨鋪

    這件事還真不是空穴來風,日本和德國計程車兵在二戰的時候都使用過藥物,只不過並不是大面積的使用,一般都是給一些敢死隊的人吃,如果全員吃那還了得。這件事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一開始他們都是給飛行員吃,讓飛行員服用甲基苯丙胺,吃完這個後,日本士兵都會非常興奮,駕駛飛機絲毫無懼。

    日本士兵把甲基苯丙胺稱為突擊錠,最早食用的便是神風敢死隊,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士兵中如果有可能,還會吸食冰毒,冰毒被稱為是進軍之友,到了戰爭後期,指揮官們都會盡可能的去找這些玩意,軍方也會給每個部隊配發。他們心知肚明這些東西服用對人的傷害很大,可是依然給士兵吃,並且對士兵說這些都是興奮劑。

    這些東西都被包裝為軍需品,從這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瘋狂,完全不顧副作用,就是要士兵吃完去作戰,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會發現,日本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是很可笑的,因為他們每次自殺式的衝擊,很多其實都是服用了藥物的。

    服用藥物之後,這些士兵都會出現幻覺,絲毫不懼死亡,飛行員敢自殺式的衝向對方的軍艦或者是各種目標,毫無感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戰後依然讓人服用冰毒,並且他們只是告訴人們這個是興奮劑,十分的諷刺,而他們讓人用冰毒,目的就是加快重建工作,讓工作人員都能超量工作。

    只要是人都會對某些事物有恐懼,唯獨日本這個奇葩國家用這種方式讓士兵去戰鬥,實在是令人所不齒,只能用喪心病狂來形容他們。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二戰中的日本士兵發起過很多次的自殺式襲擊。最著名的,要屬神風特攻隊。他們在飛機上裝載大量的烈性炸藥,並安放在飛機的駕駛座之前,每當發現目標,飛行員就會駕駛著飛機進行不講道理的自殺性襲擊。當機頭受到壓力時,就會產生巨大的爆炸,威力驚人。

    (神風特攻隊舊照)

    戰後,有曾經的神風特攻隊隊員透露,他們之所以能夠這樣悍不畏死的自殺,實際上是服用了興奮劑,這是真的嗎?

    日本士兵確實有服用興奮劑的行為,而且這種興奮劑,哪怕是現代人也不陌生,學名叫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冰毒。

    早在19世紀末,日本藥學家在研究麻黃素成分時,就意外發現了甲基苯丙胺。這種藥物能夠使人產生幻覺,並且提升自信與勇氣,最重要的是,這種藥物能夠讓人精神持續專注。

    而放眼所有領域,戰爭確實是最需要這種藥物的地方。戰爭中,幾乎每個士兵都需要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尤其是軍艦駕駛員與飛行員,他們經常會連續數天進行駕駛,非常容易疲勞。而一旦服用了甲基苯丙胺,就可以持續的駕駛軍事載具,並且幾天幾夜也感覺不到勞累。

    實際上除了日本以外,德國軍隊也會經常服用這種藥品。

    (希特勒與斯大林)

    希特勒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狂,而德國要想稱霸世界,首先必須先在歐洲稱霸,但他們在歐洲也只有個指望不上的義大利盟友。為此,德國士兵們大量使用了甲基苯丙胺,因而戰鬥力高出了其他國家軍隊一大截。所以二戰前期的德國陸軍,總是所向披靡,經常能打贏以少勝多的戰役。而且還很快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地區,這與興奮劑也有著莫大關係。

    日本作為德國的盟友,當然也要跟上隊友的步伐,因此在二戰前期,日本陸軍也是有著不俗的表現,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之所以難以抵擋日軍的進攻,總是輸多勝少,興奮劑也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但到了二戰後期,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人發現打不贏了。不管是飛機坦克還是武器裝備,日本都遠遠不及美國,日軍在整個亞洲發動侵略的時候,美國大兵已經打到自己家門口了。因此日本人想了一個很極端的辦法,既然我打不贏你,那就同歸於盡。於是日本讓士兵們加大興奮劑的用量,對美國軍隊進行自殺式襲擊,最有代表性的神風特攻隊就這樣應運而生。

    (太平洋戰爭)

    由於自殺式的飛機保持高速飛行,一旦撞上目標就相當於一個炸彈,假如完美擊中目標的話,可以將美國的軍艦擊沉,甚至重創航空母艦。雖然自殺式襲擊的效果很好,但只要是人,就會對死亡有一定的恐懼。也許確實有人不怕死,但怎麼讓所有人都不怕死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加大甲基苯丙胺的用量,讓人心中的恐懼感降到最低,保持著快樂的幻覺死去。當時大劑量的甲基苯丙胺被日本士兵稱為“突擊錠”,是上機前的必備用品。

    在這種自殺襲擊剛出現時,由於美軍根本沒有防備,艦隊被日本自殺飛機重創。為了應對這種自殺策略,美軍加強了自身的防空火力,之後日軍的自殺式襲擊效果就不算太好了。

    在出動自殺式飛機最多的菊水作戰中,日本依靠自殺飛機,對美國戰艦帶來了慘痛的災難。很多美軍士兵在目睹日軍自殺機隊興奮咆哮著進攻後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日軍的“突擊錠”。

    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投降,整個民族意志消沉,小劑量的甲基苯丙胺流入市場,被稱為“覺醒丸”,荼毒了眾多的日本國民。

    (參考資料:《大東亞戰爭全史》)

  • 5 # 瘋狗的輕武

    這在以前戰爭當中是個普遍現象,比如二戰中

    德華人的Pervitin(甲基苯丙胺-冰毒)

    英美的Benzedrine(苯丙胺)

    日本還是最早合成甲基苯丙胺並用於作戰的國家。怎麼可能在二戰時候不用呢?

    軍隊使用神經類興奮劑一點不奇怪,美軍到越戰乃至海灣戰爭(現代不確定)都還提供右旋苯丙胺(主要是飛行員)

  • 6 # 諸葛小徹

    以陸軍為作戰主力的二戰裡,一個士兵的作用雖然不算大,但充分發揮好沒一個士兵的能力,激發軍隊的潛能,就能夠影響戰爭的走向。無論是裝備的設計,還是各種軍事用品的配發,士兵的需求與軍方的期望總會是放在前面進行考慮的,比如香菸這種東西就曾經發揮過非常奇特的效果。

    香菸是有害健康的,和平年代不提倡,但在戰場上下一秒可能就會失去生命,誰還會考慮以後幾十年會不會得肺癌呢?所以一方面為了提神,一方面為了排解孤獨,香菸就成了一種軍需品。可是香菸畢竟還是不夠,它只能在閒暇時間為士兵們提供一些安慰,並不能立竿見影地立刻提神士兵的作戰效能。

    為了發揮人類的深層能力,一些醫生開始了他們獨特的研究,日本的軍隊醫生們注意到了一種1893年同樣是日本人的化學家長井長義從麻黃鹼裡面合成的化學物——甲基苯丙胺,這種東西因為對人的中樞神經有很強的刺激效果而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但是它的刺激作用讓日本軍隊有了別的想法。

    戰場上的壓力非常巨大,四面八方的各種情況不斷刺激士兵,士兵們長期暴露在高應激狀態下,注意力就會變得越來越難集中,甚至產生厭惡作戰的情況。日軍的醫生們就想到了上面的甲基苯丙胺,當然這種東西很早就被德國軍隊使用,主要也是用來刺激士兵。

    這種化學物的結構與腎上腺素非常類似,但這並不代表它是完全無害的,甲基苯丙胺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冰毒,因為外貌上是無色的粒狀透明晶體,就和冰一樣。這種神奇的“藥物”有著非常好的刺激效果,日軍曾經大量派發到軍隊中去供士兵使用,士兵勞累的程度被降低,他們的作戰能力被非自然地提升,並且增加作戰效率。

    這種好東西自然不會只侷限在一線計程車兵,日本還曾經向軍隊工廠裡需要長時間工作的工人派發,一些藥店也搞到了製作方法,向普通民眾公開販賣。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成癮問題肯定是無法避免的,但士兵的生命又何足掛齒呢,畢竟讓士兵開著飛機自殺攻擊的事情日本人也能做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名宿科比當年走進76人更衣室說要在比賽中拿下50分,是怎麼一回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