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瓜說歷史
-
2 # 花近高樓1
如果二戰時德國不去打蘇聯,日本不去惹美國,結果將是日本去進攻蘇聯,而德國會將進攻的矛頭最終對準美國。
上世紀30年代,德國和日本作為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量與日俱增。
而德國和日本恰恰都是貧油國,幾乎所有的石油需求都需要進口。
而當時世界上的石油貿易都控制在英美主導的“石油七姐妹”手中(所謂“石油七姐妹”,是指埃克森公司、殼牌公司、英國石油公司、海灣公司、德士古公司、美孚公司和雪佛龍公司)。
除殼牌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屬於英國的外,其餘五大石油公司都屬於美國。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所需的石油80%來自於美國,10%來自於英國,另外還有10%來自於庫頁島(日俄戰爭俄國戰敗,庫頁島南部被割讓給日本)。
日本為戰爭做了積極的準備,在決定對美國開戰以前,已經囤積了超過500萬噸石油,不過這些石油在戰爭時期僅夠支援一年使用。
1939年德國在西線全面開戰。由於日本和德國是盟友,而美國和英法也有聯盟關係。
德國對英法開戰後,美國為了表示對盟友的忠誠,大幅度削減對日本石油的供應。
美國認為捏住了日本的石油命脈,算定日本不敢孤注一擲跟美國攤牌,有意識的誘使日本把進攻目標轉向蘇聯。
結果日本陸軍在諾門罕和張古峰遭遇慘敗,才知道自己不是蘇聯的對手,進而又把進攻的目標轉向美國。
而德國的石油供應在二戰前,甚至比日本還要窘迫。
為了遏制德國工業快速發展,英國和法國對德國的石油貿易進行嚴厲制裁。以至於德國需要的石油只能從羅馬尼亞和蘇聯購買。伊朗有石油,但石油公司控制在英華人手中。
而英國和法國依靠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提價買空了羅馬尼亞的石油,最後德國每年只能從蘇聯渠道得到90萬噸的石油,遠遠滿足不了德國的戰爭需求。
由於石油供應不足,造成德國在西線的“閃電戰”,大量的機械化部隊不能投入戰爭。
德國要獲取足夠的石油供應只有兩條路,征服英國,繼承英國傳統的石油供應基地,但這將不可避免其引起美國的武裝干涉。
另一條路就是背信棄義進攻蘇聯,蘇聯充足的石油儲量,完全可以滿足希特勒所有的戰爭需求。
而英國既有美國這樣強大的盟友,還有印度等廣大的殖民地,戰爭潛力巨大,要想征服英國談何容易。
最後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發動對蘇聯的侵略戰爭,成為希特勒的選擇。
-
3 # 伊斯旦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就有紛爭,而國與國之間,亦是如此,首先德國和蘇聯兩國的意識形態,存在巨大的差異,這就決定了他們是不可能,尿到一個壺裡去的,只能是敵對關係,而納粹登臺前,就宣稱共產主義是德國最大的敵人,如果德國不打蘇聯,顯然於那些支援他們的資本家,和德國民眾無法交代。另一個原因是德國進攻英國受挫,所以想透過迅速擊敗蘇聯,然後切斷英國與外部的聯絡,從而到達孤立英國,逼其就範的目的,再者那時蘇聯,也沒有閒著,也在厲兵秣馬,蠢蠢欲動,所以即是德國不打蘇聯,蘇聯人也不會讓德國閒著,所以這個假設是不存在,除非蘇聯高層集體愚昧無知,讓德國處理完,歐洲事宜後,再反戈一擊。
(莫斯科保衛戰)
再看日本,日本東進受阻後,轉而制訂南下太平洋的策略,但是東南亞,一向被美國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而日本進攻東南亞,必然是從美華人的盤子裡搶食,這讓美華人,很不高興,所以美華人就切斷了,日本人的貿易線。
就這一下,就拿住了日本人命脈,日本作為當時亞洲強國,雖然軍事實力尚可,但是畢竟國土面積太小,戰爭資源極度匱乏,所以一切戰爭資源,主要依賴外部輸入,美華人切斷日本人貿易線,無異於將日本人置於最危險的境地,如不能儘快解決此問題,對日本人來說,那就是坐以待斃。
(美國對日本採取了制裁,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資產,並對日本實行了石油禁運。)
所以於日本而言,當時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就此投向老美的懷抱,從此掛在老美的戰車上,充當一個聽候差遣的小角色,但是,這於當時日本欲稱霸亞洲的野心,顯然不符,所以剩下一條路,就只能放手和老美一搏了。
而且以國運賭未來,於日本國而言,是有先例的,甲午戰爭他們就賭贏,他們國家,也因此一舉成為了,亞洲最強國家,以日本人的習性,這次當然也不會就此放棄,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就不可避免爆發了。
(珍珠港事件謀劃者,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
再者,就算日本不去偷襲珍珠港,美國也不會對日本聽之任之,美國之所以不參於二戰,是因為受到當時國內,孤立主義盛行的影響,沒辦法直接同日本開戰,所以美國才採取了截斷日本貿易線的策略,來逼日本就範,如果日本不為所動,美國必然還有下文,所以美日之間的戰爭,不是日本人所能左右的,得由老美說了算。
-
4 # 你好龍灣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說明歷史是不能做出假設的,就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的本性而言,他們是必定要進攻蘇聯和美國的,因為就德國希特勒納粹黨的性質而言就是要反蘇反共,他不打垮蘇聯就不能實現他稱霸歐洲的戰略意圖。而美國扼住了日本戰略資源的命脈,嚴重限制了日本的戰爭能力。這些都直接決定了德國和日本一定要進攻蘇聯和美國,或早或晚都會爆發蘇德、美日一戰。
退一步講,即便是德國、日本不主動進攻蘇聯和日本,德國想獨霸歐洲的野心也嚴重觸及到蘇聯的核心利益,德國法西斯鐵蹄己伸到蘇聯的家門口,已嚴重威脅到蘇聯的國家安全,時機成熟時蘇聯也會主動出擊打擊德國法西斯的。同樣,日本全面侵華和“大東亞共榮”的戰略也嚴重侵犯到了美英列強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固有的利益,日本對美英在亞洲殖民地的入侵和掠奪,早晚都會遭到美英法等國報復性攻擊。
如果一定要做出“德國不進攻蘇聯,日本不進攻美國”的假設,那就只能預測歐洲大陸在德國納粹的鐵蹄下掙扎的時間會更長一些;華人民的抗日戰爭持久戰時期會更長、困難會更多,人民犧牲更大一些。但是就歷史規律而言,侵略戰爭最終必定會失敗,德、日兩國的國力隨著戰爭程序必定會枯竭,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一定會團結起來,共同抗擊德、日法西斯,因此全世界人民最終一定會打敗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
-
5 # 山外山FJH
如果二戰事情德國不去打蘇聯,日本不去惹美國,世界的格局會重新書寫,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會結束的那麼快,最後的對決會更加的慘烈,世界各國的損失會更加嚴重。
在歐洲戰場上,德國納粹所向披靡,鐵騎戰馬橫掃歐洲戰場,無堅不摧,法華人精心佈置了防線在42內被德國攻陷,法國淪陷,其他國家更是毫無招架之力,歐洲大陸最後的堡壘就是蘇聯,德國要征服歐洲就必須拿下蘇聯,在眾多的戰役中,莫斯科保衛戰是蘇聯扭轉乾坤的經典之戰,不但維護了蘇聯淪陷的危險,而且殲滅德國納粹的戰無不勝的囂張氣焰,德國受挫後歐洲戰場發生了逆轉。
在亞洲戰場,小日本也是打遍了東南亞,感覺特別好,只有中國戰場在浴血抵抗,日本心想拿下中國也是時間早晚問題,而美國卻在那裡俯視眈眈,日本感覺美國的巨大威脅,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美國的全面參戰,是亞洲戰場轉敗為勝的關鍵,美日對決,中日對決把小日本送上了不歸路。
-
6 # 醉話胡說
這個問題得從兩方面來回答。 我們先說說德國 ,二戰中的德國 對於西歐各國發動的戰爭, 只是在爭取利益 和生存的戰爭 。他所要達到的目的是賠償和報復德國在一戰後所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這在歐洲大陸歷次侵略戰爭中,屢見不鮮 ,習以為常 。戰敗投降,割地賠款。而征服蘇聯 ,則不同蘇聯。自沙皇俄國時代。就是歐洲列強的噩夢 。特別是蘇聯十月革命後 ,蘇維埃政權成了歐洲 各國的眼中釘, 肉中刺 。階級和信仰的鬥爭 你死我活的 。在德國征服了 歐洲各國以後 。征服蘇聯 ,就變成了 德華人的使命 。而蘇聯 廣闊的疆域 和豐富的 礦產資源 。也是德華人 夢寐以求的 。所以 他必須得要發動蘇德戰爭,征服蘇聯。而蘇聯在德國發動戰爭後也在為對德戰爭準備著。隨時 對德國發起致命一擊。自蘇聯十月革命發生以後 。歐洲對蘇聯的敵意越來越濃。 蘇聯 正好以此為契機, 打擊德國,拯救歐洲。為自己能夠再次融入歐洲做出努力。 所以蘇聯西部國境線秘密集結287萬部隊。為進攻德國,蘇聯準備了200節車皮的德國地圖。 可惜在開戰後的第三天全部被蘇聯人自己秘密焚燬 。所以,德國為了使命和榮耀為了使物資和生存空間 。 不得不進攻蘇聯 。而蘇聯為了能夠融入歐洲,也必須對德國發動戰爭。
接下來我們說說日本。1931年9月18日對中國東北發動戰爭。佔領東北全境。1937年7月7日 日本挑起盧溝橋事件,發動全面的對華戰爭。 而其本身是一個島國,資源缺乏。而中國又是一個農業化的國家。石油 鋼鐵 橡膠 等戰爭物資 也極其貧乏。日本內部 產生了兩種 戰爭發展途徑,以日本陸軍為代表的,向北進攻蘇聯 ,奪取蘇聯的戰爭資源 。一個是以日本海軍為代表的,向南到英法殖民地的東南亞國家進行掠奪 。1939年5月4日-9月16日 ,日本關東軍在諾門坎,發動了滿蒙邊境戰爭 結果日軍慘敗。1939年8月24日 ,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徹底的堵死了日本北上之路。日本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就是南下 。而這又侵犯了 美英法等國的利益。特別是美國的利益 。1911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日簽訂了一個貿易協議,日本的燃油80% 依賴於美國。 其他戰爭資源 54%依賴於美國的進口。 從1939年起美國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到1941年美國徹底的斷絕了與日本的軍事資源貿易,並且增加了對中國戰場的援助
。此舉 無異於掐斷了日本的戰爭命脈。而東南亞的石油和橡膠等戰爭物資對日本無疑有巨大的誘惑力。於是 1941年的12月7日 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佔領東南亞諸島。把美國 拉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
回覆列表
你覺得蘇聯和美國會等著德日打遍天下後再跟他們動手嗎?
首先蘇聯跟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就是為了給自己爭取時間。斯大林不信任西方,而希特勒也是極端反共的,突然要籤友好條約誰都能看出有問題。蘇聯第三個五年計劃就已經將重點放在軍工上,尤其是空軍。二戰1939年爆發後三五的力度再次加大。1940年蘇聯的武器生產額為50億美元,英美兩國總和,僅次於德國居世界第二。到了1941年就是世界第一了。 斯大林當時反覆強調要盡力將和平維持到1942年,也就是三五的完成之年。到那時蘇聯就沒必要懼怕德國了,而且不會等德國來打而是要先打過去。只是德國也意識到這時候不動手以後就沒機會了,另一面戈林承諾能夠拿下英國,德國才冒險入侵蘇聯。蘇聯以為德國在拿下英國前不會雙線作戰,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才造成戰爭初期的頹勢。但等到開始站穩腳步反攻後,蘇德的實力差距就很明顯了。
另一面,日本打珍珠港不是沒有理由的。日本本土資源缺乏,尤其是石油,沒有石油日本的戰爭機器就會陷入停滯。日本80%的石油進口自美國,而東印度群島是美國重要的石油來源。美國反對日本利用石油向外擴張,但如果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可能會引起日本佔領對美國十分重要的東印度群島。加上美國的孤立主義、羅斯福的先歐後亞、英國在歐洲難以抽身、美國國內大選即將到來等等原因,美國不希望惹上麻煩,因此在1940年對日本進行了道義禁運,禁運物品為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燃油。但這次禁運實際上沒有意義,因為日本只用辛烷值87以下的航油。不過這卻給了日本一個美國任何時候都可能擴大禁運的印象。
最終,1941年日軍決定南下佔領南亞和東南亞,奪取東印度群島。當日本進攻法屬印度支那時,美國開始全面禁運,日本即將陷入缺油的困境。因此,為了完全戰領東印度群島,確保自己的太平洋霸主地位,日本才決定與美國展開一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由此可見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陰謀論認為美國是故意洩漏機密給日本創造偷襲珍珠港的機會。羅斯福深知如果美國遲遲不介入戰爭,歐洲可能難以支撐德國的進攻,而美國將來的處境將會十分危險,因此以珍珠港為藉口激起美華人參戰的決心。
綜上所述,蘇聯和美國的參戰是必然的,除非蘇聯和美國想面對消除了一切後顧之憂的德日。因此題主的問題也只是不合理的假設。當然,題主設想美蘇都傻到家、願意任人宰割的話,德日還是可能統一世界的,儘管有可能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
美蘇的國土面積在那擺著,美國更是隔著大洋,就算是今天也很難直接進攻美國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