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沂藍書院趙月光
-
2 # 虎聽鑫鑫淼
先用數學邏輯粗略分析一下岳家軍潁昌戰果。雙方投入兵力、戰鬥時間自行百度。岳雲八百背嵬軍參戰,到了朱仙鎮就剩下五百了。三百背嵬陣亡在這次戰役了,把數字上下加減五十或一百就能知道數字只多不會少。如果潁昌參戰岳家軍是4000騎兵,16000步兵,大致就能知道損失程度了,大約是3500以上陣亡或受傷,其中包括1500騎兵。用雙方參戰人數比,贏方應該再加倍數,推出金軍和籤軍相持階段傷亡數,小商河只有相持階段,資料是1:7,潁昌資料應該接近這個數值。潁昌還有追擊階段,逃跑一方的步兵把後背直接給對方騎兵處置,即使步兵不追擊,2500騎兵追擊10公里,每名騎兵能傷亡幾個敵兵您可以隨意聯想。二個階段加在一起就能分析出大致資料,這個資料和郾城戰役資料是整個南宋初期宋金戰爭中沒出現過的,也就是被政敵毀掉的第二份潁昌詳盡戰報和第二份郾城詳盡戰報。郾城戰役一樣,是背嵬軍整軍作戰的一次戰役。戰後楊再興、王剛那幾次戰鬥所帶士兵數和向友軍要支援說明郾城背嵬軍傷亡很大,粗略估計在3000至3500上下。對金軍的總資料比潁昌要略小的可能性比較大,但論單兵傷亡率比小商河、潁昌都高,數值可能超過1比10以上。
-
3 # 令和史官
關於“背嵬”二字的含義解釋有很多種,《辭海·背嵬》解釋“背嵬”是南宋初年岳飛、韓世忠的親隨軍。其中有一種說法是“背嵬”的名稱是抗金名將韓世忠首創。韓世忠原為北宋西線部隊(駐守陝西一帶的部隊長期與西夏作戰)的軍官,“背嵬”一詞或是由西夏傳來,被韓世忠借鑑。“背嵬”可能是西夏語的音譯,專門指驍勇善戰計程車兵。
岳飛的孫子嶽坷編過一本書叫《鄂國金佗編》,其中就提到:“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也就是說背嵬軍是絕對忠於主帥岳飛的親兵,這支部隊計程車兵則都是從普通士兵中經過嚴格的挑選,萬里挑一,選出進入背嵬軍的,幾乎可以說是相當於現在的特種部隊。因此背嵬軍中官兵的地位也會比一般士兵要高一些。岳家軍幾乎是宋軍中最為強大的戰鬥力,而岳家軍中的“背嵬軍”更是是精銳中的精銳。
學者王曾瑜曾經有考證,岳家軍在最鼎盛的時期大約共有十萬餘軍士,可以分為十二個部分: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等。其中背嵬軍以騎兵為主,大概有騎兵八千人和步兵數千人。背嵬軍中騎兵的主要近戰裝備是長刀和短刀,遠戰裝備有硬弓和短弩,防禦裝備主要是鐵葉的盔甲。
背嵬軍的戰術也是非常的靈活多變的。在戰場上常常分成多個各自獨立由相互支援的戰鬥小組,在和敵人作戰時,首先進行遠距離的打擊,用硬弓放箭先射幾輪,然後騎兵出擊再用短弩射擊,然後換上近戰的長刀和短刀,衝鋒肉搏,最大限度的殺傷敵兵。
史籍記載,在朱仙鎮大捷中,岳飛與金兀朮在對壘僵持時,派出500背嵬軍,奮力衝擊敵軍,最終大敗金軍。在宋金郾城之戰中,岳飛又派出背嵬軍先以步兵擊破金軍的精銳騎兵“柺子馬”,又以的精銳騎兵衝鋒擊垮敵陣,最終金兀朮大敗。此戰之後,岳飛給朝廷的上表中稱“殺死賊兵滿野”,也正是在這一戰後,金人發出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嘆息。
在多年的對金作戰過程中,岳飛總是可以率部擊退金人進攻,可以說背嵬軍在這其中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宋代袁甫在《蒙齋集》中稱讚背嵬軍:“背嵬軍馬戰無儔,壓盡當年幾列候,先輩有聞多散佚,後生誰識發潛幽。”
-
4 # 火器工坊
岳飛的背嵬軍,怎麼說呢,可以說是整個宋朝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了,其中最為精良的部隊是背嵬軍的騎兵,基本上所有的騎兵都是具裝騎兵(也可能是半具裝,這個記述不夠詳細),目的是為了能夠和金軍的柺子馬和鐵浮屠所對抗。其馬匹多是從偽齊那裡俘獲來的良種戰馬,騎兵士卒主要裝備有長、短刀,約十支短弩 ,二十支硬弓弓箭圍盔,鐵葉片革甲。領軍將軍是岳飛心腹王剛,因為背嵬軍騎兵實力過於強大,因此也被作為岳飛的親兵部隊使用。
至於背嵬軍的戰績,那就必須要說婦孺皆知的郾城大捷了。當時完顏宗翰先頭部隊15000多人,都是自己的精銳騎兵柺子馬和鐵浮屠。為了擊破岳飛,完顏宗翰先令柺子馬從兩翼進攻。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金軍柺子馬的戰術是像近代的騎兵方陣一樣齊頭並進,來回衝鋒踐踏。當時宋軍對柺子馬的評價是天下最優騎兵,可以衝擊數十回合而陣型不亂。不過也正是金軍柺子馬的強大,才襯托出了背嵬軍騎兵的精銳力來。在雙方來回衝殺了數十回合後,雙方騎兵陷入混戰,事實上柺子馬的總數是要多於背嵬軍的,可是在混戰中,柺子馬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優勢來。
面對如此亂局,金兀朮決定動用自己的第二樣大殺器來結束戰鬥,也就是叱吒疆場的鐵浮屠--超強的重甲具裝騎兵。一般來說,如果是亂軍被鐵浮屠衝擊,那這個軍隊差不多也就垮掉了,但是背嵬軍還真不是一般的騎兵。在鐵浮屠的衝擊下,背嵬軍並沒有陣腳大亂,反而拖住了鐵浮屠前進的步伐,給背嵬軍中另一大精銳--重灌扎馬刀手了一個大展身手的機會。
因為鐵浮屠失去了衝擊的力量,所以它對步兵的碾壓式威脅就喪失了。但是這些個全身重甲的傢伙依然是不能小覷,故而也只有特別精銳的步兵才能對付得了這些鐵傢伙,很顯然,岳家軍扎馬刀手合格的擔當了這一角色。《宋史》雲“乃命步人以麻扎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就靠著這種戰術,背嵬軍近乎全殲了金國的鐵浮屠和柺子馬,並且憑聲望逼退了金軍來援的10萬大軍,讓金兀朮嘆出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讚譽,成為了文明華夏的歷史強軍。
-
5 # 夏慈史
《岳家軍之背嵬軍》強金擾擾我提兵,血戰中原恨未平。大廈已斜支一木,豈期長腳誤蒼生。
岳家軍之所以勇猛無比,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背嵬軍這支軍隊:說到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特種部隊”,最著名的主要有五支,他們分別是秦王李世民手下的玄甲軍、成吉思汗的親兵怯薛軍、東晉的北府兵、明末騎兵精銳遼東鐵騎,還有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支部隊——背嵬軍。
說起背嵬軍,就不得不提威名遠揚的岳家軍了。岳家軍作為岳飛一手打造的南宋王牌部隊,在與金人的交戰中立功無數,故而才有金軍之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實際上,岳家軍一共是由12個分支組成,除了傳統軍隊裡的前後左右中五軍之外,還包括遊奕軍、踏白軍、勝捷軍、水軍、破敵軍、選鋒軍以及背嵬軍。而在這數十個分支裡面,又以背嵬軍的戰鬥力最為強大,堪稱整個岳家軍的精銳核心。
《 郾城一戰威震天下》在紹興十年,也就是1140年7月的郾城大戰中,岳飛以背嵬軍為先鋒與金兀朮率領的柺子馬騎兵精銳展開廝殺,結果這一戰中金軍上萬騎兵和十萬步兵完全被千餘人的背嵬軍擊潰,金軍死傷無數不說,還徹底被打沒了心氣。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們與北宋交手的時候,所遭遇的抵抗基本上都是紙糊的,像這樣強悍的部隊並沒有怎麼碰到過。
而反觀南宋這邊,郾城一戰背嵬軍揚名天下,不僅震懾了金賊,對宋軍士氣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畢竟,能在平原上跟金人的騎兵硬碰硬還能打贏,這可是兩宋以來頭一回!此後賊心不死的金兀朮捲土重來,又以三萬騎兵配合數十萬步兵殺奔潁昌,企圖一舉打垮岳家軍。然而背嵬軍再一次站了出來,結結實實給了金人當頭一棒。“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八百背嵬軍在潁昌殺得天昏地暗重創金軍,正如史書中所記載的那般“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就連一向不服輸的金兀朮都無可奈何地感嘆道:“今已矣!”
《特種部隊背嵬軍的由來和爭議》1:名字的由來
看完了背嵬軍的戰績,想必諸位對於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應該是很熟悉了,說他是中國古代軍隊中王牌中的王牌,那可真是毫不誇張。不過呢,對於這支部隊,很多人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背嵬”這個名字是啥意思。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也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一種,所謂“背嵬”,意同“背峞”,而“峞”則是酒杯、酒壺的意思,所以說白了,就是“背酒壺的部隊”。要知道,古代行軍打仗的時候,那通常是由近衛親兵服侍在側,即便是酒壺也要有專門的人來背。
而能被選為背酒壺的人,往往都是深受將領信賴的心腹,所以久而久之,“背嵬”就成了將領親兵的代名詞。因此,也可以將其理解為最受倚仗和信賴的部隊。但也有很多人對此提出了異議,稱上面這種解釋完全扭曲了“背嵬”的原意。歷史學者研究指出,“背嵬”一詞並非源於中土漢語,而是西夏党項族的語言,按照這種理解,“背嵬”實乃“龍蛇”或者是“鷹蛇”之意。而南宋人之所以稱其為“背嵬”,可能是直接由党項語音譯過來的,就跟咱們今天所說的“肯德基”似的。其實這種解釋也有其合理之處,畢竟華人一直喜歡以各種各樣的猛獸來給部隊命名,像是“虎豹營”“飛虎隊”“戰狼中隊”了等等。
2:歷史爭議:到底有多少背嵬軍
另外呢,關於背嵬軍還有一點值得一說,那就是背嵬軍並非是岳家軍獨有的兵種,恰恰相反,在南宋很多軍隊裡,都設定有自己的背嵬軍。而要說到最早的一支背嵬軍,其實統帥並不是岳飛,而是同為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據記載,早在紹興四年的大儀鎮之戰中,韓世忠就憑藉手下的背嵬軍出其不意重創金軍。而這場戰役要比郾城大戰早了足足六年。除此之外,宋代名將吳挺、李顯忠等人,都曾在自己麾下的部隊裡設定有背嵬軍。而時至今日,背嵬軍之所以會成為岳家軍“專屬”,一方面與岳家軍中的背嵬軍戰鬥力最強、規模最大有關,另一方面則是跟岳飛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無論是正史還是文學作品都有對岳飛的大量描述,所以他麾下的背嵬軍也隨之得到了廣泛的宣傳。慢慢的,背嵬軍也就成了岳家軍的代名詞。
管到底有幾支背嵬軍,也不管背嵬這個名字到底是啥意思,有一點終究是確鑿的,那就是背嵬軍部隊的戰鬥力絕對是杆槓的!
回覆列表
岳飛的背嵬軍是當時中國範圍內,包括南宋、金國、西夏、大理、吐蕃等,戰鬥力最強大的軍隊。
1,岳飛背嵬軍的編制岳家軍分十二大軍,其中背嵬軍屬於岳飛的親軍,戰鬥力最強。
背嵬軍的人數編制為1萬5千人,重甲步兵的步人甲共7千人,騎兵8千人,其中重騎兵3千人,輕騎兵5千人。
宋朝步人甲有1825枚甲葉,重達29KG。
3千重騎兵,由岳飛的兒子岳雲親自統領。
岳飛手下的第一猛將楊再興統領輕騎兵。
南宋王自中寫的《郢州忠烈行祠記》記載了岳飛對背嵬軍的選人標準:背嵬所向,一皆當百。
2,岳飛背嵬軍的訓練岳飛對背嵬軍的訓練極其嚴格,每次練習都嚴格按照戰場要求披掛全部鎧甲上陣。
有一次,岳雲身被重甲,下陡坡時馬跑快了一點,不慎摔倒,人仰馬翻。岳飛大怒:“前驅大敵亦如此耶?”要斬首岳雲,眾將說情後,改為打一百軍棍。
3,岳飛背嵬軍的戰功紹興十年,是岳飛背嵬軍最輝煌的時候,與金兀朮兩勝一負:郾城大捷、穎昌大捷、小商橋之戰。
郾城大捷
紹興十年七月八號,金兀朮和韓常共1萬5千騎兵來到郾城。
岳飛率遊奕軍1千輕騎兵、1千神臂弓手,並背嵬軍3千重騎兵、5千輕騎兵、5千重步兵、2千神臂弓手出城迎戰。
金兀朮先以韓常6千騎兵為右翼,6千柺子馬為左翼,衝擊岳家軍。
岳飛先令3千神臂弓手痛擊,再以楊再興的5千背嵬軍輕騎兵為左翼,對抗韓常,以岳雲的3千背嵬軍重騎兵和1千遊奕軍輕騎兵為右翼,對抗柺子馬。
金兀朮下令中路的3千重騎兵鐵浮屠出馬。
岳飛令中路的5千背嵬軍重灌步人甲上陣,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左右翼騎兵保護。步人甲與鐵浮屠的大決戰。
雙方一直廝殺到晚上,金兀朮見敗局已定,忙下令收兵。
此戰金兀朮的鐵浮屠至少損失1千人以上,岳家軍的3千背嵬軍重騎兵損失也在1千左右。
穎昌大捷
金兀朮攻打郾城不成,改為攻打穎昌。
岳飛派出岳雲帶領8百背嵬軍增援穎昌的王貴,雙方交戰中一度僵持,岳雲以大無畏的精神殺入敵陣,人為血人,馬為血馬,最終擊潰金兀朮的大軍。
小商橋之戰
楊再興帶300輕騎兵偵查金軍,到了臨潁小商橋,遇數萬金兵埋伏。雙方發生激戰,楊再興手刃百餘人,300將士全部壯烈犧牲。金國騎兵也損失了2千多人。
除了埋伏偷襲岳家軍的小股部隊外,金兀朮已經完全不是岳飛的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