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l老白乾ll
-
2 # 玩耍的雲
我覺得是的!
因為在歷史書上說,近代中國的大量白銀外流,導致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加重。
從這點說明,白銀是世界通用貨幣。
其次,在賠款中,已經明確了多少多少億兩白銀。八國聯軍中的“中國有4.5億人口,每人人頭一兩,所以賠款4.5億”。
綜上所述,白銀是世界通用貨幣的。
換句話說,通用貨幣的地位也輪不到黃金啊,黃金比白銀的儲量少的太多了,怎麼能成為通用貨幣呢?!
-
3 # 謀世123
明朝錢是天下經濟的基礎,因為中國文化商品對外非常受歡迎,而其它蠻夷奴酋有沒有什麼錢,窮的很,所以就導致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黑社會國家到處燒殺搶掠就是為了搶銀子,然後和中國做貿易,用銀子買茶葉,絲綢等商品,自己做二道販子,轉手就是十倍百倍的利潤,在那個時代,銀子就是錢的信用價值,也就是鑄幣權,誰掌握的銀子多,誰就能躺著賺錢,而中國最多,當然明朝資本家很有錢,
-
4 # 古今烽火臺
明朝又被經濟學家稱為“白銀帝國”,法定貨幣就是白銀,外貿也採用白銀作為結算,整個明朝流入中國大約3億兩白銀。這個問題要說清楚,要從明朝時國內的貨幣制度、當時的世界貿易環境、商品、航線等綜合敘述。(此篇文章比較長,沒有耐心的朋友可以直接劃過,喜歡就點關注、點贊、分享)。
其實明代最初並不是用白銀作為貨幣的,而是沿用元朝時期的紙幣,當時的人們並不懂通貨膨脹,只是後來紙幣發行量太大,變的一文不值,才採用白銀作為法定貨幣的。隨著明朝中期對外貿易,大量的瓷器、絲綢出口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等地,換回了大量的白銀,更加穩固了白銀貨幣的地位。
打劫:只劫軍糧,不劫軍餉中國自宋代始,出現銅鐵鑄錢為主、紙幣為輔的買賣方式。這時出現的紙幣雖說是“為輔”,但卻是世界上第一次真正使用紙幣,那一張神通廣大的紙,凝結著中國“四大發明”的兩項——造紙術和印刷術。
元朝在奪得天下後,極有見識地將宋朝的紙幣“交會”轉換為元朝的“交鈔”,既保證了鐵騎征戰歐亞戰場的鑄劍制矢、人吃馬嚼,也沒讓老百姓手中的財富因朝代更替而過期作廢。所以,紙幣開始在民間有效流通。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對紙幣有詳盡的描述,並將其印造使用過程驚歎為“點金術”。
歷史驗證著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名言:“紙幣不是替代金銀的空中閣樓。”好景不長,統治者擴張的狂熱,佞臣的貪婪和無知,竟使紙幣墮變為掠奪民間財富的工具。以每年增加幾十倍的速度濫發的紙幣,無可挽回地導致了經濟崩潰的發生。元末,物價開始飛漲,僅米價就漲了上千倍。當時紙幣撒在路上也無人去撿,並非路不拾遺,而是這紙頭已經失去了價值。
那時候的人們不懂貨幣的通貨膨脹,但人們也不傻啊,還是知道錢不值錢,沒有購買力的。據說那時不管是起義軍還是土匪,都只劫軍糧不劫軍餉——因為滿滿一牛車的紙鈔換不來一袋米;而農民起義最有號召力的口號之一,就是讓銅錢白銀回到老百姓的口袋中。
至明朝,貨幣系統已經混亂不可收拾,紙鈔早就臭大街了,老百姓交易“惟用金銀”。在這種“鈔壅不行”的情況下,1436年,朝廷決定讓紙幣退出流通,“朝野率皆用銀”。不論是朝廷賦稅還是市場買賣,銀子構成了實際上的唯一硬通貨。由此,中國開啟了白銀作為主導貨幣、流通市場幾百年的歷史。
明朝的對外貿易明代白銀擊敗了紙幣和銅錢,成為主體法定貨幣,再加上商品經濟的發達,特別是走私經濟對白銀產生了大量需求。然而,國內卻缺少白銀供給。於是,白銀便透過兩條海外渠道輸往中國。一條是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歐洲、中國構成的三角貿易。另一條則是日本與中國的貿易。
1、與日本的貿易當時與日本的貿易又被稱為“勘合貿易”。“勘合”是明廷發給外國來中國朝貢的憑證。每當新君即位,便發給100道勘合,收回前朝沒有用完的勘合。
貿易程式一般是:日本勘合船到達寧波後,由浙江布政司會同寧波市舶司勘合無偽後上報禮部,再一次驗對無誤後,允許貢使攜帶進貢的物品沿京杭運河來京。禮部在會同館接風后收下禮物並按照規則進行回賜。假如攜帶商品過多,明廷又不願全部收購的話,允許會同館貿易三天。
這一時期,日本與中國的貿易航線主要有兩條。到了明代中後期,去往日本的海上航線,則從兩條變為七條。中國進口的商品有:銅、刀、硫黃、白銀等。中國出口日本的商品主要是:絲綢布匹、瓷器、茶葉等。例如崇禎十四年(1641年)六月到七月,鄭芝龍的三艘海盜船來到日本長崎,其中有:白生絲2.57萬斤、黃生絲 1.555萬斤、紡織品14.076 萬尺。
自從日本發現大規模銀礦以後,白銀就成了日本對中國的重要輸出產品。日本的銀礦非常豐富,大銀礦有奧羽金礦、甲斐金礦、越前銀礦、對馬銀礦等,甚至有“日本無貨,只有金銀”的說法。人們稱日本為“銀島”,明朝末年從外流入的大量白銀中大約有15%是從日本流入的。
2、與西洋等國貿易葡萄牙人佔據馬六甲之前,中國到東洋各國有46條航線,到西洋有125條航線。廣州每年定期舉辦夏冬兩季集市,夏季貨物大多輸往日本,冬季貨物大多輸往印度、歐洲、菲律賓。廣州的貨物從澳門出海,運到印度的果阿後銷往歐洲。輸往菲律賓馬尼拉的貨物銷往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條航線:
澳門—果阿—歐洲航線
主要貨品是生絲、絲綢、瓷器、藥材等。在17世紀,一艘普通的葡萄牙商船,可載白絲1000擔、絲綢1萬到1.2萬匹。每擔白絲價格為80兩銀,運到果阿後價格可達200 兩。
到了18世紀,中國銷往歐洲的貨物每年有:5300箱精製絲綢,每箱是100匹絲綢錦緞和 150 匹織物;2200 至 2500 錠黃金,共重 2.2 萬兩到 2.5 萬兩;800磅麝香;以及數量不等的珍珠、寶石、糖、瓷器等。在這些商品中,生絲的利潤是150%,瓷器為100% 到200%。
歐洲輸往中國的商品主要有:毛織品、紅布、水晶、玻璃製品、英國時鐘、佛蘭德工業品、葡萄酒等。商船到達馬六甲後,貨物以香料、檀香木、暹羅的皮製品交易後運往澳門,然後再將換來的商品換成絲,接著船隊到日本交換日本的白銀,換來白銀後,再回到中國換取絲綢、瓷器等歐洲急需的商品。
中國從萬曆十三年(1585年)到二十八年(1600年)的16年間,共獲得320萬兩左右的白銀。
澳門—日本航線
日本對中國的生絲需求極大,幾乎到了無絲則無法織的地步。葡萄牙人以每擔80兩銀的價格購買生絲後,到日本後以每擔140兩到150兩的價格售賣。絲線以每擔140兩購入,每擔370兩到400兩賣出;綢緞以每匹1兩1錢購入,每匹2兩5錢或3兩賣出。每船貨物淨利潤可以達到13萬兩白銀以上。自1580年到1597年這18年,葡萄牙人從日本運出了750萬兩到890萬兩白銀。整個明朝
中後期,從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大概有3000萬兩以上,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經過澳門流入內地的。
澳門—馬尼拉—美洲航線
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貴族與歐洲貴族一樣,都是以穿中國絲綢為榮,西班牙船隊便將大量的中國絲綢運往美洲銷售,再帶著白銀來到中國。1530年到1606年,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蘇特克、朱母帕戈、秘魯的波爾格發現了大量白銀,有高達二三億兩的美洲白銀流入中國。
明朝外貿流入白銀約3億兩現在我們就來總結一下,明朝後期日本、南美到底有多少白銀流入中國。明中期以後,商業的興盛使國內對白銀的需求極大,而隨著海外貿易的興起、“歐式地理大發現”、日本銀礦的大規模開採等,白銀也開始迅速流入中國。
海外白銀的大量流入,使明帝國幾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但到底有多少白銀流入明朝,前面有專家進行研究過。
早在1933年傅鏡冰先生就進行了研究。在《明清兩代外銀輸入中國考》中,傅先生估計透過各種途徑流入中國的白銀大約在3.5億銀元。
其後,1939年梁方仲先生根據《明實錄》的記載,估計正德十五年以前流入 1000萬兩,萬曆元年之後到崇禎十七年為止流入銀元1億元以上。
全漢升先生在1969年估計自16世紀到明亡,大約每年流入白銀為133.3333萬公元(比索)。在近150年間流入白銀大約總計1.4億兩以上,國內產銀1000萬兩以上。
1995年莊國土先生認為明朝晚期(1567~1643年) 的67年間,流入白銀超過 2.55 億兩。
1998年王裕巽認為,明後期流入白銀為3.3億兩,國內產銀2000 多萬兩。
2000年弗蘭克認為,美洲產的3萬噸白銀、日本產的8000噸白銀中,有7000 噸到1萬噸流入中國,折2.24 億兩到 3.2 億兩。
2005年李隆生認為,明末之前歷朝歷代的白銀留存為4.6億兩,國外流入2.95億兩,明末中國白銀總儲存量達到了7.5億兩,明朝產銀8310 萬兩。
上述數字有許多問題。其一是稅率問題;其二資料不全只能採取平均法,甚至用幾年的資料代替幾十年上百年的資料,顯然問題會很多;其三就是折算問題,例如1公元折白銀,莊國土先生按7錢2分計算,王裕巽先生按7錢5分計算,李隆生博士按8錢計算。
弗蘭克的估算問題也非常大,因為作為一名德國學者,他的研究成果是根據西方資料得出的,而其資料出處並未公佈,沒有辦法進行核實,但從估算上看他是介於莊王兩位先生之間。
綜合以上專家看法,認為明朝有3億兩左右白銀的流入量佔大多數。
回覆列表
還不是隆慶開關,是中國明朝時期的一件大事1567年,隆慶帝(明穆宗)接受朝臣的建議放棄祖制宣佈解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並開放月港作為對外貿易口岸。說起來月港(今福建海澄)歸屬於福建漳州府,只是一個非常偏僻、條件也不怎麼樣的小港口但如此一個小港口卻撐起了大明繁榮的對外貿易。據不完全統計隆慶開關後的70多年裡,世界三分の一的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流向中國世界三分之二的貿易和中國有關,西班牙從美洲掠奪來的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大部分都貢獻給叻明朝那麼大明朝僅僅開了月港那麼一個小港口,為何世界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都向中國流
第一,中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歷史仩一直是世界商品貿易重要出口地是世界經濟的中心。中國出產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在國際上極受歡迎由於中國長期的海禁造荿海外對這些商品需求旺盛,所以不管是海商還是西方殖民者都蜂擁到月港進行大規模的進出口貿易,加上東南沿海走私貿易猖獗因此明朝的貿易規模非常龐大。明朝時期中國仍然是自主自給的小農經濟,對海外商品需求不大但出口量高的嚇人。外國沒有華人感興趣的東西只能用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這種硬通貨支付,所以明朝賺取鉅額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在情理之中
第二,明朝的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主要來源於日本和美洲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和日本生產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加起來能佔到世界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產量的80%以上。由於歐洲實行金本位所以黃金價格昂貴,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非常便宜日本金銀比價為1:10,歐洲金銀比價為1:12而中國採鼡銀本位貨幣制度,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產量又不高所以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很值錢,金銀比例是1:6三者之間巨大的匯率差讓歐洲殖民者看到了商機,他們紛紛湧入中國將日本和美洲的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運到中國套取黃金,造成中國黃金的外流和白銀和銀子是鈽是一樣的大量湧入因此雖然中國獲取了鉅額的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但這種不正常的套利造成了中國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的貶值囷嚴重的通貨膨脹
第三,當時歐洲正在進行價格革命物價飛漲,造成歐洲商品缺乏競爭力加上歐洲商品在東方並不是非常受歡迎,所以歐洲人只能透過從世界各地的貿易中搞平衡他們把非洲的奴隸和黃金運到歐洲和美洲,把美洲和日本的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運到Φ國把中國的商品運到歐洲,透過這種貿易來彌補平衡因此在國際貿易的鏈條中,中國成為了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的主要流入地這一時期,海外湧入的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是中國自產白銀和銀子是不是一樣的10倍可以說,當時中國就已經融入了世界貿易體系而苴開始了貨幣戰爭。雖然明朝只開放了一個港口而且把貿易地點放在了偏僻的月港,以防止國際貿易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但最終還是沒囿避免這種衝擊,這種衝擊對中國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崇禎時期,大明政府不得不關閉了月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