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嘯鷹評

    炮彈的炮彈殼怎麼處理?直接扔掉就行了唄。

    用過的炮彈殼,又大又燙,又不好放的。嗯留著幹嘛那是戰列艦主炮的彈殼,那還值得收集一下,畢竟一大塊銅是挺貴,其他的彈殼那就是完全沒有任何收集的價值了

    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的軍隊會收集彈殼,那就是。

    中日以及義大利。

    中國蒐集彈殼是為了拉回來復裝(裝上彈頭底火,發射藥繼續用),日本是為了不讓中國拉回去復裝,至於義大利,義大利人民歡樂多。

    首先把對於工業國家來說,炮彈的這種東西比生產香腸的速度都快。更何況這群特種金屬融化起來非常的麻煩。基本上就不要指望二次利用了,所以說,炮彈殼就在蒐集起來的下場,也就是工藝品和金門菜刀。

    再加上要是把這群蛋殼收集起來的話,多佔地方。下次補給彈藥的時候,還得再把彈殼扔了。累不累啊,所以還不如直接扔海里。

  • 2 # 嫻妹談兵

    炮彈的彈殼都是銅製的,好歹也算貴金屬。如果說子彈的彈殼重量小回收也太麻煩不用管,那麼炮彈的彈殼顯然是有必要回收的。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50%以上的銅產量都拿去造彈殼了。這還只是彈殼,鐵絲網,車輛坦克飛機艦艇上的電氣裝置還得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國的銅礦企業生意都很好,這也不難理解。為了緩解對銅礦需求的進一步擴大,英德海軍也都使用過銅包鋼彈殼,鋁製引信,甚至在船上使用生鐵材質的螺旋槳/螺釘來節省銅資源。

    在一戰中,參戰各國都將損壞或無用庫存返廠重煉,空彈藥容器和炮彈殼也都拿去重鍊鐵和銅。軍械庫也都保有維修設施和回收站,用來回收這些彈殼,金屬器材。美軍甚至是把這些破銅爛鐵拉回本土重煉以提高利用率,40mm-200mm炮彈的彈殼也都被集中收集起來。

    這種回收彈殼的行為最早是出現於英德海軍的,後來作為有潛在經濟價值的手段也被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學來併發揚光大了。如果你現在去看各國的炮兵部隊手冊,裡面一般會有單獨一章名為“回收”的章節,說的就是怎麼回收彈殼。

    比如二戰美軍的野戰手冊裡面就有一章:

    “對廢棄,區域性磨損,徵用及繳獲物資的及時回收處理可顯著改善補給問題。介於大多數可回收廢料都是在戰區產生的,團部指揮官有義務對其負責的戰區的廢料進行收集,運輸,貯藏,當然前提是不影響補給線的運作。”

    這種對於彈殼一類物資的回收在炮兵部隊的要求是最為嚴格的。一般這種事情都是部隊的軍需官負責的。

  • 3 # 軍武吐槽君

    炮彈彈殼怎麼處理?首先你得要產生彈殼,然後才能考慮當彈殼的搬運工,現代主流的火炮炮彈分為俄系和美系(西方系),俄系炮彈一般採用金屬發射藥筒,中國受蘇聯影響,也是採用此種形式,美系一般採用編織物發射藥包,這種藥包基本上就是棉麻或化纖等織物包裹炸藥塊,利於切割,這種形式被大部分西方國家所採用。簡言之,只有使用金屬藥筒火炮的國家才會產生彈殼,才有資格考慮彈殼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下方為俄系金屬藥筒美系編織物藥包

    本人不才,曾經在炮兵部隊服役數載,每次在實彈射擊後,訓練場上都會遺留下許多的炮彈彈殼,而這些炮彈彈殼一般都為黃銅材質,中國作為一個嚴重缺銅的國家,製造這些炮彈本來就實屬不易,如果不回收,那和地主老財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每次都會精心的將炮彈殼收集起來並集中上交併回收,這些炮彈殼發射後,一般會發生形變,直接重新裝填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會進行重新加工,有些則會回爐重造。

    以上說的是地炮,其實艦炮也是一樣的,在進行實彈訓練時,水兵們會在彈殼預訂落點區域鋪設一層纜繩或者氈布,這樣既可以保護甲板不被高溫彈殼損壞,也可以便於集中回收散落的炮彈彈殼。

    當然了,以上說的都是和平時期,如果真的在戰爭時期,彈殼就不會那麼精心的去回收了,炮彈打中目標已經算是賺大了,戰事緊急,來不及打掃戰場自然也只能讓彈殼遺留在戰場上,不過日後由考古學家們挖掘出來又可以華麗的變身為文物了!

    一戰中堆滿地面的彈殼

  • 4 # 忘記我o讓我安靜的睡

    有的彈殼比炮彈值錢 軌道炮 大概有1米5 有幸觀看過 打擊靶船 地動山搖 出彈殼立馬灌水 那彈殼真是霸氣 黃亮如金 如果能收藏一顆 一生不悔 其他的機關炮 彈殼沒什麼用 埋掉 子彈殼那更垃圾了 埋掉 有時候還有彈頭在 小時候常去挖 現在好像只有一個在收藏 珍貴的記憶

  • 5 # 飛翔D荷蘭人

    海軍一般不太重視這個東西。寸土寸金的空間也不大肯能大批量回收彈殼佔個地方。陸軍呢也是順風局搞一搞,逆風的時候運輸能力都快滿足不了前線使用了。回去還得帶傷員。戰損的裝置。哪有地方拉這玩意。有人會說空車回去也是空這,拉點是點。我想說拉回去堆哪?一個大型的堆積場?那不就告訴敵人這附近肯定有我放補給基地或者兵站要是拉幾百公里,那這些車佔用的時間都能給前線再送一趟了

  • 6 # 知己zhiji

    一切影響戰爭局勢的都可以拋棄,一切利於戰爭的都可以利用,要不要回收彈殼不是想不想和要不要的事,是看你缺不缺資源 如果缺的話 那回收必然是一個不錯的獲得材料的途徑,如果不缺自然可以拋棄 畢竟回收很危險!

  • 7 # 利刃號

    使用過的炮彈會留下彈殼,這些彈殼原本的製作材料就不廉價,美國就連民用彈藥都是用銅製作的,這是一種價格極高的貴金屬。正規炮彈的彈殼材質一般都是選用銅這種價效比相對更高的金屬作為製造材料,而有些特殊彈殼需要更高的穩定性和強度,所使用的材料更是昂貴的要命。

    要知道,銅在地球上的產量可不算太高,這些炮彈發射出去之後,製造這些彈殼的銅就直接扔掉嗎?因為炮彈外殼製作材料的特殊性,很多國家在炮彈發射出去之後,都會進行後續的彈殼回收工作。

    這些被回收起來的彈殼,有一部分又回到了它的本職——再次被做成了子彈的彈殼,畢竟舊彈殼進行裝藥重新填裝是比較簡單的,但是也有些彈殼因為雜質等原因不能在此填裝就只能融化成金屬液轉作他用了。言外之意更多的一部分彈殼,被回收起來進行進一步的溶解冶煉,用於其它工業生產之中。

    一開始炮彈的彈殼——特別是小型子彈的彈殼回收工作十分繁雜,很多國家都覺得麻煩而沒有試著去進行。最開始進行彈殼回收工作的是處於西歐地區的英國和德國,它們透過彈殼這類金屬廢物的回收,大大提高了銅質金屬的使用效率,收效越發可觀起來。

    英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嚐到了金屬回收的甜頭之後,其他的國家也開始紛紛的進行效仿,在這之後,炮彈的彈殼大多數都會有效地進行回收利用,而不是把它棄置在泥土之中,讓它又迴歸自然,變成大自然的一部分了。不過當前炮彈彈殼的金屬回收標準還是十分嚴格的,並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個子彈彈殼都可以量化的進行合規格的回收工作。

  • 8 # 紫龍防務觀察

    怎麼處理炮彈的彈殼是一個問題,不過得先產生彈殼才會出現這個問題。現在的炮彈主要分為俄系和美系兩大流派,俄系炮彈通常採用金屬發射筒,美系通常使用編織物發射彈藥包,方便包裹炸藥,普遍為西方國家使用,而中國受蘇聯影響,所以使用的炮彈形式是俄系的。但是隻有使用金屬筒炮彈的國家打仗時才會產生彈殼,才要考慮處理炮彈彈殼的問題。

    金屬筒炮彈的彈殼多為銅製造的,而銅也是貴重金屬之一。

    一場戰爭打下來本來就是經濟資源上的較量,彈殼也是資源之一,所以不能打完一扔就算了,白白浪費資源。如果說子彈體積小重量輕,不便回收的話,那麼炮彈的彈殼絕對是有回收的必要的,其實在金屬保有量不豐富的國家地區,一顆子彈的彈殼都是要回收的。雖然回收的彈殼不能直接裝填火藥繼續使用,但是可以回爐重造繼續使用,這大大提升了資源的再利用和降低了稀有資源的浪費。當然,在戰爭中,回收彈殼不能影響正常的補給線。

    炮彈的回收多在陸軍中,海軍和空軍不太重視這個問題,因為在海戰空戰的時候,像飛機艦艇這些武器本身內部空間狹小,應該利用這些空間發揮更大的作用,況且他們回收彈殼也不方便,難道要為了彈殼跳到海里嗎?而即使是陸軍,因為受運輸力的影響也不是每次都能回收的。所以說,炮彈的彈殼以回收為原則,但是要視情況而定。

  • 9 # 哨兵ZH

    看具體情況,假如條件允許,那麼炮彈的彈殼都是會重新回收利用的,尤其是一些昂貴的黃銅材質彈殼。即使是非戰爭時期的軍事演習,炮兵一旦開打,往少裡說也是幾百發炮彈,如果這些彈殼都是黃銅材質的,那麼即使是以市場上的銅價來估算,也值十幾萬人民幣。所以,日常的軍事演習結束後基本上都會對炮彈的彈殼進行回收。而在戰爭時期,對彈藥的消耗更是一種天文數字,並且與和平時期相比,各種資源會更加緊俏,所以在戰後打掃戰場,回收炮彈的彈殼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下圖中的就是在“沖繩戰役”後,美軍回收堆積成山的炮彈彈殼:

    ▲美軍回收的彈殼

    對於炮彈彈殼的回收,在陸地上還好辦,打完可以直接先丟在那裡,炮兵轉移陣地,在事後才對彈殼進行回收。不過對於在大洋上的軍艦來說,回收炮彈的彈殼就相對比較麻煩了,因為需要霸佔艦上的空間。比如前蘇聯的海軍,對於軍艦主炮的炮彈殼,是有回收的,並且在軍艦上有專門的存放回收彈殼的地方,如下圖1所示。不過在現代軍艦上,一些近防炮的彈殼是可以不回收的,而是透過洩彈口直接排到海里,如下圖2所示,這是因為近防炮的彈殼基本上都是鋼質的,成本較低。

    ▲圖1:蘇聯海軍回收的彈殼

    ▲圖2:近防炮的彈殼

    其實今天的一些大口徑火炮,已經趨向於“無彈殼化”的發展,也就是使用半可燃藥筒或者是發射藥藥包,舉幾個例子,比如一些西方國家的坦克炮炮彈使用的就是半可燃式彈殼,那麼什麼是半可燃式彈殼呢?看下圖1,下圖中的是一枚坦克使用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彈殼只有底座是由不可消耗的金屬製成的,除此之外,彈殼的筒身使用的是可消耗物質(圖中兩個白色的分別就是筒身和介面卡),在發射後會與發射藥一起燃燒掉,退殼的時候只需要退出底座就行了。具體的過程我們來看看圖2,圖中是美軍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在發射一枚破甲彈,該炮彈的彈殼就是半可燃式的,發射後只留下一個金屬底座:

    ▲圖1:使用半可燃式彈殼的坦克穿甲彈

    ▲圖2:使用半可燃式彈殼的炮彈發射過程

    除了坦克炮之外,現代的一些大口徑火炮則是直接“無彈殼化”,它們使用的全可燃式發射藥包,比如下圖所示,就是美軍M107火炮(155毫米口徑)上使用的M4A2型發射藥藥包,這種發射藥藥包的重量為13磅,也就是差不多11.7斤,尾部紅色的就是其點火裝置(CBI),該點火裝置同樣也是可燃的,在炮彈發射後會隨著發射藥一起燃燒掉,燃燒殘留物很少。因此,我們平時在圖片上見到的155毫米炮彈,其實它只是彈頭,與發射藥(藥包或者藥筒)是分裝的,為什麼?因為155毫米炮彈的口徑太大了,在定裝的情況下炮彈體積會很大,同時還很容易導致彈藥變型(在使用藥筒的情況下),所以今天的大口徑火炮炮彈都是分裝彈,彈頭與發射藥藥包或者藥筒是分開的,如下圖2所示,擺在地上的就是155毫米炮彈彈頭。▲圖1:M4A2型155mm炮彈發射藥藥包

    ▲圖2:155毫米炮彈的彈頭(不包括髮射藥)

    有關炮彈使用發射藥藥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那個年代的海軍作戰方式主要還是以艦炮對轟為主,所以艦炮的口徑都非常大。而這些動輒就數百毫米口徑的艦炮炮彈,從製造成本以及工藝水平上去考慮,根本就不可能使用金屬材質的藥筒,只能使用發射藥藥包,如下圖1所示,圖中那一節一節圓柱體的就是炮彈的發射藥藥包,而有關戰列艦艦炮的上彈過程,我們可以看圖2。▲圖1:戰列艦艦炮的彈頭和發射藥藥包

    ▲圖2:艦炮上彈過程

    因此,今天很多火炮都已經開始使用半可燃式彈殼或者是發射藥的藥包了,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基本上不存在彈殼回收的問題,即使還有殘餘部分,也可以直接拋棄掉,哪怕暫時拋棄不了也不會霸佔空間,比如使用半可燃式彈殼的坦克炮,發射後的金屬底座可以直接拋棄,也可以收集後再統一丟棄,下圖中的就是坦克的自動拋殼器,發射後殘留的底座可以被直接丟擲車外。

    ▲坦克的自動拋殼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的通房丫鬟是什麼身份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