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一農夫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其意思是,天倘若有情有意,也會因悲傷而衰老的。它常用以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也指自然法則是不可改變和無情的。其句出自於中唐詩人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一詩。毛主席曾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詩中引用過此句。

    李賀,中唐詩人,(79O一816)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主要作品有《神弦曲》,《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昌谷集》等。

    歷來人們稱李賀為“鬼才“詩鬼",他的詩想象豐富,創意無限。他的詩大多是感嘆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以及對殘酷現實的反映。曾留下了"雄雞一唱天下白",黑雲壓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等名句,歷來被人們所稱頌。遺憾的是詩人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歲,便在苦悶和憂憤中死去了。

  • 2 # liu一縷陽光

    意思是:天倘若有情意,也會因悲傷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也指自然法則是無情的。

    出自: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3 # 高樓避愁

    這首詩出自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全詩如下:

    茂陵劉郎秋風客,

    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

    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

    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

    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

    渭城已遠波聲小。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因病辭官,離開京城長安到洛陽途中所作。

    那時唐朝唐室已經衰落,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已經不復再現,詩人以沒落王孫的感觸,感到百感交集,借銅仙辭漢,也就是借漢武帝劉徹在長安建章宮築神明臺,上鑄金銅仙人,高二十丈,大十圍,以手掌托盤承接甘露,和玉屑而飲,望求長生的典故,詠歎漢宮銅人遷徙的事,作者在詩中塑造了一個物性、人性、神性三者熔為一體的悽婉悲愴的藝術形象。

    詩中著重描寫了金銅仙人離開咸陽時的悽楚情景和悲涼心情,藉以寄託自己關心唐朝、眷戀君國的思想情緒。作者把金銅仙人離漢宮時的情景寫得悽悽慘慘,藉以表達自己離開長安時悲涼的思想情緒。實際是借古喻其詩人離京的心情。

    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人去宮留的淒涼:桂樹懸香,滿地苔痕,當年繁華的宮室,而今已冷落不堪了。作者使死者復生,令武帝夜半巡遊,仗馬嘶鳴。這是作品的浪漫主義手法。

    中間四句寫銅人離宮,最後四句寫衰蘭送別,同樣寫的是離愁別緒。借銅仙辭漢之淚,拋灑其愁,在抒發人事滄桑,易代興亡的慨嘆中,寓含著對宗國衰亡之痛和離京身世之哀。

    這首詩語言奇峭,形象瑰詭,情思悲涼婉沉,境界開闔動盪,是一首諸美同臻的佳作。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妙絕千古,銅人的悽婉充塞寰宇,使上天也為此而老。這個“老”字,化天物為情種,集悲、愁、苦於一身,其語至奇,情至深,而意境至高至遠。

    李賀與李白都是繼承屈原浪漫主義傳統的詩人,這首詩完全體現了作者詩風。

  • 4 # 情感速遞站

    “天若有情天亦老”說明了大自然是不平凡的,人生正道是坎坎坷坷的,大自然隨時都有想不到的事情和災害發生!倣人別自大,細心認真處理事情。

    本來文人騷客應該都是長壽之人。但是許多詩人大固執,心胸氣度不夠寬廣,多數詩人且欲欲不得志。所以,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總覺得懷才不遇。最終都成了酒鬼、煙鬼、短命鬼,好聽些就是英年早逝。

  • 5 # 蒲守莊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是一聯,情感比喻開出聯,是當事人的心情有可同情,究境當事人看見了什麼,發現了什麼,當事更明,傳到今日我們只能知大方向而說吧!

  • 6 # 鴻鵠迎罡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中唐大詩人李賀的經典詩句。

    李賀(791年——817年)有“詩鬼”之稱,詩風空靈瑰麗,詩歌語言在奇崛華麗中帶著一種悲涼冷豔的特點,影響了許多詩人。他於813年秋季創作了一首七律《金銅仙人辭漢歌》,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自小體弱多病的李賀,屬於英年早逝的天才詩人,僅僅活了26歲,他寫這首詩時身患重病,已經無法堅持工作,所以,他不得不辭職回到老家河南府福昌縣調養身體。在從京城長安到老家洛陽的路上,他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再想到大唐王朝逐漸沒落,失去了往日雄風,就這首抒發內心複雜情感的詩。

    這首詩裡,既有對命運和人生無常的感嘆,又有對往昔美好生活的追憶,前幾句以描寫為主,後幾句抒情,尤其在倒數第二句“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把抒情推向了高峰。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為,如果老天也有喜怒哀樂,它同樣逃脫不了衰老的宿命。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世間萬物好像也無法擺脫這樣的宿命,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個春秋,一棵樹最多活到幾百年、上千年也會枯死,那些看似永恆的高山和大海,歷經幾萬年到數十萬年之後,也擺脫不了地殼運動摧殘,最終也會滄海化桑田。堅硬的石頭同樣會這樣,在一年又一年日復一日的風吹日曬中會被慢慢風化,最終變成砂土。即使我們生存的地球和宇宙也有生命週期,它們不過是“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產物。

    可以說,世上沒有永生不滅的事物,任何東西都會在時間長河裡慢慢老去,最終消亡。“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意象突出,意境深遠,道盡了宇宙中亙古不變的真理,也道盡了自然法則的殘酷無情,所以,這句詩自問世後被廣為傳頌,後世許多詩人曾借用和引用它進行再創作,留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作,成為詩歌創作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現象。

    其中,有兩個再創作非常經典。

    第一個,宋代初年著名文學家石延年巧妙借用,撰寫了經典對聯。

    某天晚上,石延年坐在亭子裡讀完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後,對“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非常喜歡,偶然間,他抬頭仰望,看到了夜空裡皎潔的明月,就隨口吟出了“月如無恨月長圓”。

    後來,一些文人把這兩句經常放在一起欣賞,就構成了一副對聯。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無恨月長圓。

    以對聯來欣賞,這兩句對仗工整,意蘊突出,情感飽滿,達到了無可挑剔的境界。

    第二,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裡巧妙借用,昇華了整首詩的意境。

    全詩為: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主席在創作這首詩時,正值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浩浩蕩蕩來到江蘇境內1000多里長的長江岸邊,準備渡過長江,給敵人致命一擊,取得最終勝利。

    僅僅用了兩天時間,英勇的解放軍就跨過長江並佔領南京。毛主席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及歌頌解放軍的頑強英勇,就創作了這首七律。

    這首詩氣勢磅礴,既有宏偉場面的描述,又有豪情壯志的抒發,更有對必勝信念的堅守。尤其後兩句,道出了深刻哲理,做任何事,只有遵循之然知道,取得進步是必然的事情。

    “人間正道”是指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但追逐它並不容易,必須經歷那種滄海變桑田式的曲折變化,才能真正走向成功,實現美好願望。

    這首詩也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天若有情天亦老”暗指敵人的殘酷和黑暗,終會因為邪不勝正的自然規律而不斷老去,緊接著引出了畫龍點睛的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兩句結合起來,昇華了整首詩惡藝術張力,讓詩的氣勢、情感和意境更加飽滿,彰顯了氣吞山河的氣魄。

  • 7 # 北芪sgx

    在人的意識世界中,或稱:意識形態世界中,有兩種存在的互動,這兩種存在是:理性意識與感性意識。

    人類社會就是理性的產物,人類社會一旦失去理性的主導和引領,就會墜入感性的感情為主導引領的境界。那樣:人類社會將矛盾叢生,極端化叢生,最終會將進入毀滅性的戰爭狀態。

    情是:感情、是情緒。它雖然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從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角度上看:理性為“陽”、感性為“陰”,理性需要感性這個立足的基礎,感性需要理性的主導和引領,這就是感性與理性之間的關係。

    在宇宙自然之中存在一個法則,既:質量決定執行存在的存在時段,也就是說;質量越大其理性越強,在宇宙中存在的時間就越長,質量越小其理性越弱在宇宙中存在的時間越短。而感性在質量的表現正好相反:質量越大感性越弱,質量越小感性越強。

    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原理所在。

  • 8 # 中孚鑑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如果天有情,他見了人間很多的興衰經歷,也會因此傷悲而變老的。同時,這句話也是指:自然界的法則是無情而不能改變的。

    毛澤東在1949年的時候,曾寫了一首《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詩,在詩中,毛澤東就引用了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渡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詩的意思就是:

    革命的風暴震盪著蔣家王朝的首府南京,百萬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這座雄偉險峻的古城南京回到了人民的手中。這時比以前的時候不同而更加美麗。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人慷慨高歌。

    此時可乘勝追擊,消滅殘餘敵人而讓全國得以解放。且不可學只好虛名的楚霸王項羽。如果天有情,那麼他見了人間很多的興衰經歷,也會因此傷悲而變老的。不斷的前進和發展,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當然,雖然毛澤東的這首《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詩句,但這句詩卻不是出自毛澤東。

    那“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誰創作的詩句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朝李賀所創作的,出自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雖然只是共同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但在李賀的詩中、歐陽修的詞中和毛澤東的詩中,卻體現出來不同的氣勢。李賀所體現的是窮困潦倒的無奈。歐陽修體現的是離愁的悽美。而毛澤東則體現的是人民解放軍勝利之師的王霸之氣。

    李賀,公元790年出生,字長吉,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白是詩仙。李賀是詩鬼。)

    在李賀的詩歌中,除了《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能體現了他的生不逢時而對窮困潦倒的無奈,還有不少作品都能體現出這些。

    這是是因為,李賀雖然才華橫溢,也曾步入仕途,但可惜的是他仕途坎坷不順,為了抒發心中的不滿、苦悶和無奈,於是借詩歌而抒發心情。

    在李賀作的《金銅仙人辭漢歌》中,不難看出,裡面出現了歷史典故、歷史人物和神話故事。這種寫作手法,就是李賀的特點。他想象豐富,喜歡用神話故事,影射當時社會,所以李賀有“詩鬼”之稱。

    李賀雖然仕途不順,但他也算是王室之人,屬於唐王朝宗室的一支遠親,李賀的遠祖是李淵的八叔李亮(李亮是李虎第八子,李淵為帝后,追封李亮為鄭王)。

    李賀本身對自己的王室身份很自豪,所以他不僅一次提到王孫、宗孫、皇孫等。但事實上,他只是唐朝宗室的遠支而已。

    最可惜的是,李賀宗室的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因為到李賀父親這一代的時候,家道早已經衰落了。

    正所謂,有一得,就有一失。李賀雖然家道中落,但他堪稱是一位神童,其自幼聰慧、才思敏捷,其七歲能詩,十五歲名滿京城,十八歲其已經聲名遠播了。

    然而,不幸的是,雖然李賀才華橫溢,但卻天妒英才。他由於仕途不順、功業難成,再加上後來妻子去世,讓他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和創傷,以至於憂鬱成疾,

    最終於816年,李賀因病去世,當時他才27歲。

  • 9 # 好學陽光C

    簡單說,情就是感情,情緒等,如有情,即有七情六慾,有七情六慾就會產生多種多樣的情緒,這些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就會消耗能量,消耗身心體力,故而影響身心,促使變老……

  • 10 # 梅花香8210247144612

    我覺得是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七律詩裡的。鐘山風雨起蒼皇,百萬雄獅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復凱而康。依江勝勇追窮寇,不可怙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易老,人間正道是蒼桑。天地不能有七情六慾,才能長長久久。

  • 11 # 九葉一枝花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兩句詩是唐朝詩人李賀那首《金銅仙人辭漢歌》詩歌裡的句子,這首詩是李賀於唐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途中所作。詩人此時百感交集悲從中來,萬千哀愁都寄託在金銅仙人身上。

    詩人以衰蘭之愁映襯金銅仙人之愁,當然主要題旨還是詩人自身之愁,它比《開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更加婉轉深曲。蘭之榮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品物俱有衰老枯凋之日,即便如蒼天有眼有情也會照樣衰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也只素有鬼才之稱的李賀才想得出來,這一句確實想象奇詭峭麗出人意表,司馬光稱此句“奇絕無對。”詩句烘托出金銅仙人和自己的艱難處境,表現了一步三回頭的依依惜別的淒涼情緒。

  • 12 # 徐文樞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代李賀的著名詩句,出自他的《金銅仙人辭漢歌》。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天如果有感情的話,天也會蒼老的。

    這是字面的意思。實際上,李賀的這句詩表達是一種悲愴的情緒。因為金銅仙人辭漢,並非是辭別,而是被曹丕強行拆解後運走,金銅仙人在詩句中是大漢王朝的象徵,李賀所悲的,是一個王朝的終結。

    那麼,作為唐代詩人,李賀為什麼對發生在漢末的事情這般痛心疾首呢?

    實質上,李賀寫此詩的目的,在於忠大唐王朝,要吸取漢代滅亡的教訓,不要重蹈大漢王朝覆滅的覆轍。

    李賀是唐室宗親,是鄭王李亮的後裔。他生活在中唐時代,為官僅做到奉禮郎,充其量也僅是個九品官。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大唐已顯出衰敗的氣勢。作為唐室宗親後裔,李賀自然不忍直視王朝的衰敗,但官微言輕,沒有上言的權力和機會,只能藉助詩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意願。

    但是,在詩中,他又不能直言唐代之事,只能藉助古代之事來隱喻當朝。《金銅仙人辭漢歌》就是在這種條件和背景下寫成的。

    李賀的良苦用心,可惜未被當時的朝庭所認識。抑鬱的李賀,年僅27歲便亡故,實在是可惜。

    最後,讓我們重溫一下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全詩: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讀罷全詩,會對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有一個更清晰的理解,真是個好句子啊!

  • 13 # 淺陽如畫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出自唐朝詩人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

    李賀其人和詩起的緣由

    李賀字長吉,河南宜陽人,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李晉肅是李唐皇族鄭王的後裔,曾做過邊疆的小官。

    武則天上位後,開始大肆誅殺李唐王室,卻楞是沒有發現在一個偏遠的小縣城裡竟然還生活著一支皇室遠親,可見李賀家當時已經落魄到啥程度了,不過也算因禍得福,他家因此逃過一劫,也有了後來這位偉大的詩人。

    李賀天資聰穎,7歲因擅長寫樂府詩就轟動京城,人稱“神童”。十五歲時,他在詩作上的成就已與大詩人李益齊名!

    話說每一個偉大的天才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喜好,李賀也不例外。他寫詩時喜歡騎著一頭小毛驢去逛墳地,一邊逛一邊尋找靈感。所以他寫出來的詩作大都與黑夜、冥界、鬼魂……等暗黑系的東西有關,但這並不是說他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不過是借景抒情借鬼寫人而已!所以他也有了“鬼才”、“鬼仙的稱號

    老話說“慧極必傷”,想來確實是這樣,李賀的一生很短暫,他僅活了27歲,但他創作的詩詞卻影響了世人千年,如今我們讀起這些詩詞依然唇齒留香,比如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詩中提到的金銅仙人是漢武帝劉徹所建,“高二十丈,十大圍”,金銅仙人手裡託著一個承露盤用來儲存露水。武帝將收集來的露水和著玉屑一起喝下以求長生。當然,漢武帝最終並沒有因此而獲得長生。

    到了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曹叡同樣為了長生,就準備將金銅仙人遷往洛陽,據說當時拆除金銅仙人的時候,金銅仙人的眼裡都流下了淚水。不過在搬遷途中,因金銅仙人太過沉重,最後不得不把它留在了灞城。曹叡自然和漢武帝一樣也沒能得到長生,僅活了36歲。

    “帝徙盤,盤拆,聲聞數十里,金狄(銅人)或泣,因留於霸城。”

    在這首詩中,作者借用金銅仙人在西漢、曹魏時期的歷史境遇,抒發了自己的身世之悲和家國之痛,他看似在寫銅人的顛沛流離,其實是寫自己的處境淒涼;看似在寫漢魏兩朝對銅人的遷移,其實在寫大唐衰敗而盛世已遠。

    二、“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

    這話詩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王朝覆滅雄主不再,此情此景令人感慨淚下,如果蒼天有情也會因此悲傷而衰老。另一層意思就是如果蒼天無情,那它就不會老了,但王朝的興衰更替卻不可阻擋和改變,正是“人間正道是滄桑”。

    李賀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因為太過出色,唐朝人都稱它為“絕對”,就是很難接上下聯的句子,直到200年後的宋代,這句詩才算有了下聯。

    當時,大才子石延年和朋友們喝酒聊天時,有人又提起了這句“絕對”,石延年一抬頭便看見了天上掛著的月亮,就趁著酒勁隨口說了一句:“月如無恨月長圓”

    就是說月亮因為無恨所以不會缺,這與上句老天因為無情所以不會老,從結構上對得很工整,雖然氣勢上不是很宏偉,但情感一致,辯證統一。

    此語一出,驚動四座,此下聯也被稱為佳對!。於是,一個流傳了200多年的絕對,就這樣在不經意中被對了出來。

    後來,那些唐詩宋詞的鐵粉們就各取了李白、李賀、蘇軾、石延年的一句詩,組成了一副對仗工整、意境悠遠的絕妙對聯:

    把酒問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舉杯邀明月,月如無恨月長圓。

    比如,北宋文學大家歐陽修因為喜歡一個歌女,兩人沒能走到最後。分手之即,歐陽修十分難過,他就引用了李賀的名句來紀念自己的初戀,表達自己的傷感。

    他在《減字木蘭花》中這樣寫道:“傷離懷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北宋詞人万俟詠在《憶秦娥》中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

    元代文學大家元好問在他的代表詞作《蝶戀花》中也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元好問不愧為情詩高手,這首詩與他早期創作的詩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遙相呼應,給人一種理性的釋然,和對情感的解脫。

    歷史上對李賀這句詩的引用還遠不止於此,比如明朝洪應明的《菜根譚》,和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等,都對這句詩有直接或間接地引用。

    雖然歷代大咖對這句詩情有獨鍾引用頗多,但他們往往表達的都是男歡女愛之意,所以這類詩詞的格局就顯得有些太小,這與李賀原詩的意境大相徑庭

    同樣是引用,到了近代,主席的代表作《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卻又有不同,此詩的創作背景正逢百萬大軍渡長江佔領南京總統府,主席在詩中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主席很好地利用了李賀原詩中對國家興亡的傷感意境,然後將筆鋒一轉,強調了人間正道的永恆力量,反動派統治者註定會滅亡,革命事業必定會成功的歷史發展規律!

    這首七律,主席從滄桑鉅變的角度,用了興亡變化之意,格局明顯就有了不同,給人一種豪邁之感!

    結語

    歲月如水,無聲無息地流過,李賀騎驢覓詩的身影也已遠去,但他留下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卻依舊散發著永恆地經典的魅力!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們爭相引用,這也折射出這句千古名句的歷史穿透力。

    那麼,假如你是李賀,你又會選哪一句做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聯呢?

  • 14 # Mrplumer81

    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李賀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天若有情天亦老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譯文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裡埋葬的劉郎,好像秋風過客匆匆而逝。

    夜裡曾聽到他的神馬嘶鳴,天亮卻杳無蹤跡。

    畫欄旁邊棵棵桂樹,依然散發著深秋的香氣。

    長安城的三十六宮,如今卻是一片苔蘚碧綠。

    魏國官員驅車載運銅人,直向千里外的異地。

    剛剛走出長安東門,寒風直射銅人的眼珠裡。

    只有那朝夕相處的漢月,伴隨銅人走出官邸。

    懷念起往日的君主,銅人流下如鉛水的淚滴。

    枯衰的蘭草為遠客送別,在通向咸陽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獨出長安的盤兒,在荒涼的月色下孤獨影渺。

    眼看著長安漸漸遠去,渭水波聲也越來越小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話在古代就早已聞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為上聯,以求下聯。

    宋初石延年(曼卿)贈友聯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為上聯,對出下句“月如無恨月常圓”,一語既出,驚動四座。這件事記載在《蓼花州閒錄》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賀詩,引喻生長、興衰,石氏用“月如無恨月常圓”作對句,不僅詞性聲律等恰相對仗,而且意境深遠,與上句兩相聯配,自然融為一體。

    宋代的孫洙亦在《何滿子·秋怨》裡用過:

    悵望浮生急景,淒涼寶瑟餘音。楚客多情偏怨別,碧山遠水登臨。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

    黃葉無風自落,秋雲不雨常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減字木蘭花》 歐陽修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宋代身兼豪放婉約兩家之長的大詞人賀鑄賀梅子曾在其代表作之一《行路難/梅花引》引用過。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文化傳承:

    1、《金銅仙人辭漢歌》·唐·李賀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2、宋初石延年(曼卿)贈友聯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為上聯,對出下句“月如無恨月常圓”,一語剛出,驚動四座。此事記載在《蓼花州閒錄》中。

    ……………………………………

    3、《憶秦娥》·宋·万俟詠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

    ……………………………………

    4、《河滿子》·宋·孫洙

    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

    ……………………………………

    5、《減字木蘭花》·宋·歐陽修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

    6、《行路難/梅花引》·宋·賀鑄

    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7、《木蘭花 其一 前重陽幾日籬下始見菊放數花嗅香挼慨然有感而作以貽山中二三子》·金末元初·段成己

    佳時苦恨歡悰少。鏡裡衰顏難再好。試將離恨說渠儂,天若有情天亦老。

    ……………………………………

    8、《蝶戀花》·元好問

    過眼風花人自惱。已□尋芳,更約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

    9、《壽陽曲·酒可紅雙頰》元初張弘範

    酒可紅雙頰,愁能白二毛,對樽前儘可開懷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

    ……………………………………

    10《朝雲集句詩七言律詩(十首)》·明·孫蕡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此聲腸斷非今日, 風景依稀似去年。

    ……………………………………

    11、《金縷曲 為藏山題畫》清末民國初·沈曾植

    絕唱酬希聽。我非魚、子猶非我,會心誰勝。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華萎難認。

    ……………………………………

    12、《玉樓春其十》·清末民國初·程頌萬

    花開未老人年少。頃刻光陰都過了。坐來雖近遠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

    13、《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近現代·毛澤東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

    14、《題沈本千西湖長春圖卷》·近現代·施蟄存

    從今不老即年輕,正須妙達南華旨。天若有情天亦老,長春請用無情始。

    ……………………………………

    文章賞析

    據朱自清《李賀年譜》推測這首詩大約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時,詩人“百感交併,故作非非想,寄其悲於金銅仙人耳”。

    詩中的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的主要是亡國之慟。此詩寫作時間距唐王朝的覆滅(907)尚有九十餘年,詩人產生興亡之感的原因,要聯絡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詩人的境遇來理解、體味。自從天寶(742-756)末年爆發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一蹶不振。憲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實際上他在位期間,藩鎮叛亂此伏彼起,西北邊陲烽火屢驚,國土淪喪,瘡痍滿目,民不聊生。詩人那“唐諸王孫”的貴族之家也早已沒落衰微。面對這嚴酷的現實,詩人的心情很不平靜,急盼著建立功業,重振國威,同時光耀門楣,恢復宗室的地位。卻不料進京以後,到處碰壁,仕進無望,報國無門,最後不得不含憤離去。《金銅仙人辭漢歌》所抒發的正是這樣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四句慨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漢武帝當日煉丹求仙,夢想長生不老。結果,還是像秋風中的落葉一般,倏然離去,留下的不過是茂陵荒冢而已。儘管他在世時威風無比,稱得上是一代天驕,可是,“夜聞馬嘶曉天跡”,在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裡,他不過是偶然一現的泡影而已。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

    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四句是第一個層次,借金銅仙人的“觀感”慨嘆韶華易逝,人生短暫。世事無常。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為“客”,表現了李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精神。中四句為第二個層次,用擬人化手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的酸苦慘悽情態,亡國之痛和移徙之悲躍然紙上。特別是“酸”、“射”兩字,把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末四句為第三個層次,寫出城後途中的情景。“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語,設想奇偉,意境遼遠,感情深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雙”;末聯進一步描述了金銅仙人恨別傷離,不忍離去,而又不能不離去的情懷,感人至深。

    天若有情天亦老“夜聞”句承上啟下,用誇張的手法顯示生命短暫,世事無常。它是上句的補充,使“秋風客”的形象更加鮮明、豐滿,也為下句展示悲涼幽冷的環境氣氛作了必要的鋪墊。漢武帝在世時,宮殿內外,車馬喧闐。此時物是人非,畫欄內高大的桂樹依舊花繁葉茂,香氣飄逸,三十六宮卻早空空如也,慘綠色的苔蘚佈滿各處,荒涼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寫是金銅仙人的“觀感”。金銅仙人是漢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臺上,“高二十丈,大十圍”(《三輔故事》),異常雄偉。公元233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離漢宮,運往洛陽,後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習鑿齒《漢晉春秋》說:“帝徙盤,盤拆,聲聞數十里,金狄(即銅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賀故意去掉史書上“銅人重不可致,留於霸城”(《三國志》注引《魏略》)的情節,而將“金狄或泣”的神奇傳說加以發揮,並在金銅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物和人、歷史和現實便融為一體,從而幻化出美麗動人的藝術境界來。

    中間四句用擬人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時的悽婉情態。金銅仙人是劉漢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見證人”,眼前發生的滄桑鉅變早已使他感慨萬端,神慘色悽。而自己又被魏官強行拆離漢宮,此時此刻,興亡的感觸和離別的情懷一齊湧上心頭。“魏官”二句,從客觀上烘托金銅人依依不忍離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遙遠。從長安遷往洛陽,千里迢迢,遠行之苦加上遠離之悲,實在教人不堪忍受。“東關”句言氣候惡劣。此時關東霜風悽緊,直射眸子,不僅眼為之“酸”,亦且心為之“酸”。它含有“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的意味,表現出對漢宮、對長安的深切依戀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渾厚凝重。特別是“酸”字,透過金銅仙人的主觀感受,把彼時彼地風的尖利、寒冷、慘烈等情形,生動地顯現出來。這裡,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

    詩人時而正面摹寫銅人的神態,時而又從側面落筆,描繪銅人四周的景物,給它們塗上一層憂傷的色調。兩種手法互動運用,使詩意開闔動盪,變幻多姿,而又始終圍繞著一個“愁”字,於參差中見整飭,色調統一,題旨鮮明。“魏官”二句,側重描寫客體,“空將”二句則改寫主體,用第一人稱,直接抒發金銅仙人當時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驅使下離別漢宮,作千里之行。伴隨著“我”的唯有天上舊時的明月而已。事情發生在三國時期而稱月為“漢月”,它抒發的是一種懷舊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所詮釋的:“因革之間,永珍為之一變,而月體始終不變,仍似舊時,故稱‘漢月’。”金銅仙人親身感受過武帝的愛撫,親眼看到過當日繁榮昌盛的景象。對於故主,他十分懷念,對於故宮,也有著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牽引的車子上,漸行漸遠,眼前熟悉而又荒涼的宮殿即將隱匿不見,撫今憶昔,不禁潸然淚下。“憶君”句中“淚如鉛水”,比喻奇妙非凡,繪聲繪色地寫出了金銅仙人當時悲痛的形容——淚水涔涔,落地有聲。這種感懷舊事、恨別傷離的神情與人無異,是“人性”的表現,而“鉛水”一詞又與銅人的身份相適應,婉曲地顯示了他的“物性”。這些巧妙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銅仙人這樣一個物而人、物而神,獨一無二,奇特而又生動的藝術形象來。

    末四句寫出城後途中的情景。此番離去,正值月冷風悽,城外的“咸陽道”和城內的“三十六宮”一樣,呈現出一派蕭瑟悲涼的景象。這時送客的唯有路邊的“衰蘭”,而同行的舊時相識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盤而已。“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蘭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為秋風肅殺,對它無情摧殘,更是愁苦的情懷直接造成。這裡用衰蘭的愁映襯金銅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開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更加婉曲,也更為新奇。

    蘭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會衰老枯謝。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終古不變。假若它有情的話,也照樣會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設想奇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銅仙人(實即作者自己)艱難的處境和悽苦的情懷,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著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聯進一步描述金銅仙人恨別傷離的情緒。他不忍離去,卻又不得不離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離開故都越來越遠。這時,望著天空中荒涼的月色,聽著那越來越小的渭水流淌聲,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渭城”句從對面落筆,用“波聲小”反襯出銅人漸漸遠去的身影。一方面波聲渺遠,另一方面,道阻且長。它藉助於事物的聲音和形態,委婉而深沉地表現出金銅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離別情懷,而這正是當日詩人在仕進無望、被迫離開長安時的心境。

    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設想奇創,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怨憤之情溢於言外,卻並無怒目圓睜、氣峻難平的表現。遣詞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剛柔相濟,恨愛互生,參差錯落而又整飭綿密。這確是一首既有獨特風格,而又諸美同臻的詩作,在李賀的集子裡,也找不出幾首類似的作品來。

    詩句出處

    金銅仙人辭漢歌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⑴,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⑵,欲立致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⑶。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⑷。

    茂陵劉郎秋風客⑸,夜聞馬嘶曉無跡⑹。

    畫欄桂樹懸秋香⑺,三十六宮土花碧⑻。

    魏官牽車指千里⑼,東關酸風射眸子⑽。

    天若有情天亦老空將漢月出宮門⑾,憶君清淚如鉛水⑿。

    衰蘭送客咸陽道⒀,天若有情天亦老⒁。

    攜盤獨出月荒涼⒂,渭城已遠波聲小⒃。

    後來被毛澤東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化用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說,假如上天有情,那麼他見證了人世間這麼多的興衰悲歡,也會因感慨而變老.李賀用這句表達了他對他所處時代的無奈及悲天憫人的情感,而毛主席也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控訴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但骨子裡已少了無奈!這句詩很巧妙,用反證,間接的形式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情懷!而"月如無恨月長圓"是改編的句子,是說月亮如果沒有感情也就沒有陰晴圓缺。

    名句之外

    李賀之佳句,為何於一千二百年間,竟惹眾多鍾愛詩詞之人為之努力辛苦?

    千二百年來,眾心共鳴之聲不斷。“天若有情天亦老”,於李詩之中,是一種窮困潦倒、命途多舛的無奈,於詞歐之中,是一種離愁別緒的高雅悽美,於孫詞之中,別緒離愁有增無減,於毛詩之中,則又化為勝者王霸之氣。共同之處,皆因一個情字未了。

    因為有情,梁與祝卻將“今生纏綿意”報於“來世蝶雙飛”;因為有情,陸游與婉君,只能“人成各,今非昨”;因為有情,雖貴為天子,卻只能“此恨綿綿無絕期”。

    天若有情,天亦會老;月若無恨,夜夜常圓。對美好的期望,世人期待能地老天荒。然而,因為有情,人世間空灑落多少離人淚?以我十分情深,換君幾許回眸?

    於是,晏殊在《玉樓春》詞中寫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清之才子納蘭亦道“情到多處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隨後的魏子安在《花月痕》中感嘆“情到盡時轉無情,無情更比多情累”;及至當代,蕭逸之武俠片《甘十九妹》片尾曲《多情總比無情苦》更用歌聲對“天若有情天亦老”作了最好的現代詮釋——“如果來生還是今世的重複,縱然多情要比無情苦。”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雖然才人們明瞭無情與多情之別,卻依然未有獲得最終的解脫。因為失卻了維繫個人精神至上感情,生命亦將黯然無色。有情乃至多情,箇中雖有幾多無奈,怎知不為一種追尋而不得的美麗?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有情天未老,無恨月常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君憔悴又何妨?

    傳統對句

    石曼卿對句如下: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

    對句: 月如無恨月長圓

    作者簡介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公元790年——816年),字長吉,漢族,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20歲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因父親名為晉肅,與進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試資格。後由於文學名氣很高,擔任了一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賀本來胸懷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這樣一個形同僕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稱病辭去官職,回福昌老家過上隱居生活。

    詞條標籤: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如果天有情,他見了人間很多的興衰經歷,也會因此傷悲而變老的。同時,這句話也是指:自然界的法則是無情而不能改變的。

    毛澤東在1949年的時候,曾寫了一首《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詩,在詩中,毛澤東就引用了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渡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詩的意思就是:

    革命的風暴震盪著蔣家王朝的首府南京,百萬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這座雄偉險峻的古城南京回到了人民的手中。這時比以前的時候不同而更加美麗。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人慷慨高歌。

    此時可乘勝追擊,消滅殘餘敵人而讓全國得以解放。且不可學只好虛名的楚霸王項羽。如果天有情,那麼他見了人間很多的興衰經歷,也會因此傷悲而變老的。不斷的前進和發展,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當然,雖然毛澤東的這首《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詩句,但這句詩卻不是出自毛澤東。

    那“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誰創作的詩句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朝李賀所創作的,出自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雖然只是共同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但在李賀的詩中、歐陽修的詞中和毛澤東的詩中,卻體現出來不同的氣勢。李賀所體現的是窮困潦倒的無奈。歐陽修體現的是離愁的悽美。而毛澤東則體現的是人民解放軍勝利之師的王霸之氣。

    李賀,公元790年出生,字長吉,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白是詩仙。李賀是詩鬼。)

    在李賀的詩歌中,除了《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能體現了他的生不逢時而對窮困潦倒的無奈,還有不少作品都能體現出這些。

    這是是因為,李賀雖然才華橫溢,也曾步入仕途,但可惜的是他仕途坎坷不順,為了抒發心中的不滿、苦悶和無奈,於是借詩歌而抒發心情。

    在李賀作的《金銅仙人辭漢歌》中,不難看出,裡面出現了歷史典故、歷史人物和神話故事。這種寫作手法,就是李賀的特點。他想象豐富,喜歡用神話故事,影射當時社會,所以李賀有“詩鬼”之稱。

    李賀雖然仕途不順,但他也算是王室之人,屬於唐王朝宗室的一支遠親,李賀的遠祖是李淵的八叔李亮(李亮是李虎第八子,李淵為帝后,追封李亮為鄭王)。

    李賀本身對自己的王室身份很自豪,所以他不僅一次提到王孫、宗孫、皇孫等。但事實上,他只是唐朝宗室的遠支而已。

    最可惜的是,李賀宗室的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因為到李賀父親這一代的時候,家道早已經衰落了。

    正所謂,有一得,就有一失。李賀雖然家道中落,但他堪稱是一位神童,其自幼聰慧、才思敏捷,其七歲能詩,十五歲名滿京城,十八歲其已經聲名遠播了。

    然而,不幸的是,雖然李賀才華橫溢,但卻天妒英才。他由於仕途不順、功業難成,再加上後來妻子去世,讓他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和創傷,以至於憂鬱成疾,

    最終於816年,李賀因病去世,當時他才27歲。

  • 15 # 小福631725162922

    天若有情天亦老其他百科詞條

    詩詞名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一個成語,出自唐代李賀的詩《金銅仙人辭漢歌》。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也指自然法則是無情的。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亦有引用此句。

    基本資訊

    中文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者

    李賀

    出處

    《金銅仙人辭漢歌》

    影片百科

    詞語釋義

    【成語】:天若有情天亦老

    【拼音】: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ì lǎo

    【解釋】: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會隨著歲月蹉跎而老去的,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也指自然法則是無情的。

    【出處】: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1]。”

    宋·歐陽修《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事例】:毛澤東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万俟詠《 憶秦娥》:“千里草,萋萋盡處遙山小。遙山小,行人遠似,此山多少?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說不了,一聲喚起,又驚春曉。”

    宋初石延年(曼卿)贈友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

    語源探究

    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李賀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譯文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裡埋葬的劉郎,好像秋風過客匆匆而逝。

    夜裡曾聽到他的神馬嘶鳴,天亮卻杳無蹤跡。

    畫欄旁邊棵棵桂樹,依然散發著深秋的香氣。

    長安城的三十六宮,如今卻是一片苔蘚碧綠。

    魏國官員驅車載運銅人,直向千里外的異地。

    剛剛走出長安東門,寒風直射銅人的眼珠裡。

    只有那朝夕相處的漢月,伴隨銅人走出官邸。

    懷念起往日的君主,銅人流下如鉛水的淚滴。

    枯衰的蘭草為遠客送別,在通向咸陽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獨出長安的盤兒,在荒涼的月色下孤獨影渺。

    眼看著長安漸漸遠去,渭水波聲也越來越小[2]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話在古代就早已聞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為上聯,以求下聯。

    宋初石延年(曼卿)贈友聯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為上聯,對出下句“月如無恨月長圓”,一語既出,驚動四座。這件事記載在《蓼花州閒錄》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賀詩,引喻生長、興衰,石氏用“月如無恨月長圓”作對句,不僅詞性聲律等恰相對仗,而且意境深遠,與上句兩相聯配,自然融為一體。

    宋代的孫洙亦在《何滿子·秋怨》裡用過:

    悵望浮生急景,淒涼寶瑟餘音。楚客多情偏怨別,碧山遠水登臨。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

    黃葉無風自落,秋雲不雨常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減字木蘭花》 歐陽修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宋代身兼豪放婉約兩家之長的大詞人賀鑄賀梅子曾在其代表作之一《行路難/梅花引》引用過。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文化傳承:

    1、《金銅仙人辭漢歌》·唐·李賀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2、宋初石延年(曼卿)贈友聯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為上聯,對出下句“月如無恨月長圓”,一語剛出,驚動四座。此事記載在《蓼花州閒錄》中。

    ……………………………………

    3、《憶秦娥》·宋·万俟詠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3]

    ……………………………………

    4、《河滿子·秋怨》·宋·孫洙

    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4]

    ……………………………………

    5、《減字木蘭花》·宋·歐陽修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5]

    ……………………………………

    6、《行路難/梅花引》·宋·賀鑄

    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7、《木蘭花 其一 前重陽幾日籬下始見菊放數花嗅香挼慨然有感而作以貽山中二三子》·金末元初·段成己

    佳時苦恨歡悰少。鏡裡衰顏難再好。試將離恨說渠儂,天若有情天亦老。

    ……………………………………

    8、《蝶戀花》·元好問

    過眼風花人自惱。已□尋芳,更約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

    9、《壽陽曲·酒可紅雙頰》元初張弘範

    酒可紅雙頰,愁能白二毛,對樽前儘可開懷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6]

    ……………………………………

    10《朝雲集句詩七言律詩(十首)》·明·孫蕡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此聲腸斷非今日, 風景依稀似去年。

    ……………………………………

    11、《金縷曲 為藏山題畫》清末民國初·沈曾植

    絕唱酬希聽。我非魚、子猶非我,會心誰勝。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華萎難認。

    ……………………………………

    12、《玉樓春 其十》·清末民國初·程頌萬

    花開未老人年少。頃刻光陰都過了。坐來雖近遠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

    13、《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近現代·毛澤東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7]。

    ……………………………………

    14、《題沈本千西湖長春圖卷》·近現代·施蟄存

    從今不老即年輕,正須妙達南華旨。天若有情天亦老,長春請用無情始。

    ……………………………………

    賞析

    據朱自清《李賀年譜》推測這首詩大約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時,詩人“百感交併,故作非非想,寄其悲於金銅仙人耳”。

    詩中的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的主要是亡國之慟。此詩寫作時間距唐王朝的覆滅(907)尚有九十餘年,詩人產生興亡之感的原因,要聯絡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詩人的境遇來理解、體味。自從天寶(742-756)末年爆發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一蹶不振。憲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實際上他在位期間,藩鎮叛亂此伏彼起,西北邊陲烽火屢驚,國土淪喪,瘡痍滿目,民不聊生。詩人那“唐諸王孫”的貴族之家也早已沒落衰微。面對這嚴酷的現實,詩人的心情很不平靜,急盼著建立功業,重振國威,同時光耀門楣,恢復宗室的地位。卻不料進京以後,到處碰壁,仕進無望,報國無門,最後不得不含憤離去。《金銅仙人辭漢歌》所抒發的正是這樣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四句慨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漢武帝當日煉丹求仙,夢想長生不老。結果,還是像秋風中的落葉一般,倏然離去,留下的不過是茂陵荒冢而已。儘管他在世時威風無比,稱得上是一代天驕,可是,“夜聞馬嘶曉天跡”,在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裡,他不過是偶然一現的泡影而已。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

    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四句是第一個層次,借金銅仙人的“觀感”慨嘆韶華易逝,人生短暫。世事無常。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為“客”,表現了李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精神。中四句為第二個層次,用擬人化手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的酸苦慘悽情態,亡國之痛和移徙之悲躍然紙上。特別是“酸”、“射”兩字,把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末四句為第三個層次,寫出城後途中的情景。“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語,設想奇偉,意境遼遠,感情深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雙”;末聯進一步描述了金銅仙人恨別傷離,不忍離去,而又不能不離去的情懷,感人至深。

    “夜聞”句承上啟下,用誇張的手法顯示生命短暫,世事無常。它是上句的補充,使“秋風客”的形象更加鮮明、豐滿,也為下句展示悲涼幽冷的環境氣氛作了必要的鋪墊。漢武帝在世時,宮殿內外,車馬喧闐。此時物是人非,畫欄內高大的桂樹依舊花繁葉茂,香氣飄逸,三十六宮卻早空空如也,慘綠色的苔蘚佈滿各處,荒涼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寫是金銅仙人的“觀感”。金銅仙人是漢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臺上,“高二十丈,大十圍”(《三輔故事》),異常雄偉。公元233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離漢宮,運往洛陽,後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習鑿齒《漢晉春秋》說:“帝徙盤,盤拆,聲聞數十里,金狄(即銅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賀故意去掉史書上“銅人重不可致,留於霸城”(《三國志》注引《魏略》)的情節,而將“金狄或泣”的神奇傳說加以發揮,並在金銅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物和人、歷史和現實便融為一體,從而幻化出美麗動人的藝術境界來。

    中間四句用擬人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時的悽婉情態。金銅仙人是劉漢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見證人”,眼前發生的滄桑鉅變早已使他感慨萬端,神慘色悽。而自己又被魏官強行拆離漢宮,此時此刻,興亡的感觸和離別的情懷一齊湧上心頭。“魏官”二句,從客觀上烘托金銅人依依不忍離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遙遠。從長安遷往洛陽,千里迢迢,遠行之苦加上遠離之悲,實在教人不堪忍受。“東關”句言氣候惡劣。此時關東霜風悽緊,直射眸子,不僅眼為之“酸”,亦且心為之“酸”。它含有“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的意味,表現出對漢宮、對長安的深切依戀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渾厚凝重。特別是“酸”字,透過金銅仙人的主觀感受,把彼時彼地風的尖利、寒冷、慘烈等情形,生動地顯現出來。這裡,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

    詩人時而正面摹寫銅人的神態,時而又從側面落筆,描繪銅人四周的景物,給它們塗上一層憂傷的色調。兩種手法互動運用,使詩意開闔動盪,變幻多姿,而又始終圍繞著一個“愁”字,於參差中見整飭,色調統一,題旨鮮明。“魏官”二句,側重描寫客體,“空將”二句則改寫主體,用第一人稱,直接抒發金銅仙人當時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驅使下離別漢宮,作千里之行。伴隨著“我”的唯有天上舊時的明月而已。事情發生在三國時期而稱月為“漢月”,它抒發的是一種懷舊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所詮釋的:“因革之間,永珍為之一變,而月體始終不變,仍似舊時,故稱‘漢月’。”金銅仙人親身感受過武帝的愛撫,親眼看到過當日繁榮昌盛的景象。對於故主,他十分懷念,對於故宮,也有著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牽引的車子上,漸行漸遠,眼前熟悉而又荒涼的宮殿即將隱匿不見,撫今憶昔,不禁潸然淚下。“憶君”句中“淚如鉛水”,比喻奇妙非凡,繪聲繪色地寫出了金銅仙人當時悲痛的形容——淚水涔涔,落地有聲。這種感懷舊事、恨別傷離的神情與人無異,是“人性”的表現,而“鉛水”一詞又與銅人的身份相適應,婉曲地顯示了他的“物性”。這些巧妙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銅仙人這樣一個物而人、物而神,獨一無二,奇特而又生動的藝術形象來。

    末四句寫出城後途中的情景。此番離去,正值月冷風悽,城外的“咸陽道”和城內的“三十六宮”一樣,呈現出一派蕭瑟悲涼的景象。這時送客的唯有路邊的“衰蘭”,而同行的舊時相識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盤而已。“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蘭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為秋風肅殺,對它無情摧殘,更是愁苦的情懷直接造成。這裡用衰蘭的愁映襯金銅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開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更加婉曲,也更為新奇。

    蘭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會衰老枯謝。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終古不變。假若它有情的話,也照樣會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設想奇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銅仙人(實即作者自己)艱難的處境和悽苦的情懷,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著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聯進一步描述金銅仙人恨別傷離的情緒。他不忍離去,卻又不得不離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離開故都越來越遠。這時,望著天空中荒涼的月色,聽著那越來越小的渭水流淌聲,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渭城”句從對面落筆,用“波聲小”反襯出銅人漸漸遠去的身影。一方面波聲渺遠,另一方面,道阻且長。它藉助於事物的聲音和形態,委婉而深沉地表現出金銅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離別情懷,而這正是當日詩人在仕進無望、被迫離開長安時的心境。

    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設想奇創,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怨憤之情溢於言外,卻並無怒目圓睜、氣峻難平的表現。遣詞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剛柔相濟,恨愛互生,參差錯落而又整飭綿密。這確是一首既有獨特風格,而又諸美同臻的詩作,在李賀的集子裡,也找不出幾首類似的作品來。[8]

    行路難

    金銅仙人辭漢歌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⑴,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⑵,欲立致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⑶。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⑷。

    茂陵劉郎秋風客⑸,夜聞馬嘶曉無跡⑹。

    畫欄桂樹懸秋香⑺,三十六宮土花碧⑻。

    魏官牽車指千里⑼,東關酸風射眸子⑽。

    空將漢月出宮門⑾,憶君清淚如鉛水⑿。

    衰蘭送客咸陽道⒀,天若有情天亦老⒁。

    攜盤獨出月荒涼⒂,渭城已遠波聲小⒃。

    後來被毛澤東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9]化用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說,假如上天有情,那麼他見證了人世間這麼多的興衰悲歡,也會因感慨而變老。李賀用這句表達了他對他所處時代的無奈及悲天憫人的情感,而毛主席也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控訴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但骨子裡已少了無奈!這句詩很巧妙,用反證,間接的形式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情懷!而"月如無恨月長圓"是改編的句子,是說月亮如果沒有感情也就沒有陰晴圓缺。

    名句之外

    李賀之佳句,為何於一千二百年間,竟惹眾多鍾愛詩詞之人為之努力辛苦?

    千二百年來,眾心共鳴之聲不斷。“天若有情天亦老”,於李詩之中,是一種窮困潦倒、命途多舛的無奈,於詞歐之中,是一種離愁別緒的高雅悽美,於孫詞之中,別緒離愁有增無減,於毛詩之中,則又化為勝者王霸之氣。共同之處,皆因一個情字未了。

    因為有情,梁與祝卻將“今生纏綿意”報於“來世蝶雙飛”;因為有情,陸游與婉君,只能“人成各,今非昨”;因為有情,雖貴為天子,卻只能“此恨綿綿無絕期”。

    天若有情,天亦會老;月若無恨,夜夜常圓。對美好的期望,世人期待能地老天荒。然而,因為有情,人世間空灑落多少離人淚?以我十分情深,換君幾許回眸?

    於是,晏殊在《玉樓春》詞中寫道: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清之才子納蘭亦道“情到多處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隨後的魏子安在《花月痕》中感嘆“情到盡時轉無情,無情更比多情累”;及至當代,蕭逸之武俠片《甘十九妹》片尾曲《多情總比無情苦》更用歌聲對“天若有情天亦老”作了最好的現代詮釋——“如果來生還是今世的重複,縱然多情要比無情苦。”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雖然才人們明瞭無情與多情之別,卻依然未有獲得最終的解脫。因為失卻了維繫個人精神至上感情,生命亦將黯然無色。有情乃至多情,箇中雖有幾多無奈,怎知不為一種追尋而不得的美麗?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有情天未老,無恨月常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君憔悴又何妨?

    傳統對句

    石曼卿對句如下:

    出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對句:月如無恨月常圓

    作者簡介

    李賀(公元790年——816年),字長吉,漢族,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20歲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因父親名為晉肅,與進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試資格。後由於文學名氣很高,擔任了一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賀本來胸懷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這樣一個形同僕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稱病辭去官職,回福昌老家過上隱居生活。

    參考資料

  • 16 # 大江有曰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成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意思就是,枯衰的蘭草在通向咸陽的古道送別,面對如此興亡盛衰的變化,上天若有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李賀的“天若”句,設想奇偉,為千古絕唱,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銅仙人(即作者自己)艱難的處境和悽苦的情懷,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著深沉。

    毛主席1949年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巧妙的借用了李賀的這句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主席這裡的借用,活化了李賀的詩句典故,意境大不同,一改李賀詩句由自己境遇坎坷而心生無可奈何的慨嘆,而為雖然天若有情天亦老,但人間正道是滄桑。

    意思就是,老天爺如果有知,它也會體察到興盛和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因為,不斷的變化,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前進,新生的先進的代替衰敗落後的,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 17 # liugong4

    “天若有情天亦老”

    是說天若象人一樣有七情六脈、有情有義,

    也會因悲歡離合而衰老,

    形容感情深刻、也指是自然界就是這樣沒有情感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朝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佳句。

  • 18 # 大江東去11

    人若多情就傷神,所以老得快。

    天若多情也會傷神,也會老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話,把人多情傷神老得快的實際情況,襯托到頂峰。

  • 19 # 智者向前向前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如果有情的話,天也會變的悲傷。

    是唐代詩人李賀寫的。

    偉大的領袖毛主席也創作了一首: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渡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 20 # 求雨山老柒

    看第一個解答己經足夠,解得好,這句詩如配上不同的對句有不同的感情,比如: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如柔水心似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防治蘆筍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