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樓蘭先生

    漢武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時期,名臣名將輩出,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有衛青、霍去病、李廣、張騫、桑弘羊、霍光等,但是有個人卻往往被很多人忽視,這個人就是就是漢武帝時期直諫之臣——汲黯。

    汲黯祖上歷代為官,漢景帝在位時汲黯當了太子洗馬,因為人嚴正而被人敬畏。漢景帝死後,太子劉徹繼位,任命他做謁者之官。

    汲黯為人耿直,不畏權貴,喜歡直言勸諫,屢次觸犯漢武帝的面子,因此久居其位不得升遷。有一次漢武帝正在招攬文學之士和崇奉儒學的儒生,說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裡慾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義,怎麼能真正仿效唐堯虞舜的政績呢!”漢武帝沉默不語,心中惱怒,臉一變就罷朝了,公卿大臣都為汲黯驚恐擔心。漢武帝退朝後,對身邊的近臣說:“太過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責怪汲黯,汲黯說:“天子設定公卿百官這些輔佐之臣,難道是讓他們一味屈從取容,阿諛奉迎,將君主陷於違背正道的窘境嗎?何況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縱然愛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損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麼辦!” 

    他崇尚道家學說,主張無為而治,在任東海郡守一年多的時間裡,東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們都稱讚他。漢武帝得知後,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

    因為耿直進諫,漢武帝頗為敬畏汲黯。大將軍衛青入宮侍中,漢武帝曾踞坐在床側接見他;丞相公孫弘平時有事求見,漢武帝有時連帽子也不戴;但是汲黯進見,漢武帝不戴好帽子是不會接見他的。有一次汲黯前來啟奏公事,漢武帝沒戴帽,望見他就連忙躲避到帳內,派近侍代為批准他的奏議。

    張湯剛以更改制定刑律法令做了廷尉,汲黯就曾多次在漢武帝面前質問指責張湯,說:“你身為正卿,卻對上不能弘揚先帝的功業,對下不能遏止天下人的邪惡慾念。安國富民,使監獄空無罪犯,這兩方面你都一事無成。相反,錯事你竭力去做,大肆破壞律令,以成就自己的事業,尤為甚者,你怎麼竟敢把高祖皇帝定下的規章制度也亂改一氣呢?你這樣做會斷子絕孫的。”後來,張湯果然身敗名裂。

    汲黯調任右內史,在任中政事井井有條,從未廢弛荒疏過。大將軍衛青也很敬重他,認為汲黯賢良,多次向他請教國家與朝中的疑難之事,看待他勝過平素所結交的人。

    有一次漢武帝向莊助問道:“汲黯這個人怎麼樣?”莊助說:“讓汲黯當官執事,沒有過人之處。然而他能輔佐年少的君主,堅守已成的事業,以利誘之他不會來,以威驅之他不會去,即使有人自稱像孟賁、夏育一樣勇武非常,也不能撼奪他的志節。”漢武帝說:“是的。古代有所謂安邦保國的忠臣,像汲黯就很近似他們了。”

    大家都知道“後來居上”這個詞語,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詞是怎樣來的。這是當時汲黯向漢武帝抱怨自己身為老臣,卻沒有得到升遷,而他手下的人卻一個個不斷得到提拔,超過了他。於是,在一次面見漢武帝時他感慨道:“皇帝用人就像堆柴,真是後來者居上。”漢武帝聽後默然無語。

    淮南王劉安陰謀反叛,畏懼汲黯,說:“汲黯愛直言相諫,固守志節而寧願為正義捐軀,很難用不正當的事情誘惑他。至於遊說丞相公孫弘,就像揭掉蓋東西的蒙布或者把快落的樹葉震掉那麼容易了。”

    後世史學家們對汲黯評價也比較高,參考班固和歸有光評價如下。

    班固:“張釋之之守法,馮唐之論將,汲黯之正直,鄭當時之推士,不如是,亦何以成名哉!”

    歸有光:“人主為之改容,奸萌為之弭息,四夷聞之而不敢窺伺,此正直之臣也。其在於古,若排闥、折檻、引裾、壞麻之類,皆可以言正直也。其大者,如汲黯、蕭望之、李固、宋璟、張九齡、陸贄、李沆、范仲淹、李綱之徒是也。”

  • 2 # 94310417小云

    天命所歸皇權神授,沒有什麼人能進入漢武大帝的法眼,他所敬畏者道德品質高尚之人,諸如董仲舒,司馬遷這類名人雅士,他一生日人無數,對權臣故吏不屑一顧,衛青,霍去病衛青,桑宏揚,霍光為人臣只有人臣敬畏他,如果要去敬畏,他敬畏竇老太皇太后,和其母王太后。

  • 3 # 東方京川

    沒有什麼人能進入漢武帝的法眼,他只對品德高尚的名人雅士敬重,如董仲舒,司馬遷。而那些權臣衛青,霍去病們只敬畏漢武帝,沒有漢武帝敬畏權臣的。

  • 4 # 可樂事兒

    我認為是張騫!

    我們都知道張騫出使西域,但他最初的目的是拉幫結派一起去打匈奴,畢竟在漢朝前期,漢帝國與匈奴和親,每年送出的公主不計其數,這些女子背井離鄉,卻還是沒能換來全面的和平,況且堂堂大漢怎麼會向一個遊牧民族屈服?於是乎,漢武帝令他聯合大月氏,以夾攻匈奴!張騫受命

    張騫帶著嚮導甘父,與一百多人從長安一路向西。 起初張騫沒有任何地圖,只能靠問路的方式類似摸索,進入河西走廊之後,得知月氏人已西遷,當時的河西走廊還是匈奴的,所以張騫一隊人不久便被匈奴捉住,被押送至匈奴王庭,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附近,去見當時的車臣單于。

    車臣單于問出張騫要去尋找月氏人,於是將張騫軟禁起來,這一關,就是十餘年,出於想從張騫口中得到漢帝國的資訊,匈奴善待張騫,讓他放羊,甚至還給他一個女子當妻子。但張騫沒有忘掉漢武帝交給他的神聖使命,在這十餘年中,張騫摸索出匈奴人生活方式,文化習慣,作戰方式,一切都記錄了下來。於是,在匈奴逐漸放下警惕的過程中,張騫逃脫了。可見十餘年時間並不能磨掉張騫的雄心壯志!之後,張騫日日夜夜的趕路,折向西南,進入焉耆,直達大宛。這是一次風雨兼程的路途,大漠戈壁的飛沙走石,白雪皚皚的寒風刺骨,飢渴與艱辛,張騫一行人都經歷過,沿途人煙稀少,水源奇缺,最後終於到達了大宛,至於多久走到的,無人知曉,也無人敢想!

    當見到月氏首領時,張騫說出了聯盟的意圖,可誰知月氏人首領並不想與漢帝國聯盟,因為他的子民已經經歷了很多戰爭。不想再次經歷戰亂,無奈之下,張騫只好返程。

    歸途中,張騫為避開匈奴,只好走青海羌人地區歸漢,可是羌人早被匈奴打敗,張騫又被匈奴捉住……

    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後來,匈奴發生內亂,張騫藉機帶著妻子,堂邑父回到了長安!漢武帝親自設酒宴,禮樂來接待張騫此次出行,為漢帝國提供了一張重要的地圖,為擊敗匈奴做出了重要貢獻!

  • 5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西漢中期,繁華的未央宮裡,好不容易今天不用上朝,年輕的漢武帝終於可以放鬆一下心情,在帳篷裡打著瞌睡。“啟奏皇上,右內史求見。”睡眼惺忪的漢武帝耳旁突然傳來內侍楊得意的聲音。大臣覲見,原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可武帝一聽來的是“右內史”,驚慌的喊道:“楊得意!你去替朕應付下這老頑固,朕不能見他,不能見他!”一邊說著,一邊慌亂往裡縮著,彷彿看到什麼可怕的東西一樣。

    不久,楊得意回稟:“右內史大人已經離開了,皇上。”武帝這才長舒了一口氣,如釋重負的擦了擦額頭的汗珠,“下次他再來,你得提前通知朕更衣,不然,朕可不能見他!

    (汲黯畫像)

    這個讓文治武功聞名天下的漢武帝都怕的不行的人,就是歷史上最讓他尊敬(頭疼)的大臣——汲黯

    武帝一朝人才濟濟,有“外儒內法”的公孫弘,有“刑名大家”張湯,有“足智多謀”的主父偃,還有“一代將星”的衛青和霍去病。不過,這些形形色色的大臣裡,能讓武帝都沒辦法的可謂屈指可數,一個是“嬉笑怒罵”的東方朔,另一個就是咱們要說的武帝最尊敬的人——“中二大臣”汲黯

    一.“中二大臣”任性多

    在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特色,而要說到汲黯,他最大的特色總結起來就是“二”加“任性”。汲黯不怕事,所以他做任何事都全憑自己喜惡,我選擇,我喜歡,剩下的你愛咋滴咋滴。

    第一次,東甌地區發生叛亂,漢武帝派汲黯帶領軍隊平叛,結果沒兩天汲黯就回來了。武帝問道:“叛亂平定了?”汲黯直截了當的說“沒有!”“那你怎麼回來了?”武帝有點生氣了。“那些蠻夷自己的事情,不值得我們去管理,白白浪費國家財力。”汲黯毫不在意的回答。武帝被弄得哭笑不得,最後不了了之了。

    (漢武帝劇照)

    第二次,河內地區發生火災,武帝安排汲黯去救災,不久汲黯回來報告處理結果。武帝詢問:“善後事宜都處理好了?”汲黯回答:“沒處理,那裡火災很小,沒什麼大問題,倒是我路過河南郡發現那裡正在發生饑荒,我就順便開倉放糧了。”武帝被弄得都無奈了。

    汲黯這兩件事,完全是違背漢武帝命令的行為,尤其是第二件事,本來開倉放糧是好事,可是汲黯這樣不打報告就私自處理,回來還煞有介事的和漢武帝報告處理結果,如此“任性”的“中二大臣”,真可謂千古難覓啊!

    二.快嘴“兒子”寬容“爸”

    汲黯不怕事,所以他不僅做事隨心所欲,說話更是不分場合的想啥說啥。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外儒內法”方針來治理國家,大臣們紛紛效仿。公孫弘用儒家思想來解釋法家典籍的內容,張湯用儒家典籍來解釋《漢律》的處理方法,紛紛得到漢武帝的信任寵幸。同樣,汲黯同志也看出來漢武帝的做法,所以在朝堂上,他直接說漢武帝這樣做虛偽,是慾望的訴求。搞得武帝一臉尷尬,最後只是恨恨地說了句:“汲黯又胡鬧了!

    武帝一生北擊匈奴,匈奴王廷遠遁漠北,渾邪王率領部落投降,漢武帝非常高興,賞給投降者大批金銀財寶,這一下汲黯不開心了,找到漢武帝,說漢武帝好大喜功,那麼多陣亡將士不撫卹,反而去賞賜背主求榮的投降者。又讓漢武帝下不來臺,氣的漢武帝“離席而去”。事後,漢武帝半開玩笑的說:“好久沒見汲黯了,一見面他又說起了胡話!”

    (渾邪王劇照)

    看看武帝與汲黯的對話吧,這哪裡像君臣之間的對話,分明是一個“不懂事的兒子”和“寬容的父親”之間的對話。汲黯兩次頂撞漢武帝,可漢武帝永遠只是苦笑著說“汲黯又在說胡話”,一點也沒有責備他的意思。

    三.風流“學生”嚴厲“師”

    我們知道,漢武帝是一個風流天子,所以他討厭封建王朝那些繁文禮節的束縛,大臣們見君王這個樣子,也就開始跟風隨大流。公孫弘見漢武帝時,漢武帝連帽子也沒有戴,衛青見漢武帝時,漢武帝正在上廁所,而到了汲黯這裡,就是我們開頭的那一幕了。

    (汲黯劇照)

    所以,汲黯不僅是一個敢於直諫的大臣,更是漢武帝道德禮節上的老師,稍有不合適,汲黯就會批評漢武帝,面對“孩子氣”的汲黯,漢武帝也不好把他怎麼樣,可時間一長總有些厭煩,就把他安排去外地做太守,等耳根子清淨了再把汲黯調回來。

    漢武帝是幸運的,因為他有汲黯這樣一批敢於直諫的忠臣來時時提點意見的錯誤。汲黯也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的是漢武帝,一個把他當“孩子”的明君,否則以汲黯的脾氣,小命早就不在了。

    (漢武帝劇照)

    正是因為漢武帝對汲黯的瞭解,使這兩個人既是君臣,又像父子,還有師徒情誼。而汲黯,也成為漢武帝一朝他最尊敬的人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沙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