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東體育娛樂

    宋朝“崇文棄武”已經被歷史所公認,僅就小小的南宋,就出現了辛棄疾李清照蘇軾等數位文學大家。據統計,宋朝的文人雅士,僅次於強盛的唐朝。

    這裡說的不是文學大家,而是宋朝乃至古代最聖賢,最仁慈的皇帝之一宋仁宗。

    1

    宋朝是古代一個比較特殊的王朝,這個王朝必畢生的希望都是能夠收回幽雲地區,尤其是北宋更是如此,但是這個政權的實力確實是不足以支撐他們使用武力奪回這片原本屬於中原王朝的土地。

    所以這個王朝也就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弱宋的印象。

    這樣的說法還是非常的住準確的,因為他們總是處於一種被動挨打的局面,並且與其他政權之間也是用過輸送歲幣的方式來維繫和平的局面。

    這種情況不要說是漢唐時期了,就算是明朝的時候也是不會像這些政權低頭的。

    所以這麼一對比下來,宋朝來真的算是軍事上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了。

    但是在經濟上宋朝確實是比較發達的。

    這一點沒有辦法否認,而且當時的開封府的繁華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最有名的大都市了,而且宋朝的商業是非常的發達的,這個我們從一些書畫作品中就是能夠看得出的。

    宋朝的皇帝很多都是擁有才華的,但是被後世讚頌的皇帝卻是不多的,但是有一個皇帝算是一個意外,在他死的時候全城百姓都是為他痛哭的。

    而且就算是敵國的君主也是為他痛哭不已的,這麼看下來的話,這個人的魅力還是非常的不錯的,這個皇帝就是宋仁宗。

    2

    我們從讓的這個廟號就是能夠看得出來,一個“仁”字也就說明了一切了。

    要知道在古代皇帝能夠獲得這個廟號的還真的不是很多的,這個就是證明他能夠得到民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了。

    話說在他去世的時候,當時的開封府的百姓都是沉浸在悲痛之中,走在街道上都是能夠聽到痛哭的聲音的,而且那一天簡直了全民默哀日一樣,因為開封城北是沒有娛樂活動的,商人也就不再經營買賣了。

    透過百姓的行為也就可以看得出百姓對於皇帝是一種非常支援的態度啊,可以說在這個古代肯定不是經常能夠看得見的事情,那些有名的帝王像漢武帝和唐太宗這些人,我們都是沒有聽說過有那麼多人集體哭訴的行為的。

    所以從百姓的愛戴程度而言,宋仁宗算得上是歷史上獨一份的皇帝了。

    當然這個皇帝的仁政不僅感動了本國的百姓,就連遠在北方的遼國百姓和他們的皇帝,在聽到宋仁宗去世的訊息的時候。

    也是和宋朝人幾乎是一樣的態度的,也是同樣的痛哭流涕,這本身就是代表著一種奇蹟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個我們從遼國的皇帝耶律洪基的話語中也就能夠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 因為兩個國家整整42年的時間都是沒有發生戰爭的,所以痛哭。

    所以說他的執政得到了宋遼兩個國家人們的支援和讚許的,所以這在古代絕對是很少出現的情況了。

    3

    那麼宋仁宗在執政時期都是做過什麼具體的事情呢?

    宋仁宗是北宋朝的第四代帝王,也就是宋真宗的兒子,在他繼位的時候只有十三歲的年紀,這個時候國家的政事是有太后垂簾聽政的。

    而他開始親政的時候已經是24歲的時候,這樣的年齡是足以獨立處理朝政的。

    宋仁宗這個皇帝性情是非常寬厚的,而且還是一個不喜歡奢華的帝王,能夠很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對於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將都是能夠寬厚對待的。

    對於百姓的生活也是能夠很好的開展休養生息的方針,所以在他的統治時期,這個國家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狀態的,而且這個時候是能人頻出一個時期,我們熟悉的范仲淹和歐陽修都是這個時期的典型代表人物。

    4

    這個皇帝在位期間是發生了和西夏的戰爭的,整個戰爭宋軍發動了三次大戰,都是先勝後輸的情況,但是雖然西夏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們國力畢竟是弱小的,所以很快也就支撐不住發動戰爭了。

    所以兩個政權也就開始了議和,當然這個結果就是西夏像宋朝稱臣,但是宋朝必須每年給予西夏絹、茶葉和白銀,並且還必須開放邊境貿易,可以說這一次的議和維持了兩個國家半個世紀的和平狀態,這對於宋朝而言是一種雙贏的局面了。

    但是這個時候遼國卻也趁機重兵來到兩國的邊境,他們的目的就是想要更多的歲幣,在這樣的情況下,北宋是無法應對兩線作戰的。

    所以也就同意增加歲幣,這樣兩個國家之間也就重新回到了和平的狀態了。

    後來在宋仁宗去世的時候,兩個國家維持這樣的和平的狀態足足有著42年的時間了,而且正是因為沒有了戰爭的威脅。

    5

    所以兩個國家都是努力的發展生產,故而遼國和北宋的經濟實力都是得到了發展的,所以在知道他的去世的訊息之後,兩個國家的人們才會這麼的傷心的。

    當然在他的統治的時候,也是曾經有過一次的改革的,就是任用范仲淹擔任參知政事來主導的改革行動。

    目的就是針對北宋存在的現實問題,但是由於遭到了反對派的反對。

    所以這個改革沒有進行下去,這也算是他為這個政權所做的努力了,只是可惜這樣的改革行動必要會觸動龐大的勢力,這也是他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了。

    當然在軍事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建樹的,尤其是武將狄青的使用,面對著廣西廣東地區的反宋行動,狄青等人開展南征。

    而且這個狄青還發動了偷襲崑崙關的行動,很快將這次的反叛行動給消滅了。

    6

    總體來說這個時期的經濟是快速的發展的,而且統治者宋仁宗還會一個勤儉的君主,所以儘管這個時候每年給予西夏和遼國歲幣,但是這些數量的歲幣是不能影響到北宋的統治的。

    因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很好,所以這些歲幣都是一些小的開支,但是軍費的開支卻是主要的方面,但是他也展開過改革,只不過沒有什麼效果而已。

    而這也就是後來的統治者不得不面對的事情了。

  • 2 # 青言論史

    這位皇帝,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仁宗趙禎了。他的死,確實是引起了遼國君民的痛悼。

    仁宗之仁,在中國歷史上應該是有口皆碑的。他對待每一個人都很謙恭有禮,即使是作為“狸貓換太子”事件的主角(正史當然並非如此,沒那麼誇張),他也沒有對自己的養母劉娥多麼誇張,而是對生母和養母一併尊敬,一同祭祀。

    有關仁宗之“仁”,後世的元朝史官是這樣高度評價的:

    仁宗恭儉仁恕,出於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禱禁庭,或跣立殿下。有司請以玉清舊地為御苑,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燕私常服浣濯,帷帟衾裯,多用繒絁。宮中夜飢,思膳燒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賊物命,以備不時之須。大辟疑者,皆令上讞,歲常活千餘。吏部選人,一坐失入死罪,皆終身不遷。每諭輔臣曰:「朕未嘗詈人以死,況敢濫用闢乎!」至於夏人犯邊,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歲幣。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能獲得蒙古人這麼高的評價,仁宗之仁也可見一斑了。

    有關遼國皇帝的痛悼,見於邵伯溫的《邵氏聞見後錄》記載:

    “仁宗皇帝崩,遣使訃於契丹。燕境之人,無遠近皆聚哭,虜主執使者手號慟曰:‘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其後北朝葬仁宗皇帝所賜御衣,嚴事之如其祖宗陵墓雲。”

    一個連吃夜宵都要考慮宮裡廚師想法的皇帝,能收穫遼國皇帝的惋惜和誌哀也就不奇怪了。更何況,作為鄰國君主,在這裡表達對宋朝皇帝的崩逝,更多的是一種政治上的姿態。

  • 3 # 子晟談史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歷史上唯一被稱為仁宗的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永昭陵。

    乾興元年(1022年),年僅十三歲的趙禎即位。他在位初期,政權由章獻明肅皇后劉娥垂簾聽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開始親政。他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喜怒不表現於外表。到做了帝王,更加註重官議禮節,給人淳淳君子之感。

    宋仁宗性情寬厚,不事奢華,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因此受到後世的稱讚。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史》贊曰:“《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史家將其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

    宋仁宗善於廣納諫言,在這方面留下許多被人稱頌的故事。

    一天,趙禎退朝回到寢宮,因為頭癢,沒有脫皇袍就摘下帽冠,叫梳頭太監進來替他梳頭。太監梳頭時見趙禎懷中有一份奏摺,問道:“陛下收到的是什麼奏摺?”趙禎說是諫官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的。太監說:“大臣家裡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還要增置。陛下侍從並不多,他們卻建議要削減,豈不太過分了!”趙禎沒有介面。太監又問:“他們的建議,陛下準備採納嗎?”趙禎說:“諫官的建議,朕當然要採納。”太監自恃一貫為趙禎所寵信,就不滿地說:“如果採納,請以奴才為削減的第一人。”趙禎聽了,頓然站起,呼喚主管太監入內,按名冊檢查,將宮人二十九人及梳頭太監削減出宮。事後,皇后問道:“梳頭太監是陛下多年的親信,又不是多餘的人,為何將他也削減?”趙禎說:“他勸朕拒絕諫官的忠言,朕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宋仁宗的三子皆夭折,因此多納美女,欲給自己留下後嗣。諫官王素曾勸諫趙禎不要親近女色,趙禎回答說:“近日,王德用確有美女進獻給我,現在在宮中,我很中意,你就讓我留下她吧。”王素說:“臣今日進諫,正是恐怕陛下為女色所惑。”趙禎聽了,雖面有難色,·但還是命令太監說:“王德用送來的女子,每人各贈錢三百貫,馬上送她們離宮,辦好後就來報告。”說完,他還淚水漣漣。王素說:“陛下認為臣的奏言是對的,也不必如此匆忙辦理。女子既然已經進了宮,還是過一段時間再打發她們走為妥。”趙禎說:“朕雖為帝王,但也和平民一樣重感情。將她們留久了,會因情深而不忍送她們走的。”

    趙禎不光對人仁慈寬厚,身為九五至尊,但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衣食非常簡樸,史書中記錄了他大量嚴於律己的故事。

    有一次,趙禎在散步,時不時的就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了什麼。趙禎回宮後,著急的對嬪妃說到:“朕渴壞了,快倒水來。”嬪妃覺得奇怪,問趙禎:“陛下為什麼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趙禎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水壺,如果朕要是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

    趙禎對下人很仁慈。有一次用餐,他正吃著,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齒一陣劇痛,他趕緊吐出來,還不忘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對待下人的過失,趙禎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與難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的確很仁慈。

    這樣的記載倘若一處兩處,或可偽造,但無論正史、野史,宋仁宗寬仁待人的故事比比皆是,可見所言非虛。 此外,宋仁宗還頒佈減徭役、廢並縣、減役人等詔令,減輕民間百姓負擔,受到百姓的稱頌。

    然而宋仁宗的寬仁也帶來了一些弊端,如他看到宋朝的一些問題所在,實行慶曆新政,但在遭受眾多大臣反對後,隨即罷免新政,未免意志不夠堅決。西夏也在其在位期間做大,成為繼遼國之後宋朝的心腹大患。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趙禎於汴梁皇宮駕崩,享年五十四歲。據《宋史》記載,趙禎駕崩的訊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趙禎駕崩的訊息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裡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縱觀宋仁宗一生,雖有瑕疵,但能得到百官、百姓,甚至敵國君主一致稱讚,這樣的讚譽可以說絕無僅有。因此,宋仁宗無愧於其“仁”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刺四比一回家,這個問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