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ina徐
-
2 # 馬道說
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得高看你一眼。提出好問題的能力,也是認知能力的一種。
但是,又不得不說,你提這個問題所含資訊量太大,大到有人窮盡一生都無法瞭解認知和智慧為何物。
在這裡只能說幾個點吧。
一、
首先是價值觀的確立
什麼在你內心是最有價值的?
就像標題所說,要擺脫平庸人生。這其實就是一個價值觀。再深入一些,就是我們這一生的使命和目標是什麼。當然每個人的使命是不同的。
但殊途同歸,找到你的使命,找到你認為的價值取向。
二、
人人都擁有擺脫平庸的能力,但為什麼有些人活了一輩子,始終是渾噩糊塗呢?
區別就在於認知。
王陽明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人和人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的。
首先一點,智慧之人,認知能力強的人,都是善於修復自我錯誤的人!
這些人對自己要求嚴格,善於發現自己認知的不足,一旦發現,立即修正。這樣思路越來越清晰,智慧越來越提升,成功越來越容易。。
這些聰明人對自己苛刻,而對他人寬容。
反觀那些平庸之人,往往採取的是“手電筒”思維,只找別人缺陷。這樣就導致一不願看自己的弱點,二看不到自己的弱點。
三、
如何才能看到自己弱點,修復自我錯誤呢?
樹立、改變及擴充我們的思維繫統。
也就是說,讓自己成為終生學習者。
保持好奇心,專注,包容事物多樣性,不自以為是,擁有動態思維,不讓自己的思維固執僵化。
總之一句話,讓自己的思維和普通大眾不一樣。
老子說過,道者反之動。智慧者的思維是和大眾認為的正好相反的。
推薦多看看老子、莊子等國學典籍。以及國外的一些哲學書籍,如《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當然還有很多,當你想要學習的時候,這些書籍自然就會知道)等。
四、
勤于思考,注重行動。用行動來檢驗你的思考,用思考來引導你的行為。
陽明先生告訴我們:知行合一。並不是說我們知道了才去做,而是說我們要用行動來驗證我們真正知道了。知道和行為是一體的。你有什麼行為,就代表你是什麼樣的思維。
五、
減少情緒,迴歸理性
我們情緒的宣洩,多半來自於對自己錯誤認知的固守。當情緒來時,就要警醒,那可能是某個弱點在強化。
如果繼續寫下去的話,可以寫幾本書了。到此為止,打住。。
很多人說,你淨說大道理,這些東西誰不知道。可我想來想去,以我的經驗,這些大道理才是最真實的。這些大道理並非僅僅是道理,而是指導我們做事,指導我們賺錢,指導我們生活,指導我們幸福一生的秘訣。
所以,只要你相信(當然我也沒必要騙你),去學習吧,去用行動來檢驗這些真理吧。在行動中你就會驚喜的發現,原來做事這麼簡單,原來賺錢可以如此容易,原來與人打交道可以如此的隨意收人尊重。
-
3 # 廈九九
一個人的成長最難的部分不是知識,不是技能,而是在認知上的不斷升級和拓展邊界。為什麼?
因為每一個成年人都有一個難以跨越的隱形障礙。那就是我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會逐步地變成我們不自覺地維護著的觀念乃至信念,從而形成一種排斥不同的、與其相矛盾的知識和經驗的力量,而讓我們忘記了成長的本意——成長就是為了不斷突破自己的侷限、瞭解未知和去掉偏見,而不是強化已有的信念,證明自己的正確。
而且當我們遇到與過去認知不一致的新觀點時,就會觸發我們的習慣性防衛。習慣性防衛,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的觀點、尊嚴可能會受到挑戰時,我們第一個反應不是思考對方的挑戰和質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對我,那就和他對著幹。
如果自己一直陷入習慣性防衛而不自知,你會自動的抗拒與原有認知不同的觀點,新認知根本進不來。要想打破原有的認知邊界,最要緊的是要打破習慣性防衛。不過得先搞明白為什麼會有習慣性防衛,《好好學習》一書中對這個問題做了系統解答,我在這裡轉述一下。
首先是“基本歸因偏差”的心理在作祟。“基本歸因偏差”是說,當一個問題出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我們會習慣性地歸因於別人,是那個人自身的問題。而當同樣的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就不這麼想了,反而會把問題歸因於外部因素。
基於這樣的心理基礎,當我們自己遭受挑戰時,會下意識地向外部,而不是自己身上找原因。當我們把外部原因當真之後,別人提出的意見就顯得更不合理了。當然也就習慣性地進行防衛了。
我們之所以會習慣性防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會把別人對我們觀點的質疑,理解為對我們自己的否定。換句話說,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把“我”和“我的觀點/行為”等同起來。當我們把別人對自己觀點/行為的質疑理解為別人對我這個人的質疑時,一秒不到就能激發起自己的習慣性防衛。
那麼怎樣才能打破這種防衛呢?《好好學習》一書給出了的答案是建立綠燈思維。什麼是綠燈思維?先從與之相對的概念“紅燈思維”說起。典型的紅燈思維是一遇到與自己認知不同的觀點,第一反應就是找理由反駁。
而綠燈思維是,當我們遇到新觀點或不同意見時,第一反應是:哇,這個觀點一定有用,我應該怎麼用它來幫助自己?如果表姐在面對我給她推薦育兒書籍時,能保持這樣態度,多考慮這本書優點和用途,那她就是擁有了綠燈思維。
我理解的綠燈思維就是先別急著下判斷,先接納,再接受,接納不等於接受。也就是說先接納新觀點和建議,理解其用途和價值,然後再去分析這些觀點可能的不足,理性地接受你認可的部分,積極驗證你尚且不認可的部分。而這本身就是一個拓展認知邊界的過程。
要擁有“綠燈思維”的心態,就必須建立一個更底層的認識,那就是“我”和“我的觀點/行為”是不一樣的——我的成長來自“我的觀點/行為”的改進和提升,而別人對“我的觀點/行為”提出意見,正是我們從不同角度獲得啟發和成長的機會。始終抱有“我是好的。我的觀點/行為是用來改進、提升的”這樣的想法。
喬布斯曾經說過:“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在一起工作,因為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難道聰明人沒有尊嚴嗎?不是,是聰明人知道尊嚴不是在別人駁倒自己時去維護面子。真正的尊嚴是發現改進和成長的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總結一下,想要提高認知能力,就要面對與自己傳統認知不一樣的地方。而這種情況下,往往很容易激起自我防衛。要改變這一點,就要建立起綠燈思維,積極地考慮新觀點、新認知裡有價值的地方。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有這樣的認識:“我”不等於“我的觀點/行為”。這樣下次再面對認知挑戰時,請從容地把它當作一次重新整理認知的機會,幫助自己進化、成長。
另外我認為還有三個方法。當然,所有這些方法的前提是你腦中的綠燈是亮著的,你已經有了綠燈思維的心態。如果你腦中還亮著紅燈思維,學習再多的新方法、新觀點,你原有的認知都不可能升級。
一是學會提問。古典在他的新書《躍遷》裡說:“問題比答案更有效。比終身學習者更高效的,是終身提問者。”一個個真實的、高價值的,並且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會帶你走向更廣闊的認知中。因為問題之所以是問題,往往在你現有的認知邊界裡很難解決,需要拓寬、擴充套件、延伸。
二是以慢為快。面對新事物,不要急於評判,給自己時間去充分了解,讓新舊碰撞,去偽存真。透過一系列思維的化學反應,形成新觀點與新的思維方式。一切的創新都是不同認知邊界的一次次打破交融、化學反應的結果。
三是多讀經典書籍。李敖說“讀書是千年精華,盡收眼底。多樣遺產,羅列手邊。”多讀書,讀好書,讀經典好書,尤其是作為底層規律的原始出處的書。比如《窮查理寶典》。
-
4 # 呂洪學AaL4
首先勵志你沒有權沒有錢什麼都沒有,要想比身邊的活得好,要自律,嚴格要求自己,設立一個目標,要比局長過得好,不是不可能的,IO年不行20年一定會實現的!
回覆列表
其實我們大多數平凡人的人生都是平庸的,說這話不是要勸你說不需要努力,不需要提高,只是想告訴你,不要因為平庸而太焦燥,不要因為平庸而有太多不好的情緒。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學習的心態準備
想要提高,想要改變人生,首先就需要一個“學習”,突破自己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從來都不會太輕鬆,所以調整心態,甩掉一些壓力,輕裝上陣,會事半功倍!
而焦躁和壓力會讓人覺得迷茫和慌亂,這個時候或許會做錯選擇,用錯方法,事倍功半!遭遇阻礙和挫折以後放棄的機率也更大一些。我覺得這個學習之前的準備工作也非常重要。
然後就是學習的路徑。
透過讀書來學習。讀書永遠都是一個好的學習的路徑,因為書籍本身是作者透過自己學習到的一些經驗總結而成,當然我們這裡說的書是實用性書籍,而不是小說等,閱讀小說本身的過程就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實用性的書籍是指那些教你方法,讓你能學到新的技能的書籍,一般來說這類書籍會告訴你,做什麼?怎麼做?做了有什麼好處?不做有什麼壞處?比如菜譜就是。
但是比起讀書本身來說,學會讀書這件事情更加重要,現在市面上的書籍太多,讓人眼花繚亂,在讀書之前判斷什麼書值得讀?怎麼讀?是大概看一看就可以,還是需要精讀細讀這個很重要。
有時候我們都自認為上過那麼年的學,讀書誰不會啊!我自己之前也是這樣認為的,並且作為一個不管語文還英語閱讀理解從來高分,作文也經常被老師表揚的人。肯定是會讀書的啊。但是最近在做關於“閱讀”的主題閱讀之後,才發現自己真的不會那麼會讀書。至少非常缺乏讀書的技巧,有的技巧畢業以後也疏於練習以至於淡忘。
推薦你我自己覺得還不錯的關於讀書方法的書籍。
第一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寫的,本書從選書,購書,讀書過程中做筆記,以及讀書以後如何活用來做的一系列指導。這本書篇幅不長,用語簡單易於理解。但是裡面的技能都非常實用,只要學會這些技能,會讓你的讀書生活容易許多。最關鍵是這本書裡面會教你選書的一些方法,這能讓剛開始讀書不知道如何選書的朋友一些思路。這本書比較適合剛開始學習閱讀技能的。剛開始學習,沒有閱讀習慣的,就算是學習閱讀本身,也儘量選這種易讀的書開始,學習是一個從易到難的過程。
第二本《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跟前面一本書名字相似,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1940出版的,出版以後就高居全美暢銷書榜首一年多的時間,30多年以後,又再次和查爾斯·範多倫 又一起重新改寫,編排成了現在的版本。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關於閱讀方面的非常系統化的教材,從最基礎的閱讀到後面最高的主題閱讀分成四個層次,逐層推進的介紹。每一個層次,每一條規則都做了詳細的闡述,舉例說明。書裡面還分別列舉針對不同讀物的不同閱讀方法。
不過這本書比起前面一本書,讀起來要稍微困難一點,字數較多,又是純文字的書寫,沒有很多的重點標註,沒有閱讀基礎的人第一次讀的時候會有點困難,不過不要停,一口氣讀完,第二次讀的時候就會跟湧堵的穴道被開啟一樣身心舒暢。
關於閱讀的書就暫時介紹到這裡。書只是我們學習的工具,重點在我們這個學習的主體,去進行閱讀的這個人。所以在讀書之前,發掘出自己興趣,開啟主動去透過閱讀學習的心靈,並且調動自己的腦神經,在讀書的過程中,思考,感悟,想象,並反省,最終把書本的知識加以運用,突破我們以往的知識邊界,構建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才是重要的。
透過身邊比自己厲害的人來學習
這個其實很讀書是相似的,書本身也是作者經驗以及知識的總結,透過書寫的方式表達出來。在生活裡面,我們也可以透過身邊的人去學習,總有人比你厲害,很多人在某些方面也總是會比你厲害。所以我們可以從不同的人身上去學習一些我們本來不會的東西。
這並不是說人家做什麼,我們就要去做什麼,而是學習他們做事,與人相處的方法。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
行動起來才是最關鍵我覺得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因為不管你學了多少知識,看了多少技能,要用起來才是關鍵啊。不然看了也白看,讀了也白讀。光學不練假把式!
我們獲得這些方法,還需要把這些方法用起來,行動起來,去生活裡工作裡面驗證,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該進調整。這樣才能把別人的轉化為自己的。
不然你看了多少菜譜,懂了多少廚房小技能,不去練習廚藝,也還是不會做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