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至少半壁江山也能存在一百多年。
9
回覆列表
  • 1 # 奕天讀歷史

    要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先要看看朱由檢和趙構兩個人的特點,然後再分析一下當時明朝的情況,有什麼資源可以使用。

    朱由檢和趙構的個人特點

    朱由檢,就是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特點是勤勉廉政,但生性多疑,剛愎自用,不善用人,還跟明太祖朱元璋一樣噬殺。

    趙構,就是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高的歷史評價不高,但是我們既然要分析問題,那就要相對客觀的講。

    趙構有軍事天分,還是懷柔、權謀高手,善於用人,平衡各派勢力,看似昏庸懦弱,但朝局的走向都在其控制之中。

    明朝當時的情況

    崇禎繼位時,明朝雖然已經是疲敝不堪,但並不是完全不可拯救的情況。崇禎主政時間就有17年之久,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我們對南宋時趙構的作為都是瞭解的,對金國議和,以戰促和。趙構此時的大方針還是“攘外必先安內”。趙構對清,會施加適當的武力威懾和騷擾,但以和議為主。趙構也會對內鎮壓農民起義軍,進行經濟改革,恢復經濟,穩定民生。

    跟清軍議和,穩定北方局勢

    崇禎是死於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當時清軍在做什麼呢?他們還在關外呢,這說明阻擋清軍入關,比起內政,其實是件相對容易的事情。

    明朝跟清軍議和,明朝有能力讓清軍對明稱臣,一年也就是損失點歲賜。清軍當時比不了遼國和金國,最多也就是西夏的級別。崇禎時期,皇太極曾明確表達過稱臣的意願。

    明朝損失的歲賜,也可以透過邊境貿易賺回來。宋朝就透過邊境貿易,賺回來的,比給的歲賜多很多,邊境軍隊的軍餉問題都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比如當時的皮島總兵毛文龍,小日子不是過的挺好。

    “議和”唯一損失的就是“榮譽”。趙構對於“榮譽”這個事情,不像朱由檢那麼剛烈,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呀,怎麼能輕易就捨命呢。

    進行經濟改革,安定民生

    朱由檢,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思路完全一片混亂,盲目減稅後,又盲目的加餉。經濟總量急劇下降,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下降,還要支援邊境的大量軍餉,導致惡性迴圈。

    宋朝歷代皇帝對發展經濟都是很有一套的,這個是經過歷史證明的。

    趙構度過長江,定都臨安時,經濟也是非常困難的。但是趙構透過發展海上貿易,得到了持續穩定的收入。對內進行土地改革、經濟改革,安置流民,適當減免賦稅,很快就讓南宋的經濟恢復並發展起來。

    平衡各派勢力

    朱由檢登基後,官員更換頻繁,類似宰相職位的人就換了50多位。又大批殺害大臣,而且是忠臣、奸臣一起殺,多達20多位。甚至在亡國前的兩三年時間內,朝廷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大臣都被關在監獄裡。崇禎這不是自己作死的節奏麼。

    趙構相對朱由檢,更加溫和,懂的懷柔。

    趙構上臺了不會直接逼死魏忠賢,而是會平衡閹黨和東林黨的實力,加強自己的統治力。趙構對於阻礙自己計劃實施的人,是不會心慈手軟的,所以,魏忠賢等人對他來說,並不可怕,他有能力穩定整個朝局。

    守衛北方邊境

    巡撫薊遼的熊廷弼雖然在崇禎之前被冤殺,但是,趙構有孫承宗就足夠了。

    孫承宗相比岳飛,更有大局觀,更有政治覺悟,不會破壞議和大計,而是會以防守為主。

    孫承宗率袁崇煥、滿桂、毛文龍、趙率教、孫元化、馬世龍、祖大壽,還有後來的吳三桂等等一大批明朝將領守住北方,是很輕鬆的事情。

    趙構不會因為閹黨的讒言,隨便撤換孫承宗的,除非孫承宗破壞他謀劃的大局。東林黨做事,閹黨監督,平衡好了是一套很好的機制呀。

    邊境的守衛,還可以暗中支援蒙元遺部,還有跟清不合的女真各部,把水攪渾就可以了。清軍就會跟明朝一樣,被內亂縛住手腳。

    明朝,當時還有一個重要盟友,李氏北韓。崇禎時期,李氏北韓一直在跟清軍作戰,皇太極要稱臣議和,也是想給自己爭取時間,解決和北韓的衝突。明朝只需要暗中對北韓提供必要的支援就可以了。

    平定國內戰亂

    其實,朱由檢的手下干將,要比趙構多呀。

    趙構自己有軍事才能,加上明朝當時的將領,平定內亂不是難事。

    楊鶴、洪承疇、曹文詔、陳奇瑜、孫傳庭、盧象升、楊嗣昌、鄭崇儉等等一干人等,隨便拉出來一個,去平滅起義軍,都是小事一樁。

    趙構不會像崇禎一樣,那麼多疑,頻繁的去更換平叛的主帥。這點,崇禎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趙構,鎮壓農民起義,絕不會讓類似張獻忠、李自成之流的,出現降而復叛,叛而復降的情況。趙構會懷柔,然後找個機會除去這些人,甚至讓起義軍去打起義軍都有可能。

    按照趙構的經濟才能,趙構也會妥善安置降兵流民,給與土地,安定民生,防止他們重新叛亂。

    這裡還有個轉折,如果趙構代替了崇禎,李自成就不會失業了,那就是自己人呀。

    結論

    趙構替換朱由檢,會大力恢復經濟,對清議和,對內維穩。民生有了保障,很可能迎來一個明朝的中興時期。明朝再續命半個世紀或者一個世紀以上,應該都不是什麼大問題,這比南宋時期的境況要好很多,還是一個大一統的明朝呀。

    這時候,明朝命運的變數就非常大了。按照南宋皇帝的特點,雖然有過短暫的閉關鎖國,但主流是加強對外交流,特別是海上貿易,那麼工業革命很可能同步傳入明朝,“君主立憲”就有很大可能發生了。

  • 2 # 地震博士

    把朱由檢換成趙構,明朝肯定會形成南宋的局面!

    為了簡化問題,就不談崇禎殺掉魏忠賢,造成東林黨一黨獨大!也不談死不和後金以後,造成單拳難敵後金和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的問題!只從李自成已經兵臨城下,崇禎自己也想南遷,而且已經有官員在天津的港口準備好了船泊,就等崇禎下決心!但是崇禎多疑而寡斷的特點又使他想讓大臣先提議,以免以後不成的罵名!大臣們看透了崇禎的反覆無常和寡恩薄意!說都不說!最終明朝喪失了南宋偏安一隅的絕佳機會!

    而如果是趙構遇到可以南遷的機會,他一定會馬上實施!而且由於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後,定下制度,在南京也有六部等完整的政府機構!因此,明朝南遷以後,顯然會迅速利用江南富庶的經濟條件,並坐山觀虎鬥—靜待李自成與滿清的鬥爭!待兩敗俱傷時,再振臂一呼派兵光復中原,也不是不可能!

  • 3 # 宋安之

    崇禎帝朱由檢換成宋高宗趙構,明朝穩住全國性政權都沒問題,最次也是南渡偏安一隅上百年。

    趙構這個人雖然在歷史上聲名狼藉,但他的帝王之術可是甩崇禎帝幾條街呢,崇禎帝繼位時雖然明朝已經根子上爛透了,但畢竟是二百多年的全國性政權,還擁有很多底牌的,操作好了區區流寇李自成又怎麼可能打到北京逼死他。

    下面我們來看看崇禎帝如何打爛一手好牌的。

    崇禎帝一生中最大的亮點應該是繼位後除掉了權傾朝野的九千歲魏忠賢,然而後續的事件就不是那麼美好了,崇禎帝除掉魏忠賢以後,也許是為了加強集權也許是為了防止再出現一個九千歲,在東林黨的幫助之下幾近催毀了廠衛系統,使當時的廠衛成為擺設。

    廠衛系統最大的作用是監督百官,崇禎帝將這個系統幾近催毀,使當時東林黨漁翁得利,權力更加之大,而要命的是東林黨代表的是江南士族的利益,心中是無國無君的,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崇禎帝一朝十七年換了首輔和六部尚書級別大員幾十位就可以看出崇禎帝駕馭不了東林黨,只能透過換人來選出或者培養忠於自己的勢力。

    崇禎帝透過廠衛系統想加強集權,結果成全了東林黨,造成主弱臣強的隱性局面。

    明末要命的是遇上了小冰河時期,崇禎帝在位年年都有大面積的天災,當然北方最為嚴重,南方還好,並非無可救藥。如果處理得當肯定不會出現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之流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首先東林黨把持朝政,貪汙受賄在當時成為風氣,造成了賑災不力,而且崇禎帝面對代表江南士族利益的東林黨還選擇了妥協,沒有收商業稅,而是加徵百姓剿餉和練餉,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使局面進一步惡化。

    在鎮壓農民起義中,很多將領崛起,這種亂世中崛起的將領所屬軍隊更多性質上屬於私人軍隊,這時候已經隱隱有軍閥自重的跡象。

    而崇禎帝更是昏招連連,崇禎十二年,盧象升被太監高起潛和大臣楊嗣昌合夥坑死,崇禎帝被矇蔽之下都沒有撫卹盧象升家人,直到楊嗣昌死後才給予贈蔭。崇禎十六年孫傳庭對戰李自成時,崇禎帝一再催促孫傳庭出戰,孫傳庭只得率軍出潼關,結果戰死,崇禎帝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

    崇禎帝對於忠心耿耿為朝廷賣命的大將如此,早就寒了其他將領的心,那些亂世中崛起的軍閥本來就對朝廷沒有多少忠誠度可言。崇禎帝又如此,導致了李自成進軍北京時,崇禎帝號召天下勤王卻來者寥寥無幾,最終悲涼落幕。

    趙構如果換在崇禎帝的位置上,他絕對不會作死的催毀監督百官的廠衛系統,而且雖然他人品不好,但是權謀之術很是爐火純青,對東林黨那群老油條肯定也不會處於下風,這樣朝政最起碼會穩定下來。

    趙構的拿手好戲是卸磨殺驢,而崇禎帝卻是還沒有磨完就對驢猜忌甚多,趙構雖然有冤殺岳飛的汙點,但是建立在統治穩定的基礎上,如果趙構當政,面對忠心耿耿大將,絕不會像崇禎帝那樣打爛一手好牌。

    再說說南遷問題,就算趙構也打爛一手好牌,最起碼李自成即將兵圍北京時,南遷本來是一次機會,但愛面子的崇禎帝放棄了,因為有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傳統,雖然明庭並沒有這個祖訓只是後世人的評價,但當時的確是這樣的,崇禎帝之前的明英宗土木堡之變時,瓦剌大軍兵臨北京城下,明庭並沒有南遷而是選擇了換皇帝死磕到底。

    所以好面子的崇禎帝不敢南遷,而趙構卻敢,趙構這個人面子對他來說真不算什麼,他南渡建立南宋以後,對金國先稱臣後稱侄,何等屈辱,但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這些都忍了,更何況放棄一個北京南遷呢。

    崇禎帝朱由檢換宋高宗趙構,穩住明朝全國性政權地位都有可能,南遷成功更是妥妥的,別看趙構不是什麼好人,但他當皇帝是一把好手!

  • 4 # k笑笑生

    先亮答案:不會!

    明朝之所以會滅亡,並不是單純的因為皇帝,而是多種因素複合的結果。

    處於小冰河期的明朝,農作物歉收,造成的農民起義是一個原因。

    雖然朝廷發放賑濟糧,可是被層層剋扣盤剝,到了農民手裡只剩下穀皮,明朝朝廷的腐敗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朝廷鎮壓起義軍的同時,東北的滿清軍隊一直虎視眈眈,意圖中原。使得明朝腹背受敵。

    崇禎多疑,這個性格也導致了很多錯誤的決定。

    所以單純把朱由檢換成趙構自然是改變不了其他因素的。可以誇張點說,在當時的狀況,即使秦皇漢武在世也不一定能改變歷史!

  • 5 # 青言論史

    把朱由檢換成趙構,明朝還是那個明朝,而且我嚴重懷疑撐不到十七年就得完蛋。

    明朝要形成南宋的格局,或者說南明朝廷要想像五百年前一樣能夠和女真人南北而治,其實並不在乎當國的皇帝是誰,而是需要有且只有一個親王,在皇室被包了餃子的時候可以統帥剩下的人民和軍隊。司馬睿如此,趙構如此,南明也該如此。

    為什麼只能有一個親王呢?因為一旦出現多個王爺,就無可挽回地會自己先打起來,這個是封建社會的痼疾,不管是八王之亂還是南明窩裡鬥,都是這麼打的。在正統思想的指揮下,一旦皇室傾頹,近支親王們率先考慮的都是怎麼做到皇帝,而不是怎麼挽救國家危亡。

    如果把朱由檢換成趙構,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趙構蛻變成他爹趙佶,然後在北京上演靖康之恥復刻版。如果沒有那個有且只有一個的親王逃出生天,那歷史終將不會發生改變。而按照明代這種濫封王爵的制度,這種可能性基本為零。

  • 6 # 滴水載舟

    朱由檢對應著徽宗欽宗,朱由檢的兄弟子侄們才對應著趙構。

    因為李闖的起義軍已經堵死了出逃的道路,朱由檢是逃不了的,不死也成俘虜。

    我認為南明的問題就是出在朱家子孫太多,個個想當皇帝,爭權奪利,大大分化了抵抗的力量。不像南宋定於趙構一尊。

    南宋有穩固的統治核心,有政治中心,有穩固的半壁江山,還組織多次像樣的北伐。南明節節敗退,連像樣的抵抗都組織不了,雖然名義上也苟延殘喘了50幾年,跟南宋是遠不能比的。

    真的不是滿清有多厲害,而是相比而言,明室太腐敗了,朱家子孫實在太不爭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有人說俄遠東發展新計劃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