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蓮花多米諾

    崇禎其實是一個很勤奮很努力的人,能力也是有的,有點像被東林黨人架空的感覺,哪有拿不出軍費向官員借錢的皇帝啊!誅殺魏忠賢心急了點,如果藉助魏的力量,能敲打一番貪腐官員,然後放逐魏,說不定有奇效,總結一下就是一個很想有作為但是腦子不好使的皇帝,如果放到和平年代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

  • 2 # Allen85519263

    這個世界沒有如果,,硬要說如果,那咱們公平點,,崇禎和萬曆互換一下,我覺得崇禎可能會比萬曆皇帝更有作為點,但是如果意識不到大明的根本問題在哪裡,早晚都要亡國的,但是說到萬曆如果在崇禎年代的話,肯定比崇禎治理明朝要好很多,這裡肯定很多人要說了,不是說崇禎要比萬曆在他那個年代有作為嗎?注意,這裡我這樣說是我認為崇禎在萬曆年間國情那比崇禎接收明朝好太多了,有良臣名相輔助,皇帝又想幹一翻事業,那肯定比萬曆當甩手掌櫃要更有成績吧,大家認不認同呢?

    然後說到萬曆換到崇禎年代,為什麼說比崇禎治理明朝好很多呢,其一性格釋然,萬曆皇帝其實也算是一個雄主,擅使帝王術,可以說用的那是爐火純青,政治手段老練,肯定能處理好魏忠賢和東林黨的平衡關係,說不好魏忠賢能不能成勢還不一定呢,再不濟,還是當甩手掌櫃,大明至少還能再託個10來年不成問題,崇禎就是太想做事了,太急了,物極必反,水無常勢就是這個道理,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歡迎一起交流!

  • 3 # 魔方歷史觀

    萬曆皇帝和崇禎皇帝都是明朝後期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比較有名氣的皇帝,萬曆皇帝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崇禎皇帝則是明朝作為大一統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那麼若是讓崇禎帝這位末代皇帝換成萬曆皇帝那個執政時期,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二人本人自己所處時期的區別

    推測這個情景,先來說一說他們兩個人的區別和他們所處時期的區別。

    人的差別:

    萬曆皇帝這個人,十歲繼位為皇帝,最初的時候對於朝政的把持力度不強,後來親政之後,前期還是有作為的,也可以說是個還可以的皇帝,但是中後期之後,這位皇帝就跟罷工差不多了,不怎麼上朝,沉迷於酒色之中。

    崇禎帝這個人,總體來看,也不能說他是個昏庸的皇帝,崇禎皇帝繼位之後,也想有所作為,不沉迷享樂,勤政,但是,性格上比較剛愎自用,多疑。

    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所處時期的區別:

    萬曆皇帝那個時候相比於崇禎帝時期,還是很安定的,畢竟有“萬曆中興”這個局面在撐著,後來哪怕是萬曆皇帝數十年沒有上朝,也沒出什麼大的亂子;而崇禎帝那個時期,就不同了,那個時候,明朝是內憂外患,整個王朝已經走上末路,搖搖欲墜。

    若是崇禎帝是萬曆時期的皇帝

    由上面的分析,崇禎帝和萬曆皇帝兩個人,所處時期不同,性格也不同,若是崇禎帝回到萬曆那個時候做皇帝,他能否如萬曆帝初期那個樣子信任張居正,放手讓張居正去改革,還是個未知數。

    而若是崇禎帝在那個時期,可能不會出現數十年不上朝這種情況,畢竟崇禎帝還是比較勤政的,再者崇禎帝不怎麼好色,對於享樂之事也不感興趣,屬於是一個“工作狂”式的人物,而崇禎帝這位皇帝若是在那個時期,在那種相對平穩的社會環境下,還是很大可能性有所作為的。

    但是就算是換了,明朝的滅亡還是會到來,畢竟明朝的滅亡是多方面的原因,不是哪個皇帝換了就能夠去改變的。

  • 4 # 方圓讀書

    在很多人看來,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不算是一個明君;而崇禎皇帝作為大明王朝的亡國君主,也必然不是一個好皇帝。

    但其實,這都是歷史環境給我們帶來的偏見。

    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並不是因為怠政,他這樣做的目的實際上是和官僚士大夫的一種對抗,為何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他不能立自己喜愛的皇子為太子,而是要聽從士大夫們的建議,從新立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皇子。

    連皇帝的家事,這些官僚士大夫都要橫加干涉,這讓萬曆情何以堪?萬曆皇帝最後沒有辦法,乾脆來一個不上朝,任由他們。

    但你千萬別以為萬曆皇帝不上朝,大明帝國就會崩塌,事實上並沒有什麼影響,朝廷的各個部門都是各司其職,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有災情就去賑災,有地方要撥款就去給戶部說,國事一點兒也沒耽誤。一言以蔽之,萬曆不上朝並沒有給大明帝國的行政系統帶來什麼阻礙。

    我們也不得不佩服明朝行政系統的強大。但是我們也能看出,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其權威早已經被官僚士大夫們無形的架空了。

    如果崇禎和萬曆換一下位置,實際上也一樣。

    再來說崇禎皇帝。作為大明帝國的亡國之君,崇禎帝也並非是一事無成,畢竟人家一上臺就殺了大奸臣“魏忠賢”,勵精圖治,極大的鞏固了皇權。

    但是此時的明帝國所面臨已經不再是吏治腐敗的問題了,此時最嚴重的問題是——窮。

    抵禦敵人需要軍隊,而軍隊需要軍費來養活,沒有軍餉,士兵們是不會拼死一戰的。

    但此時明帝國本就捉襟見肘,哪還有錢來發放軍餉呢?於是崇禎皇帝便四處找人捐款,最直接的就是找大臣們捐。

    但是大臣們一個個都在為自己考慮後路,根本不可能把錢交出來。面對這樣的境地,明帝國終究無力迴天。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將明帝國的失敗就歸結成沒錢這一條,但是這卻是一個現實而根本的問題。

    如果萬曆真的和崇禎換一個位置,其實也不能改變什麼,也許他們所做的事情不一樣,例如崇禎會聽從士大夫們的建議,亦或者萬曆不會殺了魏忠賢等等。

    但是無論怎樣,明帝國已經到了末期,已經到了要改朝換代的時候,這是歷史的必然。

    所以,即便是兩人互換,也不能改變什麼,如果一定要給一個樂觀一點的結果,那麼就是晚幾年滅亡,或者崇禎不用吊死在煤山上。

  • 5 # 畫素說

    其實喜歡明史的小夥伴都很喜歡就提出了一個個設想,感懷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起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試圖想出一個能讓明朝不亡的設想。

    但其實到目前為止,我們做的無數的設想,好像除了崇禎南遷,別的最終都無法拯救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就像今天的這個假設,如果把萬曆皇帝的48年換成崇禎,最後大明還是會亡,甚至會提前幾十年滅亡。

    崇禎皇帝因為在煤山自盡前留一下的一份遺詔,“朕誤聽文官言,致失天下,任賊碎裂朕屍,但弗傷我百姓。”,所以大家對崇禎皇帝有著天然的好感(包括畫素本人)。覺得只要崇禎能和萬曆皇帝對換下一定能夠拯救瀕臨滅亡的大明王朝。但是實際上真的會按照這個方向發展嗎?

    我們客觀的去判斷這個事情,將萬曆換成崇禎最壞的可能就是明朝不僅翻不了盤,很大可能還會將明朝的滅亡時間提前幾十年。

    根據《明史》神宗的本紀結尾言: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這也是很多人指責萬曆的理由,說萬曆隱居深宮數十年、不見朝臣、不理朝政,難道真實的萬曆如此不堪麼?

    其實萬曆一朝整體還是相當不錯,我們從三大徵的結局來看是全勝,由此可以看出萬曆一朝的綜合實力還是不錯的,其次萬曆開徵了礦稅,得罪了士族階層和官紳階層,也直接導致了萬曆的名聲被這些人所玷汙,變成了萬曆“與民爭利”。其次就是是礦稅不入戶部,而是入了萬曆的內庫,萬曆由此又多了一個斂財的名聲。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三大徵的絕大部分開支都是由萬曆皇帝的內庫支出,所以也可以表明明朝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其實正確的事件就是萬曆時期。其次但萬曆時期卻是個人才大爆發時期。如大科學家徐光啟、如李時珍、徐霞客、宋應星、朱載堉、李贄、王佂等,各式各樣的文化不斷湧現,一片繁榮。 甚至在萬曆時代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更是提出了民主思想,黃宗羲提出-君為天下之大害,由此可以看出萬曆一朝是一個政治開明,言論自由的時代,不然給黃宗羲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說這句話,不信放到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時期試試。

    這些人給萬曆扣了太多的帽子。我們參考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一書,在萬曆時期已經形成了由皇權、內廷宦權、文官階層,構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就算萬曆不理政,政府的運作並不會產生任何問題。而且還有一點就是滿清對大明王朝歷史不遺餘力的抹黑。至於乾隆對於:“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的蓋棺論定完全是胡說八道,不可信!

    那麼如果把萬曆和崇禎換過來會怎樣呢?

    崇禎他雖然在位勤勤懇懇但是其並沒有多強的能力,在位17年光是宰相就換了50個,我不禁懷疑到底是這些宰相的能力不行,還是崇禎的執政能力差。崇禎這個人剛愎自用、刻薄寡恩,一點都沒錯。首先作為一個皇帝要能容人、知人善用。再就是要有皇帝該有的氣度,但小肚雞腸的崇禎根本無法做到。崇禎一朝光二品以上官員崇禎就殺死了二十多個,大學士殺死兩個,地方巡撫殺了十幾個,只要地方出了一丁點事,崇禎不問是非一律殺死這看似沒有任何問題,但也恰恰說明了崇禎的無能。

    加之明朝的政治體系相當的成熟,皇帝怠政並不會引發什麼大問題,就如萬曆皇帝,萬曆雖然怠政但是政府體系的運轉並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相反的當時的明朝還愈發的富強。怕的是皇帝像崇禎這般的瞎折騰。

    所以要我說大明實亡於崇禎,要我說如果真的把萬曆皇帝統治的48年換成崇禎,以崇禎皇帝剛愎自用、刻薄寡恩的性格來說,只會讓大明王朝提前滅亡幾十年。

    最後我們再說一點,我們之所以同情崇禎,主要是大明王朝作為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政權,加上崇禎勤勤懇懇,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我們其實更多的是對大明的惋惜、對漢人江山的同情。

  • 6 # 宋安之

    萬曆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48年近半個世紀之久。

    如果將萬曆帝換成崇禎帝,明朝又會如何呢?

    這個比喻雖然不是很恰當,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反應出萬曆帝雖然偷懶,但是不至於搞的是亂七八糟的;而崇禎帝是勤政,但勤不到地方,搞得下面忠君愛國的反倒死不少。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其實看看明朝歷史,就是皇權與文臣集團的抗衡,到了萬曆時,文臣集團開始出現朋黨,並且開始一家獨大。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與萬曆帝的怠政肯定脫不了干係。

    還有就是任何王朝越到後期,龐大的官僚機構會越腐朽,皇帝對於其把控力也越來越弱,甚至會出現朋黨,比如說晚明的東林黨。

    都說崇禎帝打爛了一手好牌,其實萬曆帝更是如此,在位前十年有張居正改革,給垂垂老矣的晚明打了一劑強心針,本來這個底子打的不錯,萬曆帝親政以後,勵精圖治之下,成就肯定會更大。

    結果萬曆帝太偷懶,打爛了一手好牌,使帝國龐大的官僚機構腐朽至極,乃至出現東林黨一家獨大,所以萬曆帝使帝國腐爛到極點,所以萬曆帝死後24年明朝便亡國了。

    如果將萬曆帝換成崇禎帝,反正都是打爛一手好牌的人,說不定崇禎帝在張居正改革的基礎上,或許也有一番成就了。

    當然這只是假設,具體如何,就不知道了,還望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7 # 朱哥靚52605923

    那明朝就亡得更快了。萬曆皇帝是有優點的。一生也在平叛,而且評的很徹底。相反,崇禎皇帝就跟諸葛亮一樣。瞎忙活。不該他乾的他幹了。自己顯得很忙,但是w等於零。明朝亡就亡在崇禎皇帝不懂得當皇帝。他不知道制度是可以變的。他也不知道百官為什麼要盡忠?他覺得老百姓為皇帝盡忠是天經地義。哪兒有哪些事兒呀?每個人做一件事兒都是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利益在裡面。你平白無故讓別人去死,讓別人為你賣命,你不給別人一點點好處。憑什麼呀?你讓官軍去打農民軍,不給軍餉。官軍在後面追,農民軍在前面搶。農民軍搶完之後,官軍在搶農民軍的。農民軍永遠平不完。因為平完了官軍就沒借口搶了。最終傷害的是老百姓。整個中原都被搶光了。都成爛攤子了。為什麼會這樣啊?崇禎皇帝就不從根本上想辦法改革。總是拆東牆補西牆。其實孫承宗袁崇煥在關外。以遼人養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政策非常完美。同樣這種政策也適合陝西,山西,這些農民軍鬧得比較兇的地方。崇禎皇帝剛上臺的時候就打壓閹黨。其實閹黨是可以制衡東林黨的。可以殺幾個閹黨頭目。但是不能株連呀!曹操打袁紹的時候,曹操手下很多人都私通袁紹,給袁紹寫了很密信,曹操打敗袁紹之後,搜出來很多私通袁紹的密信。看都沒看當眾銷燬。這是一個很明智的做法。可是崇禎皇帝就不懂得這一點。追查閹黨牽扯十幾萬人。搞得整個大名人心惶惶。就怕被人彈劾是閹黨分子。這樣人人自危,沒人做事只求自保。這難道對崇禎皇帝很有利嗎?很多人都為崇禎皇帝蒙不平。說什麼明亡於萬曆呀,小冰河呀?其實哪一個朝代都有自然災害。為什麼崇禎在位的時候,兩三年的自然災害就搞的亡國了呢。其實這都是一種掩飾。清朝修《明史》的時候,抬高崇禎是為了貶低李自成。後來覺得把崇禎皇帝抬得太高了。需要打壓打壓。就變相著又抬高袁崇煥,貶低崇禎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好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