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有句話:“逢拿必打,逢打必拿”。意思是: 擒拿是以擊打掐拿要害部位,抓經拿脈,分筋錯骨為主要手段,融踢、打、摔、拿為一體,剛柔相濟,陰陽相變,周流圓活,以巧取勝的一種實用技術。具有豐富的內容和深邃的機理和哲理,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但千百年來,由於中國武術門派繁多,門戶極深,大多口傳心授,視為門戶之寶,秘不外傳,授徒傳人也是擇人而行,一般只授一些擒拿的入門功夫,真正的擒拿技術只傳一二人,故爾真正傳世者甚少。
有不少擒拿練習者說:“我買了不少擒拿書籍,照著練可是怎麼用不上?”“人說百擒不如一打,對嗎?”“我照著電視上教的練,使用時當對方一反抗就用不上了,這是為什麼?”有的在信中寫道:“格鬥起來一拳一腳,擒拿技術根本無法使用,這是為什麼?真是巧拿不如拙打嗎?”……等等這些問題都能反映出不少人對武術擒拿的錯誤認識。目前擒拿著述者不少,可是通觀其書,也大多存在著六個誤區,這樣也就更加使人們對中國武術擒拿技術產生誤解,無法真正瞭解和掌握擒拿技術。 誤區之一 首先是對擒拿技術的概念不清,搞不清什麼是擒拿,把擒和拿割裂開來,只講擒,不講拿。 要知道擒拿技術是由擒——分筋錯骨,拿——抓筋拿脈兩大部分所組成,同時還必和踢、打、摔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實施中可先拿後擒,也可擒而拿之,要打中有拿、拿中有打,也可打拿組合,循而複返無有終止。它們之間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拳譜上言道:“只擒不拿,必遭拙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他們認為擒拿就是單純地反挫關節,這又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認識。 一般人們理解為反挫關節指的是向關節運動的反方向用力。但生物尤其是人,在整個生命進化的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在關節運動的反方向上,都有相應的生理結構和強大的肌群所保護,就是一隻雞腿上的關節要想在其運動的反關節上用力將其拆開,一般人恐怕都做不到,何況人體強大的關節。 中國武術擒拿技術的擒法講的是“分筋錯骨”,所謂“錯”指的是使形成關節的一對骨頭位置產生相錯,使其關節超幅度運動而形成分筋錯骨,同時利用一對對偶骨的相錯,來擠壓關節處的運動神經,造成劇烈疼痛而使其喪失抵抗能力。在用力方向,正如“九重天”秘譜中所述:“偏轉三四分,旋擰搬折亦同行。”就是說要向其反關節方向側方三四分(約50°~65°)用力,同時必須旋擰和搬折同時進行,要邊擰邊折;也就是說“錯骨”必須同時在兩個運動軸上進行,如同我們在拆卸其他動物骨關節時,向其反關節側方向上實施旋擰搬折非常省力一樣。這樣更重要的是考慮到了相鄰骨關節的效應性運動和鎖定效應規律,透過對某一關節的分筋錯骨,鎖定其整個運動鏈系統,正確地實施擒拿。而拿是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拿是指擊打、掐拿人體的要害部位。消弱或使對方完全喪失反抗能力。 無數前輩經過數千年的實踐,總結出三十六大穴(直接危害生命的死穴)、二十四麻穴等相應的技法,就是擊打、插拿要害部位以求出手製勝。稱為擒拿法之妙,技擊法之冠。然究其機理,不外是對人體各重要生命系統的薄弱要害部位和神經淺支部位,實施掐拿與擊打。因而研習擒拿技術,就必須瞭解掌握人體的要害部位和神經走向淺支部位及其機理,才能全面學習和掌握擒拿技術。 誤區之二 把擒拿的入門基礎練習,即把對方抓腕、抓領等和在對方不防備情況下的擒拿技術當作擒拿的全部。 這些只不過是過去師傅在傳授弟子時,為學習真正擒拿技術打基礎的練習。透過這些“死把位”擒拿技術的練習,使習者明瞭人體各肢體關節的運動特點、結構特點及對各肢體關節擒拿的基本把位、手法和基本技術,然後才能學習在對抗格鬥中的各種實用擒拿技術。 擒拿技術是分為四大部分:(1)擒拿的基本功,基本手法(刁拿鎖扣,掐插挑頂,擰壓纏旋,別扛折搬,剔盤挫抉,掙斬抱挾,二十四法);(2)擒拿基本技術,即死手(死把位)擒拿,包括被動擒拿(抓領擒拿、抓腕臂擒拿、抓肩背擒拿、扼喉擒拿、抱摟擒拿)和主動擒拿;(3)活手實用擒拿技術(沒有把位,也就是對方並不抓握我肢體的任何一部位,而與我對抗,格鬥,在踢打過程中的擒拿技術);(4)各種奪兇器的擒拿技術。而格鬥中的活手擒拿技術和奪兇器術,才是中國實用擒拿術的主體。 由此可見中國武術擒拿技術的核心是在格鬥過程中所使用的擒拿技術,因而實用擒拿技術必須和踢、打、摔法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才能成為真正完整的實用擒拿技術。由於格鬥中對方在不斷地運動著、變化著,而擒拿技術實施的先決條件是肢體的接觸。在這裡我要說明一下:格鬥中我抓握對方肢體的任何一部位或者對方抓握我肢體的任何部位,這種現象也很少的。真正的實用擒拿並不需要抓握對方就能形成擒拿。因而在實施中必須審時度勢,得機得勢就拿,不得機就變,誘使對方照我的意圖運動,打、踢、摔、拿相間,循循相生。 誤區之三 把對人體的各關節的擒拿技術之間的相互聯絡及其轉換割裂開來,甚至把對人體某一關節的各個運動方向上的擒拿技術相互割裂開來,這樣就把中國武術一個完整的擒拿技術系統割裂成相互無關的單個技術。這樣單個的互不相關的技術在實戰中是無法運用的。 人體的運動表現為肢體的運動和身體在空間的位移運動,而人體的位移運動又是以肢體的運動為前提的。人體肢體的運動不是單一關節,單一骨槓桿的運動,而是相鄰幾個關節乃至全身的運動。也就是說肢體的運動是以鏈運動系統的形式出現,是依據人體解剖結構,關節的運動關係,組成不同的運動鏈子系統,它們之間相互支援,相互制約,相互產生效應性運動和鎖定效應,由此而形成人體的各種特定的複雜運動。因此真正的中國擒拿技術的本質就是在對某一個關節實施分筋錯骨時,利用人體運動鏈的效應性運動規律,使其相鄰關節(尤其是其靠近軀體的上端關節)產生相應的運動,並依據該運動鏈子系統的解剖結構特徵和運動特徵,當其運動到某一位置時,將該運動鏈子系統中相鄰的幾個主要關節和環節全部鎖定,直至將整個人體運動鏈系統鎖定,才能真正造成擒拿。反之,如果只對單一關節或環節實施分筋錯骨時,不考慮相鄰關節和環節的效應性運動和鎖定效應,也就是不考慮對人體整個運動鏈系統的鎖定,怎麼能形成擒拿呢?最多隻能造成單一關節的疼痛和損傷,仍給對方留有充分的反抗餘地。 在對人體某一肢體(運動鏈子系統)實施分筋錯骨時,如果不考慮其他肢體(其他運動鏈系統)對它的支援和保護功能,(如對其腕實施分筋錯骨時,不考慮對其肘肩的鎖定,必遭其肘肩相應運動的解脫和攻擊;如不考慮其另一手和非重心腳對它的保護和支援,必遭其另一手和非重心腳的攻擊),這樣必然形成“拿不如拙打”的局面。 同時如果把人體某一關節的各個運動方向上的擒拿技術相互割裂開來,看不到它們之間的必然的聯絡,單純使用單一技法的話,那麼遭到對方用力反抗時,就必然會無所適從,形成死拿硬要,反遭拙打的局面。 中國武術擒拿技術在其長期的形成實踐中,針對人體的各種運動形式,在其可能的各個對抗方向上,對抗方式上,都有一套完整的相應技術,中國古代哲理從來就講究陰陽相變,循循相生,老子日:“一生二,二生三……以至無窮”。中國武術擒拿技術也不例外。實用擒拿技術中的每一技法,都有依據對方變化的相應技法,因為每一擒拿技術的實施都必須製造和具備一定的條件,而不是不管具體情況,在任何情況下都實用的,如同沒有包治百病的藥一樣。因而在實施過程中不但要講究力的變化,更要講究同一部位(關節)其各個運動方向上的擒拿技法的變化,擒拿部位的轉換,以及與踢打摔的有機組合,才能形成真正實用的擒拿技術。如:在對其腕部實施某一擒拿技法時,如遇對方反抗,就立刻轉換成在其用力反抗方向上的另一技法,借力使力。這就叫做:“陰陽相變”。也可依據對方的情況和雙方的態勢,轉換成對其指、肘、肩,甚至對其另一臂或腿以至身體軀幹的相應擒拿技術,這就是擒拿部位的轉換。實在不行即脫手疾打,再次尋找機會。這樣才形成絢麗多彩、千變萬化的中國武術實用擒拿技術。 誤區之四 擒拿技術與勁力的巧妙使用與勁力的變化轉換嚴重脫節,甚至分離開來。也就是擒拿技術的每一技法只講單一的用力方向,只講單一技法,單一把位,不講擒拿的力學結構。這樣必使拙勁,無法真正實施擒拿。 擒拿技術並非蠻打硬要,巧是它的靈魂,其術巧、法巧,在使用中更講究力巧,力巧是建立在正確合理地使用力量和借用對方之力的原則上。這就要依據人體骨槓桿、人體運動鏈結構特徵和運動特徵,合理的運用“機械力學”、“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合理巧妙地使用力量。 用巧不用拙,首先要:順其勢,順其勁,依勢變化,陰翻陽轉,不頂不抗。充分利用“合力”、“旋轉力”、“分力”等的作用,橫能破豎,豎能破橫,順則力合,分能轉變對方的勁力方向,圓轉則力回其身,從而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二是要:充分利用雙方肢體接觸後所形成的態勢,合理運用“支點”、“力點”、“力臂”之間的相應力學關係,把握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和力的大小,充分利用“槓桿”、“對偶力”、“角速度”、“線速度”等力學原理。這樣才能合理地使自己的力量,使力量透過骨傳遞集中在所擒的骨關節上,從而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實施分筋錯骨。 三是要:力走螺旋,就是使用旋擰的混元勁,在實施擒拿技術的動作中,必須隨時保持螺旋力。出手雖似直出直入,但是隻要接觸對方的某一肢體,便顯出其是由螺旋力在上下左右、旋擰壓迫,使其無所適從,亦使其肢體,關節產生旋擰,偏離其運動方向,這就是擒拿技術的基本勁力。 四是要:明虛實,剛柔相濟,欲左先右,迴圈相生。在力的使用上,就是纏裹鑽勁和冷脆勁相結合的剛柔相濟的連環勁。拿而不纏裹必遭拙打,拿住又纏裹住了,還必須用十分堅剛的冷疾脆勁抖發之,連拿帶打,沉粘冷脆方能奏效。 誤區之五 技與理脫節。只講技術不講形成技術的機理,這樣使習者只學其技而不懂其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他,帶有相當大的盲目性。在使用上必然混混沌沌不知所從。 實用擒拿技術千變萬化,各門各派手法極多,名稱更是繁雜,但萬變不離其宗,究其機理總有規律可循。擒拿的物件是人,是在不停運動著,對抗中的人,因而首先要瞭解人體的生理結構、運動特點和要害薄弱部位,才能正確理解擒拿技法並掌握。還要掌握運動力學、生物運動力學的基本原則,以便掌握正確的發力、勁力的變換應用,正確理解掌握動作要領,合理地掌握技術、技法。 人體肢體及每個關節的運動都不是“萬向”的,而是依據其生理結構特點存在著特定的幾個運動方向和方式。擒拿技術究其機理,在每個擒拿部位及關節上,無非依據其生理結構和運動特點,只有幾個擒拿的基本形態。技法的變化只不過是手法的不同,因而在研究學習實用擒拿技術時,只要掌握各部位的擒拿基本形態,明其機理,掌握典型技法,就可舉一反三,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手法,組合出各種各樣的實用擒拿技術。 誤區之六 技與法脫節。只講單個技術,不講在實戰中如何運用的技法,這樣的技術是一廂情願的技術,在實戰中是無法應用的。要真正掌握運用擒拿技術,就必須在掌握格鬥技術的基礎上,對擒拿術要做到明理、巧力、熟技、懂法,做到技理相合、技力相融、技法相通。而法尤為重要,“技為體,法為用”。法就是用法,指的是將各個技術相互組合變化,相互轉換的方法;各種手法、勁力陰陽互變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實際攻防搏鬥中,依據對方的情況和變化,使用擒拿技術的方法。如若技、法脫節,只講單個技術,不講對方可能反抗的方向上和反擊手法,不講究在實戰中如何運用的方法,這樣的技術是脫離實際的技術,在實戰中當然用不上。有的技術動作繁瑣,不符合人體生理結構和人體運動規律,怎麼會能用呢?有的甚至意想天開,說什麼看見對方來拳,一把抓住其腕,然後怎樣怎樣。其一、你能看見對方的來拳嗎?國際優秀足球守門員對十二碼來的點球都看不清,而無法判它的方向。幾碼距離的突然出手,你能看得見他的腕子?其二,對方出手是快出速回,而又動作在先,你能一把抓住他的腕子嗎?除非對方伸出手不動或慢慢收回,這可能嗎?就算你抓住對方腕子,對方會隨你心願,不進行反抗嗎?這不是在騙人騙已自欺欺人嗎? 實戰中對抗的雙方都在不斷的運動中,在不斷的對抗變化中,在這樣激烈的對抗中如何實際運用擒拿技術,有它一定的規律和法則。何況任何技術的運用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就要在對抗變化中,因勢利導隨機生變。無數先輩在近千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法,這“技法”就是實施擒拿技術的核心,它是實施擒拿的根本大法。 從以上六個誤區讀者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讀者看了一些書,並照著它練習,然而實際無法應用或根本用不上。這不是中國傳統武術擒拿技術不行,而是你並沒有真正認識和學習到擒拿技術。當然還必須加上自己的刻苦反復練習,熟能生巧,只有做到明理、巧力、熟技、懂法,真正做到技理相合、技法相合,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才能真正掌握實用擒拿技術。
武術有句話:“逢拿必打,逢打必拿”。意思是: 擒拿是以擊打掐拿要害部位,抓經拿脈,分筋錯骨為主要手段,融踢、打、摔、拿為一體,剛柔相濟,陰陽相變,周流圓活,以巧取勝的一種實用技術。具有豐富的內容和深邃的機理和哲理,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但千百年來,由於中國武術門派繁多,門戶極深,大多口傳心授,視為門戶之寶,秘不外傳,授徒傳人也是擇人而行,一般只授一些擒拿的入門功夫,真正的擒拿技術只傳一二人,故爾真正傳世者甚少。
有不少擒拿練習者說:“我買了不少擒拿書籍,照著練可是怎麼用不上?”“人說百擒不如一打,對嗎?”“我照著電視上教的練,使用時當對方一反抗就用不上了,這是為什麼?”有的在信中寫道:“格鬥起來一拳一腳,擒拿技術根本無法使用,這是為什麼?真是巧拿不如拙打嗎?”……等等這些問題都能反映出不少人對武術擒拿的錯誤認識。目前擒拿著述者不少,可是通觀其書,也大多存在著六個誤區,這樣也就更加使人們對中國武術擒拿技術產生誤解,無法真正瞭解和掌握擒拿技術。 誤區之一 首先是對擒拿技術的概念不清,搞不清什麼是擒拿,把擒和拿割裂開來,只講擒,不講拿。 要知道擒拿技術是由擒——分筋錯骨,拿——抓筋拿脈兩大部分所組成,同時還必和踢、打、摔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實施中可先拿後擒,也可擒而拿之,要打中有拿、拿中有打,也可打拿組合,循而複返無有終止。它們之間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拳譜上言道:“只擒不拿,必遭拙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他們認為擒拿就是單純地反挫關節,這又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認識。 一般人們理解為反挫關節指的是向關節運動的反方向用力。但生物尤其是人,在整個生命進化的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在關節運動的反方向上,都有相應的生理結構和強大的肌群所保護,就是一隻雞腿上的關節要想在其運動的反關節上用力將其拆開,一般人恐怕都做不到,何況人體強大的關節。 中國武術擒拿技術的擒法講的是“分筋錯骨”,所謂“錯”指的是使形成關節的一對骨頭位置產生相錯,使其關節超幅度運動而形成分筋錯骨,同時利用一對對偶骨的相錯,來擠壓關節處的運動神經,造成劇烈疼痛而使其喪失抵抗能力。在用力方向,正如“九重天”秘譜中所述:“偏轉三四分,旋擰搬折亦同行。”就是說要向其反關節方向側方三四分(約50°~65°)用力,同時必須旋擰和搬折同時進行,要邊擰邊折;也就是說“錯骨”必須同時在兩個運動軸上進行,如同我們在拆卸其他動物骨關節時,向其反關節側方向上實施旋擰搬折非常省力一樣。這樣更重要的是考慮到了相鄰骨關節的效應性運動和鎖定效應規律,透過對某一關節的分筋錯骨,鎖定其整個運動鏈系統,正確地實施擒拿。而拿是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拿是指擊打、掐拿人體的要害部位。消弱或使對方完全喪失反抗能力。 無數前輩經過數千年的實踐,總結出三十六大穴(直接危害生命的死穴)、二十四麻穴等相應的技法,就是擊打、插拿要害部位以求出手製勝。稱為擒拿法之妙,技擊法之冠。然究其機理,不外是對人體各重要生命系統的薄弱要害部位和神經淺支部位,實施掐拿與擊打。因而研習擒拿技術,就必須瞭解掌握人體的要害部位和神經走向淺支部位及其機理,才能全面學習和掌握擒拿技術。 誤區之二 把擒拿的入門基礎練習,即把對方抓腕、抓領等和在對方不防備情況下的擒拿技術當作擒拿的全部。 這些只不過是過去師傅在傳授弟子時,為學習真正擒拿技術打基礎的練習。透過這些“死把位”擒拿技術的練習,使習者明瞭人體各肢體關節的運動特點、結構特點及對各肢體關節擒拿的基本把位、手法和基本技術,然後才能學習在對抗格鬥中的各種實用擒拿技術。 擒拿技術是分為四大部分:(1)擒拿的基本功,基本手法(刁拿鎖扣,掐插挑頂,擰壓纏旋,別扛折搬,剔盤挫抉,掙斬抱挾,二十四法);(2)擒拿基本技術,即死手(死把位)擒拿,包括被動擒拿(抓領擒拿、抓腕臂擒拿、抓肩背擒拿、扼喉擒拿、抱摟擒拿)和主動擒拿;(3)活手實用擒拿技術(沒有把位,也就是對方並不抓握我肢體的任何一部位,而與我對抗,格鬥,在踢打過程中的擒拿技術);(4)各種奪兇器的擒拿技術。而格鬥中的活手擒拿技術和奪兇器術,才是中國實用擒拿術的主體。 由此可見中國武術擒拿技術的核心是在格鬥過程中所使用的擒拿技術,因而實用擒拿技術必須和踢、打、摔法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才能成為真正完整的實用擒拿技術。由於格鬥中對方在不斷地運動著、變化著,而擒拿技術實施的先決條件是肢體的接觸。在這裡我要說明一下:格鬥中我抓握對方肢體的任何一部位或者對方抓握我肢體的任何部位,這種現象也很少的。真正的實用擒拿並不需要抓握對方就能形成擒拿。因而在實施中必須審時度勢,得機得勢就拿,不得機就變,誘使對方照我的意圖運動,打、踢、摔、拿相間,循循相生。 誤區之三 把對人體的各關節的擒拿技術之間的相互聯絡及其轉換割裂開來,甚至把對人體某一關節的各個運動方向上的擒拿技術相互割裂開來,這樣就把中國武術一個完整的擒拿技術系統割裂成相互無關的單個技術。這樣單個的互不相關的技術在實戰中是無法運用的。 人體的運動表現為肢體的運動和身體在空間的位移運動,而人體的位移運動又是以肢體的運動為前提的。人體肢體的運動不是單一關節,單一骨槓桿的運動,而是相鄰幾個關節乃至全身的運動。也就是說肢體的運動是以鏈運動系統的形式出現,是依據人體解剖結構,關節的運動關係,組成不同的運動鏈子系統,它們之間相互支援,相互制約,相互產生效應性運動和鎖定效應,由此而形成人體的各種特定的複雜運動。因此真正的中國擒拿技術的本質就是在對某一個關節實施分筋錯骨時,利用人體運動鏈的效應性運動規律,使其相鄰關節(尤其是其靠近軀體的上端關節)產生相應的運動,並依據該運動鏈子系統的解剖結構特徵和運動特徵,當其運動到某一位置時,將該運動鏈子系統中相鄰的幾個主要關節和環節全部鎖定,直至將整個人體運動鏈系統鎖定,才能真正造成擒拿。反之,如果只對單一關節或環節實施分筋錯骨時,不考慮相鄰關節和環節的效應性運動和鎖定效應,也就是不考慮對人體整個運動鏈系統的鎖定,怎麼能形成擒拿呢?最多隻能造成單一關節的疼痛和損傷,仍給對方留有充分的反抗餘地。 在對人體某一肢體(運動鏈子系統)實施分筋錯骨時,如果不考慮其他肢體(其他運動鏈系統)對它的支援和保護功能,(如對其腕實施分筋錯骨時,不考慮對其肘肩的鎖定,必遭其肘肩相應運動的解脫和攻擊;如不考慮其另一手和非重心腳對它的保護和支援,必遭其另一手和非重心腳的攻擊),這樣必然形成“拿不如拙打”的局面。 同時如果把人體某一關節的各個運動方向上的擒拿技術相互割裂開來,看不到它們之間的必然的聯絡,單純使用單一技法的話,那麼遭到對方用力反抗時,就必然會無所適從,形成死拿硬要,反遭拙打的局面。 中國武術擒拿技術在其長期的形成實踐中,針對人體的各種運動形式,在其可能的各個對抗方向上,對抗方式上,都有一套完整的相應技術,中國古代哲理從來就講究陰陽相變,循循相生,老子日:“一生二,二生三……以至無窮”。中國武術擒拿技術也不例外。實用擒拿技術中的每一技法,都有依據對方變化的相應技法,因為每一擒拿技術的實施都必須製造和具備一定的條件,而不是不管具體情況,在任何情況下都實用的,如同沒有包治百病的藥一樣。因而在實施過程中不但要講究力的變化,更要講究同一部位(關節)其各個運動方向上的擒拿技法的變化,擒拿部位的轉換,以及與踢打摔的有機組合,才能形成真正實用的擒拿技術。如:在對其腕部實施某一擒拿技法時,如遇對方反抗,就立刻轉換成在其用力反抗方向上的另一技法,借力使力。這就叫做:“陰陽相變”。也可依據對方的情況和雙方的態勢,轉換成對其指、肘、肩,甚至對其另一臂或腿以至身體軀幹的相應擒拿技術,這就是擒拿部位的轉換。實在不行即脫手疾打,再次尋找機會。這樣才形成絢麗多彩、千變萬化的中國武術實用擒拿技術。 誤區之四 擒拿技術與勁力的巧妙使用與勁力的變化轉換嚴重脫節,甚至分離開來。也就是擒拿技術的每一技法只講單一的用力方向,只講單一技法,單一把位,不講擒拿的力學結構。這樣必使拙勁,無法真正實施擒拿。 擒拿技術並非蠻打硬要,巧是它的靈魂,其術巧、法巧,在使用中更講究力巧,力巧是建立在正確合理地使用力量和借用對方之力的原則上。這就要依據人體骨槓桿、人體運動鏈結構特徵和運動特徵,合理的運用“機械力學”、“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合理巧妙地使用力量。 用巧不用拙,首先要:順其勢,順其勁,依勢變化,陰翻陽轉,不頂不抗。充分利用“合力”、“旋轉力”、“分力”等的作用,橫能破豎,豎能破橫,順則力合,分能轉變對方的勁力方向,圓轉則力回其身,從而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二是要:充分利用雙方肢體接觸後所形成的態勢,合理運用“支點”、“力點”、“力臂”之間的相應力學關係,把握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和力的大小,充分利用“槓桿”、“對偶力”、“角速度”、“線速度”等力學原理。這樣才能合理地使自己的力量,使力量透過骨傳遞集中在所擒的骨關節上,從而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實施分筋錯骨。 三是要:力走螺旋,就是使用旋擰的混元勁,在實施擒拿技術的動作中,必須隨時保持螺旋力。出手雖似直出直入,但是隻要接觸對方的某一肢體,便顯出其是由螺旋力在上下左右、旋擰壓迫,使其無所適從,亦使其肢體,關節產生旋擰,偏離其運動方向,這就是擒拿技術的基本勁力。 四是要:明虛實,剛柔相濟,欲左先右,迴圈相生。在力的使用上,就是纏裹鑽勁和冷脆勁相結合的剛柔相濟的連環勁。拿而不纏裹必遭拙打,拿住又纏裹住了,還必須用十分堅剛的冷疾脆勁抖發之,連拿帶打,沉粘冷脆方能奏效。 誤區之五 技與理脫節。只講技術不講形成技術的機理,這樣使習者只學其技而不懂其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他,帶有相當大的盲目性。在使用上必然混混沌沌不知所從。 實用擒拿技術千變萬化,各門各派手法極多,名稱更是繁雜,但萬變不離其宗,究其機理總有規律可循。擒拿的物件是人,是在不停運動著,對抗中的人,因而首先要瞭解人體的生理結構、運動特點和要害薄弱部位,才能正確理解擒拿技法並掌握。還要掌握運動力學、生物運動力學的基本原則,以便掌握正確的發力、勁力的變換應用,正確理解掌握動作要領,合理地掌握技術、技法。 人體肢體及每個關節的運動都不是“萬向”的,而是依據其生理結構特點存在著特定的幾個運動方向和方式。擒拿技術究其機理,在每個擒拿部位及關節上,無非依據其生理結構和運動特點,只有幾個擒拿的基本形態。技法的變化只不過是手法的不同,因而在研究學習實用擒拿技術時,只要掌握各部位的擒拿基本形態,明其機理,掌握典型技法,就可舉一反三,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手法,組合出各種各樣的實用擒拿技術。 誤區之六 技與法脫節。只講單個技術,不講在實戰中如何運用的技法,這樣的技術是一廂情願的技術,在實戰中是無法應用的。要真正掌握運用擒拿技術,就必須在掌握格鬥技術的基礎上,對擒拿術要做到明理、巧力、熟技、懂法,做到技理相合、技力相融、技法相通。而法尤為重要,“技為體,法為用”。法就是用法,指的是將各個技術相互組合變化,相互轉換的方法;各種手法、勁力陰陽互變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實際攻防搏鬥中,依據對方的情況和變化,使用擒拿技術的方法。如若技、法脫節,只講單個技術,不講對方可能反抗的方向上和反擊手法,不講究在實戰中如何運用的方法,這樣的技術是脫離實際的技術,在實戰中當然用不上。有的技術動作繁瑣,不符合人體生理結構和人體運動規律,怎麼會能用呢?有的甚至意想天開,說什麼看見對方來拳,一把抓住其腕,然後怎樣怎樣。其一、你能看見對方的來拳嗎?國際優秀足球守門員對十二碼來的點球都看不清,而無法判它的方向。幾碼距離的突然出手,你能看得見他的腕子?其二,對方出手是快出速回,而又動作在先,你能一把抓住他的腕子嗎?除非對方伸出手不動或慢慢收回,這可能嗎?就算你抓住對方腕子,對方會隨你心願,不進行反抗嗎?這不是在騙人騙已自欺欺人嗎? 實戰中對抗的雙方都在不斷的運動中,在不斷的對抗變化中,在這樣激烈的對抗中如何實際運用擒拿技術,有它一定的規律和法則。何況任何技術的運用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就要在對抗變化中,因勢利導隨機生變。無數先輩在近千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法,這“技法”就是實施擒拿技術的核心,它是實施擒拿的根本大法。 從以上六個誤區讀者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讀者看了一些書,並照著它練習,然而實際無法應用或根本用不上。這不是中國傳統武術擒拿技術不行,而是你並沒有真正認識和學習到擒拿技術。當然還必須加上自己的刻苦反復練習,熟能生巧,只有做到明理、巧力、熟技、懂法,真正做到技理相合、技法相合,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才能真正掌握實用擒拿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