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先啟歷史

    謝謝邀請,燕雲十六州在五代十國的後晉時代(938年),被漢人唾罵千年的臭名昭著的兒皇帝石敬瑭,對契丹稱“兒臣”,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契丹改國號為“遼”以後,由於一直佔領著意義非凡的燕雲十六州,使得160多年的整個北宋王朝的頭上如懸著一支“達摩劍”。

    北宋的宋太宗曾經嘗試以武力收復燕雲十六州,結果被遼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幾乎喪命。宋真宗一朝,為了保住中原江山,與遼簽訂“澶淵之盟”,雖然讓燕雲十六州更加牢固掌握在遼國手裡,但也為北宋王朝贏得了與遼國的百年的和平友好關係。

    燕雲十六州如同鏡中花,水中月,令北宋統治者沉浸在既念念不忘,又無力收復的千古無奈情結之中。

    直到北宋末年,宋徽宗一朝,北宋和遼國以北崛起的金國,簽訂“海上之盟”,聯合夾擊遼國,約定滅遼後,金把燕雲十六州劃歸北宋。因為長達百年的對“燕雲十六州”垂涎,北宋對這個長達百年友好的遼國露出了“猙獰”,撕毀“澶淵之盟”,聯合金國滅掉遼國,以換取燕雲十六州。

    北宋對燕雲十六州的收復,如同“曇花一現”,北宋王朝是“外交低能兒”。

    1123年,北宋如願以償,和金滅掉了遼國。金交割了部分燕雲州郡給北宋,但北宋王朝外交水平很低能,因為私自招降遼國末代皇帝,被金國拿到把柄,以“背盟”的藉口大舉討伐北宋。僅僅兩年後(1125年),金又奪回了燕雲十六州,又兩年(1127年),發生著名的“靖康之恥”,連北宋都被金國吞併。

    北宋所謂收復燕雲十六州,僅僅兩年時間就再次失去了,而且這一失去,從北宋滅亡、南宋建立直至滅亡,就再也無力染指了。

    在這樣的家國沉浮的大背景下,本題所提到的十六州漢族老百姓的態度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種:

    1、遼滅之前:因為遼宋長時間友好,而且遼的漢化很徹底,十六州漢族百姓基本上認為中原漢民與遼地漢民生活習慣相似,且遼宋來往自由,因此,不會有太多祖國情結。

    2、遼滅以後:由於自己真正的祖國遼國被滅,金的野蠻武力侵佔,以及生活和文化習慣上的迥異,自然引起在遼國境內的漢人牴觸和反對金國,很多人把北宋當成心理上的祖國,畢竟那裡生活著與自己相同的文化習慣的族群。所以,遼被滅之後,很多遼地漢人跑回北宋。但“海上之盟”規定宋朝不得隨意招納遼國的漢人,在這方面,北宋的外交政策很懦弱,居然阻止原遼國的漢人南返,這樣就使十六州的漢族老百姓無家可歸,只能屈辱地生活在金國鐵蹄下,對趙宋政權恨之入骨。所以,當金國大舉南下之時,很多十六州的漢族老百姓也參加金軍隊伍,對心理中的祖國開戰。

  • 2 # 李老師歷史課

    北宋王朝收復燕雲十六州其實是分為兩個階段的,因為中間時間跨度很長,所以前後兩次百姓的態度差別還是蠻大的。

    第一階段:宋太宗趙光義時期的兩次北伐

    宋太宗趙光義繼承了哥哥趙匡胤的皇位之後,也為收復燕雲十六州下了不少功夫,他先後發起了兩次大規模的北伐行動,第一次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進行的,第二次是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進行的。雖然這兩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但是當時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傾向性是十分明顯的,因為當時遼國佔領幽州也不過三四十年,老百姓自然更希望迴歸宋朝,畢竟那是自己的祖國。

    所以,宋太宗兩次北伐,都有守軍不戰而降的事兒,尤其是後一次的雍熙北伐打的更漂亮,要不是宋太宗瞎指揮,完全可以收復燕雲十六州。可惜,歷史不能假設,兩次收復行動都以失敗而告終,北宋的實力也在兩次北伐中損失殆盡,再無力發起新一輪的北伐!這是第一階段的北伐,咱們重點說一下北宋王朝第二階段的北伐。

    第二階段:宋徽宗時期的北伐(宣和伐遼)

    宣和伐遼的背景比較複雜一些,當時遼國已經日趨衰落,東北的金國把遼國打的幾乎奄奄一息,於是北宋決定與金國聯合滅遼,報當年一箭之仇!

    這個時候的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已經在遼國的統治下過了將近200年了,遼國當時採用的南北分治的國策,對待漢人一律平等,並沒有把他們當成二等公民,所以漢人那時候對遼國的歸屬感已經很強了,再加上民族融合,當時的燕雲十六州雖然以漢人為主,但是遼人、渤海人也不在少數。所以,北宋連續兩次攻打幽州都以失敗告終,當然這些失敗一方面是因為宋軍統帥無能的結果,但是更重要的是當地百姓更認同遼國,對北宋反而沒多少好感。

    在宋朝人眼裡,此次北伐是神聖的收復祖國領土的行為;但是,燕雲十六州百姓的眼中,這更像是一場侵略戰爭。之所以,後來像燕雲十六州的許多實權派比如郭藥師、張覺等會倒向宋朝,其根本原因在於金國太野蠻了,他們當時只有兩個選擇,倒向金國或者倒向宋朝!相比而言,倒向宋朝他們還是一等國民,畢竟都是漢人,但是在金國可就是兩碼事兒了,金國崛起也不過就五六年的時間,沒有任何文化底蘊,不穩定因素太高,還是宋朝比較靠譜!

    這個時候的燕雲百姓,其實考慮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誰有利於自己就倒向誰,相反一旦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他們立刻就會倒向另一方!郭藥師叛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郭藥師不是漢人也不是遼人,他是渤海人,投降宋朝之後他成了幽州城防司令,在此期間效忠大宋十分賣力。可是,張覺之死改變了他,張覺是平州守將,平州本來被金國霸佔,張覺不堪忍受金人的壓迫選擇投降宋朝。於是,金華人威脅北宋交出張覺,否則立刻開戰,沒想到的是宋朝竟然答應了,真的把張覺的人頭送了過去,郭藥師瞬間抓狂:“若是以後金人索取我郭藥師的人頭,朝廷也照辦嗎?”宋朝的軟弱無能膽小怕事不僅讓郭藥師失望,也令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寒心,所以之後金軍攻打幽州,郭藥師直接就投降了金國,百姓盡皆跟隨。

  • 3 # 八零後愛做夢

    正是:所謂南宋詩人陸游的

    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剛開始時百姓當然是心向中原,希望王師北伐收復失土,但是,再熱的心也經不起暴風冰雨的接連暴擊,北宋燕雲十六州的百姓,至死也沒有等到王師的北伐成功。

    至於後來,燕雲十六州已經不是中原百姓了,他們已經被同化了,生活習俗上已經趨於“遼”化了,一直到元滅遼,明滅元,燕雲十六州才回到中原正統的懷抱。

    所以,明朝時期收回的燕雲十六州,已經不是北宋時的中原百姓了。

  • 4 # 北洋水兵

    不就是燕雲漢人嘛,其實很簡單,燕雲漢人只認同故鄉,只認同在故鄉過自己的日子,而且不受干擾,而且,燕雲漢人得政治認同也和北宋沒啥關係,雖然北宋喜歡攀親戚。

    實際上,趙二之所以熱衷於和燕雲漢人攀親戚,並且沉迷於收復燕雲十六州,實際上是為了遮醜。因為趙二皇位來路不正,不客氣的說是弒君篡位,所以趙二必須要搞點大新聞沖淡弒君篡位的負面影響,並像趙家人和趙家人的奴僕們顯擺:看,我比趙大能幹吧。只不過趙二兩次強行裝逼都慘被打臉。

    其實趙二強行裝逼是有底氣的,因為歷史經驗告訴趙二,大遼並非不可戰勝。首先,契丹的國力就不如北宋。北宋起家的時候有戰馬20多萬匹,歷朝歷代都沒北宋這麼富過,而且宋初宋軍騎兵也接近20萬,而且早期宋軍騎兵還不算廢柴;契丹充其量只有12萬騎兵,其規模比契丹小了快一半。

    第二,北宋出自五代的沙坨集團,而前面那幾個沙坨集團的省長們,對契丹的總體戰績還可以。當然很多人會不信的,但是事實確實如此,沙陀集團的李存勖就曾經憑藉數千騎兵大敗耶律阿保機,打的耶律阿保機不再南下。後晉的孫皇帝也曾經兩次打敗契丹,最猛的一次遼太宗耶律德光騎駱駝逃命。同時後周柴後主也和契丹打過幾次,而且也不落下風。

    而且,早期的契丹以輕騎兵居多,騎兵普遍缺乏防護並且肉搏能力弱,而沙陀騎兵則以肉搏見長,尤其是重騎兵更擅長快速突擊戰術,因此往往能佔得先機。所以,此時宋軍不管實際如何,但是心理上對契丹沒什麼畏懼。

    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即趙二兩次轟轟烈烈且開局不錯的兩次北伐全部以失敗告終。

    打的趙二不僅屁股中箭趴驢車逃命,而且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強行裝逼玩御駕親征。

    宋軍的屍體也被遼軍築城京觀用來誇耀武功、震懾北宋。

    而且最讓人肉疼的是,五代倖存的軍事精英基本上都因這兩次慘敗被徹底葬送。從此宋軍徹底衰落,簡單來說不管是步兵還是騎兵只有十分之一屬於肉搏的重步兵、重騎兵,剩下的九成都是輕裝的弓弩手、弓騎兵,戰鬥力低於0,而且嚴重依賴於工事。

    好了,現在再說說燕雲漢人。實際上燕雲漢人對沙坨得態度是啥,那就是憎恨。畢竟燕雲以前是一個天高皇帝遠獨立的行政區,底層可以為了利益和朝廷派去的省長說不。所以沙坨李氏吞併幽州之後大規模清洗幽州本地豪強,所以幽州對沙坨人也是十分憎恨。連帶著也有沙坨集團的兒孫們。

    同時,燕雲之地本身也是胡漢雜處,要不然也不會形成尾大不掉的地方勢力。我琢磨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扔給契丹也有這麼一方面原因在裡面,就是與其我去接這個燙手山芋,還不如先去燙契丹去。

    只不過並沒有把契丹給燙傷,連水泡都沒燙出來。因為契丹在政治上採取封建聯盟制度,不僅貴族有獨立的封地,帝國境內各個民族只要服從契丹皇帝的權威並向契丹皇帝繳納賦稅、服兵役就可以按照本族的習慣法自治。

    雖然契丹一度把貴族封在燕雲,但是到了遼聖宗時期又把這幫貴族全部給遷了出去,燕雲地區完全採取漢法由漢官自治。所以燕雲漢人對大遼得認同感頗高,連帶結果就是趙二兩次北伐全部失敗,因為得不到燕雲漢人的支援。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燕雲漢人和契丹正處於磨合期,雙方之間必然不太信任,不過最晚趙二第一次北伐之後,燕雲漢人全部被推向契丹那邊。小道訊息,當初趙二圍攻南京的時候,守軍由於兵力不足導致部分宋軍衝進城,當時南京城裡的漢人還給宋軍指路,往哪走是契丹貴族,往哪走是契丹宮殿衙門,然後宋軍不去砍契丹人開始搶劫老百姓,結果漢人和契丹人一起拿著刀子把這些宋軍給剁成了京醬肉絲。

    宋軍:老鄉,我們是大宋王師,我們是來搶劫,啊不,我們拯救你們來啦!

    燕雲漢人:滾!

    與此同時,燕雲漢人也成為大遼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之一,畢竟燕雲漢人出於保衛家鄉的目的幾乎人人習武,其中精英武士的武藝並不比契丹武士差。

    所以,大遼南征的先鋒軍就是燕雲漢人組成的漢軍部隊,同時蕭太后的留守部隊也是燕雲漢軍。結果很不錯,趙三認蕭太后為嬸母,每年上貢歲幣三十萬兩匹,相當於變相向契丹稱臣。

    就這樣遼送和好百年,北宋忽然發現契丹快撐不住了,然後又發現阿骨打的女真勇士怎麼這麼能打,所以鐵血強送可恥的背棄雙方盟約,背後下刀子。當然,以鐵血強送明明實力不濟卻又強行裝逼的尿性自然是打不過大遼的。但是契丹卻在阿骨打的攻勢下日漸不支,這又迫使燕雲漢人必須做出選擇。

    此時燕雲漢人基本上對挫送沒有認同感,可以用痛恨來形容,一是痛恨大慫背盟,害的他們國破家亡;二是不管是歸順大金還是歸順大慫,都要背井離鄉。所以,燕雲漢人是鼓動大金南下滅送的主要推手。

    同時,投降大慫的遼臣在得知必須前往開封任職(監視架空)之後全部反水投了大金,給大金透露大慫的虛實,併力主滅宋。只不過阿骨打對宋友好,但是他弟弟吳乞買不這麼想,因為大金作為一個新興政權,是不會放過虛弱但是有油水可榨的挫送的。只不過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挫送再一次背盟收容了金叛將張覺,而且冊封張覺的文書還被大金給扣了。這個藉口實在是太好了。

    同時,大慫更愚蠢的地方在於,想要把郭藥師交給大金換大金撤軍。郭藥師是燕雲漢人,他統帥的由燕雲漢人組成的常勝軍投奔了北宋,是當時北宋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但是訊息走漏,覺得脖子發涼的郭藥師再次反水,押著宋官投奔了大金,成為大金南下的主力。並且最後他們衝進了開封,把趙家人抓到會寧行牽羊禮。

    所以,燕雲漢人對北宋態度從痛恨的態度上可見燕雲漢人認同契丹而非挫送。但是,這種認同實際上是建立在契丹封建聯盟制度的基礎上,燕雲漢人出於保衛故鄉的目的加盟大遼。所以北宋也非常歧視燕雲漢人,稱他們為漢兒,或是把他們視為胡人,卻忘了自己也出自胡兒。

    只不過,沒有這種封建聯盟制度,燕雲漢人最終也銷聲匿跡了。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是如何劃分?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