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平沙趣說歷史
直隸總督是一個大官,有多大呢?聽我細說。
總督,是明清時期的地方軍政大員,又稱總制。從職權上來說,這個官相當於地方的軍事行政首長,是國家某一片地區的實際或名義最高行政長官,這個一片地區通常是幾個省,但也有例外,比如直隸總督就只管直隸一個省。
清朝長期只有八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湖/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後期還有個東三省總督,不管怎麼算,在這些封疆大吏中,直隸總督地位最高,被稱為“疆臣之首”。
直隸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管轄範圍很是不小,包括今北京、天津、河北大部、河南小部、山東小部等地域,拱衛京畿。
總督掌管軍政大權,或許你會覺得這可能給他們造反的機會,畢竟只要再奪得經濟權,這些總督完全有自立的可能,但這些皇帝也想的透透的,以清朝為例,為了防止總督位久權重,總督名目繁多,儘量分權,而且經常換人,最靠近京城的直隸總督尤為如此。
清代直隸總督可謂五花八門,有實授、署理而未實授、署理、護理、協辦五種,權力最大的當然是實授,但其他也有權力。
從雍正元年至宣統三年,187年間,總共經歷直隸總督74人,99任,其中實授38人,署理30人,護理6人。平均下來,兩年多就換一個總督,調換不能說不頻繁。
如果是權力最大的實授,調換更加頻繁,整個清朝任期超過十年的只有三人,最後一個是李鴻章,可見想要在這個位子上坐的久,獲得清朝統治者的寵信是必須的,而且必須要有足夠的忠誠。
換算到今天,其實沒有跟直隸總督相似的職位,從職權上來說,直隸總督要比今天的河北、河南、山東三省軍隊的總司令員相加,兼三省共同省長,兼三省水利局總局長,兼三省紀檢局總局長級別要低些,但比單獨省長遠遠超過,應該在副國級左右。
真要類比的,總督倒是可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六大行政區政府軍政委員會主席比一比,直隸總督可以跟華北地區相類似。
-
3 # 國史館
直隸總督在晚清是清朝地方督撫裡最重要和最高的職位,號稱疆臣領袖。直隸總督下轄三個省,分別是直隸省(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河北省、北京市二環以外地區和天津市)、山東省和山西省。
但在同治九年以前,疆臣領袖是兩江總督。有清一代,兩江總督由於所管轄的安徽、江蘇、江西和上海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是督撫裡的重中之重。
同治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清廷決定裁撤原來駐防天津的三口通商大臣,改設北洋通商大臣,簡稱北洋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同時決定直隸總督衙門由保定正式移駐天津。此前直隸總督衙門實際上已經因為天津教案而移駐天津了,但未經朝廷正式確認。由此開始,直隸總督的地位大大上升,超越兩江總督成為新的疆臣領袖。
直隸總督地位的上升並不是朝廷的有意安排,而是形勢使然。
晚清的一個突出特徵是內憂外患不斷。1840年以來的兩次鴉片戰爭,列強把戰火延燒到了北京。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咸豐皇帝不得不逃難到熱河的避暑山莊。
咸豐五年,太平軍林開芳部北伐,一度竄擾天津近郊。這讓清廷感覺京畿的安全很成問題。尤其是鴉片戰爭以後,沙俄和日本對東北虎視眈眈,而北韓又處在與日本人的激烈爭奪之中,客觀上不得不調整思路,在外交和國防方面向洋人學習,與國際接軌。
另一方面,經歷太平天國動亂,整個清朝的官場已成外重內輕之勢,地方督撫的權威日重,隱隱然有蓋過朝廷的風頭。同時,曾國藩的湘軍強勢崛起,南方各省的割據趨勢越來越強烈,明顯南重北輕。
於是,同治七年,朝廷一方面調曾國藩為直隸總督,另一方面順應曾國藩自己的要求,大力裁撤百戰功高的湘軍。
同治九年天津教案爆發,曾國藩從直督駐地保定趕往天津,未己病重。
曾國藩在處理天津教案時,由於在對法交涉中過於軟弱和遷就,受到朝中清議的攻訐,他自己“內疚神明、外慚清議”,精神大受刺激。
就在此時,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兩江總督馬新貽在江寧被張汶祥所刺,朝廷猝不及防,手忙腳亂。
同時,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訢馬上意識到,此前撇開曾國藩和湘淮系將領,讓與湘軍毫無關聯的馬新貽擔任號稱疆臣領袖的兩江總督,是非常錯誤的。
馬新貽是出生于山東菏澤的回族人,道光二十九年進士,他與吳棠、袁甲三一樣,是在平定太平軍的起家的統兵大員中,難得的非湘淮系將領,因此受到清廷的重用,被用來與湘軍將領相制衡。
可是清廷的這種制衡卻遭遇湘軍系統的激烈反彈,雖然有曾國藩的強力壓制,但卻暗流湧動,馬新貽的死因就非常可疑,兇手極有可能就是那些心懷不滿被裁撤的湘軍將士。
非常時期,曾國藩必須回任兩江,鎮壓那些蠢蠢欲動的湘軍舊部。而經歷了天津教案,越發顯得直隸總督和三口通商大臣的重要性,之前的崇厚之流難以擔當重任。
於是,朝廷急調曾國藩回任兩江,任命李鴻章接替他的老師曾國藩,為直隸總督。同時將直隸總督衙門從保定遷往天津,把京畿防務的重點放在海防上。由於崇厚是天津教案的主要責任者,他原來擔任的三口通商大臣被撤銷,同時增設北洋大臣,由李鴻章兼任。
由此,直隸總督一職成為李鴻章後半生最重要的政治舞臺。
李鴻章在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的任上,創辦了當時亞洲第一的現代化海軍艦隊,同時創辦電報、鐵路、礦山、冶金、軍工、航運和郵政,在恭親王奕訢的支援下,成為晚清洋務運動的第一人。
同時,由於他的縱橫捭闔的能力和特殊地位,李鴻章也成為中國近代外交第一人,晚清朝廷對日、俄、法的交涉,均以李鴻章馬首是瞻。李鴻章也因此,成為中日甲午戰爭和中法戰爭的實際主持者。雖然李鴻章是直隸總督,但整個東南沿海的海防和外交,實際上掌握在李鴻章一人手裡。
也正是因為如此,直隸總督的影響力和地位大大超越了傳統的兩江總督,成為晚清地方督撫中最重要的的職務。從李鴻章起,直隸總督手握兵權成為慣例。
清廷慣例,不打仗的時候,總督的兵權是要上繳的,但直隸總督例外。這也是直隸總督高於其它總督的主要原因。
直隸總督管轄著北洋水師,光緒元年以前,它的防區涵蓋直隸三省和東北三省,包括烏蘇里江以東和黑龍江以北地方、北韓半島、太平洋西岸的渤海、黃海、東海和日本海,領土和領海面積都十分廣大。
李鴻章以後,直隸總督中最有影響的是榮祿和袁世凱。
榮祿是晚清滿洲親貴中最能幹的人,他任直隸總督時,北洋水師已經覆滅了。但他親掌武衛軍三軍,為慈禧太后在乙亥建儲和庚子之亂時儲存了最後的底氣。
袁世凱任直隸總督,繼承了李鴻章的衣缽,開創了中國現代化的先河。
-
4 # z山海
清代的直隸總督,為正二品官員,加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銜為從一品官員,僅次於位置尊崇的最高官職正一品的“三公”太師、太傅、太保。
直隸總督如加大學士銜則為正一品官員,就與“三公”平級的了。
總督,為地方官員中級別最高、權力最大的軍政官員,除外四川總督管轄一省軍政事務外,其他總督都管轄數省的軍政事務,習稱“封疆大吏”,民間俗稱“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計有直隸、兩江、兩廣、湖廣、閩浙、雲貴、陝甘、四川八個地方總督,後增加東三省總督;另有負責河務管理的河道總督,負責南糧北運供給京師的漕運總督。
總督的職務類似新中國成立初期設立的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東、中南六個大區政府主席,管轄數省政務,但比大區政府主席權力還要大,比大區政府主席還多執掌軍權的權力,直隸、兩江總督另兼北洋、南洋通商大臣,比大區政府主席還多外經外貿權。
直隸總督,在諸總督中地位列第一位。轄區今河北省、天津市,拱衛京畿,京城門戶,天子腳下,戰略地位重要自不必說,而且節制山西、河南、山東軍隊,身兼“北洋通商大臣”,與其他總督只有軍政大權不同,又多了全國外經外貿大權的一半,直隸總督後期又多了執掌北洋水師的權力。
清代著名重臣曾國藩、李鴻章等,皆曾任直隸總督要職。
僅供參考。
-
5 # 腦洞外星人
直隸總督這一職位,最早產生於順治年間,屬於較早設立的職位。這一職位所管轄的地區,正好處於北京周圍,包括今天河北的大部分,山東、河南小部分,以及天津。面積不小,且位置特殊,歷來有疆臣之首的說法。
在直隸總督的位置上,出現過很多名臣。如李衛、劉墉、李鴻章、曾國藩等人。他們在直隸總督的位置上,都做出了一番成績,且名聲較好。
為了更便於直隸總督的管理,朝廷會給他們很多例外的許可權。最直接的辦法,便是讓他們兼任其他官職。如此一來,他們就有處理其他事務的職權了。
最開始是在乾隆十年時,朝廷讓直隸總督兼任直隸河道總管的職位,處理關於河道事務。河道總管主要負責管理京杭大運河、黃河、永定河三條河流的疏通、已經修建堤壩的事務。
這個職位十分重要,關係到向北京運送糧食的漕運、航運,以及兩岸百姓生計的問題。尤其是黃河,在清朝曾多次氾濫。每次氾濫,都給兩岸百姓帶來極大災難。
朝廷把直隸總督兼任轄區內的河道事務,主要是為了讓直隸總督可以從整個轄區的角度處理。不至於因為跟河道總督分權,而導致職權劃分不清,最後出現互相推扯,無人願意承擔的情況出現。
這種辦法,後來咸豐時期,黃河改道山東的時候,也曾用過。當時也是讓山東巡撫,兼任山東河道總督的事務。到了乾隆二十八年的時候,朝廷又讓直隸總督兼任直隸巡撫的職務。
清朝時,巡撫地位雖然低於總督。他們要配合總督的辦事。不過,雙方卻是互相牽制的關係。巡撫可以向朝廷舉報總督。歷史上,這樣的事情曾發生多次。乾隆讓直隸總督兼任巡撫的職位,實際上就是擴大總督的職權。
除此之外,跟其他總督相似,朝廷會讓直隸總督兼任一些位於朝廷中樞的關係。比如兼任兵部尚書,以及都察院右都御史。
雍正皇帝曾下令,如果總督兼任兵部尚書,必須再兼任右都御史的職位。因為兵部尚書的職權是統管全國軍事,調動軍隊,節制武將。
而都察院是朝廷專門用來檢查官員的機構,左都御史是京官專任,右都御史是總督兼任,用來監督地方官員。
這麼做的原因在於,就是為了讓總督可以更好的節制轄區內的武將,以及監督下屬官員。
在兵部尚書和右都御史之外,直隸總督還可以兼任的中樞官職,便是大學士。這一職位屬於正一品官階,也是朝廷最高級別的官階。擁有這個職位的總督,不僅地位高,更有超過轄區內的發言。
他們可以從更大範圍去處置一些軍務政務。不過,一般來說,很少有總督可以兼任大學士。除非是特殊情況,以及可以信任的大臣。
咸豐年間的時候,朝廷又把長盧的鹽政交給直隸總督兼任。在古代,鹽政是一個油水豐厚且重要的職位。
等到同治年間,內憂外患清朝興起洋務運動的情況下。直隸總督的兼職達到了頂點。這個職位可以兼任北洋大臣。等於是當時清朝的洋務、海防,以及外交、軍工、關稅等事務,都交由直隸總督兼任。
直隸總督的衙門,等於清朝的半個外交部。所以,當年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時,手握北洋,身居高位,又能在外交場上從容斡旋。不僅在朝廷上有分量,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地位。風頭一時無二。
回覆列表
要用今天的官職來類比的話,直隸總督類似於兼任了今天的河北、北京、天津三地黨委書記,外加中部戰區司令員,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清朝,直隸總督也被稱為“疆臣領袖”。
直隸總督,全稱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始設於清代順治十八年,康熙八年廢止,雍正八年復設。管轄範圍為河北大部、河南小部、山東小部及京津。總督衙門設定在保定。
由於直隸總督的管轄範圍就包括京師以及周圍的地區,因此其地位極其重要,是拱衛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到了1840年以後,直隸總督還兼任長蘆鹽政和北洋通商大臣,使得直隸總督還要肩負北方最重要的稅收以及外交事務,這無疑使得直隸總督的重要性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
所以直隸總督一任,名臣極多,有著名的李衛、劉墉,也有聞名天下的權奸穆彰阿,還有所謂中興四大名臣之二的曾國藩、李鴻章師徒,袁世凱也是在直隸總督位子上幹了很久。
因為這個位子實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做過直隸總督的,除了基本的要加一個“兵部尚書銜”和“都察院右都御史”以外,不少還要再加個大學士,也就是說,是以宰相的身份來總督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