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蓬安動靜
-
2 # 工作生活Plus
營銷的課程通常都是案例➕理論,從一個成功的案例,引出一個理論或者一個方法論,教你如何營銷。
為什麼學了很多營銷課程卻仍然做不好自己的生意?
1,營銷課程中成功的案例可複製性小。很多營銷的案例都是:某某某透過運用XX策略,成功獲得客戶芳心。
且不說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事事都像案例上說的那麼容易成功,那麼他為何不自己去根據方法運營,獲得成功,白白把這個經驗教給你?
更多的是課程導師覺得這樣能成功,但是真的成不成,對不起,你去當小白鼠試試。
2,營銷課程看似繁多,可背後原理都大致相同
你上了幾十個營銷課程,各種理論,各種案例,其實你到最後發現他們最後講的玩意好像都差不多,就是換了個說法而已。你上十個課程,跟你上一個課程吃透,好像差不多。
為什麼經典的課程經久不衰,因為他講破了營銷的原理。現在課程很多都是在文字上動功夫,換湯不換藥,所以你學很多也覺得用不上。
總結營銷成功從來不是學課程能學來的,你要在實際性營銷中,深入思考和運用自己的營銷學。這需要時間以及經驗的積累。
如果真能上幾門課就會營銷,那些教師早就自己去幹了,哪還會給你上課。
-
3 # 李呦呦
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人學了很多關於營銷的課程,聽課的時候覺得信心滿滿,躊躇滿志,結果過後到真正要做的時候,卻不知道如何下手。
甚至有這種現象,部分人前一天對某個idea想想很激動,結果第二天一動不動,實際上不是他們懶,而是不知道怎麼做。
針對這些現象,我總結了一下原因,就是我們在學習到某個知識的時候不是馬上就去用,而是覺得這些知識學習到了,等到能用的時候就用起來,而不是立馬行動,所以很多人學完這個技能就著急立馬去學習另一個技能,結果沒有一個技能是真正用起來的。
不管是自媒體,還是內容電商,我們要獲取使用者,總會需要很多營銷的方法,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
那麼,我們如何將自己學習到的東西更好的運用起來呢?
1.即學即用
比如你剛學了一個如何寫出讓人慾罷不能的文案技巧,看過例子後就要立馬行動起來,自己也寫一個,這樣你有了真正實操的經驗,打鐵要趁熱。
3.一個方法不斷的嘗試,就會出現新的方法
有的時候,人的大腦接觸一些資訊後會刺激出一些新的東西。比如你剛看一篇怎麼寫高轉化文案的文章,那麼此時你可能會想到某些場景,比如你曾經看過的案例等等。當你把看到的這個寫轉化文案的方法不斷的去嘗試、總結,你就會形成一些新的認識,這些知識就刻在你骨子裡了,隨時可以拿來用。
-
4 # 王and魏
紙上談兵,在一個成功的案例上來分析營銷手段,用到現實生活中基本沒用。
上課的時候給打雞血似的,等你去用的時候會發現這些根本都用不上,講課的人誇誇其談,會給你洗腦,會給你說那些所謂的乾貨
僅自己觀點,不喜勿噴
-
5 # 彭堤
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人學了很多關於營銷的課程,聽課的時候覺得信心滿滿,躊躇滿志,結果過後到真正要做的時候,卻不知道如何下手。
就那實體店來說 實體店 有幾個要素
選址
對於實體店來說選址非常重要 選址不對對於實體店流量問題可能存在很大隱患 沒有流量 可能要更大金錢獲取流量
產品
做實體店 沒有好的產品 一切營銷都是扯淡
比如做餐飲的 你的產品不好吃 在好的營銷客戶都會離開
不管學習在多的課程 在多的營銷 都要在產品上下功夫。我的建議是:不要盲目地聽各種營銷課程,一定要先做好產品 在掌握基本營銷知識和技能做到這一點,您就超越了90%的營銷人
-
6 # 佩奇媽的育兒記
營銷課多是理論➕成功案例的模式,一個品牌或產品的成功是因為符合了某項方法,可當我們把這個方法用到自己的品牌中卻沒有成功,為什麼呢?這需要我們瞭解一個概念:倖存者偏差。
1.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它是一種常見的邏輯的謬誤。我們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一些被篩選掉的關鍵資訊。
2.倖存者偏差案例比如,Oppo和Vivo手機賣得好,營銷課上可能會分析是定價合適、抓住了拍照的功能點,請流量明星代言等等,可是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它們的前身是步步高,在超強的線下渠道,幾乎到哪都能看到線下店,所以購買力就上來了。實操遠比課堂上的情況,複雜的多。
3.如何避免倖存者偏差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倖存者偏差呢?
第一,不要盲從權威
人們總是傾向於認可權威的話,照搬全信。但是權威的話,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決策的依據。
第二,要向失敗者學習
馬雲曾經說過,我創業10年以來最大的心得是永遠去思考別人是怎麼失敗的。
比起看成功案例,吳曉波的《大敗局》更有參考意義。
第三,要向反對者學習
你做了一個產品,想收集一些使用者的意見。很多熱心使用者給你提了各種意見,希望改善某些功能,但這些人可能都是你的產品的倖存者,他們覺得你的產品其實還不錯,還願意繼續用下去,所以才會給你提意見。 可是那些真正覺得你的產品其實很爛的人,他可能用了一次之後就把你的軟體給解除安裝了,他們的意見其實可能會更重要。
第四,多問幾個為什麼
從問題出發,不斷追問為什麼,找到根本原因。
-
7 # 朱老四聊社群
我來回到你這個問題:為什麼聽那麼多的營銷課,用不上?
1、你聽到了太多無用的資訊,也就是說你辨別資訊的能力,是比較弱一點。
無用的資訊包括:
①過於理論化的東西。我的建議就是,如果不是實操的東西,告訴你怎麼做的實用技巧,其他的講理論的東西,全部放過,沒有價值,這些內容基本上都是一些營銷理論家發明出來,讓你們繳納認知稅的,就為了說明人家很懂,你得好好學的洗腦內容。
②過於延展的資訊。網際網路資訊太龐雜了,而且每個營銷課都有自己的觀點和認知,一旦延伸開來,就哪怕一篇百科中的陌生名詞,都足夠你查閱、理解好幾天的,一定要聚焦,比如我就想解決這個問題。好的,那我就盯著這個問題來展開,其他的內容全部放過,對於營銷人來說,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勝過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如果不小心延展開來,就是現在的這種感覺學了很多東西,但最終還是記不住、用不上的感覺。
2、你聽課的方法有些欠妥。我們聽課是為了解決問題,絕非是為了接受洗腦,帶著你的目的,並且把這個目的始終擺放在第一位。
①聽課的時候始終抱著你的目的,並且一定要把它寫在A4紙上,聽課的過程中,感覺到那點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實用技巧,就把他記在紙上,一定是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的,其他的內容放過即可,你所記錄的東西,也就是這節課給你的價值,其他的不用覺得可惜。
②營銷是一個系統,涉及到的知識面很廣,可能很多時候聽著很新鮮,但最後什麼都記不住,,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完全涉獵到,最終什麼也用不上,這種方式一定要摒棄。別期待一下打通營銷的任動二脈,由點到面,一點一點學習,我就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那我一切以這一個點為核心。很多時候我們選出5-10篇文章,把裡邊最精華的東西摘錄出來,對比一下,你想要的答案已經大差不差,所以絕對不是說學的越多越好。
3、營銷能力不是聽課聽出來的,而是實操出來的。
所以很多時候用不上也很正常,因為沒有人比你更瞭解你的產品、你的企業、你的使用者和市場,營銷能力的高低,其實就是你實操多少的反映,對我來說,聽課就只是獲取一門技巧而已,我拿去市場做測試,透過測試來提升營銷能力,別期待聽課來提升你的能力,這一點都不現實,只會耍嘴皮子,一到實幹上兩眼蒙圈的人我見過太多了。
期待更多的人能夠早日找到營銷之道。
-
8 # 啊呆呆啊
首先,現在很多營銷課的目的不是為了教會你如何營銷,而是讓你把口袋裡的錢拿出去買他的課程。
至於你聽了有沒有用,並不是他關心的,他們關心的只是這一期有多少人花錢聽課。
第二,營銷是受時代和現實影響的,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套路,生搬硬套不過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像國慶前幾天的國旗頭像,就是一波很成功的營銷。迎合社會現狀,迎合大家的愛國熱情,但如果在其他時間段,可能就不會有這麼高的熱度。
第三,營銷的差異性。
營銷課的乾貨可能是有的,但可能你並不適用。
第四,誤導
就好像名人的發家史,他不會告訴你,他成功用了多少關係,有什麼背景,只會告訴你他跟你一樣都是白手起家,甚至可能會被渲染的比你還慘,引起你的共鳴。
這時候你就會想了,自己又不比別人差,他能成功,你做了為什麼不能,所以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但往往他沒告訴你的部分,才是問題的關鍵。
如果上幾次課就能成為營銷高手,那還怎麼收智商稅。凡事不外乎多學、多練,機遇到了,自然就能一鳴驚人。
回覆列表
生存和發展是機構發展的兩個階段,只有具備基本生存能力才可以突破發展,往往想跨過生存直接談發展的機構,後期良性經營的可持續性都不是太好,對於經營者來說,學習的目的和方法也同樣重要,很多人抱著走捷徑的態度去學習,往往被業績暴增,一套解決經營問題的方法等吸引,也同樣想著可以有一種模式可以迅速解決經營困境,而其實任何方法的背後都是有一套思維邏輯,提升思維認知比單純方法更有用。
舉例:當你機構缺少進店顧客量的時候,你要思考的不一定是馬上做拓客活動,而要做分析後做決策,比如開業多久,目前顧客量,顧客來源,目標顧客群體,消費習慣,有哪些需求,機構有哪些專案可以滿足需求,市場情況,然後再做營銷方案,執行方案,總結等,這樣你會發現每一次營銷會更有效,所以你要提升系統思考能力,而非單純的一個解決方法來拿到機構用,因為每家機構的情況是不同的。
這裡給幾點建議做參考:
一:培養系統思考能力
二:總結提煉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小範圍試錯並及時修正方案
一:培養系統思考能力
從看待問題的角度開始,從片面的看待一個經營問題,到系統思考問題背後真正的邏輯,學習營銷課程也是一樣,先了解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根據自身的知識盲區來匹配有效的學習課程,比如上面舉的例子,當出現顧客量少的時候,不要單純的以為進店量少,還有可能顧客流失率大於進店量,如果透過分析,顧客的流失率的確大於進店量,就要去深度思考是專案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還是在顧客需求的培養和挖掘上欠缺,或者是自身機構的服務和其他方面未能讓顧客滿意,這就是我經常說的,經營問題從來都不是單獨存在,一定是相互聯絡,而要想真正找到解決方案,就需要找到真正問題的核心。就像我們要創業前要把握兩方面,一個顧客真實的痛點和你可以提供的有效解決方案一樣,並不是你想象出來。

二:總結提煉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得到某方面的啟示或者解決方案,而如果只是聽,但是並沒有結合自己機構經營狀態做分析,那麼學習的時候往往無效,因為你學習的熱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遺忘和淡化,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機構學習勵志課程一樣,學習後一週熱情滿滿,一個月後出現懈怠,再過一段時間基本恢復原狀,因為機構本身缺少文化體系,單純的靠幾次培訓的衝擊,只是短期效果而並不能解決真實問題,真實問題可能是需要你做出自己機構的文化,價值觀並很好的落實執行,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小範圍試錯並及時修正
我們在接收任何認為有用的知識的時候,不要急於馬上實施,可以先小範圍試錯,瞭解顧客反應和市場反應,比如當你聽到一套拓客方案非常好,馬上去複製到機構,然後推出以後,效果不理想,完全可以先從認為感興趣的顧客開始,瞭解顧客反應和反饋,及時修正,然後再大範圍推廣,這樣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所有的營銷問題都是有一定的共性和參考性,所謂的解決方法就是在市場驗證以後有效,但並非所有機構都有效,因為決定條件會很多,所有學會方法背後的邏輯比單純學習一套方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