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阿哥,本意是滿語中稱呼年輕的家庭男子的意思。就如格格一樣。後面阿哥多用於稱呼貴族家庭的少爺,親王的兒子也稱呼阿哥。當然普遍指代沒有正式受封的皇子。

    貝勒,是滿語天生貴族的意思。最初,努爾哈赤反叛大明,建立了八旗制度,以貝勒作為旗主,所以當時的貝勒地位很高,如代善等四人為四大貝勒,阿濟格四人為四小貝勒。皇太極建立清政權,引入漢族制度設定親王郡王,貝勒降為皇族或蒙古爵第三級封爵。

    貝子,是滿語貝勒的複數形式。皇太極建立清政權,貝子成為皇族與蒙古爵第四級封爵。

    通常,貝勒與貝子只授予皇族與蒙古貴族,唯一例外是乾隆授福康安以貝子爵。

  • 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阿哥是清朝對無封爵皇子的一種稱呼,並不是一個職務或者一級爵位。換言之,被稱為阿哥的皇子通常是沒有獲得爵位的。當皇子獲封爵位之後,則以爵位稱之。以清高宗弘曆為例,在雍正十一年正式受封寶親王之前,雖然清高宗早已於雍正元年被父親清世宗密立為皇太子,但是因為是秘密立儲、並沒有公開。所以雍正十一年之前,清高宗的身份只是四阿哥或者皇四子,既不是皇太子、也不是“王爺”!雍正十一年之後,因為受封寶親王,清高宗才真正成為了“王爺”,成為了寶親王。除此之外,雖然無封爵的皇子被稱為阿哥,但是阿哥卻不是皇子專屬。因為阿哥本身是早期滿洲人對子侄輩的一種通稱,所以理論上滿洲人都可以稱子侄輩男子為阿哥。清朝入關之後,阿哥被賦予了特殊含義,但是除了皇子之外,宗室子弟也依然可以使用阿哥這個稱呼。甚至一些貴族子弟、普通旗人私底下也有使用阿哥這個稱呼的。

    貝子、貝勒則完全不同!貝子、貝勒是清朝的一級爵位,只有獲得貝子、貝勒爵位者才能被稱為貝子、貝勒,其他人是不能隨便使用的!否則便是違法,是要遭到嚴懲的。既然貝子、貝勒是一級爵位,那自然也就不是皇子專屬,理論上只要獲封相應爵位,都是貝子、貝勒。很多人認為,貝子、貝勒是皇族專屬,其實不然!皇族不一定有資格獲封貝子、貝勒,非皇族卻不一定不可以。

    清朝的皇族分為宗室和覺羅,是以清顯祖塔克世(清太祖努爾哈赤父親)為基準進行的二次劃分。塔克世的後代稱宗室,用黃帶子;清景祖覺昌安(努爾哈赤祖父)兄弟六人除塔克世以外的後代稱覺羅,用紅帶子;覺昌安叔伯的後代則直接被排除在了皇族之外。清朝宗室爵位系統中的貝子、貝勒,理論上只授予宗室黃帶子,作為皇族的覺羅紅帶子也沒有資格染指,覺羅紅帶子只能和異姓功臣一起角逐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等爵位。但是,這其中依然是有特例的,清初有部分覺羅紅帶子實際上是獲得了宗室爵位的,如努爾哈赤的五叔塔察篇古。按後來的制度,實際上塔察篇古屬於覺羅,是沒有資格獲得宗室爵位的。但是,因為清初制度不甚健全,順治初年,塔察篇古依然被追封為了恪恭貝勒。除了清初的特例,清朝便只有福康安父子獲得過非宗室受封宗室爵位的殊榮了,福康安生前實封貝子、死後追封郡王,連帶著其作古多年的父親傅恆也跟著沾光,被追贈了郡王銜。這件事眾所周知,這裡就不鋪開說了。

    雖然宗室爵位中有貝子、貝勒兩個等級,但是貝子、貝勒卻不是宗室爵位專屬。在清朝的另一爵位系中也同樣有貝子、貝勒爵位,那就是外藩爵位系統。清朝的外藩爵位系統通常授予外藩蒙古、回部、西藏等邊疆少數民族首領。而這一爵位系統中也有貝子、貝勒這兩個等級。換言之,外藩蒙古、回部、西藏的貴族也可以擁有貝子、貝勒爵位,當然,實際操作中這一爵位系統中的貝子、貝勒絕大多數被授予了外藩蒙古貴族。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也都能明白了,阿哥是稱呼,不是爵位,而貝子、貝勒是爵位。阿哥可以被授予貝子、貝勒爵位,但是貝子、貝勒不一定是阿哥,外藩蒙古也是存在貝子、貝勒的。同時,貝子通常是清朝皇子封爵的起步爵位,除了一些因特殊原因被認為壓低者,皇子封爵通常最低為貝子。但是,清朝除了皇子之外的宗室也同樣可以被封為貝子、貝勒。如著名的怡賢親王胤祥,他的兒子並不屬於皇子範疇,但是他的庶長子弘昌依然被封為了貝勒。由於清朝宗室爵位實行降等襲爵制度和考封制度(變相降等),遠支宗室除了鐵帽子親王、郡王的後代,幾乎很少有能夠進入入八分之列的,獲封貝子、貝勒的,就更加是鳳毛麟角了。即便鐵帽子王,除了襲爵的一支,能夠進入入八分之列的,實際上也非常少。以清末著名的宗室肅順為例,肅順是鄭慎親王烏爾恭阿庶出的兒子,他嫡出的哥哥端華承襲了鄭親王爵位。但是,肅順雖然後來受到清文宗重用、權勢甚至不比他哥哥端華差多少,但是他的爵位卻只是三等輔國將軍,離貝子、貝勒還差著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和一至三等鎮國將軍、一至二等輔國將軍好多級……

    最後我們來認識一下清朝的宗室爵位和外藩爵位。清朝的宗室爵位分為入八分和不入八分,即入八分可以享受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八項特殊待遇,並且可以分得下五旗多少不等的牛錄作為旗份,不入八分者則沒有。入八分爵位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爵位為不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和一至三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以及奉恩將軍,沒有封爵者稱閒散宗室。清朝實行降等襲爵制度,以親王為例,親王的繼承人只能襲郡王爵位、而不是親王,傳一代降一級,直到降為入八分鎮國公為止,之後以入八分鎮國公世襲罔替,其他爵位以此類推。除了襲爵的兒子,該親王的其他兒子則參加考封,以父親的親王爵和各自生母的地位(即嫡庶之別)確定基準爵位,嫡出之子的基準爵位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側福晉所生之子為二等鎮國將軍、妾生之子為三等輔國將軍。然後統一組織考試,按照考試成績在基準爵位基礎上降等,全優授予基準爵位,兩優一平降一等,一優二平、二優一劣降二等,三平、一優一平一劣降三等;一優兩劣、兩平一劣、一平兩劣及全劣直接哪涼快哪待著去,沒有封爵!其他爵位以此類推。當然,皇帝如果願意加碼也是可以的,如怡賢親王胤祥的庶長子弘昌,按照制度,側福晉所生的他,基準爵位只是二等鎮國將軍,即便考試全優也只能授予這個爵位。但是,清世宗和胤祥的關係人所共知,雖然胤祥並不喜歡這個兒子、清世宗也不太待見這個侄子,但是弘昌依然被清世宗封為了貝子,而這個爵位已然遠高於親王嫡子的基準爵位了!乾隆元年,弘昌更是被晉封為了貝勒。至於受到“弘晳逆案”牽連,那是後來的事情了。

    再說外藩爵位。清朝的外藩爵位系統大體和宗室爵位類似,只是加入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汗和塔布囊等級別,前七級是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雖然和宗室爵位基本一致,但實際含金量卻要遠低於宗室爵位。如果在中央沒有差使,即便是外藩親王也不過就是“地頭蛇”罷了。但是,如果皇帝倚重,則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以著名的扎薩克博多勒噶臺親王僧格林沁為例,因為僧王是“祺祥政變”的重要參與者,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掌權之後,僧王地位崇高,他這位外藩親王的地位實際上要遠高於那些沒有實權的宗室親王!但這一切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僅僅是因為恩出於上!普通的外藩親王,實際地位還是要低於宗室親王的,甚至要低於皇子受封的郡王、貝勒、貝子!

  • 3 # 西府趙王爺

    我們常在一些宮廷劇裡頭看到親王、阿哥、貝勒貝子之類的稱謂。

    親王當然是比較容易理解,可是,後面的這三種稱謂,卻是比較容易讓人混淆的。

    尤其是貝勒貝子區別到底在哪裡,現在還有很多人完全不知情的。

    首先這些稱呼都是清朝皇室成員才有的,其中“阿哥”最容易理解,那就是皇子的意思。就是人家滿族的一個特有稱呼而已。就更他們管父皇較皇阿瑪,管母后叫皇額娘一樣。

    而貝勒與貝子則就不一樣了,這個稱號是“爵位”,是清朝皇室爵位系統中組成部分。

    滿清皇室爵位是這樣的: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十二級。

    阿哥是皇帝老子的兒子們,這一點是比較好理解的。

    如果要將阿哥跟貝勒貝子做一種區分的話,大家只要知道阿哥是沒有被受封過的人,那就等於知道貝勒貝子是受封過的。

    至於貝勒和貝子,雖然同為皇族,稱謂只有一字之差,地位卻相差不少 !

    在滿族皇室貴族之中,貝勒是簡化過的,它完全稱謂是多羅貝勒。貝子全稱為固山貝子!在清朝還沒有建立之前,女真的貴族等級真的是超級簡單,大家長的所有兒子統稱為貝勒,所以那個時候的貝勒,不管是地位,還是待遇,都是相當之高的,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區分。

    比如在努爾哈赤時代,努爾哈赤的兒子們,便是貝勒。像著名的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其權力僅次於努爾哈赤。

    但清朝建立起來之後,滿族皇室正式確立了封號等級制度,皇太極引入漢族制度,設定親王郡王,於是乎貝勒排在第三,至於貝子,自然就是排在了第四。一般來講,皇子們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被封為貝勒,或者貝子,一般是15歲左右。而成年後,皇帝會按照其功勞大小或者重視程度,再為兒子們加封,即郡王、親王,沒有加封的邊一直是貝勒。

    而對於大多數皇子來說,這些爵位可能就是他們頂點了,畢竟皇位只有一個。由於他們的爵位是世襲的,只能家中世子繼承,其他的兒子則就是貝勒或者貝子。

    其中親王的兒子封貝勒,郡王的兒子封貝子。然後這樣一級一級傳下去。

    順治六年規定:親王一子封世子(準親王),其餘封多羅貝勒,郡王一子封長子(準郡王),其餘封固山貝子。

    如此看來,兩者雖說有所區別,但是也有共通點,那就是所謂的世襲制,就是說,除了有功有恩得到受封之外,世襲是比較容易讓大家理解的。

    最後總結一下,皇帝的兒子統稱阿哥,而貝勒和貝子,分別是清朝皇室爵位中的第三等級和第四等級的爵位,也就是說貝勒的地位高於貝子!

  • 4 # 壹刀令

    我們知道,在清朝皇帝的縱多兒孫中,按照嫡庶血緣、軍功大小、“文治武功”等等,在皇帝的考察下,有的被封為親王、貝勒、貝子等等各種爵位或官職。那麼回到題主的題問,其中的貝勒和貝子又是什麼關係了?

    貝勒和貝子的關係

    首先,貝勒只是皇室中的一種爵位。但並不只是只有皇帝的兒子,才可以被封為貝勒;一些郡王的兒子也可以被封為貝勒,貝勒的爵位,會從郡王那邊繼承過來。

    郡王又是怎麼來的了?一般來說,親王的嫡長子會繼承“親王”這個爵位,但是其他的兒子,就只有被封為郡王的份兒了,所以貝勒後來大多數都是郡王的兒子。

    但在清朝建國之初,1努爾哈赤在赫圖阿喇登基為汗時,設的“四大貝勒”可不與後來權勢弱的貝勒一樣,他們手中可是擁有很大的權力。

    努爾哈赤去世時,命令四大貝勒共同輔政,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只不過後來皇太極登上了皇位,但其他的貝勒爺手中的權力也還是不容小覷的。

    (皇太極和海蘭珠結婚劇照)

    但是,這些貝勒的兒子們,只能封為貝子,不再具有貝勒的爵位。除非他們受到了皇帝的特殊賞賜,那就另當別論了!所以貝勒和貝子這麼一經比較,貝勒的地位顯然高於貝子的!

    阿哥和貝勒又有什麼區別了?

    前邊我們提到,貝勒是一種爵位,但阿哥可不是,阿哥是皇帝的兒子(看過清宮劇的朋友應該都很熟悉,吳奇隆演的四阿哥,帥氣而又多情)。當然,阿哥在後來有了爵位以後,他也可以當貝勒。

    (吳奇隆劇照)

    只不過這些清朝的皇子中,他們在沒有爵位之前,統一的稱呼就是阿哥,後來如果有什麼功勞,被封為其他的什麼官職,那就要另當別論了,不能再以阿哥的身份稱呼。

    但是,即便是沒有爵位的阿哥,他們也都是皇帝的兒子,一般人也是不敢輕易冒犯的,畢竟出身於皇室家族,朝中大臣也是需要對他們敬畏三分。

    綜上小結

    皇帝的兒子們統一的稱呼為: 阿哥; 郡王的兒子就是貝勒。緊接著,貝勒的兒子們才是貝子。

    三種稱謂雖然都代表了不同的地位,但究其根本,都屬於皇族宗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伊朗挫敗一起刺殺聖城旅指揮官蘇萊馬尼的計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