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猴格大人

    謝邀。陳新甲被處死純屬他自己作死。

    陳新甲,重慶人,以舉人出身官至兵部尚書,可以說是非常勵志。而且陳新甲這個人還是比較有才的,真正的通曉軍事,且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宮內宮外都有他的朋友,所以哪怕他在任期間“邊事日頹”,也仍然深得崇禎信任。

    那麼陳新甲為何被殺呢?大家都知道,是因為私下與清廷議和,結果事情洩露,被當作替罪羊殺掉了。事情大致是這樣,但他並不是因背鍋被殺,純粹是因為不作不死。

    當初陳新甲私下派人與清廷議和,並且得到了崇禎的默許。既然是秘密議和,保密工作肯定得到位,但很遺憾,陳新甲並沒有做好保密工作。

    “一日,所遣職方郎馬紹愉以密語報,新甲視之置几上。其家僮誤以為塘報也,付之抄傳,於是言路譁然。”陳新甲把與清廷秘密來往的信件就這樣隨意放在桌子上,結果僕人以為這是準備抄送出去的塘報,就拿出去發給外官了,結果,自然是滿朝譁然。

    畢竟奴兒哈赤曾任明朝建州左衛指揮使,他的起兵是不折不扣的造反行為,現在你跟反賊議和,怕萬曆皇帝的棺材板壓不住啊!

    崇禎雖然默許陳新甲的議和行為,但公開場合當然得裝出一副震驚的樣子,所以崇禎假模假樣的切責了陳新甲一番。

    按說這麼大的事,領導不把你下獄,而只是無關痛癢的切責一番,就證明這是在愛護你,所以你得做好有錯就認的姿態,積極認錯,改過自新,然後你好我好大家好就行了。

    但陳新甲卻沒有這麼覺悟,在皇帝切責他以後,他不僅不認錯,反而“自詡其功”,這下可就讓崇禎下不來臺了,這是在公然打皇帝的臉啊,崇禎非常氣憤,把他打入監獄。而陳新甲進了監獄,才反應過來自己做錯了,他首先做的不是趕緊認錯,而是派人去賄賂內外官員,讓他們幫忙說好話。結果事情被皇帝知道,陳新甲就是不死也得死了。

  • 2 # 小院之觀

    陳新甲被處死,實際上折射出的是崇禎在議和一事上首鼠兩端,模稜兩可的心態。之前發過陳新甲之死的文章,予諸君參考。

    陳新甲受密使與滿清和議的時間,是在崇禎十五年前後,其時松錦之戰已經結束,明朝精銳盡喪,作為兵部尚書,陳新甲自然罪不可沒,暴脾氣的崇禎可是動不動就砍大臣腦袋的,這樣大的失敗,砍了陳新甲對崇禎來說也不算什麼。

    但陳新甲實際上頗受崇禎賞識,新甲當然會被彈劾,崇禎並未同意他的自請辭職。事實上崇禎是信任陳新甲的,所以才會授意他與後金秘密議和並取得了一定進展。

    “以和議委新甲,手詔往返者數十,皆成以勿洩。”

    在當時環境下,明朝在松錦戰場精銳盡喪,總督洪承疇被俘投降,國內流匪縱橫馳騁,地方不斷告急,總督傅宗龍、汪喬年出討都兵敗被殺,形勢已極其嚴峻。明朝既無能力、更無實力在多線同時作戰,在此情況下,議和是最合乎局勢的選擇。

    一、崇禎的態度和選擇

    崇禎面臨著選擇,戰還是和。從後世諸多資料來看,崇禎的態度相當值得玩味。一方面,崇禎在表面上是主戰派,不肯承認後金越來越強,邊防已經癱瘓的現實,同時還要面對國內的遍地烽煙,在多線作戰的巨大壓力下拼命死撐。另一方面,事實上崇禎對擺平國內國外雙重的巨大威脅並無把握,思想有對後金的妥協心理,這才有了授意陳新甲秘密同滿清議和。

    但是,在議和的態度上,崇禎還是放不下天朝上國的架子。崇禎十五年時,陳新甲奉命派人赴遼瀋與清議和,所持的憑證竟是皇帝頒給陳新甲的赦諭,並且其中內容口氣極大,“遼瀋有休兵息民之意”“國家開誠懷遠似不難聽從”之類話語,放到後金剛剛起兵或是努爾哈赤在寧遠城下受傷身亡時候,似乎還可商榷,松錦之戰後,明朝事實上已經喪失了與後金講條件的大部分資本。

    對於真正的政治家皇太極來說,一眼就看穿了崇禎色厲內荏的本質,“札內竟無實和之語”,“皆藐視中國,實無講和之真心”,崇禎不切實際的議和方案,使得他在議和道路上出師不利,試探性的議和碰了釘子,意味著後面的路更難走,也動搖了崇禎的決心。本身,議和如此重大之事,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兩人可以辦到,這就牽涉到另一個問題,朝廷內外對議和的態度。

    二、明朝朝廷內外對議和的態度

    雖然形式如此緊迫,明朝內外上下還是始終缺乏議和的環境與氣氛。從袁崇煥到楊嗣昌,面對後金問題時,都曾提出過和議,楊嗣昌更是堅定的議和派。但對朝廷大多數人來說,天朝上國的概念根深蒂固,不到清兵的刀真正架到脖子上,他們是斷然不會贊成和議的。

    議和被斥為“頓忘國賊”、“損威辱國”、“沮師養寇”,是“禍胎”,將“釀無窮之釁”。主持議和者無不背惡名。袁崇煥終以“謀款通敵”之罪被磔,支援袁崇煥的閣臣錢龍錫以“密謀王款”之罪長成不赦。閣臣楊嗣昌主持議和,弄得舉朝譁然,攻之者甚眾,兵部尚書盧象升亦諷其“閃燦奸欺欺”、諷其不“盡忠”。

    議和即是誤國,群臣的態度是堅決主戰,並且是逼戰,也即是逼守將出戰,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端坐京城的大臣們是看不到的,即使看到也會選擇性失明,不管局勢如何,必須出戰,“一日不戰”便會“流言四起”,松錦之戰也是被這樣斷送的。

    議和派一旦提出自己的觀點,必定被群起而攻之,越是如此,越無人敢提,在這樣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崇禎更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否則必定被噴得體無完膚。但事實逼迫著崇禎不得不做兩手準備,議和也是其中之一,但這時形式已經逆轉,能否議成,已不單是明朝能決定的了,還要看後金的態度。

    三、後金對議和的態度

    後金從起事以來,對議和其實始終是持開放態度的。努爾哈赤起兵,提出所謂“七大恨”,並非是以要滅亡明朝為目的。起初的後金,只是類似於歷史上匈奴、契丹等民族,對財物人口的興趣遠遠大於攻城掠地,不要說問鼎中原,就連逐鹿遼東,對他們也是幻想。

    天命三年,也即1618年時,後金攻破撫順,將人畜搶掠一空後,不做停留,立即毀城撤兵。在與明朝長期的戰爭中,後金看到了明朝的戰力,胃口也變得越來越大,但這時,努爾哈赤的要求也只是希望得到明朝的承認,能夠得到封賞而已。努爾哈赤還是明智的,明朝如果不內亂,靠後金的兵力要吞併明朝遠遠不夠。所以,努爾哈赤曾多次派人言和,但當時明朝的態度是“大彰撻伐,以振國威”,“務朝殄滅,以奠封疆”,決無議和之事可言。

    到了皇太極繼位,後金也認識到了明朝還是有實力的,皇太極和袁崇煥彼此都有議和之意,兩人之間互派使者進行議和,斷斷續續進行了有三年之久。當時明朝還是佔據上風,兩人在歲納和退地還人的問題上爭執不下,邊打邊議。

    “今若修好,城池地方作何退出?官生男婦作何送還?”

    直到寧錦大捷後袁崇煥去職,皇太極這才求和無門,等到皇太極繞過寧遠、山海關,長驅直入,直犯北京後,袁崇煥被殺,議和大門對皇太極關閉。

    即便如此,到了明朝松錦之戰敗局已定時,皇太極的態度還是“和好固朕之夙願”,陳新甲派遣職方郎中馬紹愉攜崇禎皇帝敕書至瀋陽與清議和,皇太極“報書許之。以書授紹愉,遣人護送”,事實上議和的大門又重新開啟了。

    馬紹愉甚至組建了百人的議和團前往瀋陽談判,哪怕帶去的仍只是崇禎的一道敕書,皇太極還是甚為禮待。在當前局勢逆轉,清強明弱的對比下,皇太極也並未採用文臣“今彼納貢稱臣”的建議,提出的議和條件還是金銀及互市,“每歲責國饋兼金萬兩、銀百萬兩。中國饋人參千斤、貂皮千張”彼此互送逃人,“以寧遠雙樹堡中間土嶺為貴國界,以塔山為中國界,”以連山為適中之地,兩國俱於此互市。”並說倘願和好,“爾速遣使資和書及誓書來,予亦遣使資和書及誓書以往。若不願和好,再勿遣使致書。”

    這個條件,在當時形勢下來看,也並非太過苛刻,清國已經事實上成立,每年送出點金銀換取邊境太平,得以集中力量討平農民軍,為明朝續一波命,未來再圖遼東,就當時來看,可謂是上策。畢竟最後明朝亡於李自成,而非亡於清。

    可惜馬紹愉回去不久,陳新甲就因議和之事被棄市,明朝再未遣使致書,皇太極也就有了藉口“屢欲與明修好,而彼國君臣執迷不悟”,再次攻明,自此,議和之門永遠地關閉了。

    所以事實上,議和失敗之責任不在任何人,只在於崇禎,至於陳新甲,他只是議和中的一顆棋子,既然崇禎不想暴露自己議和的想法,他自然也就必死無疑了。

    參考資料:

    《明通鑑》《明史》《崇禎實錄》《清太宗實錄》《明清史料》

  • 3 # 山澗清泉流

    明崇禎帝時期,為何兵部尚書陳新甲落得個下獄處死的結局?

    陳新甲的被處死像預防針一樣使大臣徹底對領導崇禎不敢擔責任、讓下屬背黑鍋、坐黑牢、尋找替罪羊、當替死鬼的行為產生免疫力。

    兵部尚書陳新甲被崇禎下獄處死是明朝版的《皇帝的新裝》,崇禎皇帝與“滿清議和”的家醜被陳新甲洩露了出來,說明一下啊!陳新甲雖然說出了皇帝沒穿衣服(議和)的行為,但陳新甲卻不是故意說的,他是因為疏忽大意被家僕把“與滿清議和”的A級用火漆加密的檔案當成塘報發到媒體、電臺、網路上面去了,於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皇帝要與滿清議和,接著滿庭朝野的口水邀約著民間老百姓的口水都向崇禎黑壓壓地湧來,大家都知道崇禎本來就是虛榮心重喜歡打腫臉充胖子的人,他怎麼會把自己被滿清打敗了需要“議和”的慫樣給全國臣民看,這相當於赤裸裸、一絲不掛地在大街上讓大家觀看欣賞崇禎與“滿清議和”的裸體真人秀。

    而陳新甲是洩密出皇帝想和滿清“議和”的大小孩,於是崇禎讓陳新甲當替死鬼擋住輿論,他要給大明全體臣民一個交代。

    崇禎處死陳新甲向大明臣民證明我崇禎皇帝是有骨氣的,絕對會和滿清血戰到底,根本不會割地賠款和滿清議和,導致崇禎失去了最後一次和滿清議和的機會。

    接下來,崇禎陷入了內外交困,陷入了被兩面夾攻進退兩難的泥潭,不僅要和李自成、張獻忠打內戰,又要和關外滿清打對外戰爭。

    戰爭就像農家老百姓說的鴨子一樣是扁嘴蟲,一旦餵養就會窮。

    連年的戰爭胃口太大了,它吃空了大明國庫,沒錢餵養戰爭這個扁口蟲只好把餵養的任務攤派給老百姓,本來崇禎任期內天時也和他唱反調,旱災、蝗災、水災、兵災、匪災這些災混合成天災人禍也是圍攻崇禎王朝。

    大明子民早已經被這種災、那種災搞得顆粒無收、面黃肌瘦、飢腸轆轆,這時候朝廷又要從他們的血液抽出三大響——遼餉、剿餉、練餉使他們休克死亡。

    此時的子民恨大明朝像恨吸血的蝙蝠一樣恨。

    於是這些子民迎接李自成闖王,紛紛丟了鋤頭、犁,賣了耕牛,一把火燒掉自己的房子,拖家帶口領著娘娘崽崽義無反顧參加革命隊伍跟隨闖王革大明王朝的命去了。

    此時的大明朝算百病纏身,內部有膽結石、肝硬化、心臟病、胃出血、膀胱炎等等一系列病,外部有四肢麻木、牛皮癬、牛丁瘡、骨折、淤青、紅腫等等病。

    的確大明王朝內外交困。

    陳新甲被崇禎處死我得出的觀點是:

    1崇禎這人沒有擔當,出了一點事就讓屬下當替死鬼當替罪羊。

    2崇禎這人虛榮心太重,家裡出了一點醜事就會心慌意亂,立場不堅定,沒有乾綱獨斷的氣魄,千面鑼在響,不敢一錘定音,議和就議和,你們那麼多嘴巴反對議和我一錘定音就要議和堵住你們這些反對者的臭嘴。

    3陳新甲疏忽大意把議和這麼機密的A級加密檔案就隨手丟在辦公桌上,秘書誤以為是普通塘報,把機密檔案當成普通訊件交給大明各省駐京辦事處傳抄發行,導致議和秘密全城全國皆知。

    終於崇禎沒有頂住輿論壓力把陳新甲當成替死鬼處死了。

    陳新甲的被處死徹底讓大臣看清了崇禎的虛榮心重、不敢擔當責任的可怕處。

    以後得日子裡,再沒有一個大臣敢主動演黑臉讓領導崇禎演紅臉角色了。

    崇禎出了事就喜歡把球踢給下屬替他擋刀挨劍,崇禎喜歡找替死鬼的致命弱點導致後來南遷南京沒有一個大臣願主動唱黑臉提出“南遷”這個臺階讓崇禎順坡下驢。

    崇禎南遷不成功和殺陳新甲是今生前世的翻版,道理是一樣的,作為領導沒有擔當,沒有乾綱獨斷、力排眾議的魄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一戰時期德國製造了一臺超重型坦克,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