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誩哥有話說
-
2 # 師明禮
在清朝後宮,按照不同的標準有如下排名。
(1)清朝君主的生母所屬的家族。
①葉赫那拉氏:皇太極,同治,光緒。
②鈕祜祿氏:乾隆,咸豐。
喜塔臘氏:努爾哈赤,道光。
佟佳氏:康熙。
烏雅氏:雍正。
魏佳氏:嘉慶
瓜爾佳氏:溥儀。
清朝12帝裡,葉赫那拉氏竟然生了三個皇帝,鈕祜祿氏和喜塔臘氏緊隨其後,生了兩個,其餘的則是隻有一個。
(2)清朝皇后所屬的家族。
以下皇后數量排名包含廢后,追諡的皇后。(喜塔臘氏中,努爾哈赤的母親不計算在內)
①鈕祜祿氏:6位皇后。
②博爾濟吉特氏:5位皇后。
④其他只有1位皇后的:董鄂氏,赫舍里氏,烏雅氏,烏拉那拉氏,富察氏,輝發那拉氏,魏佳氏,喜塔臘氏,薩克達氏,阿魯特氏,郭布羅氏。
清朝皇貴妃地位尊重,僅僅在皇后之下,如果沒有皇后,皇貴妃則等同於皇后,因此,皇貴妃的數量統計如下(含追諡)。
富察氏:5位皇貴妃。
他他拉氏:3位皇貴妃。
1位皇貴妃的:佟佳氏,瓜爾佳氏,章佳氏,鈕祜祿氏,金佳氏,高佳氏,劉佳氏,烏雅氏。
綜合起來排名的話,冠軍是鈕祜祿氏,為清朝貢獻了6個皇后,2個皇帝,1個皇貴妃;
亞軍是博爾濟吉特氏,為清朝貢獻了5個皇后,1個皇帝;
季軍是葉赫那拉氏,為清朝貢獻了3個皇后,3個皇帝;
第四名是佟佳氏,為清朝貢獻了3個皇后,1個皇帝,1個皇貴妃;
第五名是喜塔臘氏,為清朝貢獻了1個皇后,2個皇帝;
難怪《甄嬛傳》裡甄嬛霸氣的說,我是鈕祜祿甄嬛,鈕祜祿氏出的皇后皇帝數量之多,遠超其他氏;葉赫那拉氏也很牛,3帝3後;博爾濟吉特氏不太知名,但是後宮裡妃嬪姓博爾濟吉特的很多。
-
3 # 閒話紫禁
其實是風水輪流轉。我只說說我自己比較熟悉的清前期吧,截止到乾隆朝。
皇太極和順治時期,後宮的主流是蒙古族后妃。皇太極後宮地位最高的五位后妃,均為蒙古族,而且都行博爾濟吉特氏。雖然姓氏相同,但她們也不全是親戚,其中兩位林丹汗的遺孀。剩下三位,即皇后、宸妃和莊妃(孝莊),她們出自一家,而且是姑侄關係。皇后是宸妃和莊妃的親姑姑。
順治繼位後,延續滿蒙聯姻的傳統,由孝莊做主,兩位皇后均來自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第一位皇后是孝莊的之女,第二位則是孝莊的侄孫女。雖然康熙的母親佟氏和順治最寵愛的妃子董鄂妃都不是蒙古族妃子,但順治朝後宮的主流仍然是以孝莊為核心的蒙古族后妃。佟氏和董鄂妃都備受排擠。
到了康熙時期,局勢發生一些變化,孝莊也不再堅持皇后必須是蒙古出身。其實前朝後宮是存在緊密互動的。對於後宮主位的選擇,與前朝大臣及其家族勢力息息相關。比如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出自輔政大臣索尼家族,索尼的叔叔希福,兒子索額圖都曾任大學士。康熙的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也出自鐵血世家,其父也是輔政大臣遏必隆。
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則出自康熙皇帝的母家,佟佳氏。第三任皇后死後,康熙再不立後,居貴妃之位、主理後宮的,是康熙的另一個表妹佟佳氏,也就是康熙第三任皇后的妹妹。而這一時期,前朝有國舅佟國綱、佟國維,後有佟國維的兒子隆科多。佟氏家族興盛一時,有“佟半朝”之稱。
不過隨著索額圖、隆科多先後被康熙、雍正拘死,赫舍里氏和佟佳氏先後沒落。與此同時,富察氏興起。代表人物是康熙朝大學士馬齊、內大臣馬武,他倆是親兄弟,一文一武,一外一內,勢力很大。當時有一種說法是“二馬吃盡天下草”。
誰知“二馬”只是一個開端,馬齊高壽且一直居高位,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老臣,地位和影響無人能及,加上乾隆的皇后富察氏,也出自其家族。富察氏逐步走向極盛,富察皇后的兄弟傅清、傅恆,傅恆的兒子福康安、福長安等,均居高位。
因此後宮與前朝是存在聯動的,有時是後宮帶動前朝,比如康熙的母親佟氏早逝,但康熙重用其舅,隆科多亦是雍正的“國舅”,佟氏一族可以說是以外戚身份發家;有時是前朝帶動後宮,比如康熙皇帝的前兩個皇后,均出自輔政大臣家族,顯然處於安撫前朝重臣的需要。而富察家族發家也並非始於富察皇后,她的幾個伯父在康熙朝已經建立了文治武功,為富察家族與皇子的聯姻奠定基礎。而富察皇后深得乾隆寵信,家族又人才輩出,致使富察氏在乾隆時期風頭無二,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家族。
-
4 # 落英君
清朝有八大姓氏,八大家族,分別是佟佳氏),關(瓜爾佳氏),馬(馬佳氏),索(索綽羅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鈕祜祿氏)八姓。
-
5 # 孔六十三
清朝的皇帝基本都是政治婚姻(其他朝代也一樣),皇帝立後,甚至納妃都是為了攏絡朝臣,進而穩定朝廷。所以雖然後宮妃嬪重多,但大都出自滿族八大姓,即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鈕鈷祿氏。而真正受寵的、掌權的女子(主要包括太后、皇后、妃嬪),孃家在朝堂上一般也都很有勢力,所謂後宮與朝堂秘不可分就是這個道理。
清朝的後宮沒有哪個姓氏是一直都很牛的,皇帝也不會讓這種現象出現。所以說要說哪個姓氏最牛,我們要階段性的來看。
先說清朝的創始人努爾哈赤的後宮。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哈哈那扎青,姓佟佳氏,努爾哈赤在還沒起家時做了她們家的上門女婿。按說這姓應該很牛吧,大清的創始人都給他們家當上門女婿,但這位哈哈那扎青並不被丈夫喜愛,她自己二十多歲便英年早逝,兩個兒子也不被努爾哈赤喜歡,長子褚英還被丈夫殺掉了,真是可悲可嘆!
努爾哈赤共有14個后妃,大都是他在統一女真各部時,為穩定與各部的關係而結的親。真正在後妃中混的最好,時間最長的要數他的第二任大妃富察.袞代,她很受努爾哈赤的信任和喜愛,而且跟隨他三十多年。
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後宮,最牛的非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莫屬。當時的大清為了攏絡蒙古各部,很多皇室成員都娶蒙古貴族為妻。皇太極稱帝以後,連皇后在內的五宮后妃全是蒙古族的博爾濟吉特氏,其中皇后哲哲、宸妃海蘭珠和莊妃木布木泰即後來的孝莊文皇后都出自蒙古科爾沁部,且三人還是姑侄關係。
博爾濟吉特氏在後宮的勢力還延續到了順治帝和康熙帝兩朝。順治帝的兩任皇后都是來自他母親的孃家博爾濟吉特氏,雖然他都不喜歡,博爾濟吉特氏在後宮的地位無人能撼動。康熙繼任早期,由祖母孝莊輔佐,別說後宮,就是前朝她說話的分量也很大。
康熙在任的六十多年裡,歷任很多后妃。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出身大家,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家族雖在朝堂顯赫,但她卻英年早逝。後來的兩任皇后分別為鈕鈷祿氏和佟佳氏,也都早亡。而在康熙朝生子一最多,又壽命最長的要數榮妃馬佳氏和德妃(雍正帝生母)烏雅氏。
雍正帝后宮中孝聖憲皇后烏拉那拉氏的地位無人撼動,與雍正帝也是夫婦和順。乾隆帝的生母鈕鈷祿氏,則是當了太后以後才在後宮中如魚得水,享盡榮華。
乾隆帝的原配富察氏很受丈夫敬愛,兩人恩愛非常,陪伴乾隆帝二十多年後去逝。繼後輝發那拉氏才是管理後宮時間最長的皇后。
嘉慶帝的原配喜塔臘氏在嘉慶二年就去逝了,繼後鈕鈷祿氏一直打理他的後宮,道光帝繼位後封她為皇太后,一直到道光二十年才去逝。
道光帝生前三任皇后其中兩任為鈕鈷祿氏,一任為佟佳氏,博爾濟吉特氏因為撫養咸豐帝,死後被追尊為太后。
咸豐的后妃中最出名的就是慈安和慈禧,慈安是鈕鈷祿氏,從被咸豐帝封為皇后起,一直到她去逝,在後宮她的地位都是最高的。慈禧是葉赫那拉氏,同治帝生母。咸豐帝死後,與慈安分居東、西兩宮,共尊為皇太后。慈禧垂簾聽政四十多年,前朝、後宮基本都是她說了算,同治帝和光緒帝的皇后也都不敢違逆她。
綜合清朝十幾位皇帝的後宮,出皇后、寵妃最多的姓氏應該是鈕鈷祿氏、佟佳氏和那拉氏。
-
6 # 歷史課課代表
在清朝,除了皇帝所姓的愛新覺羅氏以外,就屬滿洲八大姓最為尊貴了。而在八大姓氏之中,鈕祜祿氏又因為先後出了六位清朝皇后而成為後宮最牛的姓氏,其實鈕祜祿氏清朝後宮“稱王稱霸”是清朝中後期的事情,而在清朝早期,後宮姓氏的霸主則是清一色出身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
一、博爾濟吉特氏:後金初建時,由於需要聯合蒙古各部共同對付明朝,所以後金統治者開始透過聯姻的方式籠絡蒙古上層貴族。滿洲統治者不僅自己迎娶蒙古女子,同時還讓宗室親貴們大量迎娶蒙古女子,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皇太極後宮中的一後四妃了,她們不僅全都出自蒙古,並且都是姓博爾濟吉特氏。皇太極時期,博爾濟吉特氏嬪妃不僅在數量上佔據優勢,同時她們也是皇太極後宮中的為尊高的妃嬪,連很多滿洲嬪妃都無法與之比肩。後來,清朝入關,順治帝一前一後兩位皇后也都是蒙古博爾濟吉特氏,雖然,這兩位皇后都不為順治帝所喜愛,甚至出現了一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被廢的情況,但是由於孝莊皇太后的緣故,博爾濟吉特氏在順治朝的後宮中仍然是一支獨大,無比尊崇。
二、鈕祜祿氏:隨著清朝在全國各地統治的逐步確立,從康熙朝以後,蒙古的作用開始下降,最為明顯的就是蒙古嬪妃數量和地位的下降。與此同時滿洲嬪妃的地位開始上升,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鈕祜祿氏,這個姓氏在清朝不得了,先後出了六位皇后、七位皇妃。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乾隆帝生母孝聖憲皇后和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的慈安皇太后,前者為清朝最長壽最幸福的皇太后,後者為清朝晉升速度最快的皇后。
除了以上兩個姓氏之外,在清朝後宮中,富察氏、葉赫那拉氏、烏拉那拉氏也是比較著名的姓氏,但是相比於博爾濟吉特氏和鈕祜祿氏,這些姓氏就實在是非主流了。
回覆列表
清帝后宮最牛隻能是那拉氏,沒有之一
那拉氏,又譯納喇氏、納蘭氏。那拉氏是滿族的一個大氏族,到明朝末年,那拉氏分成了葉赫那拉、哈達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
這個那拉氏有多牛呢?有清一代,那拉氏一共為清朝皇室光是皇后就輸送了6位,有名妃嬪更是有十數位。說一句冠絕後宮都是在謙虛,說句誇張的:200餘年,這一打清朝皇帝身上流著的都是那拉氏的血。
我們就簡略看下這六位那拉氏的皇后都是誰
孝慈高皇后(葉赫那喇氏)
孝慈高皇后(1575~1603年),大名鼎鼎的孟古哲哲,十四歲時嫁給努爾哈赤。婚後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皇太極。萬曆三十一年病逝,享年二十九歲,後金天命九年(1624年)遷葬東京陵,天聰三年(1629年)遷葬福陵。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尊其母為孝慈皇后,經累朝加諡,最終諡號為“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后”。
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即大妃阿巴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極繼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後被立為大妃,為努爾哈赤生下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後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享年36歲。孝敬憲皇后(烏喇那喇氏)
孝敬憲皇后(1681年-1731年),烏拉納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后,滿洲正黃旗人,內大臣步軍統領雲騎尉費揚古之女。康熙三十年(被康熙帝賜封給當時的皇四子胤禛為嫡福晉。雍正元年(1722年)冊為皇后,雍正九年崩逝。乾隆二年,與雍正帝合葬於清泰陵。諡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后。純帝繼皇后(輝發那喇氏)
1718年-1766年,輝發那拉氏(《清史稿》記載為烏拉那拉氏),如懿的原型就是她。滿洲鑲藍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曆,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冊立為皇后。乾隆三十一年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
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葉赫那喇氏)
這位就不多說了,大家都認識。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老佛爺”慈禧。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喇氏)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慈禧的侄女兒,光緒的表姐。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
所以清朝後宮之中,真心找不到可以跟那拉氏扳手腕的人,宮鬥什麼的看看就好,別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