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影桂花樹

    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歷經國破家亡,千辛萬苦,漂泊江南,看到南宋小朝庭,偏隅杭州,不思收復破碎的山河。她想起了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也想起了,氣吞山河的項羽。寫下了這首蕩起迴腸的短短二十字的絕句。諷刺朝庭安於現狀,不思收復河山,暖風燻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也悲憫遺民淚盡胡臣裡,遙望南師又一年的幾多傷悲,幾多無奈。這首詩應該在夏日寫的,所題《夏日絕句》。

  • 2 # 模小范創業

    夏日的意思表示作者的心如夏天的太陽那樣豪放。原文意思是人活在這世界上,就要做一個人上之人,就要有傑出的貢獻!即使是已經死了,也要成為魔鬼中的霸者,領導群魔!我(李清照)直到今天還在想念當初楚漢爭雄時的項羽,因為兵敗,寧願死去也無顏面對自己的江東父老!這是何等的氣概啊!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

    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傑”,為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於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湧出來,震撼人心。

    最後兩句,詩人透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

    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裡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 3 # 佟家寧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借古喻今,表達了對宋代當局者的強烈不滿和自己的愛國情懷。

    項羽尚且知恥,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可宋代小朝庭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同時也對臨陣逃脫的丈夫趙明成表達了失望之情。

  • 4 # 使用者9635879133446

    羽扇

    羽扇輕搖動

    心智隨風生

    蚊蠅不敢近

    煩雜無影蹤

    多少過往事

    手搖心平靜

    項羽會搖扇

    肯定過江東

    海洋

  • 5 # 三國逐夢

    一般來說,詩詞的名字都會表明詩詞的大致寫作指向,如杜甫的《蜀相》寫的是諸葛亮,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寫的是赤壁之戰等等。但從名字和內容來看,李清照的這首詩好像沒有任何關係,這是為什麼?

    首先要說的,肯定不是失誤,尤其是從創作背景來看,更是如此。

    李清照是兩宋之際人,前半生生活在繁花似錦的北宋,無憂無慮一直到長大、結婚,從其詩詞中就能看出她生活的多姿多彩,尤其是嫁了一個同樣才華的丈夫,更讓這種幸福達到頂峰。 如果不是意外的出現,或許李清照會一直如此幸福下去,中國文學史上也會多一位擅長寫個人、家庭情感的女詞人,更會少一位憂國憂民的偉大女詞人。

    “國家不幸詩家幸”,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南下,北宋滅亡,徹底改變了李清照的一生。 建炎三年(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知江寧(南京)府,某一天晚上城中發生叛亂,關鍵時刻趙明誠沒有履行職責,不敢抵抗,棄城而走。人都不是完美的,可能以前李清照沒有發現這一點,或者說下意識的忽略了這些,沉浸在幸福裡不願醒來。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一切醜陋暴露出來,對本就沉浸在亡國之痛的李清照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後來二人在逃亡至烏江渡河時,李清照寫下這首《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表明時間,“絕句”表明體裁,這首短詩是五言絕句。詩是在誇項羽生是像張良、那樣的人傑,即便死也會死而又靈,成為鬼中英雄。所以在面臨生的苟且時,他拒絕渡江,選擇了死亡。死的壯烈至極,與趙明誠聞風而逃形成了鮮明對比,是對趙明誠的諷刺。

    “絕”字有一語雙關之一,不僅僅是表明體裁,也表明了項羽所處的境地,相比之下,趙明誠的處境遠不及此卻棄城而逃,更顯卑劣,同時更蘊含了對苟安一隅的朝廷的諷刺。所以本詩的題目和內容還是有關聯的,只不過比較內斂,不易發現。

    李清照倒是痛快了,發洩了自己情緒,但至此夫妻二人就有了裂痕,再也回不到從前。不久後,趙明誠鬱郁而亡。李清照的下半生一直不順,晚景淒涼,但這不幸給了她抒發情感的靈泉,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女詞人。

    僅代表個人觀點。

  • 6 # 品味幽默

    詩名倒不需過分解讀,古詩分律詩和絕句,各有平仄字數押韻對仗等的規定,這是夏日某天寫的五言絕句。就叫了夏日絕句。本身 並無深意。

    《夏日絕句》

    生當做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讚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中,兵敗自殺。

    譯文: 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詩寫得豪邁,簡直不似出自一個女子之手。這詩主要是嘲諷他丈夫趙明誠的,稍帶暗諷了下潰逃中的南宋朝廷。

    為什麼如此說?先看下作者情況: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濟南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 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 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 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

    李清照是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女兒。從小生活優越,未婚前就以才氣聞名天下是個異常有才的白富美。 她嫁的老公趙明誠是南宋初年官員、學者。左僕射趙挺之第三子,亦是名門之後。而且本身也才華出眾,是金石學的代表人物。 原本兩人的感情非常好,一起研究金石收藏倒也其樂融融。但後來越明誠出去做官又養了姬妾,兩人感情產生隔膜,以至於後期李清照的作品多哀怨之作。

    趙明誠只做了一年的江寧知府便因為失職而罷了官。原因是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營統治官王亦叛亂,此事被下屬察覺,並做了彙報, 但趙明誠似乎並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沒有指示應對措施。於是下屬自行佈陣,以防不測。 是夜,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準備的下屬成功擊敗。到天亮時,下屬前去找尋趙明誠報告,卻發現他早就利用繩子從城牆上逃跑了 。 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一去不返,她從 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不久,趙明誠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趙、李分別時,局勢更糟。

    1129年,他們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語氣氛尷尬,行致烏江,站在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 翩,心潮激盪。面對浩浩江水,隨口就吟誦出了這首《夏日絕句》。

    可以想見當時李清照的心情,兵荒馬亂地逃難,前期青州的家被兵亂所毀,損失大量收藏品,老公又心不在自己身上,且為官臨陣脫逃沒半點氣慨,丈夫與項羽寧死不逃形成鮮明對比。此詩借項羽來嘲諷丈夫的怯懦,也恨南宋朝廷的怯懦,使自己顛沛流離。 從李清照的詞裡,很多都寫到喝酒,可見她性格有豪邁的一面,才能寫出如此有氣魄的詩作。她詩中氣憤老公所做所為外,也有恨自己是女兒身,不能上陣殺敵報國光只能看一群男兒窩囊廢潰逃的怨氣。

  • 7 # 海浮山頑石

    據考證這首詩作於建炎三年己酉(公元1129年)四五月間,故名《夏日絕句》。據李清照《金石錄後序》記載,這一年的三月,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已經被罷官免職,而烏江又是在趙明誠夫婦二人尋找住處時,所必經之路。故李清照能有感而發寫下來這首絕句。

    這首詩透過歌頌項羽不肯忍辱偷生、渡江而東的英雄行為,來諷刺宋高宗苟安江南,不圖北上的妥協投降態度,表現了詩人的愛國熱與昂揚的人生觀

  • 8 # 十峰

    易安風骨拒江東,

    稼軒豪邁暗戀終。

    放翁示兒熱血祭,

    誰說南宋英傑空。

  • 9 # 桃花塢裡桃花扇

    “……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幬枕簟涼″《採桑子》。她的前半生,的確是幸福的。但愛、又是最難的事。上帝到底嫉妒了。在南渡後的建炎三年,夫君趙明誠逢旨赴任江寧知府,不久屬下武官發動叛亂,趙明誠卻棄城而逃,棄城中百姓於不顧,棄相愛又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妻子於不顧,不日又旋即身亡。這讓李清照哀傷不巳,同時也是她後半生動盪生活的開始……。期間,清照又因看到丈夫的本性竟也匿潛汙穢與可恥,遇大事即顯露懦弱與自私的賤質,她於是就憑著自身的胸襟與風骨,又有感於楚霸王項羽寧可自殺也決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氣概,寫下了《夏日絕句》這首流傳千古的詩。請注意第三句“至今思項羽″,它既是前二句的“果″、也是後一句的“果″,項羽坦然面對死亡的底蘊與豪氣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羞恥之心,而這,亦正是自己的丈夫和南宋朝廷所欠缺的,所以才思念項羽!……清照這一愛憎分明的觀點、我是由衷認可的!……但我還知曉唐代詩人杜牧、也有一首描寫項羽兵敗潰圍來到烏江邊的另一說法,表明“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認為“江東子弟多才俊″,很有可能“捲土重來未可知″的!杜牧是用“翻案法″的逆向之忖,以惋惜、追悔、假設的情調作出的寓意寄望。就像他寫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一樣,均為反說其事,是不符合真實原貌的。……從個性小析、項羽優柔寡斷、又桀驁不訓。他錯過了韓信,又氣死了范增(這二人能幫他奪得天下的),…他是遠遜於劉邦的明智及作為的。……再回至清照的後半生裡,她老了卻仍能苦撐歲月之煎熬,填寫憂時憂民、沉鬱雄渾的慢詞,如《聲聲慢》《永遇樂》等,那她的晚景會不會被塵世的驚濤駭浪所湮滅、或被家破人亡的哀痛所摧毀呢?不會的!就憑著“至今思項羽″的那份意志、能讓她看到最後的風清朗月,月圓花好。……或許她還會想到,待走完滄桑人世終會相聚。浮花浪蕊的人生,又怎會那麼容易就斷了的?!……(謝謝啦)!!

  • 10 # 梧桐樹邊羽

    《夏日絕句》是一首古體詩。

    什麼是絕句?詩中四句即為絕句,八句為律詩。絕句又分為古絕和律絕,只有律絕才是需要遵守平仄格式的,我們一般通稱為“五絕”或者“七絕”,而不遵守平仄格律的絕句我們稱“古絕”,同時又和七言古體詩合稱為“五古”、“七古”。

    《夏日絕句》是一首五古中的五言絕句,標絕句並沒什麼問題。

    為什麼不取一個和項羽有關的詩題呢?

    那是因為這首詩雖然引用了項羽的英雄事蹟,但是寫作意圖並非因項羽而起。

    北宋靖康二年,金國大軍攻陷汴梁,俘虜了宋徽宗、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史稱“靖康之恥”。

    趙宋王朝南逃的亂世中,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趙明誠得到訊息,御營軍官王亦要發動叛亂,他連忙偷偷地用繩子縋城逃跑了,連李清照都沒有帶走。結果叛亂被下屬平定,李清照雖然有驚無險,卻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一去不返。

    後來趙明誠上任湖州,夏日中行致烏江。站在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心潮激盪,面對浩浩江水,吟就了這首詩。

    李清照不過借項羽的意氣,澆自己的塊壘。她稱頌的是項羽那種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是用來對比趙明誠的膽小怕死,並非專門頌揚項羽本人,自然不會專門取個歌頌項羽的詩題。

    比如咱們在寫自己身邊人不做好事的時候,在文章裡誇雷鋒,是不是要把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寫成“紀念雷鋒”?當然不要。

    李清照也並不願明白地表達自己心內想法,畢竟自己老公嘛,不好諷刺得過於露骨,所以針對時間“夏日”隨意取了個《夏日絕句》的類似於無題的名字。

    結果還是羞了老公,趙明誠愧悔難當,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到湖州後不久病故。

    不想這首絕句卻名垂千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學周易風水學,讀哪種書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