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在晚清民初的政壇上,徐世昌可是舉足輕重而又叱吒風雲的人物,他與袁世凱私交匪淺,是北洋系的重要智囊,同時又與宗室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因此,在決定徐世昌的職務任命上,即便是最保守的滿洲宗室也不會太過反對。但是因為徐世昌八面玲瓏、沉穩內斂的性格,他也被稱為政壇上的“水晶狐狸"”。

    進入民國以後,政治更加波譎雲詭,但是每每在政治危機中,徐世昌都能全身而退。比如袁世凱稱帝的過程中,徐世昌雖然受到袁世凱的重用,但是卻對帝制保持一定的距離,所以不管發生什麼,火都不會燒到他身上。1918年,在經歷了張勳復辟,府院之爭後,徐世昌登上總統大位。而在徐世昌執政的四年時間裡面,主導北京政府的軍人集團也從皖系換成了直系,但是徐世昌的位置並沒有受到影響。

    縱觀徐世昌的一生,他在夾縫中謀取生存空間,在各個政治勢力之間縱橫捭闔,所以他能行穩致遠,所以他被稱為“水晶狐狸”。

  • 2 # 傲嬌的小農人

    民國時期,是政治動盪風雲四起的時代。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裡,似乎書生只能作為看客,沒有什麼真正的用處。說到民國的大人物,大家會想到孫中山、袁世凱、馮國璋等等名人,卻忽略了徐世昌這位文化人。他與袁世凱是老鄉,在袁世凱支援下考取了進士,後來成為袁世凱的謀臣。

    袁世凱很尊重徐世昌,不僅平時稱兄道弟,也將特別重要的工作交給他。其實,單說個人能力,徐世昌並不比袁世凱差。當年,袁世凱擔任直隸總督,而徐世昌擔任的是東北總督。兩人的官職差不多,但是徐世昌所在的東北環境錯綜複雜,有日本人勢力,有俄華人勢力,還有當地的土匪,多種勢力縱橫交錯,令徐世昌特別頭疼。

    別看徐世昌是一位文化人,卻牢牢地將東北的大權握在手裡,沒有丟失一塊土地,更不會讓大清失去自己的根基。儘管他與袁世凱的私交很好,可是當袁世凱想稱帝時,他卻是極力反對的。可是袁世凱一意孤行不聽勸阻,沒有辦法,徐世昌只能默默離開。當他得知袁世凱病死後,又出來為袁世凱收拾殘局。

    大家都知道,袁世凱很圓滑,做事情也很高調。他從晚清到了民國,騙過了慈禧與李鴻章,將北洋軍閥管理的特別成功。能被他看得起的人,寥寥無幾。但是他對徐世昌敬重又害怕,將徐世昌看作是很重要的人。在他死後的四年裡,徐世昌出面力纜狂瀾,擔任四年的民國大總統。

    這段時間裡,他每天都在想著如何保護中國的每一寸土地。當他卸任總統職位之後,被日本人拉攏卻嚴詞拒絕。在拉攏的過程中,日本人也想暗殺徐世昌,可是他的威望太大,日本人不敢動手。

    徐世昌是袁世凱的好朋友好兄弟,在袁世凱創業期間,他站在背後默默支援著他,這是兄弟情義。但是極力反對袁世凱稱帝,是識大體的表現。更不畏懼日本人的拉攏與威脅,這是真正有民族大義之人。他是大家眼裡"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卻成為了最牛的總統。靠著一己之力,絞盡腦汁地去保衛國家的每一寸領土。他是偉大的人,在四年任職中,他沒有弄丟一塊土地。

  • 3 # 黑句本

    既做過晚清封疆大吏,又做過民國大總統的只有兩人,一個是袁世凱,另一個就是徐世昌。袁世凱是梟雄,亂世縱橫自然不在話下,那始終未握有嫡系槍桿子的徐世昌又是憑的什麼呢?

    第一、徐世昌有君子的一面,處事向來謹小慎微,絕無肆意驕矜的時候,在晚清到民國的官場中,這樣的做派讓他少有敵人,多有朋友;第二、徐世昌有智者的一面,很懂得兼收幷蓄,既能緊跟時代潮流,又從不真正疏遠與舊派的關係,這一點讓他總能左右逢源,上下暢通,不管舊派掌權,還是新派主宰,誰也忽略不了他;第三、徐世昌有小人的一面,每臨大事,從不暴露自己,只居在幕後起主要作用,很會取功,更會避禍,避非議。

    正因為如此,徐世昌在官場才會有”水晶狐狸“的名號。少許有一些貶義,但更多地是不得不佩服。

    1855年,徐世昌生於河南衛輝府,父親早死,母親堪比孟母。他這個母親,為了孩子成才,不惜典當財物請師教子。家中若有三份食物,寧願扔掉一份,也不讓孩子滋生貪多之心。族人勸她投奔富貴親戚,她則以貧困能磨礪孩子振奮圖強之心一口拒絕。

    徐世昌很幸運,真真有一位偉大的母親,這一點決定了日後他雖有小人圓滑之舉,但人格始終是立著的。

    讓母親欣慰的是,徐世昌不僅好讀書,也能讀好書,二十來歲,就有了大才範兒。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也可以說是人生貴人。

    袁世凱。

    24歲那年,一次偶遇,讓袁徐兩人一見傾心,相見恨晚。因為由衷欣賞徐世昌的才華,不善讀書的梟雄當場盛讚:”菊人(徐的號),真妙才也。“

    袁世凱看人向來老辣,注意他盛讚徐世昌的這個”妙“字,日後”水晶狐狸“的味道可以說都在這裡了。

    袁世凱見才就籠是他一貫的梟雄手段,這一次也不例外。得知徐世昌囊中羞澀後,袁世凱當場贈銀百兩,助他去應天府應試。

    這是兩人半生風雲攜手的源頭開端。

    有梟雄百兩銀子相助,徐世昌隨後的科舉之路一帆風順,最終高中進士。

    但由進士進翰林後,徐世昌卻迎來了十年的冷寂時光,直到袁世凱邀他做北洋新軍的首席智囊。

    由翰林到前途未卜的北洋新軍,單論官場仕途,這是順著臺階向下走。但人生的大機會往往就是走下臺階,進而迎來廣闊天地。

    無疑,徐世昌當時的眼光、魄力是一流的。

    一到北洋新軍,徐世昌的八面玲瓏隨即就派上了用場。當時,袁世凱正因剋扣年餉、誅殺無辜遭人彈劾,眼見要被查辦,結果徐世昌用他的人脈,稍一走動,一場彌天大禍立馬消彌於無形。

    從此,袁世凱對他是感激不盡,信任有加。

    北洋梟雄和文膽的最佳拍檔從此橫空出世。

    隨後,這一對北洋文武雙雄共同應對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維新變法。據說袁世凱曾遊移不定,最後是徐世昌果斷建言:”與其助帝而致禍,寧附後而取功名。“

    於是,袁世凱堅決站隊榮祿以及榮祿背後的慈禧。

    所謂審時度勢,莫過於此。

    第二件,光緒、慈禧相繼離世後,攝政王載灃先欲殺袁世凱,後強令袁世凱回籍養病。此時的徐世昌正在東三省總督任上。得知此事後,徐世昌當即辭職避險,此舉既有自保之智,又有與袁共進退之義。

    所謂左右逢源,莫過於此。

    第三件,武昌起義後,袁世凱、清廷、南方革命黨三方博弈。咱們看到的多是袁世凱如何腳踩兩船,巧奪天下。這其中,徐世昌的獻計獻策其實功不可沒。

    所謂圓滑巧妙,莫過於此。

    袁氏當國後,徐世昌的表現依舊可圈可點,他從未真正走在袁世凱的後面,而是一直聰明地走在袁世凱的一側。

    見袁世凱當國穩妥無礙,他才慢半拍出任國務卿,不要小瞧這慢半拍,實乃官場大智慧。

    見袁世凱有違人心、盡失人心,他不是從背後叛離,而是很有分寸地從一旁走開,不要小瞧這一後一旁之區,同樣是官場大智慧。

    袁世凱死後,北洋各派爭雄,你看徐世昌,從沒見他有清晰站隊之舉,只是靜等唯他不可的那個時機,進而問鼎大總統。

    當然他也明白,鷸蚌相爭,漁翁之利自是一時之利,所以直皖相爭最終分出勝負,曹錕大勝後,他亦能做到淡定而去,過他的寓翁餘年。

    你瞧黎元洪就不這樣,他總想堅持點什麼。正因為如此,有人評價黎元洪是民國偉人,而徐世昌不可能得到這樣的評價。

    因為世人看得很真切,徐世昌乃廟堂人精也。

    不好不壞,值得佩服。

  • 4 # 歷史知事

    徐世昌的“水晶狐狸”稱號,來自於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所以,徐世昌不是晚清宦海的水晶狐狸,而是民國政壇的水晶狐狸。

    徐世昌生於河南衛輝府,是袁世凱的鄉黨。同時徐世昌祖籍浙江省寧波府鄞縣,到了明朝末年,徐世昌祖上又成了天津壽豈堂徐氏。所以,徐世昌見到浙江省寧波,直隸省天津,河南衛輝,都會認老鄉,年輕時就是一個長袖善舞的社會活動家。

    徐世昌小時候家裡困難,在準寧縣知事治理文牘,見到了袁世凱。袁世凱當時正好從父親那裡繼承了不菲的遺產,無從揮霍。徐世昌受到了袁世凱的接濟,參加科舉考試,中舉為官。

    徐世昌31歲中進士時,袁世凱早已投筆從戎多年,還做了多年的北韓“太上皇”。到1897年,徐世昌已經做了十年翰林,雖然翰林院是朝廷儲備幹部集散地,可是徐世昌在翰林院未辦過一次學差、 試官之類有利之事,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結交權貴上下疏通,這種厚積薄發的功夫,實在讓人十分佩服。

    當時袁世凱有一個論斷:“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裡只有三個半,張幼樵、徐菊人、楊蓮府,算三個全人,張季直算半個。”這一個評價,算是清末官場最直觀的評價。

    張幼樵,就是張佩綸,李鴻章的女婿,張愛玲的爺爺。此人在前清流派中與張之洞並稱“青牛二犄角”,足見他的才幹和能力。中法戰爭中,張之洞負責兩廣陸軍,取得優勢,成為洋務派骨幹;張佩綸則是在馬尾海戰一敗塗地,成了笑柄被革職查辦,李鴻章不嫌棄他,還讓他當女婿。張佩綸從清流到洋務的轉變,大概是清末最戲劇化的一幕。

    楊蓮府,就是楊士琦,他和哥哥楊士驤都是李鴻章和袁世凱的重要僚屬。很多人把楊士琦比作清末般的“毒士賈詡”,因為他策劃了袁世凱買通慶王府,袁世凱搞掉岑春煊和瞿鴻機的陰謀,是袁世凱的第一謀士。

    張季直,就是張謇,他是清末狀元,同時還是後清流黨翁同龢的“翁門六子”之一。張謇這個人,當初和袁世凱一起隨吳長慶進入北韓,一文一武是吳長慶的左膀右臂。後來袁世凱光芒太甚,受到同僚嫉妒,原本支援袁世凱的張謇也改變態度,寫過一封言辭激烈的批判袁世凱的文章,後來兩人直接絕交。張謇不容於袁世凱,就索性辭官經商,成了清末民初最有名的實業家。

    咱們今天說的徐世昌,可以說是袁世凱的“三個半翰林”中成就最高的。

    徐世昌一生中最不讓人理解的選擇,就是放下最清貴的“翰林院編修”,幫助袁世凱練兵,當了一個小小的“稽查全軍參謀軍務營務處督辦”,給袁世凱當秘書長、參謀長,成了袁世凱的大管家。當袁世凱擔任直隸總督大臣權傾天下時,直接給徐世昌當了一個東三省總督、後來袁世凱被貶官,徐世昌還能當上管理很多央企的“郵傳部尚書”。

    因為徐世昌影響力太大,滿清不得已組織責任內閣時,掛羊頭賣狗肉搞出一個皇族內閣,徐世昌依舊赫然在列。

    也正是徐世昌對袁世凱的情分,讓袁世凱退休3年還能重回中樞,一舉拿下清王朝的最高權力。袁世凱準備當皇帝時,始終不敢把徐世昌當做臣子下屬,而是把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四人列為“嵩山四友”。到袁世凱死後,他成了任期最長的“總統”,比先後掌權的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張作霖都有實力。

    徐世昌在晚清和民國,真正做到了長袖善舞、八面玲瓏。他在上世紀的前面20多年扮演核心角色,不管是守舊派的滿清貴族、或者北洋派的立憲知識分子,都十分尊重他的觀點,以至於他在清末一度得到了“太子太傅”的尊位,超過了袁世凱的“太子太保”。最搞笑的是,徐世昌在即將擔任民國總統時,還專門去故宮找溥儀請求恩准,被人傳為笑談。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退出政壇十幾年後,以80多歲高齡,不斷呼籲國共合作一致抗日。當日寇入侵時,又想請他出來主持華北事務,甚至還帶來了溥儀的“詔書”,徐世昌厲聲呵斥,嚴詞拒絕。

    1939年徐世昌在天津終於走完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圓滑到挑不出毛病的人,晶瑩剔透的“水晶狐狸”是對他最貼切的評價。

  • 5 # 溫柔時光

    徐世昌的“水晶狐狸”稱號,來自於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

    在晚清民初的政壇上,徐世昌是舉足輕重而又叱吒風雲的人物。徐世昌從一個寒門士子,官至清朝政府的協理大臣、太傅銜太保,民國後做過袁世凱的國務卿(內閣總理),最後做到了民國大總統。在晚清至民國混亂的年代,徐世昌手下沒有一個兵, 卻能在大是大非的緊要關頭,城府在胸,心中之事不為旁人所窺,在清朝和民國官場之中左右逢源,登峰造極,被後世人稱為中國史上最會做官的人。

    第一、徐世昌有君子的一面,沉穩內斂,處事向來謹小慎微,絕無肆意驕矜的時候,在晚清到民國的官場中,這樣的做派讓他少有敵人,多有朋友;第二、徐世昌有智者的一面,很懂得兼收幷蓄,廣結廣交,左右逢源,既能緊跟時代潮流,又從不真正疏遠與舊派的關係,這一點讓他總能左右逢源,上下暢通,不管舊派掌權,還是新派主宰,誰也忽略不了他;第三、徐世昌有小人的一面,每臨大事,從不暴露自己,只居在幕後起主要作用,很會取功,更會避禍,避非議,進退有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甲午戰敗殉國的丁汝昌,為何最終“籍沒家產不許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