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氏小盜龍
-
2 # 動物博覽
最大的蛇:泰坦蟒
蛇類屬於鱗龍類爬行動物,到晚白堊世才出現,此時已是中生代末期了。目前已知最大的蛇是泰坦蟒(Titanoboa),曾經生活在哥倫比亞東北部,據專家估計體長有12.8米,體重超過1.1噸。這種巨蟒生活在古新世中後期,也就是非鳥恐龍滅絕後的1000萬年內。從食魚型的頭骨來看,泰坦蟒沒有現代蟒蚺的這種強力絞殺能力,估計以魚類為主食,可能也捕殺鱷魚、海龜,但同時也是巨型鱷魚的獵物。
最大的鱷:普魯斯鱷
鱷魚是恐龍的姐妹群,三疊紀晚期與恐龍一起從它們的共同祖先中分化出來。中生代著名的史前巨鱷無外乎帝鱷(Sarcosuchus)和恐鱷(Deinosuchus)。帝鱷號稱有史以來最大的鱷類,它是今天鱷魚的遠親,生活在距今1.12億年前早白堊世的非洲和南美,最大體長有10-11米,體重超過5噸。
恐鱷是白堊紀晚期生活在美洲的一種短吻鱷,與今天的密西西比鱷關係比較近,最大接近10米,體重4噸。
雖然中生代不乏巨鱷,但新生代的鱷魚也不逞多讓。普魯斯鱷(Purussaurus)是一種滅絕的巨型凱門鱷,中新世時生活在南美,體長和帝鱷差不多,有10米多,但普魯斯鱷鼻子較短,身體較粗壯,因此體重勝過帝鱷,是有史以來最重的鱷魚。
與普魯斯鱷同時期生活在印度的喙嘴鱷(Rhamphosuchus),體型比普魯斯鱷稍小,這是一種巨型偽食魚鱷,是今天馬來鱷的近親。
普魯斯鱷不僅比帝鱷更重,也更為強大。帝鱷吻細長,而且據有的專家推測,它可能根本就不會“死亡翻滾”,因此難以捕殺大型陸地動物。過去傳說帝鱷和恐鱷體重有8噸甚至10噸以上,可在水邊襲殺霸王龍,此為譁眾取寵,無論帝鱷還是恐鱷都沒那麼大,也沒有與霸王龍抗衡的實力。普魯斯鱷吻部粗壯厚重,能像現代鱷魚那樣採用“死亡翻滾”手法捕殺大型脊椎動物,是當時河湖溼地生態系統的霸主。因此,目前已知最大、最強的鱷魚不在中生代,而是新生代的普魯斯鱷。
最大的鳥:象鳥
鳥類出現於侏羅紀出現的,起源於小型獸腳類恐龍。等非鳥恐龍滅絕以後,鳥類才真正崛起,走上多樣化。有史以來最大的鳥類是近期才滅絕的象鳥,屬於平胸鳥科,是一類曾生活在馬拉加西島上的大型鳥類,包括三個屬九個種,都不會飛。大約在公元1000至1200年左右滅絕,可能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最大的象鳥Vorombe titan的重量為730公斤,高3米。
下圖為巨象鳥Aepyornis maximus
與象鳥體型相近的鳥是史氏雷嘯鳥(Dromornis stirtoni),距今800萬年前直到3萬年前生活在澳洲,高3米,重650千克,有長脖子和殘留的翅膀,但不會飛。
中生代的巨型魷魚
大王烏賊這一類的頭足動物,就是新蛸下綱的十腕總目和八腕總目,包括大家熟悉的魷魚、烏賊和章魚等,中生代到新生代主要就是這一大類的頭足動物。過去認為託斯特魷(Tusoteuthis longa)就是中生代最大的頭足類了,最新研究發現,託斯特魷和幽靈蛸目的吸血鬼烏賊關係更近,按吸血鬼烏賊的結構進行推測,這種巨魷身體結構方面胴長佔了大部分,不太可能像今天的巨魷那樣有很長的腕足和觸手,因此根本就不大。今天的大王魷胴長最大2.4米,全長13米,體重不到300千克。南極中爪魷胴長能達到3米長,全長可能超過8米,體重可能超過一噸。
魷魚測量標準,可以看下胴長和體全長的關係
後隨著研究深入,我們瞭解到白堊紀時的Enchoteuthis melanae才是最大的,這傢伙胴長達到了3米,全長預計超過15米。
圖為巨魷Enchoteuthis melanae和薄片龍在戰鬥
比巨魷更大的史前頭足類
如果把已經滅絕的有殼頭足類也考慮在內,直角石亞綱(Orthoceratoidea)和菊石亞綱(Ammonoidea)都有種類可以勝過巨魷。直角石主要生活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紀、奧陶紀和志留紀,中後期發展出了一些大型種類,其中最大的種類要屬生活於4.7億年前的房角石(Cameroceras),體型上限可達6米。還有一種體型相當的直角石是距今4.51億年前的內角石(Endoceras),殼長有5.73米。
內角石Endoceras giganteum衛星版10米(E)、4.5米個體(F)與人的對比
泥盆紀以後主要的頭足類是菊石,其中最大的巨菊石(Parapuzosia seppenradensis)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直徑有2.55米,估計體重有1455千克(外殼705千克,殼內750千克)。如果這一推測屬實,巨菊石才是最大的頭足類。
最大的巨菊石Parapuzosia seppenradensis與人的對比
結 語
很多古動物愛好者提到中生代的動物就覺得很大,其實自從二疊紀起地球進入了巨獸/巨龍時代,從那以後每個時代都有大傢伙,但更多的還是小型動物,我們新生代雖沒有恐龍,但巨型動物較之中生代毫不遜色。題主問的這幾個類群最大個體就都出現在新生代,而現代巨獸威風不在,和人類活動有莫大關係。
章魚、魷魚一類的動物,因其獨特的外形千百年來總能引起人們的遐想,人們總是幻想巨魷居住在深海,有所向披靡的戰鬥力,北海巨妖之類的傳說就是這種幻想的集中體現。實際上,巨魷遠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大,那些全長18米的大王烏賊傳說,是觸手被人為拉伸的產物。而且更重要的,頭足類素因戰五渣而被戲稱為“海洋薯條”,睡鯊就足以捕食現存任何的頭足類了,因此可以想見,中生代的巨魷處境更是危險,大型的魚類和海洋爬行動物都可以輕易捕殺它們,Enchoteuthis melanae一具化石標本上就發現了海王龍(Tylosaurus)的齒痕,這是大型滄龍捕殺巨魷的直接證據。
13米的海王龍
-
3 # 獵奇動物社
嚴格意義上生活,古生代的生物並不是現代生物的放大版,只是外觀相似的生物而已。接下來我們就來分別看看,蛇、鱷魚以及鳥在中生代的同外觀的生物。最後再看一下在中生代有沒有與大王烏賊同外觀且比它還要大的生物?
首先,我們來看看蛇在中生代外觀相似的大型生物從已發現的化石看,在中生代,確實生活著一種大型的蛇類,它與現在的蟒蛇體型相似,但是它比現在的蟒蛇要大得多。但是,嚴格意義上說,它們屬於巨蛇科,與現在的蛇科(蟒科、眼鏡蛇科、蚺科等等)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巨蛇並不是蛇在中生代的放大版。
說起巨大的蛇,許多小夥伴可能想到的是泰坦巨蟒。確實泰坦巨蟒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蛇類之一,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泰坦巨蟒的體長在12米左右,體重超過了1噸。但是泰坦巨蟒是生活在新生代(距今6000萬年前-5800萬年前)的巨蟒,而不是中生代的生物。
而在白堊紀的晚期,也就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地球上曾經出現過一種大型的蛇類,它就是瑪德松納蛇。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瑪德松納蛇生活在白堊紀的晚期,平均體長在6米左右,但是與現在的蟒蛇不同的是,瑪德松納蛇雖然有著很大的體型,但是它的嘴巴並不能像現在的蟒蛇一樣可以張開很大的角度,因此,科學家推斷,這種蛇以小型的動物為食。
從瑪德松納蛇的資料看,它還不如現在的一些蟒科和蚺科的蛇類大。
鱷魚在中生代相似形態的動物在中生代的第三個紀也就是白堊紀的早期,在非洲大陸上確實存在一種體型超大的鱷科動物,它就是帝鱷。
早在1966年,法國的古生物學家就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發現一具遠古鱷形目的動物化石,根據動物化石骨骼裡的C14衰減度推斷,它是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一種的大型的鱷類,生物學家將其命名為帝鱷。之後,在1997年,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們組隊來到撒哈拉沙漠,這一次收穫頗豐,他們共發現了接近20噸重的帝鱷化石,透過這些化石,生物學家總拼出了7只不同年齡段的帝鱷。
從化石看,成年帝鱷僅頭部就有接近2米長,體長更是超過了12米,生物學家推斷擁有如此體長的帝鱷,體重可能接近8噸。
在帝鱷化石的附近,生物學家還發現了一些小型恐龍的化石,由此可以推斷,帝鱷很可能像現在的鱷魚一樣潛伏在水下等待來喝水的中小型恐龍,然後偷襲獵殺。(PS:撒哈拉沙漠是近4000多年才形成的)。
中生代大型的鳥嚴格意義上說,在中生代並沒有鳥類,唯一一種像鳥的生物就是被認為是鳥類祖先的始祖鳥。始祖鳥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的小型有羽毛類恐龍。
迄今為止,除了始祖鳥外,在中生代中並沒有發現其他的鳥類化石,也就是說鳥在中生代是沒有放大版的。
那麼,中生代有沒有大王烏賊的“放大版”首先,我們來看看大王烏賊。大王烏賊是現存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早在2014年,日本就聯合美國的探索頻道一起搜尋過大王烏賊的蹤跡,經歷了幾千次的下潛,終於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大王烏賊,它的體長在80米左右,體重在50噸左右。這個長度就算是“海中巨無霸”藍鯨都望塵莫及。
那麼,在中生代有沒有大王烏賊的“放大版”呢?從已發現的化石看,最大的海生軟體和無脊椎動物是生活在奧陶紀的直殼鸚鵡螺,它的體長可達6米,除此之外,在中生代並沒有發現軟體無脊椎海洋生物能夠達到大王烏賊的體型。
總結無論是中生代的帝鱷還是泰坦巨蟒,都是史前生物,它們並不是現在鱷魚和蛇類的放大版,除了生活在中生代的帝鱷比現在鱷魚大以外,無論是大王烏賊還是蛇類亦或是鳥類在中生代都找不到與其相似的“放大版”。
回覆列表
說蛇、鱷、鳥在中生代都有放大版是不正確的,其實最大的蛇和鳥都是出現在中生代之後的新生代。
最大的蛇:泰坦蟒(Titanoboa)
泰坦蟒體長可達13米,體重超過1噸!泰坦蟒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蛇類,這種巨蟒生活在距今6000至5800萬年前的古新世時期,這個時期中生代剛剛結束不久。當然啦,在泰坦蟒消失之後,新生代的地球上依然有很多巨蛇,比如非洲的非洲巨蟒、澳洲的沃納比蛇等等。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網紋蟒和綠水蚺依然巨大!
最大的鳥:象鳥(Aepyornis)
象鳥的身高可達3米,體重500公斤,真的是鳥中的大象啊。象鳥的生存年代更晚,其生存在馬拉加西島上,直到17世紀才滅絕,造成其滅絕的原因是我們人類的活動。象鳥是不會飛的陸行鳥類,其體型比中生代所有的鳥類都要大。其實中生代的鳥類體型都很小,最大的應該是同樣不會飛,主要靠潛水捕魚的黃昏鳥(Hesperornis),其體長可達1.8米,已經算是中生代鳥類的極限啦。
最大的鱷類:
與中生代的蛇類和鳥類相比,中生代的鱷類中還真有大傢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恐鱷和帝鱷。
恐鱷(Deinosuchus)最大體長超過10米,體重約8噸;帝鱷(Sarcosuchus)體長近12米,體重8噸。
圖注:恐鱷與人類的體型對比,作者RAX小博士
除了恐鱷和帝鱷,在新生代也生活著許多超級巨鱷,最著名的莫過於普魯斯鱷(Purussaurus),最大個體長10.3米,重5噸。普魯斯鱷生存於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屬於新生代最著名的巨鱷,與恐鱷和帝鱷並稱三大巨鱷。
透過上面的介紹,你肯定已經知道,最大的蛇和鳥都是生活在新生代的。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中生代有沒有放大版的大王烏賊吧。大王烏賊(Architeuthis)是今天海洋中最大的軟體動物之一,屬於頭足綱。大王烏賊的體長可達13米,但是大部分都是觸手,軀幹的長度約2米,體重在150至300公斤之間。
其實在中生代也有巨大的頭足綱動物存在,最著名的莫過於託斯特巨魷(Tusoteuthis)了。根據儲存下來的內骨骼化石,古生物學家推測託斯特巨魷的體長在6至11米之間,其中軀幹的長度超過2米,比大王烏賊要大。託斯特巨魷會捕食白堊紀海洋中的頭足綱、魚類、甚至小型的蛇頸龍類和滄龍類,屬於當時海洋中的高階掠食者啦。
由於中生代巨型頭足綱的化石發現較少,所以我們不確定當時是否還生存著比託斯特巨魷更大的頭足綱,期待未來能夠發現更大的中生代頭足綱動物,超過大王烏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