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藏南即951W

    清朝並沒有放棄火器,而是不重視火器。明末後金已經掌握了紅衣大炮的製造技術,並且在錦州大量製造。後金掌握了紅衣大炮技術之後,明軍的武器優勢就沒有了,在關外節節敗退,最後退守山海關。清朝建立之後,把周邊的遊牧民族基本都征服了。對於遊牧民族清朝在戰略和戰術上都具有壓倒性優勢。直到1840鴉片戰爭清朝一直沒有遇到強勁對手。對沙俄的雅克薩大捷,簽訂尼布楚條約,讓大清仍然處於自我麻醉之中。因此清朝就自始至終忽視了火器的發展。清朝火器技術一直停留在明末水平。到了鴉片戰爭,清朝才傻眼了,面對歐洲列強既無招架之功,又無還手之力。

  • 2 # 史努比行走歷史

    誠邀。

    首先,明朝熱兵器可以說在明朝前期還是很重視發展的,所以一直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代的西方雖然熱武器領先明朝,但是沒有過大優勢,畢竟這時候還沒有完成工業革命。

    然後,我們來看下清朝,清朝早期在後金時代因為受制於明朝熱武器,還是很積極的發展熱武器的,比較出名的就是紅衣大炮,只是成立滿清後,一直不思進取,閉關鎖國,自詡天朝,一直到明後期被列強吊打才開始意識到熱武器的差距。

    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 3 # 樓蘭遺夢12

    為了防止漢人造反。在遼東和大明的對峙中後金騎兵對火炮的威力印象深刻。入主中原後為了永保大清的江山自然就嚴禁軍隊及民間發展這種武器。

  • 4 # 北洋水兵

    這個問題是搞笑的要死。

    搞笑之處題目已經寫的非常明白了,第一個笑點是明朝火器領先世界,第二個是大清放棄火器。好吧,那麼久說道說道吧。

    明朝火器領先世界

    是噠,我承認明朝火器領先世界,但是是在落後這方面領先世界。

    《歐洲與中國》一書當中收錄了一個叫傑羅尼莫的西班牙人對明軍的評價,明朝的火器劣質落後,只能當禮炮用;而且,明軍士兵也不懂得如何使用火器,估計明軍的火器除了壯膽也沒啥卵用。而且,傑羅尼莫還得出了結論,5000名西班牙人就可以征服明朝。

    同樣,出使過明朝的西班牙傳教士拉達在《出使福建記》中也是這麼說的,4000到6000名補給充足的西班牙人就可以征服明朝。

    有點跑題了,言歸正傳,傑羅尼莫和拉達其實都提到過明軍火器低劣落後,那麼究竟如何個落後法?我們可以看看明軍的火器都是啥玩意。

    火門槍,既有單管也有三管的,又叫三眼銃。最開始是當年明月這個江湖騙子吹噓三眼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火銃,後來明吹吹噓三眼銃是加特林,真特麼的搞笑。

    碗口銃,其實就是個放大版的火門槍,也就是個大噴子而已。

    這種炮相當於歐洲的小型射石炮。

    以上三種火器是在明軍當中裝備最多也是時間最長的,從明初一直用到明末。具體有多落後呢?可以這麼說,歐洲人玩重型射石炮的時候,明朝在玩噴子;歐洲人玩火繩槍的時候,明朝在玩噴子;歐洲人火器更新好幾代了,明朝仍然在玩噴子。

    只不過,在明朝和西洋武裝商人的幾次小規模衝突中,被鬼佬打成狗的明軍發現西洋火器厲害,遠勝於明軍所謂的神器,畢竟明軍各種火器齊射之後的結果是無一命中嘛。所以明軍也力爭引進並仿製,那這都是些什麼玩意呢?

    最先是佛郎機,也就是早期後裝炮,因為解決不了氣密性的問題導致被正規軍淘汰,除了少部分小型迴旋炮一直裝備在戰艦上用於近戰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扔給商船當自衛武器。

    然後是紅衣炮,產權屬於英國,為英國16世紀的產品,非標準12磅長炮,估計也是民用版本的,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裝備。

    因為洋人有更多比12磅炮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的火炮,同洋人的重型火炮相比,12磅炮就是玩具。

    這兩類火炮的共同點就是裝備數量不大,因為明朝一沒有合格的工匠,二沒有洋人的金屬冶煉技術。而且更可笑的是,明朝為仿造紅衣炮而培養的工匠團隊因為待遇問題,與同樣對待遇不滿的炮手們投奔了滿洲大汗。所以,明朝火器不僅不是什麼世界第一,反而是落後、低劣的代名詞。

    而且明軍在火器的訓練以及戰術上也不是一般的差,明清交戰的記錄中經常有明軍槍炮齊鳴卻打不死一個滿洲人的記錄,因為要麼是沒進射程就開槍,要麼是壓根打不穿清軍的重甲。

    清朝火器

    實際上,滿洲大汗非常重視火器,努爾哈齊就將繳獲的明軍火器裝備部隊,而且打的還很有章法。這一點徐光啟就曾經吐槽過:

    如近攻遼陽東門,賊來止七百人,車載大銃,我川兵千人逆之。賊發虛銃二次,我兵不損一人,因而直前搏戰。迨至二三十步,真銃齊發,我兵存者七人而已。

    徐光啟在後年還吐槽,說我教習部隊的秘術怎麼被韃子學去了,還說明軍遠遠的看到八旗就乒乒乓乓胡亂射擊,都是因為膽怯。

    明軍的膽怯說穿了就是心理素質低,畢竟窮的和乞丐、處於奴隸地位的明軍士兵,不膽怯那是不可能的。相反,滿洲人由於惡劣的自然條件導致種植業無法滿足生產生活需要,所以不得不以狩獵、採集等生產方式來彌補種植業的不足,所以,17世紀的滿洲人是天生的戰士。

    畢竟敢於同野獸搏鬥,其武藝和心理素質都不會太差,還不至於在戰場上嚇尿褲子。

    而且,滿洲人的盔甲也好於明軍的盔甲,所以滿洲的重步兵和重騎兵在當時幾乎是所向披靡,這一點徐光啟就說過:

    賊兵所帶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故鮮營對壘,被奴步兵驟進,將拒馬木登時撤去,鮮兵非無銃箭,而無可奈何者,甲堅故也。我兵盔甲,無如略彷赫連氏之制,而即于軍中製造,既皆荒鐵,胸背之外,有同徒袒,賊於五步之內,專射面脅,每發必斃,誰能抵敵?

    這一點北韓人也記載過,八旗兵重步兵和重騎兵防護優良。幾十年後俄華人也有相同的記載,尼布楚談判的時候,由於中俄雙方因為劃界問題導致談判破裂,索額圖命令清軍展開戰鬥隊形,俄華人看到清軍隊形嚴整的重騎兵和重步兵,以及瞄準了俄國營地的清軍炮兵之後,不得不妥協,按照清朝的要求劃界。

    所以,以明軍低劣的火器對清軍的重甲根本就無可奈何,但是這並不影響滿洲大汗對火器的興趣,因為武德充沛的民族對於威力強勁的武器從來不缺乏興趣。

    所以,滿洲人繳獲明軍的火器之後就立即裝備部隊,放滿洲人發現明朝從葡萄牙人手裡淘來的紅衣大炮威力更大的時候,立即著手仿製,而且在重金懸賞之下還仿製成功了,並在大淩河之戰中初露崢嶸。

    孔有德渡海投奔皇太極之後,除了二十門紅衣大炮之外,還有明朝重金培養的炮手和鑄炮工匠。所以,皇太極親自出城並以大禮迎接孔有德,孔有德因此也獲得了王爵、封地和獨立的軍事指揮權。

    從這時候開始,滿洲人加班加點的培訓炮手並鑄造大炮,可以說在火力上清軍已經完全超過了明朝。

    松錦大戰清軍一次性拉出了60門紅衣大炮和明軍對轟,徹底轟垮了明軍的抵抗意志,戰鬥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此役,明軍一共有3000多件火器,但是能打到清軍頭上的滿打滿算只有16門紅衣大炮,而且由於炮手素質低根本威脅不到清軍;清軍雖然只有60門火炮,但是清軍每次齊射都能落到明軍的頭上,而且由於清軍炮手軍事素養遠強於明軍,所以清軍炮兵很快就在炮戰中取得了主動權。清軍在戰後打掃戰場,繳獲了大量的火器和鎧甲,同時斬首五萬多級,數萬明軍被清軍驅趕進海里餵魚。

    與此同時,清軍的北韓僕從軍也在松錦大戰中表現出色。清軍兩次征伐北韓,雖然北韓整體表現非常糟糕,但是北韓鳥槍兵還有點亮眼的表現,因此清軍經常徵發北韓鳥槍兵作為僕從軍。而且,北韓鳥槍兵由於表現優異,還被宗主國嘉獎過。

    此戰清軍消滅了明軍最後的精銳部隊,標誌著明朝的喪鐘已經敲響,清軍入關只是時間問題。

    清朝入關之後,由於一百多年的戰爭的需要,清軍在火器上再次取得了發展。在火炮方面,清軍除了原有的紅衣大炮之外,還發展出可以發射爆破彈的臼炮和利於野戰機動的野戰炮。

    威遠炮

    神威炮

    同時,以土耳其重型火繩槍為主的贊巴拉鳥槍也取代了繼承自明軍的輕型鳥槍,成為清軍的制式裝備。

    同時,清軍騎兵也裝備鳥槍,並進行馬上射擊訓練。

    而且,清軍早晚到乾隆年間就實現了全火器,清朝也成為火器帝國。乾隆年間清軍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兩萬多遠征軍步兵人手一杆鳥槍,平均每百人裝備一門火炮(配屬五名炮手),4000多名騎兵依然裝備弓箭和馬刀、長矛等冷兵器,而且不排除騎兵也揹著鳥槍作戰。

    而且,清朝也沒少進口本土生產不了的重型加農炮用於要塞守衛,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就發現清軍要塞裝備了60磅以上的西洋重型加農炮。

    而且,清軍也因為火器使得戰術更為簡潔有效。從《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戰圖冊阿瓦巴特莊之戰》來看,清軍慣用的戰術就是步兵炮兵居中射擊,騎兵兩翼迂迴。

    所以,清軍是扛著火器開拓了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而且一直到鴉片戰爭之前,清軍還在用火器鎮壓少數民族的反抗和叛亂,所以我很好奇樓主哪來的勇氣說清朝放棄火器!

    更何況,清朝民間早就火器氾濫,而且清初順治六年就出於良民自保的角度允許民間持武器,除了火炮和鎧甲之外,冷兵器以及火槍都不在禁止之列。而且,關於百姓持槍也可以看看康熙是怎麼說的:

    朕思治天下之道,在政事之得失,於火器何與?夫火器孰有多於吳三桂者乎,因其所行悖逆,即致滅亡。觀此,則火器之不足恃可知矣。所奏不必行。

    話說歷史上有康熙這種氣度的有幾個!清朝男丁只要在官府登記就可以買一杆火槍,而且清朝還允許商船攜帶槍炮自衛,更不必說清朝民團這種民兵組織都大量裝備火槍了。

    反而題目所說的明朝卻嚴厲禁止民間持槍。

    所以,題目真是無知的可笑,我現在越來越相信不讀書會死這種說法了。

    全文完

  • 5 # 歷史評說

    明朝時期,火器發展的確實不錯,著名的“神機營”就是明朝專門的火器部隊,火器種類繁多。但是到了清朝之後,清政府統治者反而將火器的使用限制了,這是為何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製作複雜繁瑣,軍費不堪重負

    相對於冷兵器的刀劍,火器的製作程式要繁瑣得多,對技術要求也比較高,而且成本也大大增加,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而對於清朝軍隊來說,他們都是擅長騎馬,而使用火器對於騎馬來說極其不方便。當年清朝就是靠著騎馬射箭打敗了明朝,入主中原。所以,清朝統治者認為,騎馬射箭就足夠用了,而且這是老祖宗的習俗,不能丟。

    第二、火器也有缺點

    由於幾乎不成熟,火器的故障率比較高,而且如果遇上下雨天,火藥就不起作用了,受到天氣的限制比較大。另外,那時候的火器精度不行、射程也不遠,這些缺陷如果不解決,反而會影響軍隊的整體戰鬥力。

    總結

    其實清朝統治者在初期還是比較重視火器的。尤其是康熙以前,只是後來國內相對和平,統治者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夢中無法自拔,哪裡會未雨綢繆去發展火器?再加上上述的一些原因,火器就不受清朝統治者的重視了。

  • 6 # 謝金澎

    明朝確實對火器的實用比較廣泛,不但有“神機營”這樣裝備了火槍的部隊,還將紅夷大炮大量投入了實戰,並取得過良好的實戰效果。

    在明清寧遠之戰中,袁崇煥以堅固的城牆防禦配以火炮反擊,一炮擊中了清太祖努爾哈赤,致使其熬了八個月終究傷重不治而死。

    但是要因此就說明朝的火器領先世界就有些誇大其詞了,其實當時明朝的火器營比如孔有德、耿精忠的部隊轄下的火器軍,其裝備、訓練都是來自於葡萄牙而非明朝自我研發。

    另外,當時的大炮之所以叫紅夷大炮,紅夷就是指的金髮碧眼的洋人,在當時主要是航海技術比較先進的葡萄牙人。所以,紅夷大炮也是從海外買來的,確定無疑。

    那麼為什麼明朝的軍事技術基本上跟世界都接了軌,而後面的清朝反而與世界脫節,火器技術更是一落千丈呢?

    我們都知道,滿洲人是遊牧民族,其擅長於陸地生活而不喜歡航海。而且由於他們是少數民族統治大中華的多數民族,內心缺乏自信,為了更好的控制大清百姓,從立國開始就實行海禁,閉關鎖國,自我孤立於陸地。

    由於周邊沒有強大的對手,又閉關鎖國、訊息鼻塞、夜郎自大,無法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即便偶爾接觸到也嗤之以鼻,認為那不過是野蠻人的淫巧奇技。長此以往,清朝就全面與世界脫節,也就與外界的先進科技絕緣了。以致於火器技術基本上是空白,落後了世界上百年。

  • 7 # 好人吉姆

    對,正是因為明朝火器領先世界,怕洩密只好在與歐洲武裝商隊的交火中用中世紀火攻的方法對人家實行自殺式攻擊,最後自己損失數十艘戰船 對方損失個位數……哈哈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中師徒五人為什麼要經歷81難才能取到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