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黑聖西羅

    “兩京制”也叫陪都,始於西周,後世的朝代大多也延用了這個政策。

    眾所周知,唐朝的國都是長安,是沿襲了隋朝。但楊廣在位的時候大興土木,花大力氣重新營建了東都(洛陽),這可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從國家總體戰略方面考慮的,但這也只是戰略意義上的考量,跟行政級別沒關係。

    中國真正的“兩京制”是明朝,早期時南京是都城,後來朱棣遷都北京,形成了兩京制。除了皇帝在北京,其他行政機構基本上兩邊都有,但南京更多隻是象徵意義,無實際作用。

  • 2 # 野叟雜談

    我不是洛陽人,當我來洛陽之前,我聽說洛陽叫九朝古都!後來,我到洛陽工作之後,洛陽人告訴我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說“九”不等於nine,“九”的意思是“many”。我過去搞不清楚九朝古都是哪九朝,來洛陽以後,也不清楚十三朝古都指的是哪“十三朝”。好在我本人是歷史學專業的,我想幹脆我自己數數吧。結果一數,嚇我一跳,不是九,也不是十三,我愣是數出二十三朝來!

    那麼到底是哪二十三朝呢?

    夏王朝的活動區域

    1、夏朝,因為二里頭遺址的時間斷限大體被認為是夏王朝的中後期,二里頭遺址所在的區域又地處夏人活動的中心區域,於是很多人認為二里頭遺址就是當年的夏都斟鄩。

    偃師商城

    2、商朝。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洛陽偃師市發現了一座商代大型都邑遺址,據認為是商朝早期的都城,也就是傳世文獻記載中的西亳。

    3、西周。西周初年,武王滅商之後,周人的勢力迅速擴張之後,其原來的首都宗周鎬京就顯得相對偏僻了。於是周人決定在東方建一座新的都城。武王去世後,成王定鼎郟鄏,周公營建了成周洛邑。

    4、東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一直到周人被滅的公元前256年,他們始終以洛陽為首都。所不同的是,春秋時期天子在王城,戰國時期天子在成周。

    西漢疆域圖

    5、西漢。西漢王朝建立之初,劉邦給自己選擇的都城是洛陽。在當時還殘存的都邑之中,洛陽是為數不多的大城市了。但是,後來一個叫婁敬的戍卒告訴劉邦,你不合適在此定都,應當選擇山川險要的關中。於是劉邦立即遷都關中。劉邦定都洛陽的時間不到一年。

    王莽畫像

    6、新莽。在西漢王朝,始終都有遷都洛邑的呼聲。等到王莽登基稱帝建立新朝之後,他下令以洛陽為東都,以長安為西都,他還下令大臣王舜前往洛陽營建宮室,結果宮室還沒建成,王莽就已經被殺了。

    東漢疆域圖

    7、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光武帝劉秀來到洛陽,入主南宮卻非殿,正式定都於此。

    8、曹魏。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正月曹操在洛陽病死。當年的十月二十九日曹丕在許昌城外受禪臺舉行了禪讓儀式,建立了曹魏王朝。接著曹丕外出巡視,於十二月來到洛陽,正式定都於此。

    西晉疆域圖

    9、西晉。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後逐漸控制政權,泰始元年(公元265)司馬炎取代了曹魏登基稱帝,建立了西晉王朝。其首都也自然地選擇在了洛陽。

    10、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北魏孝文帝正式下令遷都洛陽,一直到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其首都都是洛陽。

    隋唐洛陽城

    11、隋朝。隋朝建立後,其首都本來是長安。後來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就不願意在長安城中老老實實待著,在位十四年之中他在長安的時間不到一年。楊廣即位之後不久就開始營建東都洛陽城。

    隋煬帝畫像

    12、鄭朝。在隋煬帝末年天下大亂,割據洛陽的軍閥王世充眼看著隋朝已經不行了,索性就在洛陽登基稱帝,國號為“鄭”。不過,這個政權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三年後被李世民所滅。

    李世民畫像

    13、唐朝。唐朝的正式首都為長安,但是從李世民開始,就營建洛陽宮,到唐高宗的時代正式宣佈以洛陽為東都。唐玄宗之前,唐朝的皇帝經常往來於東西兩京之間。後來唐玄宗就下令不再來回跑了。唐朝末年,權臣朱溫控制朝政之後,強迫皇帝遷都洛陽。最終朱溫在洛陽取代李唐皇室登基稱帝建立後梁。

    武則天畫像

    14、武周。要知道武則天的大周朝畢竟是改朝換代了的,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宣佈自己是革命。她的大周朝是一個新的朝代。

    影視作品中的安祿山

    15、大燕。這說的是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他們的大燕國,安史之亂髮生後,安祿山很快就奪取了洛陽城,並且在洛陽稱帝,國號為燕。之後,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等都也都以洛陽為首都。

    後梁疆域圖

    16、後梁。朱溫所建立的後梁,以開封為其首都。但是朱溫本人常年生活在洛陽,最終也是在洛陽被他的兒子殺掉,然後草草地埋葬在洛陽附近的伊川縣。

    後唐莊宗

    17、後唐。後唐莊宗李存勖在消滅了後梁之後,就以洛陽為唯一的首都。李存勖死後,唐明宗李嗣源奪取政權,他也以洛陽為首都。之後,李從厚、李從珂都以洛陽為首都。

    18、後晉。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從晉陽起兵,以兒皇帝的代價獲取契丹人的支援,最終奪取天下建立後晉。石敬瑭在洛陽定都兩年多以後,將國都遷往開封。

    19、後漢。後晉大將劉知遠在後晉末年建國,定都開封。但是,他也將洛陽作為自己的西京。

    後周疆域圖

    20、後周。後漢大將郭威在後漢末年奪取政權建立後周,定都開封。後周也以洛陽為西京。

    宋太祖趙匡胤

    21、北宋。北宋的建立者趙匡胤是洛陽人,他曾經想過遷都洛陽。但是由於朝廷對東南的賦稅依賴很重,不得已還是定都開封。但是以洛陽為西京。

    南宋、金、元形勢圖

    22、金朝。金朝後期,金宣宗面臨著蒙古人的攻擊,不得已遷都開封,同時以洛陽為中京。

    23、民國。1932年,1·28事變爆發以後,當時的國民政府宣佈遷都洛陽,以洛陽為行都,前後有十一個月的時間。

    漢高祖劉邦

    讀到這裡,估計洛陽本地人已經有些血脈僨張,激動之情難以自已了!而外地人看了以後,可能會覺著有些暈菜。尤其是其他的一些古都地區的百姓,可能會覺著不服,你怎麼能把陪都、不到一年的那些都給算上去了呢?

    別急,我剛才所說是從廣義上來說的。不管正式的首都也好,陪都也好,都是都城,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我們數朝代的時候,也沒誰規定不到一年的不算,偽政權不算。要是尺度放寬一點兒來數,這些都是可以說得過去的。

    唐長安城

    但是,假如我們執行一條比較嚴格的標準呢?在洛陽建都的王朝數量就不是很多了。夏商周時期還沒有建立大一統的王朝。西漢、民國、後晉,這些顯然都時間太短了。安祿山他們所建立的政權是偽政權。曹魏、北魏、後唐,他們都不能被看成是大一統王朝,他們都只能控制黃河流域。後漢、後周、北宋、金朝,這些時候洛陽只不過是裝點門面的西京而已,皇帝也不怎麼來洛陽。王莽更是想來洛陽,但根本沒來得及到洛陽。作為大一統王朝的首都,如果我們執行一條嚴格的標準來數,那也就是東漢一朝而已。這個問題中所問到的隋唐兩代,正式都城絕對是長安,長安城的正門明德門是五個門洞,而洛陽城的正南門定鼎門則是三個門洞。武則天登基的時候,當然以洛陽為正式首都,並且稱之為神都。武則天還修建了明堂作為自己上朝理政的場所。後來唐玄宗覺著明堂明顯超越了陪都的規制,就將明堂的上半截給拆了。

    洛陽牡丹

    讀到這裡,估計洛陽的朋友又覺著有些不高興了,照你那麼說,洛陽乾脆叫“一朝古都”好了。別急,我這麼說是從俠義上來說的,當然標準會嚴格一些。接下來我要說的是,我們到底是該用寬泛一點兒的標準呢,還是該用嚴格一點兒的標準呢?到底該如何看待洛陽城的歷史地位呢?

    在我看起來,剛才我所說的標準,不管是寬還是嚴,都是從政治的角度來說的。我以為洛陽城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更多的不是由政治奠定的,我們的著眼點更多地應該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它,從文化的角度來說,有人稱洛陽為東方的文化聖城,雖然有些誇張,但我以為也不無道理。

    周公畫像

    一說到文化,洛陽人又興奮了,他們很多人就會想到河圖洛書。我不知道到底有幾個人懂得什麼是河圖,什麼是洛書?說那些無法去求證的事情並不足以抬升洛陽的地位。我們民族的文化,大體上來說就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確定了其基本規模,而到了東漢以後,我們民族的文化大體成型,此後都是在這個範圍之內發展而沒有根本性的突破。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雖然早就已經衰落了,但洛陽城依然是天下文化的中心,老子作為周王室的柱下史,開啟了道家文化。孔子入周問禮,促使了儒家的誕生。《周易》、《尚書》、《詩經》、《儀禮》、《春秋》等都是形成於洛陽,或者與洛陽有密切關係。司馬遷曾經說:“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洛陽城,因而在人們的心目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尚書》稱之為“土中”,就是大地的中心。前面提到的婁敬直接對劉邦說洛陽是天下之中。後來的陸游還曾經在其詩歌中寫道:“煌煌祖宗業,永懷河洛間。”在我們民族文化開始形成其基本規模的時候,洛陽恰恰就發揮了這樣一箇中心區域的作用。

    光武皇帝劉秀

    秦始皇統一之後,天下並沒有能夠真正統一。東方各國並不認可這個依靠暴力建立起來的王朝。而從秦朝的廢墟上建立起的西漢,在其二百年的過程中始終都在努力促使著不同區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歷史背景的人們走向真正的統一。不過,在西漢始終還存在著關中與關東的對立。而到了東漢王朝,天下真正地迎來了一統,我們的民族文化也在這個時期基本定型。比如儒學也只有到了東漢的時候才真正成為帝國的意識形態,成為百姓們的倫理準則。而這個時候,洛陽也是東漢王朝唯一的首都。

    東漢王朝以後,我們這個民族就已經大體定型,我們民族的主體被稱為漢族,我們的語言被稱為漢語,我們所寫被稱為漢字……後世只不過在此基礎上略有增刪而已。這好比蓋房子,遙遠的夏商好比是準備建築材料的時期,而春秋戰國則是開始打根基豎框架的時期。到了東漢,這個房子完工,具備了居住的功能。而此後則是這個房子的裝修階段而已。在最為關鍵的春秋戰國到東漢這個階段裡,洛陽城的地位無比重要,無可替代。

    所以到底九朝、十三朝、二十三朝,到底隋唐時期陪都和正式首都的區別有多大,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都不重要。我更關心的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發展程序之中,洛陽城的地位和作用!

  • 3 # 知未是也

    唐在武周時期,女皇為了遮人眼目,和張易之、張宗昌兄弟把愛巢搬到了洛陽,在洛陽逍遙快樂,象神仙一般,故洛陽被稱為神都,其實洛陽哪裡是什麼神都,只不過是女皇武則天縱情享樂的地方,真正行使武周都城之職的仍然是長安,張柬之等文武百官就住在長安城辦公,直到後來武則天被二張兄弟在洛陽架空,不得意武則天差人秘密給李顯、張柬之等人傳遞求救訊號,李顯、張柬之等率兵馬從長安到洛陽前去救駕,粉碎了張易之、張宗昌兄弟陰謀奪取武周江山的企圖。

    武則天確實在洛陽住過一段時間,洛陽讓她被人挾持,差點丟了身家性命和江山,也最終讓她明白了坐江山社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就是在洛陽,她才決定把江山還給李唐,也把自己要求葬在丈夫高宗李治的身邊,永遠離開洛陽這個讓她充滿恥辱和荒唐的地方。

    隨著武則天把江山還給李唐,洛陽作為女皇行宮的使命也宣告終結,中宗李顯以後,再也沒有那位皇帝把洛陽作為陪都,畢竟洛陽是李唐不堪回首、充滿羞恥的地方,若把洛陽作為唐朝又一京城,顯然是荒唐的,所謂兩京制,純粹是一些不屑之徒異想天開罷了!

    唐朝建都長安,官方及史書都是這麼認定的,硬把洛陽扯進來,只因為武則天在洛陽住過一段時間,就誇大其詞的說洛陽也是唐朝的京城,簡直讓人啼笑皆非!要說洛陽算都城的話,我認為也只是武周的都城,與唐朝沒有一點關係,更何況武周時期真正行使都城職能的還是京都長安。謝謝!

  • 4 # 左說春秋

    關於唐兩京問題,不是孤例。一、歷史上兩京甚至多京的情況都有。元明清都多京。區別在於皇帝是否駐在。講兩京行政級別應該平等,但有設官衙和不全設官衙兩種情況。明代南京設六部等機構,多為清閒差,在北京受排擠的被遷南京,級別俸祿都一樣,職權不一。清代盛京不象明代南京一樣規模,但官員級別並不低,甚至有高於北京的將軍兼領。

    二、唐代兩京不同於明清兩京之處,在於武則天長駐洛陽,連被殺孫女永泰公主也是後移長安。兩京官員級別肯定一樣。管理兩京的官員級別並不高,朝廷還有一套安保機構。兩京官員都是受氣包。現在管理首都的都是副國級,歷史沒有這種待遇。兩個京兆尹在朝廷沒有多少分量。關鍵是皇帝及朝廷是否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薄情寡恩的雍正帝,為何對“下九流”皇恩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