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子期我心光明
-
2 # 郭哥聊科學
回答:先給出肯定的回答,科學能夠使我們過得更好。
其實,這句話嚴格地說應該是:科學技術能讓我們過得更好。之所以說是科學技術,而不是隻說科學,因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內涵的名詞。科學是人類理解自然界的方式方法,技術是人類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模式;科學決定了技術的能力上限,技術決定了科學的最終表達方式。
可以說,正是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才讓人類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進步,最後都會轉化為生產力巨大進步,往往都伴隨著人口的迅速發展,這是科技讓我們過得更好的直接證據。
一、工業社會前期(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1、人類認識了火。從此不用再吃那些生的東西了,這直接促進了人腦的快速發展,人類更聰明瞭,徹底從猿進化成人。據考證分析,100萬年全球人口僅有1萬-2萬;距今10萬年時,也只有2萬-3萬,千年人口增長率不足1%。
2、發明了陶器和武器。陶器不用說了,可以烹煮食物,裝水等等。石刀、石斧、骨針、骨刀、木棒、長矛、弓箭,這些毫無疑問,增加了人類捕食的能力和自我防護的能力。當然了,部落衝突中,這些也是人類之間對抗的工具。但是我們要看到,它們的主要用途是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能力。公元前8000年,全球人口緩慢增長到750萬;公元前4000年時達到8500萬。
這時候的人類,如果是真的遇到了點什麼突發性的巨大災難,滅絕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3、金屬器具和其它技術產品。對比這個時期人類和原始人的生存狀態,還需要說明嗎?科學技術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是每一個明眼人都能看見的。公元前3000年,人類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人類有了較為穩定的生活資料來源,人口開始有了比較明顯的增長,到1650年,世界人口達到5.6億。
二、工業社會(17~19世紀)這是一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兩個世紀,人類獲得了空前的能力。物理、化學、數學、天文、地理等等學科得到了飛速發展,到19世紀初期,更是達到了經典理論的巔峰。
4、人類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小的手工作坊被大的工廠所取代,資本主義誕生了。
5、很多17世紀之前人類做不到的東西,這個時候都實現了。汽車、火車、電報、電話、電燈等等新事物的出現,哪一樣不是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空間?
伴隨著工業革命,這一次人口浪潮主要席捲歐美各資本主義國家。18世紀後半期,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74.6%,1900年下降65.3%。這一時期全球人口從1650年5.6億增加1950年25.2億。
三、20世紀到今天飛機、火箭、衛星、電腦、高鐵、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都是科學讓我們生活得更好的證明。1800年世界人口達到10億,1931年達50億,1960年達到30億,1974年達到40億,1987年達到億,1999年達到60億。世界人口每增10億的時間越來越短,2002年底,全球人口已接近62億。
四、有人說炸藥、新增劑、環境汙染都是科技造成的這是真相嗎?並不是。真正造成破壞的不是科技,而是人類的貪婪。就像是人類離不開食物,但是也有人吃太多而撐死的道理一樣。
就拿炸藥來說,除了地球上那些熱點地區以外,其它地區炸藥用來採礦、修路、造橋,這才是炸藥用得更多的地方,如果沒有炸藥,你可以想象一下,是不可能有那些逆天的工程的。
新增劑是錯誤的嗎?非也。孜然、辣椒麵、味精、雞精、胡椒粉、醬油、醋、鹽巴哪一樣不是新增劑?沒有它們你能吃得下去飯?由於你我都明白的道理,只是有人錯誤地使用其它的新增劑,錯不在於新增劑,老郭不想說破,你懂的。
環境汙染。其實這個東西你說汙染就汙染?只是超出了地球自我恢復的極限而已,沒有科技同樣會出現這種情況,看看那些因為亂砍亂伐、過渡放牧導致的土地沙漠化,我們就應該明白。沒有今天的科技,人類也只是破壞的速度要慢一點而已。
總結可以說,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就不可能有人類的今天,甚至是人類本身。至於說科技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們應該檢討的不是科技,因為科技只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理解方式和相互作用模式而已,怎麼去使用,還是要看人類出於什麼樣的起心動念。
-
3 # 鍾銘聊科學
其實這和美國禁槍不禁槍是一回事,沒有最終的答案,只有個人的觀點,和國家、社會的價值取捨。
科學和禁槍曾有一任美國總統遭遇槍擊,有人問他你還反對“禁槍”麼? 他說:是人用槍殺我,而不是槍要殺我。從這個例子裡,我們不難看出一個道理。其實槍是實實在在在那的。但是行兇的卻是“人”。同樣的,炸藥,新增劑是科學造的孽,還是人造的孽? 我覺得這要好好分清楚才行。
科學讓我們過得更好其次,科學確實讓現代的人類過得比以前好得多。至少我們的平均壽命增加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在以前,常常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因為人類對於能量的使用有所欠缺,而幾次工業革命改變了這一切,這是科學實實在在帶給我們的好處,這也是那些善良(雖然也有被商業利益驅使)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的努力。
取捨所以,其實從可觀的角度,科學確實讓我們過得更好的。但由於科學本身可以讓任何人掌握,所以,給我們帶來不好影響的某種程度來說,其實使用科學造孽的人,而不是科學本身,畢竟科學本身並沒有思想和意識以及行動,它就在那裡。
而到底要不要發展科學,是一個國家的取捨問題。其實康熙就接觸過科學,他也發現了科學的好處,但是他還沒大力推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時就去世了。後來的繼任者其實都不太在乎科學。所以,到了近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外國,於是被動挨打。直到現在,我們才追上了科學的角度。
有些東西,別人有,你沒有,有時候還挺危險的,不是麼?
-
4 # 來看世界呀
目前看來,科技的發展正使人類的生活原來越好,利大於弊。題主提到的炸藥和新增劑也並不是反面例子,反而都更多地在向好的方向改善人類的生活。
炸藥威力大,能破壞,的確被人類拿來做打架的工具,可發展是人類最重要的主題,一般只會發生較短時間和區域性的戰爭,而炸藥除了製造炮彈,還能用來開山裂石建造道路、開採礦物,為人類的發展做貢獻;新增劑是食品工業產生後應運而生的,很多人將新增劑妖魔化,是因為完全不知道食品新增劑的生產和使用目的,城市化的程序使得越來越多人生活在城市,因此對事物的運輸、儲存提出了較高要求,新增劑就是在保證人體健康和食物營養的情況下加入的,目的是使食物更耐儲存,同時有色香味得以儲存,是經過嚴格的生理化學研究才准許使用的,一些商販違規新增的化學制劑可不是新增劑。
科學技術的確是有兩面性,但題主也過於看重科學發展的負面影響,很多可能引發嚴重危害的技術,實際上都是被限制使用的,就拿核彈來說,核恐怖的確嚇人,可核彈那玩意兒基本就是個樣子貨,擁有的戰略意義更大而不是實用,至今也就日本被人家用核彈弄過。科學技術正在很快地改善人類的生活,有了計算機,遠隔萬里資訊也瞬息即達;有了電力,千家萬戶燈火通明;有了公共交通,上下班不用走多少路;有了火箭衛星,人類能更直觀地觀測我們所在的世界,提升基礎科學的實力,進而更大程度地改變人類的生活。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過去現在乃至未來都將是改善人類生活的重要工具,不斷地改善人類的生活,人類也意識到了一些技術的危害,也在儘可能地制定相關規則,限定其運用範圍。
-
5 # 太空科學站
伽利略曾經說過“科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減輕人類生存的苦難”,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的時代回望伽利略曾經說過的這句話可謂是十分應景,因為人類已經充分體會到了科學發展帶來的巨大好處,並準備在科學這條路上“一去不復返”
狹義上來科學只是理論和技術,而廣義上的科學是一種精神,千百年來(甚至於現在)科學精神始終都只存在於極少部分人身上,但正是這些人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類。
遠古時期的人類敬畏大自然的天災與力量,進而演化出了各種各樣的神和故事,甚至用上百光年外的等離子體火球執行狀態來盲目推算自己的命運,然而事實證明古人的這些活動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真正能帶給人類美好富足生活的只有科學技術。
在工業革命發生之前,亞洲人和歐洲人的身高基本持平,但工業革命發生之後生產力的巨大提升使得歐洲人越來越高,繁衍出的孩子也越來越高,幾百年後就變成了今天歐洲人普遍高於亞洲人的局面。
科學技術固然是一把雙刃劍,人類在發展科學技術的路上也用它做過很多不好的事,但總體而言科學技術還是在人類的掌握之中,炸藥可以用來開路也可以用於殺戮,新增劑適當新增也是錦上添花。
-
6 # 伊棋知點
科學理論的應用當然能改善人類生活。炸藥、新增劑在生產活動中都有實際的應用價值,開山破土挖礦等,有炸藥不是事半功倍嗎。這個問題應該是想探討科學研究的應用成果被人類用在了不好的方面,例如戰爭、環境汙染等。科學與技術是相輔相成的。
科學理論的應用成果不一定能使人類的生活更好。科學是人類探索自然科學現象和自然規律,採用定性定量的實驗方法對這些自然規律進行證明,來揭示自然規律或現象的本質、機制、機理等。我們說科學理論是應用技術的基礎,正是在基礎科學理論的指引下,人類發明家、工程師們才能發明出一系列影響人類生活的產品。當然,這些產品有好有壞。
比如流體力學的理論研究將粘性考慮在內,由法國C.-L.-M.-H. 納維於1821年和英國G. G. 斯托克斯於1845年分別建立的流體運動方程——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它是流體動力學的理論基礎。這一理論為飛機升空提供了理論基礎,促進了飛機的研發,並且延伸出了空氣動力學的理論研究。無粘不可壓縮流體位勢流理論為基礎的機翼理論,闡明瞭空氣如何作用於機翼將飛機託上天空。機翼理論的正確性,使人們重新認識無粘流體的理論,肯定了它指導工程設計的重大意義。
圖片來自網路炸藥算啥,原子彈等核武器更勝一籌科學的理論與人類創造的產品之間並無直接關係。基於科學理論,可以製造出任何產品,包括危害性巨大的炸藥、原子彈、氫彈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一幫科學家在秘密研發原子彈,這是基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指導。我們知道,牛頓力學告訴人們世界萬物之間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即萬有引力,但是,微觀的粒子之間相互作用力無法用牛頓力學研究,因此,愛因斯坦等物理學家探索出了新的科學理論,而愛因斯坦本人就貢獻了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兩大基礎理論。正是相對論告訴了人們,原子之間相互作用後會釋放出何等強大的力量。為了搶在德國之前研發出原子彈,愛因斯坦上書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研發原子彈,也就是後來的曼哈頓計劃。但是,愛因斯坦本人並不知道,原子彈只不過是從一個瘋子手裡交到了另一個瘋子手裡,後來日本被原子彈襲擊後,愛因斯坦才後悔自己當初的建議,並終身致力於反核器使用。
圖片來自網路當然,核能也是一種清潔能源,並不只限於核武器的開發。科學研究是人類對自然世界的理論探索,作為基礎理論,能夠指導開發有用的產品,目的都是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效率。中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致力於高科技產業的佈局,則更需要大力支援基礎科學研究。而如何使用開發出來的產品,則要看使用者如何決定了。
回覆列表
怎麼說呢?一次二次大戰導致多少人死亡,尤其是二次大戰,對地球的毀滅程度都是歷史所罕見的。
科學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例如交通的改善,大大增加了人的交際圈,醫療的改善提高了人的壽命,另外物質生產豐富,效率提高,解放了人,使人的活動比以前更豐富多彩。
也有不好的一面,除了上面提到的戰爭,食品學的發展,讓低成本化學品代替天然食物新增劑,導致垃圾食品的泛濫,對農藥抗生素的濫用,反過來危害人類的生存,化學品的廣泛使用,對環境產生了嚴重汙染,危害人與生物的生存,物品的豐富勞動效率的提高,並不意味著窮人的消失,反而為生存掙扎為命運所累的人並不少見,物質富足的人其內心並不一定快樂,被更高慾望所牽扯。
總之,無論科學發達與否,對個體而言,並不見得全是福音或災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切都在人心,你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