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恆品歷史
-
2 # 沂藍書院趙月光
李嚴是劉備死後蜀國第二號大臣,卻沒能發揮相應作用。
李嚴是劉備白帝城託孤時的第二位顧命大臣,第一位是諸葛亮。李嚴屬於原益州集團,與諸葛亮等荊州集團有矛盾。李嚴在諸葛亮北伐時與諸葛亮發生衝突,最終被諸葛亮廢為庶民。
1,李嚴屬於原益州集團李嚴是南陽人,原來是劉表手下的秭歸縣令。
曹操南征時,李嚴逃往四川歸順劉璋,劉璋任命他為成都縣令,是一個吏治能手。
在劉備入川之前,劉璋手下無論是益州本地人還是外州人,我都統稱原益州集團。劉備帶來到四川的人,無論原籍是非荊州,我統稱為荊州集團。
李嚴很快就投降了劉備,成為劉備手下的犍為郡太守。
劉備在漢中與曹操大軍激戰時,因兵政糧草的苛刻,導致犍為郡發生大規模叛亂,人數發展到數萬人。
李嚴並不請求劉備支援兵力,只帶本郡的留守士兵平息了叛亂,還打敗了西南夷的入侵。讓劉備大為賞識,認為李嚴文武兼備,是僅次於諸葛亮的人才。
關羽、張飛死後,劉備率大軍討伐東吳,劉備此次出征多是益州將領(如黃權),大敗後退回永安(白帝城)。
2,劉備白帝城託孤劉備親自駐守白帝城,不肯回成都,是他咽不下東吳的一口惡氣,希望在曹魏進攻孫吳時,伺機再奪回荊州。
劉備召李嚴來到白帝城,任命他為尚書令,官位僅次於諸葛亮,希望李嚴輔佐他能夠打敗東吳。
但不幸的是劉備染病不治。
劉備臨終前召諸葛亮、李嚴託孤阿斗,劉備當著李嚴的面對諸葛亮說:如果阿斗可以扶,你就扶一扶;如果阿斗扶不起,你可取而代之。
劉備的目的是讓李嚴制衡諸葛亮,平衡益州集團和荊州集團的利益,權衡北伐曹魏和東征孫吳兩大路線。
劉備又以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鎮守白帝城。
李嚴後來又在巴郡(今重慶)修築大城,所以李嚴代表了原益州集團、東征孫吳的路線。
諸葛亮北伐,最多時帶走了8萬兵,李嚴鎮守巴郡、巴東、巴西防備孫吳共3萬兵。這是阿斗初年的蜀國兩大軍事集團。
3,建興九年,諸葛亮北伐失利,責備李嚴顛倒是非,導致李嚴被廢諸葛亮共進行了五次北伐,除了一些區域性勝利外,大都失敗。
失敗的主要原因:一是諸葛亮過於謹慎;二是糧草不濟,從四川和漢中向前線運糧,要翻越秦嶺的崇山峻嶺,後勤非常困難。
公元230年(建興八年),曹真以三路大軍進攻漢中,號稱30萬。諸葛亮在漢中的兵力不足,命李嚴率2萬人到漢中集結,與諸葛亮聯軍對抗曹真。李嚴要求把漢中等五郡都給他管,諸葛亮非常不滿,但沒有辦法,上表升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讓李嚴的兒子李豐接管巴郡江州的事務。
李嚴這才帶兵去漢中,並且以中都護署丞相府,大小事務都由李嚴代理。結果曹真因為大雨,行軍困難,放棄進軍漢中,讓蜀國虛驚一場。
公元231年(建興九年)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出祁山。由李嚴負責督運糧草。諸葛亮首先在祁山包圍了賈嗣、魏平的軍隊,然後在上邽擊敗了雍州刺史郭淮、費曜、戴陵的4千軍隊。
司馬懿和張郃的曹魏援軍到達隴關以東的隃麋。
當時已經是農曆五月麥熟,諸葛亮下令把上邽的麥田全部收割,補充軍糧。
司馬懿聽到訊息大為恐懼,如果諸葛亮獲得足夠的糧食,局面就成為持久戰,下令大軍日夜行軍倍道兼行,到達上邽。從隃麋到上邽倍速行軍需要三天時間。
諸葛亮為人謹慎,紮營用了一天時間,收割了兩天的麥子。看到司馬懿大軍趕到,諸葛亮以穩妥起見,沒有趁司馬懿連續疲勞行軍,立跟未穩,先發制人。
諸葛亮立即率大軍南撤回祁山。
司馬懿大喜:諸葛亮為人過於謹慎,我軍已經是強弓之末,他卻不敢與我在渭河邊交戰。司馬懿大軍尾隨諸葛亮到了祁山,司馬懿先派牛金的輕騎兵出擊,被諸葛亮打敗,死3千人。此後雙方在祁山滷城對峙,互有勝負,從五月份相持到六月底。
當時正是夏秋之際,大雨滂沱,秋雨綿綿,導致李嚴的運糧路泥濘難行。李嚴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到諸葛亮處報告,大雨導致運糧困難的情況。
《三國志》用曲筆寫:(李嚴)呼亮來還。
李嚴的地位比諸葛亮低,怎麼可能呼諸葛亮回來?李嚴只是派人報告,如果連續大雨,後續糧草可能不濟的情況,做出撤兵決定的仍然是丞相諸葛亮!
當時諸葛亮手上還有糧食庫存:
假如每個士兵每天割2市畝麥子,當時每市畝的麥子產量是100市斤,2天的收割量就是200市斤麥子。
再考慮效率問題,因為每個士兵無法都安排到足夠的田地,士兵只達到最大收割能力的三分之一,每個士兵也應該收割了60市斤麥子。
假如一個士兵一天吃1斤麥子,這些麥子可以維持2個月時間。
並且在五月到六月中旬,李嚴的運糧隊工作還是比較順利,只是在六月底開始連續下大雨運糧才出問題。
所以諸葛亮退兵的時候,還應該有近2個月的糧食。所以李嚴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
但諸葛亮不想冒險,就撤兵了,順帶射殺了張郃。
司馬懿的史書記載,司馬懿追擊諸葛亮,“俘斬萬計”,恐怕這個資料有誇張。
李嚴也曾上表後主,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這個偽退,恐怕是指諸葛亮從上邽撤退到祁山,確實也是諸葛亮誘敵深入的計謀。
但李嚴也有自己的私心,希望以此動搖後主劉禪對諸葛亮的信心,讓阿斗認為諸葛亮對此次失利應負主要責任!
諸葛亮如果再次自貶丞相,李嚴就可以上位,實施東征戰略,從漢中東下上庸,或趁魏吳交戰之際奪取荊州。
諸葛亮早已識破李嚴的用心,用點小計就把李嚴扳倒了。李嚴的文書都在諸葛亮手裡,李嚴確實在信中說因大雨糧草不濟,但諸葛亮割麥子的事,卻沒有諸葛亮的白紙黑字在李嚴手裡。
所以諸葛亮指責李嚴前後顛倒是非,前面說糧草不濟,後面說軍糧饒足,最終將李嚴剝奪一切職務,貶為庶民!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死於五丈原。李嚴得知諸葛亮死訊,激憤而死。
《三國志》:平(李嚴改名李平)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
李嚴常常希望諸葛亮能重新啟用自己。
如果李嚴真的對諸葛亮顛倒黑白,怎麼可能還常常希望諸葛亮能重新啟用自己?
所以李嚴說的不是顛倒是非,當時李嚴說諸葛亮軍糧饒足是實情,但他卻不肯替諸葛亮承擔一點責任,還要對諸葛亮落井下石。
一等人才廖立、李嚴均被諸葛亮貶為平民,蜀中無人矣,只剩下對諸葛亮畢恭畢敬的蔣琬、費禕這樣的二等人才了。
-
3 # 中孚鑑
李嚴,字正方,他是蜀漢的大臣,他和諸葛亮都是劉備去世前的託孤輔政大臣,但是後來李嚴被廢為民,諸葛亮去世後,李嚴也沒多久就因病去世。
李嚴開始的時候在荊州劉表那裡做官,當時他還是很有才幹的。後來荊州為曹操所得後,李嚴就去了蜀地劉璋那裡,被任命為成都縣令。
後來劉備帶兵入蜀,李嚴則抵抗劉備入蜀,當時被任命為護軍。然而劉備軍強盛,李嚴就投降了劉備,他被劉備任命為官,之後劉備有取得成都,李嚴則任命為興業將軍。
同時後來李嚴和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一起制定《蜀科》,也成為後來蜀漢的法規基礎。
之後李嚴又五千兵馬平定盜賊馬秦、高勝的叛亂,後又打敗高定的人馬,李嚴因功被封為輔漢將軍。
後來劉備率軍征討東吳,卻在夷陵之戰中慘敗,劉備也得了重病,在他病重之時,讓李嚴和諸葛亮一起為託孤輔政大臣。任命李嚴為中都護,管內外軍事,並鎮守永安,又封為都鄉侯,假節。
所以那時李嚴的地位在蜀漢還是很高的。
當時因為諸葛亮在蜀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又是託孤大臣,李嚴就建議諸葛亮稱王、加九錫,卻被諸葛亮斷然拒絕,並且又斥責李嚴,因此他們兩人的關係也開始有了矛盾、嫌隙。
後來諸葛亮準備伐魏,當時諸葛亮在漢中,所以就想讓李嚴鎮守漢中,但李嚴不僅找藉口不去,而且還想劃出五個郡為巴州,讓他來做這個巴州刺史,但又遭到諸葛亮的拒絕。
當時就有人對諸葛亮說李嚴心術不正,可能會造出事端,要對李嚴多加小心,而諸葛亮卻認為他和李嚴都是託孤大臣,現今大事未定,不能互相傷害,同時他也認為那時的李嚴還是可以和他一起為蜀漢效力做事的。
後來曹魏準備進攻蜀漢,諸葛亮為了漢中的安全,所以就讓李嚴帶領兩萬人馬去漢中抵擋,李嚴不願意去,心裡很不滿,就散佈傳言說司馬懿已經給他準備好了官職來讓他投降。李嚴的本意就是想在蜀漢加官進爵。
諸葛亮知道李嚴的心思,諸葛亮為了蜀漢大局,於是李嚴被封為驃騎將軍,同時又讓李嚴之子接替江州防務。諸葛亮這麼做,李嚴才願意去漢中。
之後諸葛亮伐魏,讓李嚴負責糧草。當時因為經常下雨,糧草很難供應,所以李嚴就派人告訴諸葛亮,讓他先退兵。諸葛亮因此退兵而回。
然而諸葛亮退兵後,李嚴為了推脫自己負責糧草辦事不力的責任,反而說諸葛亮延誤戰機,當時他說糧草充足,諸葛亮怎麼就退軍。但之後李嚴又先劉禪上奏說諸葛亮退兵,是想引誘敵人,然後在開戰。
李嚴的這兩種說法,前後不一、相互矛盾,李嚴最後只能認罪。
這時諸葛亮對李嚴不能再忍,他彈劾李嚴心中不以託孤為重,心裡只想著自己的家裡,不考慮朝政國家大事,如今又顛倒是非,若在用李嚴,就會給朝政帶來危害。
最終李嚴被廢為民並被流放。李嚴雖然被廢為民,他也知道蜀漢除了諸葛亮之外,其他的大臣不會再起用他,所以他常常盼望著諸葛亮能起用他。
然而事與願違,後來諸葛亮為蜀漢操勞過度而在積勞成疾下去世。李嚴聽到諸葛亮去世的訊息後,覺得以後再也沒有人會起用他,所以沒多久李嚴也就因病去世了。
李嚴這個人,卻是很有才能,也深受劉備的信任,不然也不會讓他和諸葛亮一起為託孤大臣,但他生性高傲,不善與人相處,他也想著自己的家庭和名聲,他為了滿足自己的私信,也會使用也心思。同時他也自視甚高,不僅不願和別人來往,而且還經常和別人有矛盾。最終就導致了他後來被廢為民的結局,
-
4 # 笑看風雲在際
熟悉三國曆史的人們都知道,當時劉備死時,是把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了三個人的。而其中兩個人就是著名的諸葛亮和李嚴,諸葛亮自然是為世人皆知的,但是李嚴的名氣卻沒有他那麼大,這是為什麼呢?李嚴最後到底去了哪裡呢?其實在史書上記載,李嚴最後並沒有得到重用,反而是鬱鬱寡歡,最後帶著遺憾死去。
當時因為劉備信任李嚴,所以把軍政大權交給了他,想要讓他在自己死後能掌管軍事這一方面,但是事情的發展卻不像劉備所想的那樣,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一個人就攬下了這些權力,所以李嚴並沒有太多發揮的餘地。儘管李嚴當時發揮出了特別出色的軍事能力,而且還屢次立下戰功,只是因為他和諸葛亮的意見總是不一樣,所以一直沒有被重用。
這體現在了他們在北伐的意見上,當時諸葛亮是非常想要讓大軍進攻的,但是李嚴卻覺得過於冒失,而且不利於自己這邊的發展,所以持反對意見,這就讓兩個人結下了不小的樑子。而李嚴沒有得到重用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不討領導人的喜歡,當時劉禪並不信任李嚴,所以也不放權給他。
回覆列表
李嚴和諸葛亮、廖立曾並稱蜀漢三傑。劉備託孤白帝城之時,他與諸葛亮同受遺詔,共同輔佐蜀後主劉禪,其地位僅次於諸葛亮。此人文武雙全,諸葛亮也說,此人可當吳國之陸遜,可謂是極高的評價了。遺憾的事,他和諸葛亮在蜀國的總體方針上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因為運糧不濟,被諸葛亮聯合姜維、魏延、劉巴、費褘、劉敏、丁鹹等一大堆蜀國重臣一起上表罷免,命運令人唏噓。李嚴的失敗在於雖然頂著顧命大臣的頭銜,卻離中央權力中心太遠,劉備死後的幾年竟然在永安留守,慢慢的也就被遺忘了。最後因為押運糧草不利的緣由被革職廢為庶民,一身才華得不到重用,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也是蜀國的悲劇。像諸葛亮這般用人,再加上他事必躬親的弊端,終至過早的耗盡了心力,病逝在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