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都付笑談中

    郭嘉,字奉孝,潁川人。21歲出道,投袁紹,但是看出袁紹不能成事,於是離開袁紹,賦閒6年。後來被荀彧推薦給曹操,兩人第一次見面,曹操評價郭嘉是“使孤成大業者,比此人也”,而郭嘉評價曹操是“真吾主也”,真可謂是“一見鍾情”。

    那麼正史上,郭嘉出了那些計謀呢?

    水淹下邳。這是和荀攸一起出的計謀,曹操攻打呂布,急攻不下,想要撤退,郭嘉認為此時撤退會讓呂布緩過力氣,於是掘開沂水、泗水灌城,生擒呂布。奪回徐州。官渡之戰前夕,曹操想要先攻擊徐州的劉備,眾將都以為袁紹才是主要敵人,如果這時候分兵討伐劉備,那袁紹攻過來,豈不是萬事皆休?但郭嘉十分了解袁紹,袁紹決策速度很慢,趁著劉備立足未穩,速戰速決,袁紹肯定來不及反應。曹操最終決定出兵,奪回徐州,避免了官渡之戰兩面作戰的分享。預料孫策。官渡對峙之時,孫策在後方準備襲擊許都,眾人都很擔心。郭嘉認為,孫策平定江東過程中,殺了不少英雄豪傑,肯定會遭來報復,而孫策這個人仗著武勇,平時疏於防備,容易死於刺客之手。後來孫策果然在出兵之前,被複仇而來的許貢門客刺殺。緩攻冀州。袁紹死後,曹操急於平定河北,和袁紹之子袁譚、袁尚交鋒,雖然得勝,但沒有絕對的優勢。郭嘉認為,河北內部不和,咱們外敵壓境,所以他們團結一致,如果我們撤退,時間一長,他們肯定內鬥,到時候再進攻,事半功倍。曹操於是撤兵,果然袁譚和袁紹開始內鬥,袁譚派人跟曹操請降,曹操抓住時機,平定冀州。遠征烏桓。袁尚、袁熙逃到了烏桓那裡,曹操想要遠征以根除後患,但此時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曹操擔心他們趁虛攻打許都。郭嘉認為劉表只是個座談客,劉備雖然厲害,但劉表也不敢重用,所以不必擔心。後來劉備向劉表請戰,劉表果然沒有答應。輕騎出盧龍塞。曹操遠征烏桓,郭嘉認為兵貴神速,不能讓對方有所準備,曹操於是拋下輜重,在嚮導的帶領下,越過盧龍塞,一戰成功。不過這一戰打得很險,回軍路上,軍糧斷絕,又沒有水,差點沒回來。

    大概就這麼多,畢竟郭嘉只活了38歲,所以我們看不到他更多的表現了。從郭嘉的計策中,我們不難看出,郭嘉對敵人的心理把握非常準,料事如神,特別是預言孫策之死,簡直有如神棍,我一度懷疑那刺客是不是郭嘉賄賂的。

    那麼,憑藉這些計策,郭嘉可以位列第一謀士嗎?

    感覺有點吃力,曹操麾下謀士眾多,荀彧、荀攸、賈詡這些人明顯更加全面,表現也更加出眾,其他程昱、劉曄之輩也不輸給郭嘉。郭嘉總給人一種走鋼絲的感覺,十分刺激,讓人看了大呼過癮,節目效果滿分。

  • 2 # 汐水柔情

    三國自古以來就為世人津津樂道,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朝代,因為這個朝代出現了數不數勝數人才,和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諸葛亮的智絕;關羽的義絕;曹操的奸絕。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近段時間比較熱的人物郭嘉,郭嘉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就連現代歷史學者易中天教授都稱讚郭嘉是軍事奇才,這樣的一個人物,在歷史上究竟如何,有哪些出色的計謀或者軍事戰績呢?

    郭嘉在歷史上是單純的謀士,在《三國志》篇幅中更是少的可憐,在軍事上面郭嘉沒有貢獻,作為謀士肯定得有幾條計謀流傳於世,否則就太過於普通人了,那麼郭嘉在歷史上都有哪些值得一提的亮點呢,下面就來談談三國謀士之郭嘉:

    慧眼識主

    21歲時,郭嘉北行去見袁紹,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就這樣,郭嘉一直賦閒了六年。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的軍事參謀—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屢獻奇謀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討張繡新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終於曹操擊敗了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於曹操。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曹操便問郭嘉有何意見,郭嘉認為:“的確。但曹公舉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出誠信用以招攬英雄俊傑,恐怕仍未做到。現今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將他殺害,這是殺害賢士的惡名。那麼智者、將士都會自疑,再次想選擇誰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誰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安危的選擇,不可以不明察!”建議曹操軟禁劉備,曹操亦有感於此,但最終還是沒有軟禁和殺死劉備,劉備最後果真成為曹操爭霸天下的人。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建安四年(199年),劉備借趁袁術北投袁紹之機,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這時,恰好郭嘉、程昱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待郭嘉與程昱回來,得知此事後一起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但此時劉備已走,而且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訊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即今遼寧錦州一帶。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曹操在設定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嚮導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爆發了白狼山之戰。此役,張遼率領先鋒大破烏桓,烏桓單于蹋頓被臨陣斬殺,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

    郭嘉雖然出了許多計謀,但更多的是充當曹操心理預測家角色,而且這些計謀都是單純的理論性計謀,談不上戰略家、戰術家、軍事理論家,所以郭嘉作為一個謀士還是非常出色的,在正史中郭嘉可以說是計無遺漏,神機妙算,但是作為軍事家差的就有點遠了,跟曹操的首席謀士荀彧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說郭嘉是第一謀士,就有些過了,如果認真看史書,你會發現曹操統一北方的每一場戰爭勝利主功都不是郭嘉,曹操在一場戰爭中更多的是為曹操增加擊敗敵人的信心。

  • 3 # 三國史話曾得不錯

    什麼是“謀士”,謀士是指為某個集團、某位主公出謀劃策的讀書人,這叫謀士。而謀士是隻進行出謀劃策,不參與實際執行的,如郭嘉、賈詡、陳宮等人;而如果是即有出謀劃策,有具體參與執行的,我們通常會把這個人稱為“某某家”,比如諸葛亮或者司馬懿等人,我們稱其為“政治家”、“軍事家”,比如荀彧、張昭、魯肅等人,我們稱其為“政治家”、“戰略家”。

    郭嘉算得上是謀士,但還算不是“某某家”。那麼,在謀士裡,郭嘉算得上是第一謀士嗎?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也有一千個郭嘉。第一謀士是綜合各方面的組合,這各方面包含。

    策略的可行性

    策略的有效性

    策略的獨特性

    符合這三個特性,並且排名都靠前,才有資格談第一。那麼,郭嘉有資格嗎?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史書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郭嘉原本為袁紹帳下謀臣,然:“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在荀彧的推薦下,郭嘉與曹操共論天下大事後,惺惺相惜,郭嘉認定曹操是個好老闆,曹操也對郭嘉高度讚賞,初見即認定郭嘉是幫助其成就大業的人。

    那麼郭嘉為曹操做了哪些貢獻呢,是否值得曹操的讚賞?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郭嘉用“十勝十敗”之說(記載在《三國志 魏書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有興趣讀者可以細看),給予新敗(宛城之戰)的曹操極大信心。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依附曹操,謀士程昱建議曹操殺了劉備。郭嘉則不建議殺劉備:“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但郭嘉同時又建議曹操需要提早做準備,可以把劉備軟禁起來:“‘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建安三年(198年)九月,曹操徵呂布,呂布堅守不出,曹操及部隊都身心俱疲,欲退軍,郭嘉以項羽為例力諫曹操要再堅持一下,一鼓作氣:“今布每戰輒破,氣衰力盡,內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結果,,攻克下邳,捕殺呂布。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欲徵劉備,又擔心袁紹會乘機來攻打大本營,郭嘉力主出征,不用擔心袁紹:“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結果,大破劉備。

    同樣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7月,官渡之戰相持階段,據說江東的孫策欲偷襲許都,曹操已無力抽兵支援許都,情況十分危急。郭嘉就斷定孫策本人過於輕率,必死於刺客之手:“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果然,孫策“間接”死於仇敵許貢的門客的刺殺;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病史,曹操準備進攻解決袁紹兩個兒子(袁尚和袁譚),郭嘉認為袁紹這兩孩子,一定會窩裡鬥,主張佯裝攻打劉表,來個聲東擊西。果然,袁尚和袁譚窩裡鬥,曹操乘機回軍攻擊,一死一傷。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和袁熙逃到烏桓,曹操方面擔心北征烏桓時後方會不保。郭嘉則再次力諫曹操北征,劉備還沒有資本會傷及大後方(劉表壓著),反而二袁不除,後患無窮。曹操北征烏桓,大勝,二袁遁逃。然後,郭嘉也在這次行軍途中病史,享年三十八歲。

    我們看到郭嘉參與的戰爭,基本上都是曹操前期最重要的戰爭,為幫助曹操統一北部中國立下汗馬功勞。郭嘉的逝世對於曹操而言,是巨大的損失。我們可以想象,如果郭嘉能夠長壽下去,也許赤壁之戰後,曹操就不會痛哭流涕地說出:“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因為郭嘉是最瞭解曹操的人(唯奉孝為能知孤意)。

    因此,我們回過來看一開始提出的那三個標準,郭嘉都符合嗎?答案是:是的,都符合。

    策略的可行性:郭嘉的策略都極為清楚,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策略的有效性:當然有效,戰爭的勝利就是最好的證明;

    策略的獨特性:獨特,郭嘉的很多招都是險招,是多數人不敢想的招數。

    因此,我認為,在謀士當中,郭嘉可以排第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胃不好的人,有哪些症狀?日常生活中該怎樣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