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骨科小黑鍋
-
2 # 廣東骨科專家團
我們每個人身體裡的一塊塊骨頭都是靠關節連線起來的,在平時的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關節響的症狀,有時候掰一下手指或者是蹲久了站起來都會引起關節處發出聲響,因為這是很普遍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可能不會太在意,但是關節響到底是因為什麼呢,需要到醫院進行治療嗎?
關節響一般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生理性的響,不是疾病引起;另一種是病理性的響,這是某些些疾病引起的。
其中生理性的響主要是因為關節活動,當人們在長期保持一個姿勢的時候,關節是有習慣性的,關節已經習慣了這個姿勢,所以當你突然改變姿勢的時候,關節和韌帶就會活動,在改變姿勢活動的過程中關節就會發出聲響。
而病理性的聲響主要是關節處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損傷,可能是因為出現了關節炎,關節的表面出現炎症之後會變得很粗糙,關節在相互摩擦的過程中就可能會發出聲響,也可能是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損傷的患者,在行走是會發出關節響並伴隨著疼痛、腫脹。
關節響要不要進行治療主要是看關節響的有沒有伴隨著關節疼痛、紅腫等這些情況。正常情況下,關節響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如果沒有出現其他的不適的症狀,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在關節響的同時伴隨著關節疼痛、腫大這些情況,可能是病理性的關節響,這個時候就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和進一步的治療。
-
3 # 骨科王健醫生
關注每日答疑,解決骨科問題
日常的生活中有些人可能會注意到我們身體的關節在運動的過程之中偶爾會發出聲響,比如說在蹲起的時候膝關節會有響音、轉脖子頸椎的時候會有聲音以及當我們握緊拳頭的同時指關節會發出扒的一聲等等,這些都是大多數人日常中都會遇到的關節響的情況。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會出現關節響呢?
其實在門診,還是有挺多人去看關節彈響的問題呢,所以今天就有必要在這裡把關節的彈響問題,好好的跟大家科普科普。
關節彈響發生的機率有多大?關節彈響,在臨床的統計資料裡也沒有確切的一個統計,因為關節彈響並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種現象,它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也可能是一些生理的現象,所以沒有人專門把關節彈響作為一個問題去研究。
所以我們並不能真正確切的知道它的發病率到底有多高,是1/1000,1/萬還是1/10萬。但是從臨床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從門診就診的,以及網上諮詢的情況來看,有關節彈響的人還是不少的。一般來講每週的門診可能會碰到兩三個就診,諮詢關節彈響問題的人,看起來似乎這個發病率還是挺高的,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這種關節彈響情況的也不是很多,因為醫院的門診有一個聚合作用,會把同一類問題的人聚集在一起,所以,我們醫生會覺得這個發生的情況挺多,但其實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可能很少,所以說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周邊的朋友、親戚、認識的人出現這種情況呢,可能還是少數,所以很多人可能都沒有聽說過關節彈響的問題。
哪些人容易出現關節彈響?同樣的,對於關節彈響的流行病學檢查和統計並不多,所以我們只能是,憑藉臨床的一些經驗和印象,對這個問題進行解答。
(1)在青少年人群裡,發生關節彈響的主要是一些先天性的因素,這些人呢,可能出生以後就比較容易出現關節彈響,那比如說,手指頭在用力掰的時候就可能拍出明顯的響聲,脖子在轉動的時候就可能出現咔咔的聲音。
(2)在中年人群裡呢,主要是一些經常運動或者運動比較劇烈的人容易出現關節彈響。另外,一些尿酸高的人也會經常出現關節彈響。
(3)而對於老年人的人群來講,一般來講可能會出現一些病理性的因素,比如說,半月板損傷,或者是軟骨損傷會造成關節出現彈響的聲音。
關節彈響是不是代表關節有問題?有關節彈響呢,並不代表你一定有問題,其中有很多人可能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面對一個關節彈響,我們需要進行一個詳細的檢查,透過彈響的型別,發病的特點,有沒有伴隨症狀來進行一個判斷。
關節響在醫學上被分為兩種型別,分別是生理性和病理性。
(1)一般來說只聽到聲響、外表既不會出現紅腫的症狀也沒有感覺到疼痛,並且在活動上沒有什麼障礙的情況都屬於生理性,而且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關節響都是屬於生理性,它不會對身體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因此面對這種情況的關節響的時候就不需要太過於擔心,也不需要特地地採取某種方式進行處理。
關節在活動的時候,關節面之間、肌腱與關節囊之間以及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等等總會因為摩擦而發出聲音。不過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並不會有很明顯的聲響,聲響可以比較清楚地聽到的情況大多會出現在那些長時間坐著的人身上,這是因為關節之間產生的滑液較少,從而使得關節摩擦的損耗加大了,也因此更加容易聽到關節響的聲音。
(2)另一種情況就是關節的病變,有些人會在出現關節響的同時還會伴有痠痛、腫脹等不舒服的感覺或者是關節活動受到了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身體的關節可能出現了某種問題。這種情況就需要及時地醫院進行診斷,看看是關節的錯位還是關節的受損,比較常見的病有半月板的損傷等等。當出現病理性的時候對關節要儘快地進行一些保養,比如說可以補充一些鈣劑等等,不能放任它繼續發展,否則會使得關節軟骨的磨損加劇,從而導致了退行性關節炎的發生。
怎麼自我判斷關節彈響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前面我們也說了很多有關翔的分類,哪些是生理性的,哪些是病理性的?但是這些描述呢,還不是非常的直觀,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你到醫院去,醫生透過問病查體,透過一些影像學檢查,可以準確的判斷這種關節彈響的型別。對於患者來講,準確的判斷關節彈響的型別其實還是很難的,在這裡呢,我就跟大家說一下,有幾個關鍵點,可以做一個參考,對自己的關節彈響進行一個初步的篩查:
第1點,要看看這種關節彈響發病的一個時間和年齡段,如果是從兒童時期就開始關節彈響的話,這種情況,應該來講相對比較正常;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講,近期才出現的關節彈響,可能就存在一定的問題了。
第2點,關節彈響之前有沒有劇烈的運動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外傷因素。如果是在出現關節彈響之前的一週或者兩週內,有非常劇烈的運動時,或者是曾經發生過意外的扭傷或者是拉傷,那麼可能出現病理性結構損害的情況,從而造成關節彈響。
第3點,在關節彈響的時候有沒有疼痛存在,其實這點是最重要的,如果在關節彈響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疼痛存在,而且這種疼痛一定要是同步性的疼痛,就是有響就有痛,而不是彈響以後再出現疼痛,或者出現疼痛以後再彈響。如果這兩個情況不是同時並存的,基本上來講,我們認為這種彈響應該是無關的。
寫在最後關節彈響不可怕,關鍵是搞清楚是什麼型別的彈響,生理性彈響無須理會,病理性彈響要及早處理。
-
4 # 家庭醫生線上
要知道的是,關節和關節之間存在著一種潤滑液,這種潤滑液有著潤滑的效果,質地和蛋液一樣。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緩衝骨頭之間的衝擊,不管是走路還是運動,人只要一動起來,關節也會跟著動起來,這個潤滑劑就能起到緩衝的作用。 關節潤滑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大量營養物質,除了潤滑,它還能將關節內部的骨質和軟骨殘骸排出。所以,當你握拳或者用力的時候,關節和關節之間的縫隙會變大,但潤滑液還是一樣的量,這時候關節會產生一個低壓區域,導致氣泡的釋放,所以骨頭就會響。
關節發出響聲,是很常見的情況,比如運動甩臂時,掰動十指等都會發出響聲。有些人還以此為樂,故意製造出關節的響聲。這種關節咯咯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節彈響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1,生理性彈響:
正常成人的關節在處於一定時間的靜止狀態後,如果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常會發出清脆的爆裂樣聲音。例如,當人一段時間不動後,突然張口、伸展肢體、扭轉或側屈軀幹時,四肢、顳下頜、脊椎關節常“咔咔”作響。這種彈響也可故意產生,如無聊或緊張時壓折手指,輪流把指節握得“咔咔”響。這就是生理性關節彈響。這種彈響常見於關節發育的成熟期,幼年不發生,青少年少見,中年多見,老年則逐漸減少。
如果屬於生理性彈響,則無需過於擔心。生理性彈響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偶發、無痛,且不伴有關節功能障礙。日常甩臂或是掰手指等造成的響聲都屬於生理性彈響。但是,也不要習慣性地故意活動關節弄出響聲,刻意去追求這樣的彈響。頻繁的彈響會對肌腱、滑囊等造成損害,進而產生炎症反應,甚至發展為病理性彈響。
2,病理性彈響:
如果某個關節經常彈響,日久可能會伴發疼痛及功能受限,那麼可以斷定已經發展為病理性彈響,其特點是彈響頻繁、伴有疼痛,且可能會導致功能障礙。
病理性彈響可以由生理性的發展而來,可以由很多疾病引發,且多發於肩關節和膝關節,比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髕股關節紊亂症、半月板損傷、軟骨磨損等。由於各種疾病,使得周圍肌腱發生水腫、增厚,或滑囊增厚、滑液增多,或關節受力不均等,在活動摩擦時,均會產生響聲。比如很多中老年人上下樓梯或爬山時,膝關節前會發出咯咯響聲,逐漸會伴發疼痛及無力,進而上下樓梯困難。這些是膝骨關節炎的早期表現,中老年人要儘量避免上下樓梯等活動,在沒有發展為疾病時儘早預防,而一旦出現疼痛及膝關節無力等不適應儘快就醫。
-
5 # 家庭醫生名醫線上
關節響是關節活動時發出的”嘎嘎”聲音。那麼關節會響是怎麼回事?需要治療嗎?
關節響分為兩種型別:生理性彈響和病理性彈響,其中多數關節彈響屬於生理性的。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發出響聲的同時不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不適,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有活動障礙的,就是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和治療的。生理性彈響一般好發於特殊人群:比如長時間坐著不動的人,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 當伴有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需要到醫院骨科拍片就診,以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像教師、編輯、秘書、電腦錄入員等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時常會容易出現頸椎“彈響”,需要平時注意避免長時間固定一個姿勢,注意多活動,多加鍛鍊。最好坐的時候,每30分鐘要稍微起來活動一下的。
其次是病理性彈響:一般多見於關節退化、病變。如:關節軟骨損傷、半月板撕裂、髕骨軟化症、關節脫位等情況時,關節發出聲音的同時還會出現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甚至運動異常,這種情況就需要至醫院骨科檢查如核磁共振正側位片等,明確病因病情在醫師指導下治療處理。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適當運動鍛鍊身體,加強營養可以使用活血化瘀止疼對症,針灸理療,磁熱療,必要時手術處理修復治療。
回覆列表
1、生理性彈響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長期坐立或者站立的時候,當蹲下來的時候,兩個膝蓋就會發出清脆的響聲。對於這種,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有,這是因為膝關節內關節滑液內的氣體一過性釋放發出來的,響聲的時候不伴有膝關節的疼痛不適,基本可以不用去管它。
此外,還有些人打架的時候喜歡把手指掰得“啪啪啪”響,用此來威懾對手,這種也是生理性的,也不用處理,也完全不用擔心老是去掰手指,會不會對手關節造成不良後果。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很難出現不良後果。
2、病理性彈響膝關節內部骨頭與骨頭表面有一層厚度約3mm關節軟骨,就跟我們平時吃的豬脆骨一樣,彈性很好,主要是用來摩擦的;同時膝關節內部有兩條主要的韌帶相互交叉,起穩定膝關節的作用,稱之為前後交叉韌帶;而中間的半月板像是一塊海綿襯墊,起到吸收壓力緩衝震盪,釋放關節液營養關節的作用。
①關節軟骨磨損
對於超過40歲的人來說,關節軟骨容易磨損,坑坑窪窪,這個時候在彎曲膝關節的時候,可能可以聽到軟骨摩擦的聲音,這個身影沉悶,同時伴有膝蓋的痠痛不適,這種需要處理;
②關節內遊離體
遊離體是指關節內遊離的軟骨或者滑膜、半月板,遊離體平時在關節腔內飄著,如果卡到關節內前後交叉韌帶上,可能會引起膝關節的交鎖(膝蓋伸不直彎不了),同時伴有劇痛,這種可能要做手術;
同②,損傷程度嚴重的半月板可能在關節活動室造成卡壓,有些會發出響聲,同時伴有疼痛,可以用關節鏡微創手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