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447668721626
-
2 # 使用者8008849796817
明朝有名的將軍:
徐達:(1332~1385)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農民起義軍,因智勇超群,位在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克集慶(今南京)。繼又率部攻佔鎮江(今屬江蘇)等地,為開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貢獻,授淮興翼統軍元帥。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身先諸將,衝鋒陷陣,擊敗陳友諒軍前鋒。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國。二十五年,以大將軍率師出征,先佔淮東,繼平浙西,連戰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蘇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同年十月,以徵虜大將軍率師25萬北上,先取山東,旋師河南,然後揮軍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軍遠征漠北等地,戍守邊疆,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一)。徐達長於謀略,治軍嚴整,戰功顯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1330~1369)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字伯仁,安徽懷遠人。體貌奇偉,沉毅果敢,長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集慶(今南京)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升中翼大元帥。十七年,攻寧國(今屬安徽),身中流矢,裹傷再戰。此後連克寧國、池州(今安徽貴池)、婺州(今浙江金華)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他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軍圍困的朱元璋,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號稱60萬的陳軍。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後佔浙西,於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因功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十月,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25萬北上,轉戰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軍繼續北征,攻佔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俘元宗王及將士萬餘。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追封開平王。他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謂能以10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為“常十萬”。
劉基:(1311~1375) 中國明朝軍事謀略家。字伯溫,浙江青田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時人比之為諸葛亮。元末進士,曾任江西高安縣丞、江浙行省元帥府都事等職。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應天(今南京)參加農民起義軍。他根據當時形勢,獻時務十八策,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利用矛盾、各個擊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滅陳友諒,東滅張士誠,數年內佔據長江中下游諸省。二十七年十月,參與制定的先取山東、旋師河南、然後進兵大都(今北京)的滅元作戰計劃,得到實現。劉基參與軍機八年,被認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稱帝后,劉基奏立衛所軍制,加強海邊防建設。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後遭誣陷,憂憤成疾,於洪武八年病逝。其有關軍事謀略的論述,輯於《誠意伯文集》。
-
3 # 小米1709886999
展開全部
明朝有名的將軍:
徐達:(1332~1385)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農民起義軍,因智勇超群,位在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克集慶(今南京)。繼又率部攻佔鎮江(今屬江蘇)等地,為開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貢獻,授淮興翼統軍元帥。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身先諸將,衝鋒陷陣,擊敗陳友諒軍前鋒。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國。二十五年,以大將軍率師出征,先佔淮東,繼平浙西,連戰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蘇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同年十月,以徵虜大將軍率師25萬北上,先取山東,旋師河南,然後揮軍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軍遠征漠北等地,戍守邊疆,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一)。徐達長於謀略,治軍嚴整,戰功顯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1330~1369)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字伯仁,安徽懷遠人。體貌奇偉,沉毅果敢,長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集慶(今南京)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升中翼大元帥。十七年,攻寧國(今屬安徽),身中流矢,裹傷再戰。此後連克寧國、池州(今安徽貴池)、婺州(今浙江金華)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他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軍圍困的朱元璋,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號稱60萬的陳軍。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後佔浙西,於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因功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十月,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25萬北上,轉戰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軍繼續北征,攻佔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俘元宗王及將士萬餘。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追封開平王。他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謂能以10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為“常十萬”。
劉基:(1311~1375) 中國明朝軍事謀略家。字伯溫,浙江青田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時人比之為諸葛亮。元末進士,曾任江西高安縣丞、江浙行省元帥府都事等職。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應天(今南京)參加農民起義軍。他根據當時形勢,獻時務十八策,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利用矛盾、各個擊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滅陳友諒,東滅張士誠,數年內佔據長江中下游諸省。二十七年十月,參與制定的先取山東、旋師河南、然後進兵大都(今北京)的滅元作戰計劃,得到實現。劉基參與軍機八年,被認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稱帝后,劉基奏立衛所軍制,加強海邊防建設。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後遭誣陷,憂憤成疾,於洪武八年病逝。其有關軍事謀略的論述,輯於《誠意伯文集》。
回覆列表
明朝有名的將軍:
徐達:(1332~1385)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農民起義軍,因智勇超群,位在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克集慶(今南京)。繼又率部攻佔鎮江(今屬江蘇)等地,為開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貢獻,授淮興翼統軍元帥。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身先諸將,衝鋒陷陣,擊敗陳友諒軍前鋒。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國。二十五年,以大將軍率師出征,先佔淮東,繼平浙西,連戰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蘇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同年十月,以徵虜大將軍率師25萬北上,先取山東,旋師河南,然後揮軍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軍遠征漠北等地,戍守邊疆,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一)。徐達長於謀略,治軍嚴整,戰功顯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1330~1369)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字伯仁,安徽懷遠人。體貌奇偉,沉毅果敢,長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集慶(今南京)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升中翼大元帥。十七年,攻寧國(今屬安徽),身中流矢,裹傷再戰。此後連克寧國、池州(今安徽貴池)、婺州(今浙江金華)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他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軍圍困的朱元璋,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號稱60萬的陳軍。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後佔浙西,於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因功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十月,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25萬北上,轉戰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軍繼續北征,攻佔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俘元宗王及將士萬餘。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追封開平王。他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謂能以10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為“常十萬”。
劉基:(1311~1375) 中國明朝軍事謀略家。字伯溫,浙江青田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時人比之為諸葛亮。元末進士,曾任江西高安縣丞、江浙行省元帥府都事等職。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應天(今南京)參加農民起義軍。他根據當時形勢,獻時務十八策,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利用矛盾、各個擊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滅陳友諒,東滅張士誠,數年內佔據長江中下游諸省。二十七年十月,參與制定的先取山東、旋師河南、然後進兵大都(今北京)的滅元作戰計劃,得到實現。劉基參與軍機八年,被認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稱帝后,劉基奏立衛所軍制,加強海邊防建設。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後遭誣陷,憂憤成疾,於洪武八年病逝。其有關軍事謀略的論述,輯於《誠意伯文集》。
傅友德(?~1394)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少年驍勇,善擊刺騎射。初參加劉福通起義軍,後歸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鄱陽湖之戰中,先以輕舟挫陳友諒前鋒,後帶傷截擊陳軍於涇江口。次年,又從徵武昌,他率數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奪取全城制高點,克武昌後,授雄武衛指揮使。繼而轉戰江淮等地,因戰功卓著,升江淮行省參知政事。明洪武四年 (1371),在明攻滅夏蜀之戰中,任徵虜前將軍,統軍10 萬由文縣(今屬甘肅)開啟入川門戶,趁勢拔漢州(今四川廣漢),圍成都,迫夏蜀丞相戴壽出降。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讚傅友德功為第一。十四年,任徵南將軍,率步騎30萬徵雲南,出奇制勝,消滅元梁王軍主力,梁王聞敗自殺,餘部先後歸降(見明攻取雲南之戰)。十七年,進封潁國公。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賜死。
鄧愈:(1337~1377)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字伯顏,虹縣(今安徽泗縣)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16歲的鄧愈繼承父志,領兵繼續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軍,在渡長江、佔集慶(今南京)、取鎮江(今屬江蘇)諸戰中,屢立戰功。 19歲升廣興翼元帥。後轉戰今皖、浙、贛等地,連戰皆勝。二十三年夏,陳友諒率軍號60萬圍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撫州門,城破30餘丈,率軍且戰且築,協助都督朱文正堅守85天。鄱陽湖之戰後,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縣,升江西行省右丞。明洪武三年(1370),從徐達遠征甘肅,身先士卒,擊敗元軍。後分兵進克河州(今甘肅臨夏東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區)、烏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諸部。四年,在明攻滅夏蜀之戰中,坐鎮襄陽(今屬湖北),籌運糧秣軍馬,供應從徵各部。十年,任徵西將軍,平定吐蕃反抗勢力,至崑崙山而還。因病卒於壽春(今安徽壽縣)。
湯和:(1326~1395)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字鼎臣,濠州(今安徽鳳陽)人。為人謹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1352),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次年歸屬朱元璋。在渡長江、佔集慶(今南京)、取鎮江(今屬江蘇)諸戰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十七年,鎮守常州(今屬江蘇),多次擊敗張士誠部。二十七年,為徵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俘獲2.4萬人、海船400餘艘。爾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佔據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陳友定。繼又從徐達率軍徵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明洪武三年 (1370)封中山侯。次年為徵西將軍,在傅友德部從陸路配合下,與副將軍廖永忠率水軍溯長江西進,抵重慶,迫夏國主明升出降。九年,以徵西將軍進兵延安(今屬陝西),迫使伯顏帖木兒乞降。十一年,封信國公。十七年,巡視海防。二十年,在浙江沿海先後設衛所城59處,使倭寇不得輕入。後以年邁為由,自請還鄉。二十八年八月病卒。
李文忠:(1339~1384)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字思本,江蘇盱眙人。喜愛讀書,作戰驍勇,治軍嚴明。19歲率親軍,從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貴池),初建戰功。繼又率部連挫元軍,於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佔浙江昌化(今臨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帳前左副都指揮兼領元帥府事。後與鄧愈會師,再克浙西重鎮建德。不久,元水陸軍數萬突然反擊,他先破其陸軍,取部分首級置於木筏,順流而下,水路元軍見之驚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張士誠派兵20萬攻新城(今浙江諸暨南)。李文忠率軍馳援,因敵眾己寡,將士有疑懼,他激勵將士說:兵在謀不在眾。次日,乘霧進攻,衝其中堅,果獲大勝,殲張軍數萬,俘將校600 人。二十六年秋,率軍進克杭州,迫守軍3萬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將軍從常遇春攻佔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常遇春病逝後,他代其職繼續遠征漠北,俘斬元兵萬餘。次年,與徐達分道北征,俘獲元主之孫及大臣數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十年,負責大都督府,十二年兼領國子監事。十七年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