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燈問史
-
2 # 炒米視角
雖然《雍正王朝》中雍正答應不會殺隆科多,但是有一種結局叫“生不如死”,這說的就是隆科多。
其實就本質而言,隆科多和年羹堯的下場是一樣的。《雍正王朝》雖然為了劇情合理化,做了很多事件和人物的調整。但是在幾個主要人物的結局上還是符合歷史脈絡的。
歷史上年羹堯的確是被賜自殺的;而隆科多的確是被圈禁之後,死得有點不明不白的,但的確雍正並沒有下旨殺他。
年羹堯是被賜死,雖是咎由自取,但是這裡仍然透露著主僕恩情。年羹堯的死在《雍正王朝》中,跟年羹堯的性格有莫大的關係。年羹堯的確是一個幹吏,辦事水平和決斷膽量非常人能及。
但是劇中刻意給他安排了一個雍王府“包衣奴才”的身份,身份的巨大差異,以及死也要轟轟烈烈的性格,這就為他最終走向覆亡埋下了伏筆。劇中給到大量劇情做鋪墊,如“給張廷玉送禮”、“江夏鎮事件”、“洗腳水事件”、“讓胤禟下跪”、“百官跪迎”、“翻牌子、小炒肉”這一系列事件做註解,清晰而深刻地描繪出了年羹堯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年羹堯最終因為想保持自己的榮華富貴和熏天的權欲,擅殺了清流名臣孫嘉誠。從此在已經得罪了雍正的基礎上,又得罪了天下清流。而八王黨又利用打擊年羹堯而打擊雍正。幾股勢力導致了年羹堯天怒人怨,人人都容不下他。雍正因為其有“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顧忌,所以將他一貶再貶,其實就是希望他能留他一命。
但是年羹堯卻要死也死得轟轟烈烈,所以還穿著黃馬褂守城門。這導致了最後張廷玉“年羹堯一日不除,皇上的清名則一日受到玷汙”一句話做了了結。
即便這樣,雍正也派了李衛去賜他自盡。因此在劇中,雍正其實對於年羹堯雍正還是帶著感情的。而且年羹堯的死,並沒有影響到雍正和年秋月之間的感情。
而對於隆科多,雍正的確沒有殺他,但是雍正比對年羹堯更恨他,實際上他的結局比年羹堯更慘。隆科多的結局叫生不如死。隆科多這人是典型的投機分子。雖然在康熙和雍正朝的過渡期,在關鍵時刻,和佟國維叔侄倆合夥演了場大戲,投機成功。
但是康熙其實都始終都未信任過他,康熙最終還用雙旨來鉗制他,避免他關鍵時刻倒戈。但是我們回頭看“奪嫡當夜”,隆科多仍然蛇鼠兩端。
張廷玉讓他去乾清宮去拿康熙傳位詔書,可是他卻一直等到十三爺胤祥被放出來都處理完京外兩營的事情,他看大局已定,才“及時”出現。這個牆騎得有點天理不容。
但即便如此,雍正繼位後,他該得到的也都得到了,拜大學士入軍機。領侍衛內大臣加九門提督。雍正把自己的安全都交給了他。不但是榮華富貴,還是標準的實權派。
舉薦的諾敏出了問題,事後也未受牽連。甚至胤祥卸年羹堯的兵權,也沒有避著他。可以說只要隆科多不作,他以及他的家族榮華富貴是不會出現太多問題的。
但是由於之前投機獲利太大,所以隆科多忘記了風險。
在胤禩向隆科多發出“邀約”一起逼宮的時候,隆科多說自己保弘時王爺。簡直荒唐,弘時並未當面承諾過隆科多什麼,而隆科多已然進入了胤禩的局。
當雍正要圖理琛調兩棚御林軍的時候,隆科多竟然還說,有什麼話不能好好說。實際上他已然違背了雍正的旨意,在那邊坐等收益了。
這樣的人誰能容他?但是最先想要他命的恰恰還不是雍正,而是那個怕被暴露的弘時。壓麻袋,讓隆科多死得毫無痕跡。
而最關鍵的時候,隆科多為了求生,出賣了弘時,賣就賣了,反正弘時也不值得同情。但是隆科多卻不知道供出弘時,實際上就挑破了弘時弘曆這下一輩奪嫡的窗戶紙。這就像一把刀子扎進了雍正的心裡。
所以的確雍正不會殺他,因為那樣太便宜他了。
-
3 # 史味人生
僅就電視劇而言,年羹堯的罪過比隆科多大多了,單看孫嘉誠死的時候,百官的表現就預示了年羹堯必死無疑。隆科多確實參與了八王議政逼宮,但是結局政局已定,一個隆科多作階下囚和黃泉鬼沒什麼區別,年羹堯的情況則大相徑庭。
曾經和年羹堯對著幹,在年羹堯最風光的時候以身家性命為賭注,彈劾年羹堯的孫嘉誠被年羹堯殺了,在百官為他舉行葬禮的時候,百官在做什麼?
雍正首先來到了上書房,看到張廷玉,立刻詢問他為什麼不去祭拜孫嘉誠。
張廷玉答:
臣本打算要去的,但是聽說去的人太多,就決定不去了。而鏡頭轉到孫嘉誠葬禮上,一個官員這樣說道:
到目前為止,王公貝勒一個人沒來,軍機大臣一個人沒來,六部九卿堂倌一個人沒來,看起來一個被降了職的年羹堯仍然是言威赫赫。可見,第一批去給孫嘉誠設祭的都是京官中的小人物,大人物除了“博美名、得人心”的老八(在清朝一個阿哥祭拜一位臣子,且行跪拜之禮,絕對是驚天動地的新聞)主動去了,其他人都在權衡利弊。
他們在權衡什麼?明知道孫嘉誠是難得的忠臣,被雍正連升三級賞識的人物,仍然不敢擅自前去拜祭,他們是在權衡雍正的心思,另外極少一部分心思正如官員說的,是顧慮年羹堯的赫赫威名。
一個大臣,足以讓王公貝勒、軍機大臣畏懼的不敢擅自行動,在雍正看來,作何感想?
張廷玉和孫嘉誠的關係非比尋常,他在第一時間拒絕拜祭孫嘉誠,並非畏懼年羹堯,並非琢磨雍正的心思,反而是對雍正表達自己的態度,這一點從他後來對雍正詢問“年羹堯真的該死”時的回答可以看出。
殺一個年羹堯,穩一朝臣心,換做是誰都會這麼辦的。百官彈劾年羹堯跟李紱等清流鬧事是不一樣的,後者是黨爭,前者年羹堯犯了眾矢之的。
-
4 # 紅雨說歷史
歷史上年羹堯和隆科多被稱為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年羹堯主外,隆科多主外,他們為雍正登基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也為整個王朝的穩定,盡心盡力。但是他們都有同樣的結局,都沒有逃過雍正皇帝的處罰,死在了主子的手裡。年羹堯被賜自盡,隆科多被幽禁,鬱鬱而終。《雍正王朝》中兩人的結局也和歷史上差不多,雍正派李衛帶著毒藥,讓年羹堯飲毒自盡。隆科多因為八爺逼宮失敗,被雍正囚禁,但是沒有被殺。其實有沒有被殺,他們都是政治權力之下的可憐人。
對於年羹堯來說,雍正一方面跟年羹堯說他們要做一對千古君臣,對年羹堯寵信有加,要什麼給什麼,一步步助長了年羹堯的氣焰。年羹堯的囂張跋扈和雍正的寵幸分不開,雍正甚至和年羹堯說過,要給他“楊貴妃一般的寵幸”,不理解的人還以為他們要搞同性戀。所以年羹堯仗著雍正的氣勢,在西北囂張跋扈,隨便任免官員,掌握著西北各官員的生殺大權。享受著全國各地送來的軍事補給,藉著是自己的勢力,給各省,各空缺安排人手,當時有一個很著名的詞是“年選”,就是年羹堯推薦的官。
在雍正的捧殺下,年羹堯成為了一個吃白菜,要吃白菜心兒,吃豬肉,要把豬打死,只是背部充滿血的豬裡脊,晚上睡覺還要翻牌子。朝廷中,以李紱,謝濟世,陸生楠為首的清流看著囂張跋扈,奢靡浪費的年羹堯,恨不得把他挫骨揚灰,尤其是在年羹堯殺死了清流領袖中的孫嘉誠之後,簡直將朝廷中整個清流,得罪了個遍。年羹堯最不被雍正忍耐的一點,就是年羹堯囂張到把雍正都不放在眼裡,卸甲一段可以說,已經為年羹堯的生命畫上了句號。所以年羹堯在殺了孫嘉誠之後,被雍正皇帝貶官開始,朝中的官員認識到他的失寵,開始牆倒眾人推,不斷上奏摺,把年羹堯給參死了,其實這也正中雍正的下懷,給了雍正殺年羹堯的臺階下。
隆科多就有點不一樣了,雍正推行新政,整頓旗務,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等等政策得罪的不僅是讀書人,還有許多滿族貴族們。所以朝廷的很多官員和隆科多都屬於被雍正得罪的一幫,一定意義上,他們都是一夥的。所以八爺聯合旗主王爺逼宮的時候,朝中許多大臣們都沒有替雍正說話,一個個作壁上觀,明哲保身,等待最後的結果。所以隆科多,雖然也權傾朝野,相比年羹堯來說他的朝中黨羽要多,力量要大,再加上隆科多的家族佟佳氏產生兩位皇后,年羹堯不過是雍正潛邸的一員。
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而且這個舅舅身份,是雍正都親自承認的,和雍正還有親戚關係。再者,雍正沒有答應過年羹堯說我肯定不會殺你。但是雍正和隆科多保證過“只要隆科多供出來誰要暗地裡悄無聲息在天牢裡暗殺的,就饒他一命。”隆科多最後說了是三阿哥,弘時。所以說君無戲言,但是年羹堯從被貶到被殺,雍正都沒有見他一面。說明雍正是真的想弄死年羹堯,機會都不給的殺掉。隆科多則是在天牢時,雍正還親自去見他一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雍正登基的詔書,可是隆科多宣讀的,這個重要性可不是,一般事情能比的。
回覆列表
我們就《雍正王朝》電視劇論,隆科多夥同八爺黨調兵逼宮亂政,差點就將雍正弄下臺了,但是年羹堯之死驕縱跋扈,並沒有要反雍正,為什麼雍正卻要殺年羹堯而保全隆科多呢?難道真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君臣綱常在作怪嗎?咱先看他倆的出身。
年羹堯出身於雍王府潛邸的奴才,是雍正當王爺的時候府上出去的最大的官,就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年羹堯始終也是一個奴才,這一點,始終無法改變。歷史上真實的年羹堯出身並沒有電視機中說的那麼低,他的父親曾是胡把巡撫年遐齡,自己的妹妹是雍正的寵妃年妃,他與雍正屬於郎舅關係,也算是一家人。
隆科多是佟國維的親侄子(歷史上是佟國維的兒子),隆科多是康熙託孤的重臣。隆科多的姑姑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堂妹是康熙皇帝的皇后孝懿仁皇后,所以,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可見,隆科多身為皇親國戚,背景要比年羹堯雄厚很多。
一個是雍正的高階打工仔,一個是雍正的親戚,孰高孰低,顯而易見。但這好像並不是判別他倆生死的主因。
再來看看他倆的主要功績。年羹堯在雍王府的時候,為胤禛辦了不少事,比如血洗江夏鎮,追拿《百官行述》,比如任陝甘總督,牽制老十四的糧草,最大的功勞,莫過於雍正登基之後,平定青海羅布贊旦增的叛亂,為雍正穩定了局勢。
隆科多是康熙為雍正登基欽點的擎天保駕之臣,在雍正即位的時候,守住九門,宣讀遺詔,確保雍正順利登基。這也是雍正上臺的根本,其後雍正重用了他,但是諾敏案使得隆科多在雍正面前失寵,最後甚至參與八爺黨逼宮亂政,推舉弘時上位。
從這點看,隆科多似乎比年羹堯還要遜色不少,這就更巧了,年羹堯為什麼就該殺,隆科多反而能保命?
然後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罪過。年羹堯,平定青海之亂後,達到人生巔峰,不僅在人事上有了雍正朝的“年選”,還殺害孫嘉誠,激起了朝廷清流人士的一致抵抗,加之年羹堯本身目無君上,驕橫跋扈,阻礙新政,雍正雖不想殺他,但是迫於輿論和民意,也不得不殺他。年羹堯92罪,是天作孽,也是自作孽。
隆科多在雍正即位後得到的寵遇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想的,雍正親稱之為“舅舅”,這在只有君臣之意的封建王朝實屬罕見,可見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如果翻開史書,你可見他和年羹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人事方面,他六叔是“佟半朝”,他也有“佟選”之稱,他對雍正的行政似乎也沒有什麼好感,多處設阻而不執行,諾敏案以後,隆科多似乎權力被架空,被十三爺實際掌握(這在逼宮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而逼宮的整個過程,雍正和老十三已經有所防範。隆科多扶弘時上位,多少有些另找靠山,投機取巧的政治賭博,但是罪過卻很大。
這樣看來,隆科多也是死有餘辜。
最後我們來看看最終的表現。年羹堯至死也未見有所醒悟或者悔改,也許他一心要置雍正一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殺害功臣的面孔和形象,所以至死要身穿黃馬褂,抬頭挺胸不服軟。一路受貶,一路擺譜,至死方休。
隆科多則不同,面對弘時在逼宮現場不吱聲,面對弘時要殺了自己滅口的時候,將他的所有行徑向雍正和盤托出,更有立功表現的是,他還說出了弘時要殺弘曆這件天大的事,算是從犯罪者轉變為“汙點證人”。說到底,隆科多還是自己的舅老倌,是皇親國戚,又有立功表現,雍正為推行行政,為打擊朋黨殺了那麼多人,基本的政治大局已經穩定,在這個時候,還是要實事求是,也免得再落下個殺害為自己保駕護航功臣的罪過。
所以,綜上所述:雖都是雍正曾經的重臣,都有權勢滔天的頂峰時刻,但終歸因為出身不同,時機不同,認罪表現不同,而導致最終的結果也是一個人頭落地,一個苟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