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lassstack

    分叉來源於fork一次,指基於現有的比特幣規則修改出一個新的版本,這樣就和原來的版本並存了,如果修改能夠相容原來的老版本則稱為軟分叉,完全不相容則稱為硬分叉。比特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使用環境,如果在發展過程中使用者之間產生了分歧且不可調和,則容易產生分叉現象。

  • 2 # 淺黑科技

    Let‘s Rock

    1.比特幣和“過家家”道理差不多

    為啥熊孩子連毛爺爺都敢撕,因為他還不知道這東西“有價值”。

    所以,一種貨幣不是天生就有價值,而是是很多人相信它有價值的時候才會有價值。所謂“信則有”。

    用高大上的概念來說,這叫“共識機制”;用普通人的話來說,這叫“過家家”。

    比特幣是數字貨幣,所以它怎麼發行,發多少,是靠一堆天書一樣的程式碼程式維持的。

    過家家裡的“爸爸”(比特幣核心組),就是負責給大家生產比特幣;

    “孩子們”(使用者)負責把家裡的人民幣偷出來,換成過家家的比特幣,然後相互買東西;

    “叔叔們”(比特幣礦工)拿著小本,負責給“孩子們”相互轉比特幣記賬。

    本來相安無事,大家玩得很快樂,但是加入的小朋友越來越多,大家排隊等著叔叔記賬,隊都排到了院子外面。

    爸爸和叔叔們商量:這樣不行,我們要升級一下游戲規則,讓記賬變得快點。

    這時候,兩撥人打起來了。

    爸爸說,要這樣升級,叔叔們說,要那樣升級。

    一群手裡拿著比特幣的孩子們一邊吃瓜一邊看著。

    爸爸和叔叔們打得不可開交,已經在泥裡撕起來了。這一打就是半天,太陽快落山了。有的小孩子覺得好無聊,把手裡的比特幣賣給了其他小朋友,拿著之前的人民幣回家吃飯了。

    這就是7月中旬比特幣的“驚天大跌”,最低到了13000元左右一個。

    2. 比特幣分叉就是“不帶你玩”

    打了半天,爸爸和叔叔們一看很多小朋友都走了,再打下去都沒人玩了,還升級個屁。於是決定握手言和,統一了一種玩法。

    這個時候,剛走沒多遠的熊孩子們看到他們握手言和了,於是紛紛決定回來繼續玩。

    但是,孩子們發現,大多數叔叔都同意了爸爸的玩法,只有一位V叔叔死犟死犟的,就是要按照自己的玩法來玩。

    不過這好辦,爸爸和叔叔一致同意——不帶你玩了。

    這下V叔叔可生氣了,他跑到旁邊,對小朋友們大喊:

    “你們不帶我玩,我自己玩!你們叫比特幣(BTC),那我叫位元票(BCC)!你們有誰要跟我來玩嗎?

    他喊完,小朋友們無動於衷。

    3.分叉後,小朋友的比特幣變成了兩份!

    看到小朋友無動於衷,V叔叔急中生智,又喊道:

    我剛才幫你們記賬,你們誰手裡有多少比特幣我都在本子上記著呢!現在我在這裡做“爸爸”,可以說了算。

    你們原來有多少比特幣,就能在我這裡免費領多少位元票,今晚八點,新的過家家就正式啟動!

    小朋友們一聽,還有這種好事?原來我有一個比特幣,現在我一下子就有了一個比特幣和一個位元票。白給我,當然是選擇原諒他了~

    於是有的小朋友決定,去位元票那玩一下。不過,那邊看起來好簡陋,這邊法拉利,那邊玩具車,所以還是有點猶豫。。。

    說到這裡,小朋友們想起了去年另一波過家家的故事,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2016年,很多小朋友玩一種叫做“以太坊”的過家家遊戲,同樣叔叔們和爸爸打起來了。那次打架比這次比特幣打架還厲害。

    以太坊

    好幾個叔叔賭氣不玩了,於是在旁邊另起爐灶。因為這幾個叔叔還挺有人氣,所以瞬間走帶走了十分之一的小朋友加入新的遊戲——“以太經典”。

    以太經典

    所以,原本一個好好的過家家,一下子變成了兩家。原來的以太坊,因為玩的人瞬間變少,價格也跌了不少。而新的以太經典,因為有原來的十分之一人玩,竟然可以賣到以太坊的十分之一。

    分“叉”

    想到這裡,手裡拿著比特幣的小朋友也樂開了花。

    他們期待著今天晚上,也就是2017年8月1日晚上8:00,新的位元票(BCC)能夠帶來意外之財呢。

    你看,在微位元的網站上,已經有人開始買賣即將誕生的BCC啦,2000多一個呢!

    4.比特幣值多少錢,和多少人玩“過家家”有關

    如果你願意開腦洞,其實人民幣也是一種過家家。

    只不過這是十三億人,甚至70億人一起過家家。

    怎麼說呢,央行爸爸發行了人民幣,然後說,這個錢可以用來換東西,大家都來用吧。於是,我們為之瘋狂了。

    但說到底,這些紙片既不能吃也不能穿,它之所以有價值,完全是因為我們相信。

    一個有十三億人相信的貨幣,是非常穩定的,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而比特幣也是同樣的道理。

    目前持有數字貨幣的人在全球大概有 2000萬人。也就是說,有 2000萬 人都在玩這一類過家家遊戲。當然有人同時玩好幾種,比如以太坊、量子鏈、狗狗幣、小蟻幣什麼的。

    在剛才的比特幣過家家遊戲裡,你有沒有注意到。一旦小朋友們都不玩了,比特幣就會瞬間貶值。

    這就好像你家門口的小賣部,突然告訴你他不收人民幣了一樣。你會瞬間覺得自己手裡的人民幣好像沒有那麼好用沒有那麼值錢了。

    而只要這個過家家一直有人玩,並且人數還在壯大,記賬的叔叔就會越來越多,因為他們每記一筆賬,會拿到一點點手續費,所以玩的小朋友越多,他們收的手續費就越多。看到這個事情有利可圖,就會有更多叔叔加入。

    (說句題外話,並不是誰都能當叔叔,你得特別聰明,爸爸出一道很難的算數題,你第一個答對,才能有資格記賬,這就是所謂的挖礦。當然,這些數學題太難了,靠心算肯定沒戲,你需要去買很貴很貴的計算機才能最快算出來。所以挖礦的叔叔家裡都不差錢哦。。。)

    5.今天晚上比特幣分叉後,很可能更值錢

    好了,所有的小朋友已經在板凳上做好了,準備等今晚8:00看V叔叔那邊的位元票能不能玩起來~

    不過,怎麼說呢,這次力量對比有點懸殊。

    這邊佔了一操場人在玩比特幣,那邊只有一個V叔叔,大家覺得V叔叔的遊戲根本不會對比特幣造成神馬影響。

    所以,在絕大多數叔叔們達成一致之後,比特幣的價格早就已經漲到人民幣 19000 一個啦。這麼看來,幾乎所有人還是非常看好比特幣,決定在這裡繼續玩過家家了。

    雖然爸爸和叔叔們之間還是有很多分歧,而且未來說不定還會繼續打架。不過從這次解決問題的方法來看,手握比特幣的熊孩子們覺得他們處理的還是很識大體,所以決定繼續支援他們。

    從這樣的勢頭看來,比特幣這個過家家遊戲,還會吸引更多的小朋友來玩。這樣的話,比特幣的價格應該還會變得更高。

    比如,非常有名的投行高盛前兩天就公開發表報告,預言比特幣會很快到達3000美金一個,換成人民幣就是21000左右,也就是比特幣的歷史最高點。

    高盛還預測,年底之前,比特幣有可能就會漲到3700美元一個,這大概是25000人民幣。

    怎麼樣,聽起來很誘人吧。還有更誘人的,著名的網際網路安全老炮約翰·邁克菲前兩天說,他覺得比特幣能漲到50萬美元一個。。。

    好吧,你贏了。不過平胸而論,比特幣還是一種風險很大的投資,畢竟這幫過家家的熊孩子到底會做出什麼,你心裡也沒底不是?各位老鐵,投資需謹慎。

    最後,是本文的點睛之筆: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過家家有風險,參與需謹慎。

  • 3 # 科技行者

    區塊鏈是比特幣中具體實現分散式賬簿的資料結構。它由許多區塊首尾相連而成,每一個區塊都記錄著系統一段時間內的交易資料。與區塊鏈不同,分叉是不同參與者在確定通用規則時發生的技術事件。

    假設比特幣的網路是同步的,且不存在多個礦工同時挖出一個合法區塊的情況,那麼系統中的區塊會依次不斷產生並新增到區塊鏈尾部。在這種狀態下,系統中的所有節點所儲存的區塊鏈資料一致。

    然而,比特幣是基於點對點網路建立的系統,區塊的傳播必然存在延時,且礦工之間的挖礦工作相互獨立,存在同時挖礦成功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系統將不再處於理想狀態。考慮延時和競爭的情況下,假設當前區塊鏈的長度為L,鏈尾部區塊為b。在某一時刻,礦工Alice 首先挖出了區塊ba,並開始向全網傳播ba。與此同時,系統中的另一位礦工Bob也在對長度為L的區塊鏈進行挖礦,恰巧Bob在ba傳達到他之前獨自挖出了一個區塊bb。他並不知道區塊ba已經被挖出,於是開始向全網傳播bb。這時網路中同時有兩個區塊ba和bb在傳播,且這兩個區塊都指向同一個前驅區塊b。隨著這兩個區塊被不斷轉發,系統中的節點將會分別以Alice和Bob為中心維護著兩個長度同為L+1的鏈chaina和chainb,但兩者尾部區塊並不相同。最終,網路中在Alice和Bob中間的一些節點最終會收到來自兩邊試圖延伸同一個區塊鏈的不同區塊。這些節點會將兩個區塊都追加在區塊b處,這就是區塊鏈的分叉。

    比特幣處理區塊鏈分叉方法是先讓節點繼續在兩條鏈上繼續挖礦,一旦有一條鏈的高度超過了其他支鏈,那麼這條鏈就會勝出成為主鏈,而其他支鏈將會被拋棄。這些被拋棄鏈上的區塊不再有任何意義,被稱為孤塊。這種處理分叉的方法實際上就是比特幣的共識,即所有節點都遵循的一個公開規範。共識也是去中心化系統解決競爭問題的主要方式之一。

    比特幣的設計決定了其升級或者修改規範是非常難以實現的。因為去中心化的特性,任何對區塊結構或者是計算規範的改變,都會影響每一個節點的挖礦、驗證以及歷史資料的合法性。但是,分叉可以用來巧妙地實現協議或者規範升級。比特幣有兩種分叉升級策略:硬分叉和軟分叉。

    硬分叉升級有一個特點,即舊的區塊按照新規範仍然能被驗證透過,但新的區塊不能被舊的規範所認可。所以,硬分叉在實施前會事先調查新規範的接受程度,當多數節點同意升級規範後,新規範就被正式實施。硬分叉初期,系統將會產生大量按照新規範產生的區塊,而未升級的節點無法驗證透過這些區塊而捨棄它們。由於不同的共識,硬分叉會使未升級節點與升級節點分別在舊區塊鏈上和新的分支上繼續挖礦。但是,由於升級節點佔多數,未升級礦工也會逐漸升級,新的分支最終將會替代舊鏈,升級過程得以實現。硬分叉的實施關鍵取決於大部分計算能力是否支援升級方案。截止到目前,比特幣還未進行過任何的正式硬分叉升級,而正在準備進行的SegWit2x將會是比特幣第一次正式硬分叉(SegWit2x是將區塊大小上限擴大為2 MB的方案)。

    軟分叉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分叉,而是一種雙向相容的規範設計。軟分叉要求新規範下的區塊能夠被未升級節點認可,而升級節點同樣也能夠認可按照舊規範產生的區塊。這種升級不會造成實際分叉,是一種非常平穩的方法,適用於細微的規範和協議修改。2012年,比特幣透過軟分叉實現了BIP(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16中 添 加 P2SH 鎖 定 指令碼簽名方案的升級。軟分叉對設計有著相當高的要求,在對協議或者規範進行破壞性修改時,軟分叉的實現會非常困難,甚至不能勝任。而一旦軟分叉的實現過於複雜,其實現過程中出現漏洞的可能性也會增大。

    比特幣的這兩種分叉升級策略各有優缺點,所以升級時需要按照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 4 # 馬玄子mxz

    給你說的通俗易懂一點,你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啦:

    分叉基本上是對當前比特幣程式碼(或協議)的更改,換句話說,有人對比特幣的規則進行了改變。想象一下,你正和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一起玩遊戲,這個時候有人說,“要不我們把規則改了吧。”通常來講,為了讓遊戲保持完整,需要每個人就規則的改變達成共識。規則改變之後,不影響遊戲的正常執行。但是如果大家沒有就這個改變達成共識,那就會產生出兩種不同版本的遊戲,一個執行原有的規則,另一個執行新的規則。換句話說,遊戲產生了分叉,類似於道路的分叉,同樣也會發生在比特幣程式碼中。

    2017年8月,第一個由比特幣分叉產生的數字貨幣誕生了:比特幣現金。然而,從那以後,相繼出現了很多比特幣的分叉幣,比如比特幣黃金、比特幣鑽石。不過要說的是當比特幣分叉發生時,任何比特幣持有者都能獲得相同數量的新幣。新幣是不會自動到你地址上的,你需要自己去領取。所以,每個新分叉幣都有不同的領取機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王陽明的觀點和量子力學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