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國子華心經教育

    答:現在總有一些家長,在談論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問題。是啊,作為家長,我也遇到過孩子很強烈的青春叛逆。比如:在我兒子念初中到高中這段時間內,也就是在他11歲到19歲之間,他總愛玩手機電腦,甚至吃著飯也在玩。一管他,他還衝動,愛耍脾氣,甚至把自己關在臥室裡,讓你不知所措。有段時間,我也犯嘀咕,從小扯著自己手溫順可愛的孩子,怎麼一下子變得不可理喻了呢?後來查閱資料,才知道這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在作怪。其實,“青春叛逆”除了上面我的孩子所遇到的這種,還有其它很多型別。比如:1、不願意讓家長管得太嚴,對家長的話持有懷疑態度。2、討厭學習,給家人頂嘴,認為讀書無用。3、男女生互相傾慕,出現早戀現象。4、讓孩子向東,他偏向西,典型地自以為是,不聽話,不合群。5、無故發脾氣,摔東西,甩臉子,好心當成驢肝肺。等等,那麼孩子到底為什麼青春叛逆呢?家長又怎樣協助孩子度過討厭的青春叛逆期呢?用什麼辦法來減少青春叛逆期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呢?以下,就是個人的幾個觀點,僅供參考。

    一、找準癥結多寬容,多替孩子消迷濛,一步步引導孩子“熊”變“雄”。

    孩子總會多多少少、或早或晚地有些叛逆,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根據孩子的“不同表現、不同年齡段和不同特點”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找準青春叛逆型別,然後針對性地做工作,逐步消除孩子的迷濛心理。現代研究表明,出自孩子內心感受型別的叛逆,主要包括:主觀叛逆、失衡叛逆和境遇叛逆等。個人認為,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釋然放手少協迫,自主發揮他才行。在對待孩子的青春叛逆問題上,我極端端反對“對孩子過分地使用控制、威脅、謾罵”等手段,如果家長一味地強制孩子這樣做,那麼孩子就會奮極反抗,或者消極軟抗。這樣會導致兩種結果:1、孩子真的會“熊孩子”變成“熊”孩子。就是什麼也不敢闖,什麼也不敢做,成為地道的“熊兵”一個。2、孩子真的會變成“雄天霸”一個,誰也管不了,誰管跟誰“急”,成為地道的“刺頭”一個。所以,我的建議是:遇到青春期的孩子,最好是因勢利導,釋然放手,多用寬容原諒之法,讓孩子真正變成“能頂事,能做事”的真英雄。二是順然化解少牴觸,失衡叛逆自然消。在對待孩子青春叛逆的問題上,我還極端反對“家長與孩子之間搞對立,情緒化嚴重,立場觀點極其相左”。這樣也會導致兩種結果:1、孩子真的會由“話匣子”變成“話啞子”。由以前您說啥他反對啥,變成如今的您說您的他做他的,什麼也聽不見,什麼話也不說。2、孩子真的會由“話漏子”變成“話絆子”。家長與孩子關係融洽時,他可能會接個話漏與您嘮上幾句,可當孩子與您情緒對立時,就很可能找準您說話的漏洞,給您反唇一擊,讓您顏面掃地,藉以尋找其自身因為長期心理失衡而帶來的心理落差。所以,我的建議是:遇到青春期的孩子,最好多用傾聽,順然期許,順獎褒讚之法,讓孩子真正變成“善體貼,善容人”的好孩子。三是設身處地少為難,境遇叛逆自然無。在對待孩子青春叛逆的問題上,我還極端地反對“不分場合時機,不分情感和情緒狀態,橫加左右孩子的思想行為”。這樣也會導致兩種結果:1、緊閉心門變“悶子”,孩子時時處在情感的障礙裡邊,不能自拔。2、拒絕接受變“瘋子”,無論家長怎麼好言相勸,孩子都會象發了瘋一樣,反對排斥,拒絕一切。所以,我的建議是:遇到青春期的孩子,多設身處地地替孩子著想,替孩子的“面子、情感、感受”等細節著想,不要讓孩子突然地感到尷尬無奈。

    二、不與孩子死較真,不揭傷疤博乾坤,一步步引導孩子“筋”變“金”。

    孩子有時會猝不及防、嗆人連篇地與家長意見相悖,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不同心理狀況和不同言行”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看準青春叛逆屬類,然後再去針對性地做好疏導,逐步消除孩子的反抗心理。現代研究表明,出自孩子內心抗壓型別的叛逆,主要包括:反觀叛逆、逃限叛逆和抗禁叛逆等。個人認為,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做好表率嚴要求,一身清正品自高。在疏導孩子青春叛逆的問題上,我會贊成“家長時時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說到做到,表裡一致,用良好作風和嚴格的自身要求感染孩子”。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1、會增加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從內心深處自覺地聽取家長的意見。2、讓孩子學有榜樣,做有表率,孩子就會有模有樣地嚴格要求自身。所以,我的建議是:家長不要總是馬列主義手電筒,只照孩子不照自己。讓孩子時時感到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做到了。這樣,孩子就會從內心敬佩家長,所以也就從根本上消除了孩子對家長的叛逆。二是靈活多樣多鼓勵,不搞疲勞徒生氣。在疏導孩子青春叛逆的問題上,我也贊成“家長不要對孩子提出太多過大的要求,家長還不能過於機械重複性地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家長應該靈活多樣地鼓勵孩子達到預期目標”。 這樣做的好處也有兩個:1、避免了孩子因家長過於飽和而不切實際的要求,從而導致對孩子心理上的傷害,尤其處在青春叛逆的孩子,即便不當下反抗,他內心也會極度壓抑。2、採取有效的辦法,在不引起孩子煩感的情況下,達到孩子和家長的雙重預期。所以,我的建議是:家長可以採取隨和的態度,商量的辦法,舒緩地處理一些事情,只要能夠達到讓孩子學習不反抗激烈的效果,就是雙贏。三是沒有理由不強禁,方法不對更糟糕。在疏導孩子青春叛逆的問題上,我更贊成“家長要想禁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就必須先找到充足的理由能夠說服他”。這樣做的好處也有兩個:1、孩子能夠感覺到家長不是蠻不講理,而是在用充足的理由說服自己。2、家長的寬仁做法,會讓孩子不得不從心理上消除無謂抗禁。所以,我的建議是: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去從根本上消除孩子的戒心,讓家長正確的意見如春風化雨般走進孩子的心靈,從而順其自然地接受家長的意見。

    三、幫助孩子養習慣,春風化雨聽意見,一步步引導孩子“燕”變“雁”。

    孩子有時還會自以為是、不屑譏諷地批評起家長來,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根據孩子的“不同思想、不同觀點和不同看法”等,具體原因,具體引導。用準青春叛逆對策,然後再去針對性地做好工作,逐步消除孩子的叛逆心理。現代研究表明,出自孩子評判叛逆的型別,主要包括:因果叛逆、評判叛逆和不周叛逆等。個人認為,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格調高遠樹理想,有理有節志氣長。在引導孩子青春叛逆的問題上,我贊成“家長自身要格調高遠,不自私自利,處處替孩子的未來著想,處處替家華人民謀福,用自身的理想志氣感染孩子,薰陶孩子”。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1、讓孩子目睹家長的所做所為,帶有強烈的夢想理想性,帶有強烈的家國情懷性,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就會自覺地模仿家長樹立起自己遠大的理想,從而放開其自身的心胸格局。2、從心理學上講,孩子看到家長不是僅僅謀圖自身利益,不是徹頭徹尾地自私自利行為,這就會和平時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是一致的,孩子就不會心理上逆反家長。所以,我的建議是:經常用正面的典型例子,激勵家庭的正氣,讓整個家庭心懷夢想,格調高遠,用有理有節有志氣的家庭氛圍,去潛移默化孩子,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勤於溝通樹三觀,觀點趨同相處歡。在引導孩子青春叛逆的問題上,我還贊成“家長與孩子要經常性地溝通,經常討論交流一些事件的是非曲直,盡其量地讓家長與孩子的“三觀”趨同,以免因為孩子與家長之間對同一事物認識上的差距過大而產生分歧,產生情緒上的“牴觸叛逆”。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1、教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放眼祖國、放眼未來、放眼世界。2、樹立事實求是的作風,讓家庭充滿和諧、寬容與幸福。所以,我的建議是:家長在教育引導孩子時,一定要注重細節,不過分渲染,不誇大其詞,不無理較真,不固執己見,建立在“三觀”趨同基礎上的家庭,才是更加和諧幸福的家庭。三是工學積極勤進取,客觀公正經風雨。在引導孩子青春叛逆的問題上,我更贊成“家長與孩子工作學習上雙進取,最好來個家庭小型趕幫超,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次成敗得失,不偏執,不強加,同甘苦,共患難”。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1、家長與孩子的目標趨同,有生活上共同的追求和擔當,這樣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就會由“被管”變成“自管”,因為他自己就是家的主人。2、家庭成員之間,都要養成全面看問題的習慣,即使家長感覺是在為孩子著想,但也必須讓孩子有表達聲音的習慣,然後再去討論下一步的計劃安排,這樣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我的建議是:家長與孩子之間,和諧融洽相處很重要,從性格、觀點、認識多方面,盡其量地溝通一致,讓孩子從被動適應,到主動承擔,就是強化孩子家庭責任擔當的過程。

    當然,如果孩子出現過於強烈反抗,甚至出現打罵家長的現象,性質就極其嚴重,父母就要搞好分工協作,對孩子視情加以嚴懲,但打罵管教孩子時,也要注意對孩子的情緒安撫,防止過激不可控行為發生。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望各位專家、學者、朋友們批評指正。

  • 2 # 川妹子虎媽的生活日記

    我孩子今年10歲,正處於叛逆期,這幾天我一直頭痛!別人都說我家孩子成績好,懂事早,應該很好管理!以前是這樣,可現在完全不一樣了,以前都是回家先寫作業,速度快,質量高,現在是作業沒有完成就偷偷摸摸看課外書;早上起不了床,穿衣服需要20分鐘,我教育他,他反而不動了!生活學習中不好的習慣我糾正他,他不但不聽,還說我哪裡哪裡沒做好,反正我說一句,他有10句回我!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我是打不得,罵不得,整日陪笑臉。

  • 3 # 摳腳老爸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那麼唯“父母”命是從了。那麼當孩子叛逆不聽話時,家長該怎麼做呢?

    什麼是第一個叛逆期?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在3—4歲的時候正好出於第一個叛逆期,也是人生心理發展的第一個轉折期。在這個“特殊時期”,孩子往往會表現得不像之前那麼“乖巧”,而是開始嘗試去“反抗”父母所下達的一些命令,甚至連之前自己最喜歡的事,也會“故意拒絕”。 說的通俗一些,這不過是孩子產生了獨立的意識,希望可以快點兒長大,嘗試離開爸爸媽媽懷抱的行為,他們希望爸爸媽能接納自己“很能幹”的“事實”。

    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的“反抗” 所謂的孩子不聽話,其實是一種“反抗”,更是一種成長,就像他自己嘗試學習走路一樣,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有可能會跌撞撞的去感受這個世界。孩子學著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希望爸媽能看到自己的成長。

    作為家長,我們不妨用更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孩子的行為,給孩子說“不“權利。

    尊重孩子,少用命令的語氣說話

    叛逆期的孩子更加敏感,父母可以多和他們進行溝通,說話的時候多用肯定的語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尊重。比如,當孩子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還不願意收拾玩具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和孩子說“寶寶,去把玩具收拾好吧。”效果肯定比“不要亂扔玩具!”要好很多。

    多諮詢孩子的意見,讓孩子來做決定

    我們希望孩子聽話,但並不代表我們只給孩子一個選擇,我們不妨在有原則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來做出決定!比如,當孩子不願意吃飯,我們可以用“你想吃麵條,還是餃子呢?”來代替簡單粗暴的“不吃不行!”讓孩子自己選擇,更能讓他產生一種被重視,可以“自己做主”的感覺,從而得到內心的滿足。

    讓孩子聽話,可以尋求“外援” 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就特別喜歡把“我們老師說……”掛在嘴邊。

    其實,這很正常,小孩子嘛,總是認為老師是很有權威的,家長管孩子的時候,不妨抬出老師的話來。當然了,家長平時一定要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多和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這樣收到的效果會更好!

    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當孩子遇到了叛逆期,爸爸媽媽最好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因為這不單單是孩子成長的契機,也是家長反思和改變自己與孩子相處方式的好時機。當然,在要求孩子的時候,家長最好要以身作則,不然你說話的底氣從哪兒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還能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和諧哦~

    當我家寶寶第一次喊出爸爸的時候我真的感動的說不出話,那時我就覺得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現在他也開始識字了,但是我也沒有時間一直在他身邊教他識字,因為我家小孩比較排斥紙質書籍,我開始在網路上尋找合適的方式來引導寶寶,網上都在建議透過動畫來學習,於是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還沒看出孩子學習成果就開始收費,後來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可積累識字量,學習程度看得見,我寶寶現在讀中班已經能認800個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敘利亞被轟炸,俄羅斯S400為啥不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