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8566986408

    這個問題很複雜,一,不要隨意輕信引進廣告上的新資訊,如特種養殖,特種種,藥材等,這些都利用農民發財賺錢的心理昂貴收取種茴,種子,資訊費並打著回收的恍子鑑訂合同,當你一上鉤合同不合,人走遠飛。二,不要盲目擴大規模,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儘量種植,養殖符合大眾消費的當地人需求多的產品。三,儘量因地制宜,如水稻再賤也不可能賤到積壓,消不出去。四,凡想創業的千萬不要受外行不懂業務的什麼領導,否則自己吃虧沒人給你買單,總之腳踏實際,慎重考慮,方能利於發展。

  • 2 # 鑫西蘭

    因為:農業只能最佳化,而不能顛覆!嘗新的基礎也只能是做減號,而不是徹底的推翻,這就是很多人血無本歸的真實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我們需要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滯銷才能對症下藥

    我們老家以前是棉花生產大鎮,周圍幾個鎮種植其它的農產品。可是有幾年看到棉花的行情好,都跟著去種植棉花了。結果就是棉花收購站的收購指標都達到了,可老百姓還有很多棉花在地裡。

    後來我們鎮改種花椰菜,以村為單位開始試種,因為種的人少,價格也好。那個村的人都賺到錢了,可是後來一個鎮都開始種,再也沒有以前的價格了。

    跟風種植、盲目種植、供大於求才是滯銷的根本原因。既然我們有再多的銷路,可是就像十幾個人追求一個姑娘一樣,她會選擇什麼樣的?

    第二、農戶確實需要提高銷售和產品意識

    農戶是隻做現金生意的,寧可虧一毛錢拿現金,也不會去做賺二毛錢欠賬的生意。最關鍵的是,他們對自己的農 產品沒有保護意識和分類意識。

    只要有點風聲水起,說農產品降價,就會一窩風的降價銷售。更何況,滯銷的情況真實存在。我見過很多人去收蔬菜,就是一畝田,我給你多少錢,然後你把菜砍了賣給我。

    這是菜賤傷農還是老百姓的無奈?很多地方說老百姓寧可把菜爛地裡,也不想去砍。可是到了第二天,還是會擰起菜刀拿起菜藍子去地裡做事。可是一天也只能賣個十幾塊錢。

    如果農戶能掌握主動權,這一切會不會變?

    第三、嘗新可以,但不能操之過急

    農業是金礦,但需要時間積累一點點的挖,想在農業上賺快錢、賺大錢是不可能的。有的人一開始就投資幾百萬甚至幾千萬,連最基本的規律都沒有搞清楚,虧錢是註定的。

    有多少資本巨頭、財團虧在農業上?他們沒有錢沒有能力?他們就是違背了農業的基本原理。我們是農業大國,要改變的是生產力更是勞動力。

    農業也經不起折騰和欺騙,很多人都是來去一陣風的搞農業創業。沒有靜下心來在農村,這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 3 # 畜禽養殖學堂

    優享資源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雖說現在網際網路四通八達,但普通農戶想要把這些優享資源利用起來卻很具有挑戰性。當然我們時代在發展,農產品的市場營銷模式也必須得有創新才能有出路,除非你線上下已經具備大量人脈、行業資訊資源。但大部分人是遇到瓶頸才想著新出路的,新營銷模式說嘗試就開幹,往往都血本無歸。

    農產品新營銷模式成功案例

    現在手機網路發達,各種電商、小影片、直播方式都農產品銷售的渠道,而且大眾都可以接觸到,並不存在門檻阻礙。而且這幾年農產品+網際網路營銷的模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麗江石榴哥直播賣石榴:石榴哥原名金國偉,他曾經是一名英語老師,2018年在麗江賣石榴因為能以一口純正的英語與老外無障礙交流,被路人拍下影片釋出到網上,因其本身形象質樸、需要幽默得體、石榴品質好、又給華人爭光,在短影片平臺上一炮成名。他成名之後不斷的在平臺積累粉絲,掙取流量。在後來的一次直播中賣石榴,20分鐘,賣出120噸石榴,賣出600多萬,每分鐘高達4000噸。讓網友瞠目結舌,原來還能這樣掙錢,而且人家這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可能好多白領階層都要奮鬥好多年。

    農產品新營銷模式失敗的原因

    像我剛講的石榴哥成功是有資質條件的,人家有知識,懂短影片運營。儘管有很多人也紛紛模仿,但除了硬性條件,還需要一些運氣,不然也很難脫穎而出,所以創新的營銷模式對於普通農民來講,無異於喪命。所以我們嘗試新模式要有成功的人帶路,可以是能幫扶營銷的平臺、可以是有銷售能力懂營銷的能人、可以是能吃苦能拼的人。

  • 4 # 資深專案經理

    農產品滯銷,農戶沒有市場意識,往往新模式又導致血本無歸,農產品未來道路如何走,是每個果農最為關注的。

    果農想要解決水果滯銷的問題,需要跟產業鏈的下游企業達成跟深度的合作,在完成種植的步驟以外,也可以跟下游的物流、冷鏈貯藏、銷售及深加工的環節有更多的作為,下面五個方面都可能是出路:

    開拓更多銷售渠道。

    目前許多果農和種植基地最重要的客戶就是自動上門的採購商,為了讓產品更暢銷,果農們可以開拓更多的銷售渠道。除了大型採購商,也可以嘗試電商平臺、微商等。也可以跟更多

    的直供商進行合作,只要可以銷售產品的渠道都可以進行嘗試。

    與供應鏈企業達成合作。

    現在的市場並不是以產品為導向的市場,渠道才是最重要的資源。作為水果行業的上游,果農和種植基地可以跟供應鏈企業有更深入的合作,比如允許供應鏈企業入股基地、允許他們在基地進行掛牌,這樣雙方有了共同的目標,產品銷售渠道更穩定。

    穩步建設現代化生產製度。

    中國果農和基地要現代化生產,告別小作坊和家庭種植規模,只有建設大基地才能更好的引進現代技術。透過科技培育更豐富和受歡迎的品類,並透過大資料進行品類的種植預測,生產出消費者喜歡並且樂於消費的產品。從源頭把控產品品質,從流通方式提升產品質量。

    完善物流和冷鏈設施。

    這個需要政府的支援和幫助,只要政府希望著力發展當地農業,就會動用政府的資源來引進大型機構,建設大型倉庫和農批市場等投資,這樣水果的流通和貯藏就更加方便,水果的銷售也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建立自己的商業品牌。

    果農和基地要在享受地域品牌的紅利之餘,不要過度依賴地域品牌。逐步建立自己的商業品牌,有助於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尋求產品的差異化,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只有建立品牌的產品,在推廣和傳播方面才可以更加簡單有效,才能在銷售端更有話語權。

  • 5 # 朗石大叔

    單個農戶最害怕的就是滯銷了吧,沒有比這個更殘酷的了,尤其對於北方農民來說,一年就一季,一旦滯銷,就意味著這一年都白乾了。

    我在齊齊哈爾調研的時候,在拉哈鎮碰到過一個正在翻地的屯長,他當時正把一眼望不到頭的黑豆苗全部用機械翻了,告訴我們準備種甜菜。

    原因是他預感上秋之後黑豆會賣不出去價,而種甜菜,是有企業籤合同直接收購的。

    這個屯長經歷的一切,正好就是問題加答案。在黑龍江的農戶裡面,有各種嘗試新模式的,紅小豆,奶花芸豆這些既讓農戶賺過錢,也賠的褲衩都沒了。

    所以總結起來,農戶要規避風險,有以下幾點。

    1-別跟風扎堆的種植一個品種,必死無疑

    2-嘗試新模式沒錯,但要建立在絕對的經驗上,以電商為例,你一點基礎沒有,兩年之內不會有回頭錢

    3-農戶嘗試新品種種植,最好搞訂單種植,不然千萬不要被人忽悠的輕易去嘗試,畢竟一家人要吃飯。

  • 6 # 農業空間

    農產品滯銷,是農民沒有市場意識是對的,但有市場意識也不能完全改變農產品滯銷的局面。採用新的模式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

    我們來分析一下歷來農產品滯銷的案例,可以從中分析出一些道理來。農業可謂是有很大突破,比如說蘋果,80年代蘋果價格不錯,到90年代蘋果大量發展,山西陝西等都發展蘋果,連不適宜區都相繼發展蘋果,這導致蘋果價格下降,甚至很多果農賣不出蘋果,大量砍伐蘋果樹。其實農民最怕的不是價低,而是滯銷。

    那麼後期的蘋果仍然沿襲著以前的規律,價高種樹,價低砍樹。那麼在這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有人會想到改變產業結構,就是讓一部蘋果種植戶種植桃樹,李樹,或是種蔬菜。在前期一些農戶賺到了,後期仍然面臨著滯銷的危機。這裡面也有諸多原因。

    我們從這些案例中可以分析出產量的改變,價格的改變,結構的改變最終難逃滯銷的局面。其實在這裡有一點我們可以發現,供需沒有多大變化,城鎮化使城市人口增加,農民數量減少,農產品需求加大,但隨著農業的發展,產量也提高了,供需又跟以前一樣了。價格的提高只不過是物價上漲的一個表現形勢。

    但有些東西不是我們農民能把握的,我們沒有能力去搞城鎮化,也沒有能力去搞什麼產業結構調整。只能單方面的去適應經濟形勢,去適應趨勢。城鎮化進行了多年,在某一階段還會逆城鎮化,這就預示著農民之間的競爭會很大。農民之間有競爭嗎?有!有可能是惡性競爭,生產同類產品的有競爭,生產不同類產品的有競爭,因為購買力即需求還是那麼大有可能會下降。

    第一,需要增加購買力,相對減少生產力,供需平衡或供小於求,這不是我們農民能做到的。第二,提升競爭力,要有競爭意識,這是我們能做到的。提升競爭力一要提高效率,在同樣生產力條件下減少時間與體力等投入,這需要我們學習技術與農業知識,提高效率或提升農產品品質,提升效率就會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就會有能力讓產品不滯銷。二是要有市場意識,有市場意識就會有風險意識,大多數農民沒有風險意識,他們不知道什麼是風險。市場也就是我們說的供需,供大於需就會有些農戶農產品滯銷。

    總而言之,大的層面靠國家,靠我們所有的農民去改進思想。小的層面靠自己,有競爭意識有市場意識才能利於不敗之地。

  • 7 # 新農志

    以目前的國情來看,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畢竟現在的農產品產業鏈還不成熟,與國外相比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部分地區農產品滯銷是事實;人家說部分農戶沒有市場意識也是對的,但這並不代表你嘗試的新模式就會火爆;做什麼事都存在風險,既然敢於邁出第一步,就要有承擔風險的心理準備。

    中國的土地面積足足有960萬平方公里,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地勢多種多樣,雖然這是好事但也是壞事,要知道對於農民來說,居住分散、農產品種植也比較分散,有些還處於偏遠山區,大多數農民不會科學、資料、標準種田,往往都是單打獨鬥,按照行情來種植,看去年水稻價格高就種水稻,看今年大豆給補貼就種大豆。說句不好聽的話,這部分農民種植收入全靠市場行情,行情好他賺錢,行情不好就虧錢,這也是有人說部分農戶沒有市場意識的原因之一。

    而很大一部分農戶盲目跟風,看被人種植某種作物賺錢了,第二年立馬跟風,這就是導致某些地區的某一種農作物產能過剩、產源過多;說個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故事,當年有一段時間河邊養的一種海產品特別火爆,最貴的時候接近10元一斤,這玩意特別好養殖,於是他也聽了老鄉的話,承包了100畝海田養殖。可因為第一年價格高,第二年很多養殖戶都轉行養殖,導致這種海產品價格跌到了幾毛錢,虧了幾十萬。試問,這種盲目跟風的種植或養殖,出現滯銷現象也是正常的。

    再來說說新模式,農業是中國立國之本,從茹毛飲血到刀耕火種,從人畜結合再到機械化、標準化、科學化種田,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次改革都非常慎重,每一次的品種改良、試驗都是反覆驗證之後才會投放市場,生怕出現一些問題。

    而所謂的新模式,甚至都沒有經歷過驗證或考驗,創新是有必要的、突破也是必然的,但是所謂的新模式是否符合國情?是否考慮過成本?是否想過盈利模式?

    只是因為新穎、與眾不同、自認為很不錯就去盲目投資農業,100個人99個半是虧的。

    說實話,現在的農業相關環境雖然較過去好了很多,但大多數農作處產區產出的農作物,在利用上還處於最低階的狀態,雖然看著好像不錯,但與國際市場是沒法比的。

    但也不同太過氣餒,早些年國家發展的是工業,這幾年已經開始扶持農業了,相信不久的將來,國家會增加農產品方面的投入與扶持,到時候跟著“蜜蜂找花朵”就好了。

  • 8 # 三山五嶽789

    在新形勢下,中國農業農產品的種植和養殖兩大主業,必須上升到國家層面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國家農業農村部必須建立起全國性的資料平臺及監測網路。各省市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建立起地方資料平臺。農戶自身是沒有能力左右自身的行為。各地方政府間建立有效的資訊溝通渠道。現在的問題的癥結是各農戶及理事社合作社只能依靠中間商來進行交易,處於弱勢地位。比喻北方省份優質瓜果蔬菜農副產品很少能直接進入南方的超市系統,反之南方的也一樣。只有各地的政府部門象抓工業抓GDP那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滯銷,農民豐產不豐收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馮瀟霆為自己洗白,為什麼他不承認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