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發現之旅
-
2 # 老闆凳008
我正旅遊在華夏大地的行程路上。足夠觀光夠祖國山川河流奇光異景後,待休整,在觀光南亞各國,看心情立新疆。西出中東一帶一路,哈薩克,烏茲別克茲,土爾曼斯坦,巴庫,穿阿塞拜彊,進入土耳其,順便了解以色列國度工農業發展,風土人情。規化這樣,有待心情。
我正旅遊在華夏大地的行程路上。足夠觀光夠祖國山川河流奇光異景後,待休整,在觀光南亞各國,看心情立新疆。西出中東一帶一路,哈薩克,烏茲別克茲,土爾曼斯坦,巴庫,穿阿塞拜彊,進入土耳其,順便了解以色列國度工農業發展,風土人情。規化這樣,有待心情。
【新發現之祣視點】伊朗之旅
一提到伊朗,人們自然會想起沙漠、石油、中東、西亞,還有核能危機、波斯帝國、古波斯文明…… 其實,伊朗是個非常美麗的國家,一個高原山地國家,南瀕波斯灣和阿曼灣,北接裡海,一望無垠的沙漠王國中,點綴著片片綠洲……
這裡曾是古波斯帝國首都所在地,曾盛極一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曾為世界各民族的融合、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特定的緯度、特殊的板塊位置、獨特的地質背景,形成了獨特的地理地貌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了伊朗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沉澱了介於歐洲、非洲和亞洲之間獨特的文化體系,從自然風景到人文歷史,從風俗民情到相貌輪廓,也無論是建築藝術還是飲食習慣,無不體現出其虔誠的伊斯蘭教文化特質,構成世界文化體系不可或卻的重要組成部分。伊朗百姓對中國非常友好,非常熱情,也非常羨慕,說華人很聰明,每當看到華人時,總是喜歡豎起大拇,用蹩腳的英語說“Chin people(秦人),great people, great country……”,每每出門逛街遇到當地百姓,他們總是很高興地向你走來,與你搭訕寒暄,一切是那樣的真誠、善良、熱情和友好……
每當此時此刻,就覺得自己很是了不起,好像成了當地什麼小頭目,抑或是某級別的領導似的,無意中突有飄飄然之感,那種驕傲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從此,深深體會到,經濟發展了、人民富裕了、科技發展了、國家強大了、形象樹立了,就得到他國的尊重和欽佩……
還有,他們知道中國的長城,他們知道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們感激華人民,說中國是禮儀之幫,他們的許多生活器具、農產品,甚至輕工產品……大多源自中國。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摩托車大多標有“made in China”,仔細一瞧,是源於重慶嘉陵摩托車廠的。有一次乘坐北京-德黑蘭航班,在德黑蘭(Tehran)機場海關安檢時,我驚訝地發現,從中國返伊的當地遊客,他們都是大包小包的,走近一瞧,大多是生活用具,比如電飯鍋、收音機、鍋碗瓢盆……等之類。
他們對前蘇聯非常追憶,“蘇聯老大哥”彷彿還在眼前,往日的輝煌仍歷歷在目。在當地老百姓心中,前蘇聯就是他們的守護神。他們的許多工業產品、軍工武器、汽車商品等,都是從前蘇聯進口的。雖然現在前蘇聯沒了,但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有底下鑽洞的,大多是前蘇聯的東西,特別是老牌汽車伏爾加,到處都是……
伊朗百姓也很佩服日本人和南韓人,他們說日本和南韓人很聰明,他們製造的電器產品很是了得,尤其是收音機、照相機、攝像機等,他們感到非常神奇,還有日本和南韓人的汽車……有時候比“蘇聯老大哥”的還要好。
不過,在平日的交談中,感覺到他們不怎麼喜歡美華人和歐洲人,他們認為歐美是帝國主義,歐美搞霸道政策。他們認為自己愛好和平,國家也很和諧,沒有窩藏基地分子,也沒有搞什麼核武器……他們想不通,為何美華人和歐洲人總是無中生有,沒完沒了地打壓他們,為何歐美人總是喜歡把邪惡和中東尤其是伊朗聯絡在一起……伊朗百姓是很幸福的,他們的社會福利比較好,包括普通教育、衛生、醫療、養老,日常最低生活保障都可以,這主要與他們的客觀國情有關。伊朗面積163.6萬平方公里,屬於典型的能源生產國,全國上下主要依靠出口地底下的“黑金”-石油。其次是服務業尤其是旅遊業。伊朗大多是寸草不生的沙漠王國,老百姓一年到頭,基本沒有多少事情做,主要是一些放牧的。伊朗城鄉結構與眾不同,城市人口是農村人口的近兩倍(城市人口4080萬人,農村人口2310萬人),他們的城鎮化水平非常高。這剛好與世界上很多國家,尤其是中國調個個兒。
伊朗是禁慾的國度,因為伊朗系伊斯蘭教國家,伊斯蘭教為其國教,官方語言為波斯語,9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1%為什葉派,7.8%為遜尼派。在約6390萬伊朗人口中,波斯人佔66%,亞塞拜然人佔25%,庫爾德人佔5%,其餘為阿拉伯人、土庫曼人等少數民族。這就是為什麼伊朗婦女和到伊朗旅遊的所有他國婦女都必須頭帶伊式圍巾的緣故。這裡禁食豬肉,這裡禁酒,因為酒會亂性。女人一般足不出戶,若要出門,那隻能露臉,少數還帶面紗,絕對禁忌脖子尤其是頭髮和耳朵外露,那是非常禁忌的。聽當地人說,那是專門給自己的丈夫看的……由於防止太陽照射,伊朗婦女喜歡穿著自制的黑色長衫,當地叫查爾瓦。所以,每當趕集來臨的時候,城市街道到處是黑壓壓的一群群,那是伊朗乃至中東必不可少的一道風景,就是頭帶黑色圍巾的中東婦女。
伊朗民眾很樂觀、很低調,也很休閒。回頭想想,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前,百姓生活水平稍微低點,但比較休閒、放鬆,自80年代初開放以來,民眾生活的確一天比一天好,但節奏也在不斷加快、競爭也越加激烈。伊朗民眾生活狀態有點類似我們國家上世紀60、70、80年代的樣子,“一家有難、八方支援”那種,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人與人之間很和諧,生活節奏慢,沒多大競爭,優哉遊哉。部分生活水平較高的階層和大學生們,一般都到都市周圍有綠色的地方去休閒……雖然天氣很熱,但他們很少發火。每當深夜了的時候,難以入眠的70、80歲老頭,可以開著自家破車,出去掙點外快,一般沒有交警去管。正因如此,德黑蘭交通擁堵現象較多,這是由他們的國情所決定的。“顧頭不顧腳”,這是伊朗百姓尤其是男人的最大特點之一。伊朗冬冷夏熱,冬天一般足不出戶,夏天為圖涼快,通常以拖鞋代步,一年到頭,他們腳下穿的也就一兩雙拖鞋吧了,所以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一直沿襲至今。可是頭就不能這樣了,無論如何頭是不能虧待的,頭是人的面子嘛,不論在包裡、車子裡,還是什麼場合,必不可缺的就是鏡子和梳子。哪怕吃得差一點,腦袋應該是有型的,頭髮應該是閃光的。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伊朗的理髮業和拖鞋業都非常發達。
伊朗國民也很實際。因為伊朗國情的原因,百姓日常事情較少,在大多數伊朗爺們看來,一生的追求可能就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建好自己的房子或別墅,然後娶個自己喜歡的老婆。所以伊朗青少年,除了讀書以外,平日空了不是去掙點小錢,就是去敲打石塊,打造自己的房子。與我們國家不同,他們的住房都是家家戶戶自己親自建造的,大多就地取材,都是用當地石頭,一兩層,最多三層為好。房子內外,兩個世界,白天室外高溫四五十攝氏度,房子裡涼快無比。遠處望去,房子與沙漠融為一體,從外面看,就是沙漠黃色,非常普通,但到了房子裡才發現,很是舒服、漂亮、堂煌……實力較強的家庭,其房子裝扮得像阿拉伯皇宮一樣……因為疆域較大,且到處是沙漠,不像其它國家一樣,寸土寸金,把土地管得很死,伊朗政府基本不管百姓用地,你在哪兒種地、植綠,你在哪兒建房子,基本沒有人管。
伊朗是犯罪率最低的少數國家之一,尤其是各種刑事案件寥寥無幾。伊朗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規在伊朗社會各個領域作用顯著,意義重大,很好的彌補了法律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伊朗社會環境很安全。伊朗國民一般門不庇護,偷盜很少,搶劫則更少。無論白天黑夜,女士不管走到哪裡,都是很安全的。因為,伊朗是政教合一治國,據當地人說,按當地教規,若偷東西,則砍掉偷盜之手;若不尊重婦女,視為不是男人;若欺負婦女,則要把你男人那玩藝兒割掉;若男女通姦,則按教規公審用石頭砸死。犯罪成本非常高昂。讓我們想想一下新加坡,再看看一下中國現狀。伊朗是個很包容的國家。伊朗是具有近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曾盛極一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為該地區各民族的融合、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公元前4世紀起,伊朗曾先後遭到希臘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及英俄殖民者的入侵和統治。波斯帝國的興衰及多民族文明的交融,造就了波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多元化。
伊朗風俗民情很獨特。伊朗喜食素,尤其是自制的麵皮,當地叫做饢,這與中國新疆維族相近,若出長差或遠行,可把饢捲起來,可用繩子捆綁,扛在肩上,餓了就扮下少許充飢。伊朗禁慾、禁酒、禁豬肉,肉食以羊肉和牛肉為主,女人一般待在家裡,料理家務,不準出入公共場合,尤其不能露出身體面部以外其它部位,這就是伊朗乃至中東國家沒有女運動員的原因。接受過一定程度教育的女性,可參加一些文書工作。飯店服務員都是男性的。電視節目非常傳統、“絕對正規”,不需要實施“掃黃”工作。在尊重男性自由的同時,女性權利得到充分保障,非常有實力的男人,透過教規允許,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可以娶多個老婆,但在迎娶之前,必須進行“財產公正”,你必須具備養活幾個老婆的經濟財產,婚後決不能離婚,一妻一套房子,分佈於不同地域,每個妻子不准許見面,分配給每位妻子的資產必須是相等的。
不過,看到現今伊朗的現狀,你很難想像把伊朗與2600年前不可一世的古波斯帝國聯絡起來。
這裡冬冷夏熱,室外溫度冬天低於100C、夏天400C以上。不到伊朗,你不知道什麼叫烈日高照,在沙漠裡,順著視線,不遠處,你會看到地上冒煙,當然那是蒸汽――沙漠地裡僅有的水分。駕駛在柏油公路上,前方熱煙升騰,輪胎下噼噼啪啪聲響,那是柏膠熔化後輪胎與道路的摩擦聲。每天從野外回來,衣服變成了硬殼,那時身上的汗水中NaCl沉澱結晶……還好,這裡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大氣乾燥,雖然氣溫很高,人還能承受下來。如果400C以上高溫,在加上潮溼氣候,那只有死路一條。氣溫高到什麼程度?記憶最深的一次是,我隨身帶的兩雙登山反皮皮靴,走在公路上,不到兩天,鞋底兒都熔化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他們的汽車輪胎用的橡膠可能和我們國內的不一樣,要不早就爆胎了。
這裡缺水少雨。幾乎每日“豔陽高照”,及時偶爾有幸看到下雨,那也是瞬間即逝的“及時雨”,這對一篇乾枯的大地而言,一點用處也沒有。所以出門不用帶雨傘,當然除了太陽傘,對我們男子漢來講,不會帶那玩藝兒,因為太不方便,女稀稀的,最多在臉上膜點防護膏。我很佩服這裡的一種微型“小草”,是附著在沙石中的,乾旱時和沙漠渾然一體,很難和沙漠分得清,但只要一場雨過去,哪怕是一點點,它們能使大地,從褐黃色瞬間變為綠黃色,我把這些叫“變色草”。伊朗缺水缺到什麼程度?這麼說吧,伊朗一公升水的價格相當於中國一公升汽油的價格。透過伊朗之行,更堅信了我的那個幼稚的感覺,那就是天地是合一的,當大地是一篇綠色的時候,那頭頂上的天空肯定是多雨的。反之,若大地是一片荒漠,則天上是絕對少雨的……
這裡缺少綠色。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同土庫曼、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鄰,南瀕波斯灣和阿曼灣,北隔裡海與俄羅斯和哈斯克斯坦相望,境內多高原,東部為盆地和沙漠,屬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與中國南方情況相反,我們很難看到沙漠,在伊朗卻很難看到綠色,即使在夏天,沙漠裡生長的也只是生命力極強的小草,我稱之為“沙漠草”。最美景就是無垠沙海中的片片綠洲……他們的綠色,就是我們常說的沙漠綠洲,部分是天然的,大部分是人工培育的,與我們南方“四野皆綠色”的氛圍是截然不同的。儘管蒼涼是也是一種美麗,但我更習慣綠色、嚮往綠色……這裡石油資源豐富。我們通常把石油叫埋在地下的“黑金”,伊朗石油豐富是出了名氣的。說不準兒,一不小心在哪兒戳個洞,就能流出石油來,當然這是開玩笑的,只能說明伊朗石油資源很多。發現、開採石油哪有那麼容易?!透過在伊朗的生活,更堅信了我的草根想法,那就是天地是統一和諧平等的,沙漠和嚴酷的天是孿生姐妹,哪裡有沙漠,哪裡就有嚴寒酷熱,但並不意味著這裡貧窮,因為沙漠地底下肯定有“黑金”。在伊朗,一公升汽油約合人民幣一毛多,所以伊朗老百姓出車,不習慣事先加油,因為即使在路上沒油了,隨便問其他路過的司機拿點都可以應付過去。伊朗的水資源和石油資源正好和中國南方的相反,伊朗的油多水少,中國南方的水多油少。反正伊朗在乎的不是石油,而是水資源。
從伊朗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一禺,似乎理解了餘秋雨先生為什麼把中東之行的感觸,歸結為“千年一嘆”了。如果想更多地瞭解伊朗乃至中東風情,可以去看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裡頭的很多描述,大多都是真實的。當然,若能親臨實地、詳細體驗,那是最好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