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ongzzs

    是死在自己的地盤上,毛文龍和袁崇煥同級別,他毛在海外,袁在大陸,而且袁掌握了錢糧,經常斷毛的糧道糧餉,因為毛不停袁的安排,袁五年平遼本來就是隨口一說的,崇中當真後,他就幻想和滿清和談來保住自己,可惜毛和他手下與滿清有不共戴天之仇,他讓毛退休毛不幹,他就下了殺心斷了毛幾個月糧餉,然後說給毛補發錢糧,用錢糧只開毛的手下,然後編造罪狀假借旨意殺死毛文龍。最可笑的是編造十條罪狀大多數是他自己的

  • 2 # 秦先生197429774

    小編,你這個問題有問題,什麼叫毛文龍自己地盤?是大明的一個小島,不是哪一個人的。關於毛文龍的死,已經說過很多次。首先,毛文龍靠武裝走私發家,他的部隊加上氣島上的居民一共約10萬人,毛文龍向朝廷按10萬大軍要糧餉。糧餉經登州、萊州走海路供應,朝廷每年給120萬兩白銀。如果拖欠就威脅山東地方官,他要去投靠努爾哈赤。

    袁崇煥復出後,由於軍隊欠餉半年譁變,袁崇煥向崇禎要30萬兩白銀押解軍前,斬殺了帶頭譁變的軍人。由於30萬兩白銀僅僅是半年欠餉,以後怎麼辦?袁崇煥下屬出主義,毛文龍軍隊每年耗費120萬兩白銀,卻無所作為,應予以裁撤。由此,袁崇煥帶親兵衛隊登島典兵,發現實有軍隊不足3萬,加上島上居民也不到10萬人。袁崇煥偶爾問毛文龍的部隊人員叫什麼名字,發現都姓毛,才發現毛文龍讓他的下屬全部認自己做乾兒子,大吃一驚,毛文龍成為不遵守朝廷的軍閥了。為此,袁崇煥給毛文龍兩條出路,一是卸甲歸田,二是調離皮島。雙方談三天,毛文龍都不接受。於是,袁崇煥請出尚方寶劍斬殺毛文龍,並清理部隊,重新委派軍官管理。

    首先,毛文龍欺君罔上、武裝走私、不聽朝廷排程,十惡不赦、罪無可恕。其次,毛文龍的罪行應有朝廷下旨逮捕,經三法司會審後,予以處決。

    因此,袁崇煥請出尚方寶劍斬殺毛文龍,雖然鎮壓犯上作亂的軍隊頭目,維護朝廷的權威,出發點正確,但屬於違背朝廷法度,越權擅殺朝廷命官。

  • 3 # 小草根學歷史

    對毛文龍的評價在其生前就莫衷一是。由於他投靠魏忠賢,天啟間朝論多贊之。崇禎登基後,彈劾紛起,指責他虛功冒餉,跋扈不臣,毛文龍上疏抗辯,朝臣中也有人為他辯護,如兵部屯田司主事徐爾一就願以三子一孫保毛文龍忠直。(1)毛文龍被斬,“帝驟聞,意殊駭,念既死,且方倚崇煥,乃優旨褒答。”(2)朝中多快之。至清兵入大安口,威逼京師,輿論又多認為若毛文龍在,必能躡後牽制,清兵斷不敢千里奔襲,漸以文龍死為冤。

    袁崇煥被逮後此論益堅,多以為袁崇煥為踐五年復遼之誓,暗與後金議和,後金約以誅毛文龍後即退兵,袁崇煥由此上當。此論於當時及清初頗為盛行,談遷《國榷》即主此說。

    《明史》於毛文龍頗多指責,但對其被殺亦稍以為冤。

    《遼海丹忠錄》與《鎮海春秋》兩部時事小說正作於袁崇煥被逮後,輿論偏向毛文龍之際。兩書都把毛文龍看作是明廷海上城,把他塑造成集忠、勇、智於一身的一代名將,認為袁崇煥出於私人利益,為實現與後金的和約而殺了他,後金兵入大安口正是毛文龍被殺後的惡果,作者的主要目的在於為毛文龍辯冤。

    吳晗曾輯《北韓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其與《滿文老檔》為研究者提供了傳統史料之外的新的資料。這些資料顯示,毛文龍在皮島可謂劣跡斑斑,其惡與《明史》所載袁崇煥斬毛文龍時數其十二大罪大致相合。概而言之,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一、投靠魏忠賢;

    二、獨霸一方,不受節制;

    三、虛功冒餉;

    四、自為盜寇;

    五、威逼北韓;

    六、私通外番。除私通外番外,對其他幾方面研究界異議不多,這裡就私通外番略作說明。

    《滿文老檔》載有七份毛文龍與後金書信,研究者視為毛文龍通敵的鐵證。毛文龍通敵為不移之論,(3)但有幾個問題需要細審:一、他通敵的目的不是投降而是擴大自己的勢力,妄圖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二、由此,他與後金有一定的利益衝突,時有襲擊後金後方,殺良冒功之舉。三、關於袁崇煥是否因發覺毛文龍通敵而斬之,《滿文老檔》、《李朝實錄》所反映的情況與《明史》不盡一致。前者表明,明朝駐北韓使臣曾接到密報,金使可可孤山被帶到北京後亦曾洩密,明廷是瞭解實情的,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動因也是劉興祚的直接告密。但《明史 袁崇煥傳》在數毛文龍十二大罪中,有“擅開馬市於皮島,私通外番”之條,此罪列第五,並非首罪,審其意,私通外番之實為擅開馬市,非降敵叛國。

    《滿文老檔》的發現在《明史》修成之後,修史者或未掌握這一情況。毛文龍被誅後劉興祚(劉愛塔)被袁崇煥任命為四協統領之一,劉以一新降之將(劉逃至皮島在崇禎元年九月)而受重用,非有大功不可,其向袁崇煥告密或實有之。四、崇禎二年(1629)十月後金兵入大安口,到底是不是毛文龍被殺後失卻牽制所致,目前研究者尚未有明確結論,這關係到揆理度勢,毛文龍即使有通敵跡象,當時該不該殺的問題。《明史 袁崇煥傳》認為文龍伏誅後,餉銀雖增,“然島弁失主帥,心漸攜,益不可用。”又曰:“文龍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數十萬分道入龍井關、大安口。”頗以文龍伏誅為後金兵入侵的前因。毛文龍把與後金的通款付諸實踐的到底有多少,在通敵的同時還有沒有牽制之力,尚需探討。

  • 4 # Mr馮二

    明末的歷史很是錯綜複雜。明朝廷一個說法,清朝庭一個說法,南明朝廷一個說法,民間還有無數野史。

    我們無法分辨哪個版本的說法是正確的,因為真相早就已經不可考證,我們只能推測一個可能的故事。

    以下,都是推測:

    袁崇煥殺毛文龍案,是當時轟動一時的大案,也是崇禎後來給袁崇煥定“擅殺大臣”這一罪名的依據。

    我們就從“擅殺大臣”開始倒推。

    作為薊遼督師,堂堂兵部尚書(文職),會不知道對身為一品(武職)官的毛文龍先斬後奏會有什麼後果?即使功勞再大,一旦有秋後算賬的時候,這都是足以給自己定死罪的行為。有鑑於此,袁崇煥還是非殺毛文龍不可,即使後果非常嚴重。

    為什麼一定要殺毛文龍呢?

    從袁崇煥大模大樣去皮島視察時,毛文龍很爽利的接受就能看出來:在這之前,袁崇煥和毛文龍並無仇怨,甚至關係還算融洽。

    沒有私人恩怨,那就是公事公辦了。換句話說,要麼國家要毛文龍死,要麼毛文龍擋著袁崇煥的路了。

    國家沒有要毛文龍死的意思,不然崇禎之後不會把毛文龍的死扣在袁崇煥的頭上。所以就是毛文龍擋著人家袁崇煥的路了,不把毛文龍幹掉,袁崇煥就無法施展!

    有了這一個推論,這個事件的核心問題就成了:袁崇煥要做的到底什麼?

    袁崇煥要平遼!注意我的用詞,不是滅清,不是守城,是平遼!這是崇禎上臺後,把袁崇煥從二品提拔到一品,並任督師時,袁崇煥承諾給崇禎的,五年平遼!

    袁崇煥不是第一天打仗了,他取得過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他知道滿清是怎樣的存在。不要說滅了滿清,能把它阻擋在關外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就算守住了防線,和滿清的戰爭還在繼續,也不能算是平定了遼東。

    那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談和!不打了,戰爭結束了,不就平遼了麼!

    可以斷定,在結束了和崇禎的談話後,重新回到遼東任上的袁崇煥,是下定決心要和皇太極談和的,因為這是理智的決策,這也是為達到目的唯一可走的路。

    而毛文龍,就是袁崇煥談和的最大阻礙,因為毛文龍領軍在皮島,不太受袁崇煥節制。

    毛文龍有那麼重要嗎?你如果深刻了解什麼是敵後武裝力量,你就會明白毛文龍對滿清的威脅有多大。

    遼東的漢人們不服滿清壓迫的時候,因為有毛文龍在不遠的皮島,有朝廷大兵在,反抗時的勇氣也盛一點不是?滿清那時候有規定:滿人最少要有十個人結夥才能出城。為什麼?因為怕被漢人摸了哨!

    毛文龍的作用就在於此,就是要擾亂滿清大後方,讓它不得安生,而不是和滿清正面作戰。袁崇煥說毛文龍畏敵不前、沒有光復遼東寸土,這真的是喪良心的話。

    很重要的毛文龍被當成絆腳石給踢開了,滿心準備和談大業的袁崇煥卻遭遇皇太極出爾反爾的進攻,一度京師告急。

    於是和談成了泡影,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我們再來看看導致袁崇煥被處死的罪名:

    擅殺大帥(殺毛文龍,去絆腳石)

    與清議和(這是袁崇煥的平遼方略)

    市米資敵(邊軍貿易本就是正常,賣米是示好)

    縱敵長驅(袁崇煥沒有阻擋皇太極,是因為還在幻想著和談)

    這些罪名和以上推論可以總結出袁崇煥的平遼方略:和談。

    至於毛文龍,他擋著人家的道而不自知,於是就被人家搞掉了。

  • 5 # 王林68506

    簡單說重點吧:毛文龍背叛了國家。

    看史料

     ○明總兵毛文龍據南海皮島,招集遼民,令富民皆冒毛姓,為其子弟裔孫。民有逃奔者,輒斬之,捏稱陣獲,誑報冒功。明之君臣皆信之,因升文龍為大都督總兵。凡島中官民賞罰黜陟生殺,皆許以便宜行事。文龍欲與中國通好,屢遣使致書,因遣科廓等同從者四人齎書答之,往來數次。文龍乃執科廓等解送燕京。尋寧遠巡撫袁崇煥以文龍與中國私通,殺之五月辛酉朔。(〈清太宗實錄〉卷004)

    簡介:毛文龍佔據皮島,召集遼東人民,強迫富有的人作他的義子義孫,想跑的人都殺了,還說是殺的敵人,欺騙明朝冒功,明朝君臣信了,讓他當總兵。

    皮島所有的官民他任意處置。

    文龍想投降我們,幾次送書給我們,我們也派遣使者也回覆他幾次之後,毛文龍忽然把我們的使者送往北京了。於是袁崇煥知道毛文龍與中國私通,殺了他。(清太宗實錄 清太宗即皇太極)

    這裡明確記載了毛文龍和後金勾結賣國的記錄。

    但是可能有人說了,毛文龍是把使者送到北京了啊,也許是騙後金的。

    但不是這樣,因為滿文老檔詳細記載了此事的過程

    《滿文老檔》毛文龍等處來書,王子登致皇太極書,

    “馬通事來時,於途遇六、七人逃來,不思己為前來議和,便射死一人,斬殺一人,餘眾敗走,登山得免。及馬通事至島之次日,敗走之人逃來島,在毛文龍之衙門遇見馬通事,彼等言爾非途中殺我之諸申乎?遂擒之,往告毛文龍。毛文龍反打逃人,責問諸申地方之事,何告於我等語。遂不詢問,逐出之。其人至黃戶部門前喊冤,遂擒馬通事以去。因馬通事嫉妒闊科,任意妄言,毛文龍知事不善,故殺之,並將闊科送往帝京。……誰知道闊科與黃戶部到北京後,告知毛文龍與汗禮上往來不斷等語。科道各員聞之,俱奏書稱,毛文龍欲親敵國,設計謀叛,事已屬實,至今尚未議畢等語。……汗不遣人言謝,以慰其心,反留所遣使臣,復取逃亡諸申,其謀瀉矣。……汗未思之乎?山海關為北京之前門,登萊二府為北京後門也。豈能為此小故,而棄天下大事乎? ”

    簡介:

    後金官員王子登給皇太極寫了封信,闡述了事情始末:

    馬通事遇到六七個逃跑的人,不想著自己是來和毛文龍議和的需要低調,想也不想便殺了倆,其餘逃跑了。逃跑的人在毛文龍的衙門遇到了馬通事,一看這不是殺我們的人的嗎?於是抓了起來送往毛文龍處,毛文龍反而打這幾個從後金逃跑投奔明朝的人,大罵了他們一頓。

    這些人沒辦法,到來皮島辦事的黃姓戶部的工作人員處喊冤,黃戶部把馬通事抓了起來,馬通事嫉妒後金使者,於是把一切都說了,毛文龍怕他說的更多,殺了馬通事,把後金使者闊科送往北京。

    大汗啊,你現在應該去安慰毛文龍,安慰他的心,讓他知道您靠得住。

    我知道您心裡不舒服,但是山海關是北京的前門,登萊是北京後門,毛文龍是個**,但大事為重啊。

    ==========================從這封信就可以得知,毛文龍不是真心抓後金使者送北京,而是後金使者中的一員隨意殺逃往明朝的人,被來辦事的戶部黃姓人員抓住。毛文龍實在兜不住了,不得已把後金使者送往北京。沒想到後金使者貪生怕死,到北京都招了,結果明朝上下都知道毛文龍叛國了===================================

    那麼這封信裡的 “山海關為北京之前門,登萊二府為北京後門也。豈能為此小故,而棄天下大事乎”指的是什麼呢。

    就是毛文龍 投降的鐵證 :無論爾取山海關,我取山東,若兩面夾攻,則大事可定矣

    《滿文老檔》毛文龍等處來信,毛文龍降書六,譯本:

    “毛文龍拜金國汗纛下致書:不佞常銘之於心,宣之於口,存之於中,一時不忘。因所遣使臣之言,同氣同意,即遣回國。又聞初遣之使臣,照舊攜禮物前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在賓館寂寞的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