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機嶽先生
-
2 # 音樂人其然
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持續較快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客觀分析地區的現狀,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 儘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滯後狀況,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 務。要按照村莊總體規劃,切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1)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加大農村水利重點工程的實施力度,組織實施好中低產田的改造、河流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設施和綠化工程建設。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探索建立長效的管養機制。
(2)繼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要繼續抓好農村公路建設,逐步把鄉村公路延伸到規劃的農民集中居住點。要廣開資金渠道,採取向上級爭取、利用“一事一議”籌集、能人大戶捐助等多種形式,切實解決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3)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要做好農村改水工作,優先解決農民飲水安全問題,讓農民都能飲用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四是加強農村能源建設。要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民用沼氣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活和居住環境。
3、培養新型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將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
(1)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抓好教育是建設新農村的基礎,要大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要穩定農村教師隊伍,注意調動和保護長期在農村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的積極性,促進城鄉教育事業均衡協調發展。
(2)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 要充分發揮基層農技部門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分期分批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等的培訓,促進科學種田;要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農民就業創業的能力。
(3)加強農村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要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和諧村組”等的建立活動,提倡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辦好農民圖書館、文化館、老年活動室等,滿足農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4、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要切實保護好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免費為外出務工農民提供政策諮詢和就業服務。要完善農民工勞動合同制度,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建立農民工工資合理 增長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使外出務工農民的付出能夠得到合理回報。
-
3 # 饞嘴貓石頭
追求農業生產與時俱進,提供時代新思維,運用生產科學化、土地集約化、種苗本地化、農民職業化、營銷市場化、管理企業化於一體的生產理念。具體來說: 1、生產科學化。不能把農業科學化簡單地理解為種植、養殖技術推廣,農業科學化要體現在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包括園區規劃、產業選擇、生產決策、農產品標準體系。建立以及包裝、 營銷等各個環節,都要講究科學。 2、種苗本地化。種苗繁育要接地氣,針對當地氣候與地質條件面向全球引進高經濟價值種苗,並運用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進行適應性改良、工廠化培育。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農民生產成本, 合理控制區域總量,保證價格優勢。種苗產業的規範發展,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技術基礎和保障。 3、土地集約化。土地分散經營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對市場的參與程度低,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更無法進行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障礙。農村土地有償流轉政策的出臺,不僅解放了生產力,也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4、農民職業化。要全面更新農民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生產技能,透過舉辦大量農業學習班、專題講座及短期進修等多種形式, 培養高階專門人才和更多新型農民,透過考試,取得證書,才能從事農業生產和有資格得到政府的資金補貼,以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 5、營銷市場化。打破傳統代理商產地異價直購,利用電子商務、產銷合作社、產業結盟等多渠道方式,開啟各行業批發市場及終端市場,結合冷凍倉儲、遠端物流,降低損耗成本,擴大場輻射直徑,爭取外銷貿易訂單,提高農產品銷售利潤,最終達到農民能夠致富的成果。 6、管理企業化。引進國外先進的農場經營管理理念,結合當地人文、 資源及價值觀,把農場企業化經營,以明確的規章制度 對預算成本收益做有效掌控,建立營銷、生產、研發等 分工明確的專職專責部門。以提高企業競爭力,創造最 大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
-
4 # 嘻嘻看哈哈看
這個是個大問題啊!當然大家一起報團發展最好的辦法利用當地的地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辦法,在利用機械化科學化現代化扭成一根鋼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人口眾多地理位置不一,這事還得政府來解決!!
-
5 # 蓁義
這兩年,電商發展帶動了許多農產品的流動,生鮮水果發展的速度超過了頭些年電商很熱的衣服零食等。未來的新型農業如何做,在國家大力扶貧助農、成立農業合作社,發展農村電商的時候,未來的新型農業如何做!
獨特
產品必須具有當地獨特性,地方特產要的就是特色產品,有獨特性,如果誰都能模仿,你就只能發展延遲,被別人抄襲!
品牌
要想做大,不被人抄襲,自己做大,你就是品牌。一個地方的合作社很多,除了國家的扶持,更多的是煉造自己的能力
旅遊
新型農業除了產品就是旅遊,一個地方的特色就是做旅遊+特色+產品+文化,要做強,就是要文化
合作
自己的能力很小,與新媒體等平臺合作,擴大自己的名氣,提升自己的品牌。你會成長的很快
電商
品牌包裝+獨特產品,電商的特產館在不斷的增加,你唯一的就是需要做好自己,當然,術業有專攻,合作很重要!
-
6 # 英莫問667
我回答這個題目,題目太大,幾百字說不清,所以就點一下提綱,以供參考。
1
1978年的三中全會始,到1982年年底,全國解本上實現了家庭聯產承包制,把集體的土地按人平均分包到戶。從1983到1986年中央1號檔案,對承包制,實行大穩定小調整的辦法。隨著承包制的深入推行,農村生產力得到這量的釋放,這是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2
經過幾次的農村政策,主要是延長農民土地承包權,30年不變,這也是應該肯定的,農民在土地上進行了大量投入,這是積極有效的。
3
但這種辦法,雖然對傳統農業向著現代農業轉化方面有一定促進作用。可以肯定的說,我們現在的農業大部分是傳統農業,與整個經濟發展不協調,並且存在很多問題。(不一一說明了)
4
那麼怎麼發展新型農業呢?其實你說的也就是現代化農業。這條路怎麼走?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和有效辦法,
5
第一在土地承包上進行深化改革,這種改革絕對不是回到大集體,回到過去的生產隊。
6
第二實行農場式的經營。
7
笫三實行集約化經營。
8
第四大面推行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產力。
9
第五推行鄉村振興戰略,配合新型農業的形成和發展。
10
第六大力推行農業人才戰略,培養新型職業的農民。等等,還有很多,今天就講這麼多。有不清楚的多提,我抽出時間會回答大家的。
-
7 # 鄂農言農
傳統農業問題多,唯有發展新農業。
1.新農業,新在哪裡?
①新模式。
②新農民。
2.新農業發展模式。
①家庭農場。
②家庭農莊+採摘園
3.新農民。
①懂技術。
②會銷售。
……
-
8 # 鄉村文旅
最新的問題卻是,第一代農民工,或者老一代農民工還掌握著農業的技能,如果城市出現大規模的下崗潮,他們也都還可以回家務農,雖然難以致富,但是不會被餓死。然而,新一代80後、90後農民工雖然從小可能出生在農村,但自己可能從來沒有進行過農業勞動,農業技能對於他們而言早就是一項陌生的技能。
所以,隨著老一代的農民工老去,新一代的農民工就會陷入這樣的窘境:早已習慣了城市的生活方式的他們,無法再面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存模式,更缺乏農業的技能,農村的生活能力,再加上上述農業的生產方式固有的問題,農村對於他們而言可能只會成為一個節假日的驛站,變成完全回不去的農村了。
-
9 # 三農開拓者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區分傳統農業和新型農業的區別,但是發展新型農業並不是完全拋棄了傳統農業!
認識傳統農業
中國傳統農業延續了數千年時間十分長久,對世界農業的發展有過積極的影響.傳統農業是在自然經濟條件下,採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鐵器等為主的手工勞動方式,靠世代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發展,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農業,以精耕細作的小農生產方式為特點.
什麼是現代新型農業
新型農業是以專業化,標準生產化,集約化,規模經營,社會服務為主的農業.建設新型農業
的過程,其實質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過程,透過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比較
一,生產目標
傳統農業:以產量最大化為其生產目標,而增產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大勞動力投入.
新型農業: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其生產目標,以一定的投入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
二,技術含量
傳統農業:技術含量低,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勞動力數量較多,國家對農業的投入少,農業機械的應用和推廣受到抑制.
新型農業:利用現代科學武裝起來的農業,現代農業要素投入增長,農業現代科學技術含量提高 ,農業部門勞動力容量減少.
三,經營規模
傳統農業:主要是分散的小戶經營.
新型農業:需要一定程度的規模經營,這種規模應適度.
我們比較一下傳統農業和新型農業不難看出,新型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傳統農業對農業的積累沉澱,在傳統農業基礎上發展新型農業才是根源.
從國家發展角度需要改造傳統農業的必要性,傳統農業社會依賴大量勞動力,投入產出效率低,整體經濟增長緩慢.因此要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新型農業才能給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回覆列表
精細農業就是一種現代化農業理念。所謂精細農業,是指基於變異的一種田間管理手段。農田裡田間土壤、作物的特性都不是均一的,是隨著時間、空間變化的。而在傳統的、目前仍在採用的農田管理中,都認為是均一的,採用統一的施肥時間、施肥量。
精細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主要有以下特點:
(1)合理施用化肥,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環源汙染
精細農業採用因土、因作物、因時全面平衡施肥,徹底扭轉傳統農業中因經驗施肥而造成的三多三少(化肥多.有機肥少;N肥多,P、K肥少;三要素肥多,微量元素少),N、P、K肥比例失調的狀況,因此有明顯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2)減少和節約水資源
目前傳統農業因大水漫灌和溝渠滲漏對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精細農業可由作物動態監控技術定時定量供給水分,可透過滴灌微灌等一系列新型灌溉技術,使水的消耗量減少到最低程度,並能獲取儘可能高的產量。
(3)節本增效,省工省時,優質高產
精細農業採取精細播種,精細收穫技術,並將精細種子工程與精細播種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農業低耗、優質、高效成為現實。在一般情況下,精細播種比傳統播種增產18%~30%,省工2—3個。
(4)農作物的物質營養得到合理利用,保證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因為精細農業透過採用先進的現代化高新技術,對農作物的生產過程進行動態監測和控制,並根據其結果採取相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