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在於覺悟

    古詩講押韻,朗讀有頓挫

    叮叮噹噹響,聽著很舒服

    現代白話詩,擺脫舊格式

    也復如京劇,行頭換軍衣

    紅黑大花臉,不再妖魔樣

    唸白去韻調,觀眾聽得白

    詩詞好與壞,關鍵立意在

    意境能感染,韻律可以壞

    現實主義者,常無嚴格界

    格律太嚴格,意思難寫白

    真懂詩詞者,立意最精彩

    鞭笞醜陋處,深痕最痛快

  • 2 # 魚飲

    首先,古詩與現代詩歌在形式與內容上都有重大區別。古詩是由勞動號子和歌演變過來的,侷限於古代文字,其篇幅一般較短小,這樣便於記錄,同時押韻更利於口口相傳。古詩詞為了追求吟誦或者演唱,押韻更是其重要的選擇。從《詩經》的四言到形式更加成熟的七言詩,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在漫長的時間和這個狹小的空間裡(兩千年幾乎只前進了三個字)。在押韻的基礎上又創造了平仄粘對等等“格律”,使詩歌的形式更完美,音樂性更強。

    白話文的出現,使漢語的詞彙更豐富,而現代社會從物質世界到人類精神世界的紛繁蕪雜,也使詩歌能夠表現的內容空前擴張。這同時也要求現代詩歌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和靈活。大致說來,如果現代詩採用押韻的手法(一般是尾字押韻,隔一行或數行,或者每行都押韻),這樣的詩歌更適合朗誦。新詩裡的《再別康橋》和《致橡樹》是這方面的最重要的代表。但是現代詩歌裡面有一些作品,更注重向內的指向性,我是說,為了不破壞詩歌所創造的意象的生動性和完美性,一些現代詩人會捨棄押韻這一詩歌長久以來採用的寫作手法,同時也由於現代人思維的開放與包容,現代人會在一定程度上寬容詩歌的不押韻。

    但是,那些優秀的現代詩人,在捨棄押韻的同時,會用句子的長短,字詞的精細而嚴格的推敲,創造出一種同樣能引起閱讀快感的節奏。這種節奏或快或慢,或高亢或低沉,與詩歌所創造的意象和意境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從而使閱讀者產生了美感。

    在這兒,我要對那些拙劣的詩歌寫作者提出批評,他們只有一些詞糙的堆積拼貼,沒有豐富而真摯的情感,更沒有認識到“節奏”對詩歌的重要性從而寫出的只是散文化的言之無物的篇什或順口溜。我稱之為這些分行的東西為“偽詩”。

    下面我透過我創作的幾首小詩具體地說下我對現代詩歌押韻的理解。

    回答

    我是黑暗的河流上辛勞的打漁人

    永不捕撈,那裡有一些小小的歌唱

    我在聆聽,我是荒原上

    收割野花的一位醜陋的王

    一個失敗的記憶

    經過你的勝利之家

    這些何須慚愧

    我是城市或鄉村道路上行走著的

    一個美麗靈魂

    我的孤單隻不過是所有生活的提問

    秋風趕著白馬

    白馬走遍天涯

    我是幸福,愛情和死的訪問者

    這些屬於秘密,我只能熱愛,無法回答

    這首詩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並沒有主動去追求押韻,但我的寫作習慣是在大致寫成之後,反覆多次地進行誦讀以去探求“節奏”,這樣,最後經過一些詞彙的調整和修改,形成了第1,9,10句押en,第3,4句押ang,第11,12,14句押a的情況,這樣增強了這首詩的可朗誦性,也加強了在閱讀時的流暢性。

    詩八章(選的是第三章)

    有一個開採煤礦的人,

    他的動作野蠻而有力。

    他不願說出他的痛苦與歡樂,他說

    “這唯一的工作只讓我沉迷”。

    我開採的是你漆黑的靈魂,

    彷彿裡面埋藏無窮無盡的寶藏。

    忘掉了,美麗的、緊緊束縛我倆青春的身體,

    那是你的、我的,兩件古老的衣裳。

    這首詩我採用的是主動選擇押韻的寫法,一小節一換韻。第一節i韻短促,第二節ang韻響亮。

    月光

    今夜,我若和月光並排站在一起

    月光這麼白,我這麼黑

    我們真是一對合適的兄弟

    今夜,我若和月光並排站在一起

    穿著一件共同的袍子

    在美麗的田野上輕輕地走

    我會遇見你

    像遇見一棵夢著成長的麥子,一起做夢

    夢見了閃閃發光和漆黑無比

    今夜,我若和月光並排站在一起

    我才不是孤單的人,遇見你

    遇見了醜陋的夜神和它明亮的眼睛

    寫這首詩的過程是當意象在腦海之中浮現後,我把它們記了下來,我在這裡不採用押韻,是想避免在閱讀的過程,讓人感到太順,太滑。同時我採用了我的黑與月光的白,閃閃發光與漆黑無比,以及醜陋與明亮等這些意象之間的強烈對比來增強表達效果,以表達自己對某種美好事物的期盼,所以我覺得這還算得上一首優秀的作品,無論從形式和內容上還算具有一定的審美性。(至少比傲夫、淺淺之輩高了不至二十個臺階。說的是不是有點多了?但伊沙有些作品寫的還不錯。不過那首《致愚眾》,讓人感覺他已江郎才盡,並且過早患上了老年痴呆。)

    好了,手機扣字太費神,有機會我把我的觀點更嚴謹更完善地寫出來,再與大家探討。

  • 3 # 置喙鳥

    關於西方芭蕾舞有個誘人的傳說。說世上有雙紅色魔法舞鞋。誰一旦穿上就會不停地跳舞,無法脫身。其實這表明演員對芭蕾舞的愛怨心情。芭蕾舞是王冠上的明珠,但從事這一行太苦,太受約束。因此近代大舞蹈家鄧肯創立了自由發揮的現代舞。

    中國古典詩詞有句法對仗平仄押韻的要求。類比古典芭蕾舞也是對作詩有極大的約束,難以自由發揮。

    西方古典詩歌,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一樣有句式和押韻要求。

    但近代隨著資產階級文化興起。詩歌創作祟尚自由。最終不講句式和不押韻的現代自由體詩變成主流。

    中國五四運動後興起新文化這動。西方自由體詩入主中國。這是現代中國詩的祖源。和中國古典詩詞沒有血緣關係。

    現代詩最大好處是沒有約一,你可以自由發揮。短處是無規律,難以背誦,不易流傳。作者自己不拿稿也是背不下來的。

    英語中也有"龍"的概念。實際上是指《侏羅紀公園》中怪獸恐龍。上世紀不知哪位腦殘的中國秀才把它翻成中文的"龍″字。兩個龍根本不是一回事。

    中國古典詩詞和現代詩歌都是"詩"。但長得不是一個模樣。一個類比是出自法國宮庭的古典芭蕾舞,另一個類比美國大舞蹈家鄧肯創立的無拘無束的現代舞。

    對初入詩行的人來說,好比拿香禮佛,但眼前有幾座廟宇,不知該進哪個山門。

    喜韻文的,追古韻。

    愛散句的,學新詩。

  • 4 # 海風以詩會友

    押韻只是詩歌的一個特色,不是必要條件,更不是全部。詩最主要還是要講詩意的。

    押韻的初始目的,不是為了顯擺我才是詩,而是在吟誦或者唱歌時,能朗朗順口,也便於記憶。對於大部分的現代詩,只供閱讀,鮮有朗誦或入樂,押韻實為雞肋,有它可以,沒它也沒任何問題。而若為了強行押韻,破去意境和詩意,那更得不償失了。

    如果真對押韻這麼著迷,建議可去聽郭德綱的貫口或者山東快板——當裡個當,當裡個當,說一說山東武二郎,大步流星奔茅房

    學詩或者欣賞詩,建議首先要大量閱讀經典,舊詩詩經以來至魯迅郁達夫,新詩五四以來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名家如雲,佳作如雨,愛詩人永不缺佳作可賞。而讀多了自然水到渠成,賞或寫都不再為難,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如果詩歌你就接觸過教科書裡的,還十忘七八,卻又要附庸風雅,那也只能談談押韻了,別的也不懂啊,理解理解

    新世紀以來的好詩人當然也不少,但缺乏宗師級人物,登高一呼,天下景從,也沒有老夫子埋首卷櫝,來做彙總。於是泥沙與黃金俱下,沙裡淘金,看個幾十上百首撈不到一個好詩來讀也就罷了,還時常被噁心到,價效比太低,不讀也罷。在此僅推薦二人,一曰餘秀華,二曰湯養宗,都會是詩史上有一筆的人物。

    講這麼多,也放一首個人小作,各位看看有沒有詩意。

    至於押韻,那是不可能的了,一輩子都不可能了

  • 5 # 李老根2017

    《韻好比食物的鹽味,講押韻就是講味》

    韻,通俗點說,就是味覺。吃碗白飯,需要菜品相送,才能下嚥,喚醒味覺。而菜為什麼可口呢?因為它有食鹽味。

    於是古人作詩,沒有現代鋼琴,管風琴類似的鍵盤樂器定音,宮,商,角,徴,羽要讓文字的片語具有音樂性,就得講究句與句之間的韻腳關係。

    於是上句押下句,下句呼應上句。下句又押再下句,再下句又呼應上句,如此便是詩了。如同今天的音樂音階:多,來,米發,索一一索,發,米,來,多。仄聲與平聲。

    用D大調的15弦還是G大調的52弦給詩的音階定調,讀一讀笠翁對韻,就知道韻在對聯和詩裡的應用。唐詩為什麼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高峰?就是社會經濟發達,教坊遍佈。

    而教坊是什麼,就是現代的國家音樂學院。上古的人,早就懂得用繩子打圪塔記事,用文字記錄歷史,用詩賦歌其志,即勞者歌其事,飢者歌其食。但始終沒有形成體系。

    所以才有劉邦寫個大風歌只有三句,項羽被圍垓下,也只吟出三句多一點,長不長短不短的,在心為志,言出為詩。直到五代後的隋唐,國家實行開科取士,選拔官員了,才出現格律。

    律就是作詩的樣式。簡言之,就是規定了詩應該怎樣寫,才符合律。於是唐代的教坊才將律定為作詩的框框,進行教學。有如今天的音樂學院,進過的人稱為音韻專門人才,沒受過訓練的叫業餘人,野路子。

    這樣,無規矩不成方園。格律不但用在詩歌創作上,而且漸進式的,萬事萬物必講規範。範就發展為後來的規,律。這個片語就衍生出來了。

    所以古代,衡量一個文士是否高雅,才情放達,不但要看他駕馭文字的功夫,還要看他琴,棋,書,畫,是否經過系統性訓練,觸類旁通。門第就形成了。

    因為琴有韻,有韻便有雅聲。用文字組成的句子才可以透過教坊樂人傳唱,而棋講謀篇佈局,書則講氣勢,畫講山水風物的潑墨,是否留白。

    正是風氣比較開化,唐代文人們才風流倜儻。為了讓自己的詩作便於教坊樂人詠唱傳揚,無不競技式地爭相把短小精悍的詩歌作得自然流暢,朗朗上口。

    大凡風雨雷電,山川河流,人間百態,歷史典故,都用作寫詩的題材,既展示自己八面風雲的縱橫才氣,又取悅於賣笑追歡的青樓靚女,宮苑歌伎。

    因此唐詩作為饕餮大歺,耄耋追食,不但創作上講究要有可供細嚼慢嚥的食鹽的美味,還要追求可歌可詠的琴聲的美妙韻味。

    哪像我們今人,把大小便,女子裙襬下流出的東西都拿來做詩!美學上先輸了個精光。然後贏得的不是讚譽,而是噁心和骯髒。除了怒罵,哪利於琴瑟相合的傳唱?

    讀過但丁的《神曲》,拜倫的《唐璜》和歌德的《浮士德》的人,都知道,西人的史詩再有故事,也讀不出中國古代詩歌的韻味。

    中國古代詩歌之所以偉大,是我們的古人知道,音韻,就像食物裡的鹽,少一勺會寡淡,而多一勺呢,又會發苦。必須恰如其量,方可品出滋味。

    最後強調一點,一個詩人,只有當他把他的精神觸角伸向人類知識的各個領域,豐富地認識了全部外部世界,寫什麼才會有傑出造詣。否則則煮夾生飯,幹什麼不像什麼!

  • 6 # 亦曾讀書少年郎

    押韻,這是作詩的一個基本要求之一,如今寫詩,沒有必要像古人那樣去押韻,只要韻母接近,讀起來朗朗上口就可以了。因為我們的語言隨著歷史的發展,讀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原音韻、粵語音韻、客家話音韻不僅相互之間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就是與普通話發音之間也存在著無法調和的差異,所以,最好還是按照普通話的音韻來進行押韻。如果意境寫得好,思想深刻,完全不去押韻也問題不大,因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不能幹因文害意的蠢事。就像有人為了對仗鬧出了“細羽家禽磚後死,粗毛野獸石先生”的笑話,同樣,如果刻意去關注押韻問題,導致思想表達受到限制,就得不償失了。當然,如果能背誦幾百首古詩,再讀讀《笠翁對韻》《龍文鞭影》等,對音韻、對仗、典故使用得心應手,寫詩會更好些,對押韻問題也就能理解比較到位,自己運用起來也是水到渠成,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押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總之,如果能做到意境好、思想好,又能押韻,又能對仗,最好不過,只要不為了押韻而押韻就可以了。畢竟,現在寫詩,特別是寫古體詩的環境不是很好,最大的問題是很難成為吃飯的門路,自己寫寫,自娛自樂,要是能發表更好,萬萬不可為了學寫詩而荒廢自己的正業,更不應該為了押韻而影響了詩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滿清入關區區幾萬兵馬,是不是清史有意為之,以顯示他們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