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清風4251
-
2 # 南朝居士
並不是哦,他們真的就這麼點兵力。
八旗的編制規格為:每300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一人,五牛錄為一甲喇,設甲喇額真一人,五甲喇為一固山,設固山額真一人,也就是旗主。
固山是滿洲戶口和軍事編制的最大單位,每個固山都有特定的旗幟,所以漢語譯固山為“旗”,每旗的統領固山額真就是旗主。旗主類似於分封的“諸王”,對自己的旗擁有絕對權力,旗內所有的事務,包括軍隊與官員任免都由旗主決定。
牛錄既是一種社會組織,也是作戰時的一個單位編成,每牛錄三百戶,每戶都有一個壯丁在牛錄的編制中,父死子繼,兄亡弟代。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兵民合一的軍政一體化體制,使得女真人高度緊密組合在一起,全民皆兵,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所以,理論上,每旗主領兵7500人,八旗也就是6萬人而已,加上滿漢八旗,不到20萬,這就是他們的兵力,
也別覺得6萬人少,這兵力在草原,真不算少的,
金國崛起時,完顏阿骨打帶領聯合的30個部落士兵,共計2500人,打天祚帝70萬人呢,70萬估計是神話,完顏阿骨打計程車兵肯定是不太多的。
成吉思汗剛開始統一各部時,兵力也不到10萬,直到他去世,也才10萬多一點。
打仗從來不是看兵力的,那只是一個衡量因素而已,
滿清能入關,真不是他厲害,而是當時大明已經滅亡,而中原沒有統一,各自為戰,一盤散沙,才給了滿清機會。
要知道,從明朝初期佔領東北開始,到大明萬曆晚期,這二百多年裡,都是大明壓著他們打,想殺哪個酋長就可以殺,想屠哪個部落隨便屠,毫無防抗之力,只是後來大明已經衰落了,才對他們壓制減弱,僅此而已。
-
3 # 完顏大老虎
即時到今天滿族人也就1000萬,漢族是13億。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比例。400年前漢人一億,滿人不到100萬,能服兵役的男子也就十幾萬。
-
4 # 小教育成就大未來
清兵入關前,實際控制區域可不小,除現在的東北地區,還有現被俄國佔領的外興安嶺地區,西伯利亞地區,包括蒙古地區,所以當時清軍有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總人數至少40萬。
而且清兵一開始是打著給崇禎報仇的名義進來的,只能說李自成的農民起義給了清朝可乘之機。像吳三桂的軍隊都是明朝的精兵強將,李自成打不過也是情理之中。
清朝鼎盛學期的國土面積可能不亞於盛唐時期。雖然清朝後期丟失了大量的國土,向周邊數個附屬國獨立,並且被沙俄佔去大量國土。但是比起明朝的國土面積來說還是大太多。
所以我們現在應該以平靜的心態看待清兵入關這件事。
-
5 # 蝦滿蟹肥
入關幾萬清軍基本都是騎兵,剩下是三順王炮兵等漢軍旗。中國歷史上,騎兵巔峰時期從漢武帝衛青漠北之戰的十萬騎兵,後勤五十萬民夫供應,再也組織不起如此規模;東漢就下降嚴重,竇固竇憲北伐匈奴也僅僅幾萬人,白馬義從三千人,虎豹騎幾千人;隋楊素指揮十萬騎兵白道川大破突厥,將突厥分成兩部分,唐朝就組織不起如此兵力,李世民玄甲鐵騎也就千人;遼金黃龍府之戰,金軍五千多人,破遼軍七十多萬,創下“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稱;成吉思汗兵力三十萬,忽必烈的精銳也僅十多萬,蒙古縱橫歐洲的西征軍就兩萬,李成梁遼東騎兵也五千多,是什麼導致你看不起這種古代絕對戰略性兵種?????
明金爭鋒三十多年(含清初),後金餘下的都是百戰老兵,明就沒騎兵軍團,入關之後,僕從軍從文官面前的小綿羊瞬間成為文官最怕的虎狼之師,清兵爭鋒天下背後卻是漢人的最大內戰,也留下漢儒生最大的不解。
-
6 # 看透江湖
大家好,以大量歷史文獻,看透歷史真相,請跟我來。
如果古代一場戰爭,只能用人數來表示,那就沒那麼多戰爭了。
事實上騎兵對步兵,是具有相當優勢的。漢武帝能出兵匈奴,因為自張騫出使西域,漢武帝用了幾十年才有的是西域大宛馬。我們看的唐代名畫《照夜白圖》。其中“玉花驄”和“照夜”就是大宛馬。所以漢武帝才能出兵西域。
而明朝,整個北方精髓,全部出關,跟騎兵野戰,這本來就是自殺行為。而且整個朝廷竟然沒有任何一個官員,站出來阻止這件事。
崇禎讓楊嗣昌跟滿族人議和,這本來沒有錯。國內已經四處起義,先議和,以貢賞市賞安撫後金。俺答汗給錢了,也先給錢了,林丹汗給錢少了就劫掠邊境,劫掠完了繼續給錢,為什麼後金不能給?安撫後金,然後平叛國內,最後對後金拉攏一批,打壓一批,挑撥離間。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根本就不是鐵板一塊。最後肢解後金。楊嗣昌議和成功,背鍋。最後將楊嗣昌一殺。議和都是楊嗣昌的錯,最後所有人都會說,皇上聖明。
結果,兵部尚書陳新甲洩露議和,崇禎惱羞成怒,陳新甲下獄死。讓整個北方精髓出關,讓步兵跟騎兵相戰於野。步兵出關跟騎兵打,出關那一刻。心已經散了。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啊。就讓你們守個城就不行。非要出去。所有大臣眼看著,精髓去送死。
俺答汗圍住北京要錢,也先汗也曾攜帶英宗朱祁鎮圍住北京。用大臣嚴嵩的一句話。
“敗於邊可隱, 敗於郊不可隱, 虜飽將自去”
雖然話不太好聽,但是你的承認,嚴嵩看的還是準,虜飽將自去。
自魏忠賢死後,停止了商稅,老百姓已經人吃人了,反而加收“三響”。因為閉關鎖國政策失效,明朝經濟崩潰。我在以前的文章裡,詳細的說過,今天不多講。明朝的滅亡完全是自殺。就算上來一個白痴皇帝,明朝也不會亡。明朝不多細講,講太細,就沒人看了。
今天這裡主要說一下騎兵跟步兵的對比。還有武器的換代。
人馬具裝重騎兵>騎兵>步兵>流民。這是最簡單的常識。其中士氣也是很關鍵的因素。
先說重騎兵。重騎兵是宋朝時期,當然宋朝是沒有重騎兵的。
當時金國在護步達崗之戰。2萬騎兵追著70遼國大軍殺,主要是金國有人馬具裝重騎兵,鐵浮屠的作用。
兵力對比。2>70。2萬勝。
《宋史·劉琦傳》:“ 兀朮 被白袍,乘甲馬,以牙兵三千督戰。兵皆重鎧甲,號‘鐵浮圖’。”
清 夏燮《中西紀事·海疆殉難記上》:“ 吳侍郎 《朱副戎廟碑》系駢體文,其後段雲:‘……鐵浮屠林立於重關,銅面具風生於百戰。’
首次出現了“鐵浮屠”這個詞彙,是在1140年五月的順昌戰役中,而不是當年七月的郾城戰役中。在順昌戰役中,一個叫楊汝翼的文人在順昌城裡,目擊了戰役的全過程,寫下了《順昌戰勝破賊錄》,記錄了這次戰役的詳細過程。
(六月)初九日平明,四太子遂合龍虎大王及三路都統,韓將軍、翟將軍人馬,還至城下。甲兵鐵騎十有餘萬,陣列分佈,屹若山壁。旗幟錯雜,大小有差。......
四太子披白袍,甲馬,往來指呼,以渠自將牙(同衙)兵三千策應,皆重鎧全裝。虜號鐵浮屠,又號合(左邊一個提手,右邊一個乞)叉千戶。其精銳特甚。自用兵以來,所向無前。
而中國古代甘肅,寧夏地區的西夏,也同樣有人馬具裝重騎兵,鐵鷂子。
當然,蒙古騎兵不光有重騎兵,最後都被套馬索戰術擊敗。
國外文獻。
蒙古騎兵。攜帶2根套馬索。水帶,食甕,裝人頭耳朵計算戰功的布袋。
騎兵。
土木堡之變。
蒙古也先,開始貢賞人數從50人,越來越多,最後達到3000人。嚴嵩按2000給的貢賞,才有土木堡之變。
按劉定之《否泰錄》記載。明軍50萬。我們近代學者“估計”明軍25萬。也先只有2萬人。這一點沒人“估計”。相反提的人都很少,再“估計”漲到5萬就不錯了。
後金。
李如梅:“此賊精兵七千,而帶甲者三千;此賊七千,足當倭奴十萬。厥父為俺爺所殺,其時眾不過三十,今則身自嘯聚者至於七千,雖以十人來犯境土,即報遼東而求救。西北雖有韃子,皆不如此賊,須勿忽。”
李登:“奴酋威行東夷,雖子弟有犯必加誅滅,故人股慄,用兵之際,有進無退。
後金曾五次進關劫掠。其中薩爾滸之戰,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二月,明抵達遼東的援軍約87000餘人,加上葉赫兵一部、北韓軍隊13000人,共約11萬,號稱20萬(有文獻說47萬)明軍共損失兵力約45800餘人,戰死將領300餘人,喪失騾馬28000餘匹,損失槍炮火銃20000餘支,而清軍總共只有6萬人。也有說4到5萬人。
而清軍《滿文老檔》記載的損失微乎其微,說後金僅僅損失了不足200人,“諸申英明汗之兵陣歿者不及二百人”,有近代有學者“估計”,清軍死亡3000人。
明末,後金經過撫順之戰,薩爾滸之戰,開鐵之戰,清河之戰,遼瀋之戰,廣寧之戰,寧遠之戰,松錦大戰,松山之戰。與明朝發生大小百餘次爭戰鬥,明朝北方精銳,損失殆盡。
蕭一山:“是役也,明傾天下之力,盡徵宿將猛士,及北韓,葉赫精銳,分道深入,使之不能兼顧。而努爾哈赤以八旗六萬之眾,先破其一路,五日之間,全軍皆敗。金士卒僅傷數百人,而所獲則以鉅萬計。明清之興亡,此亦最大關鍵也。
有人說清朝改寫歷史了。首先,《眀實錄》是明朝官員按每一天發生什麼事的記載方式寫的。日本同樣也儲存有,明朝時期的《眀實錄》而北韓半島還有《李朝實錄》,日本《海防續匯議》、《續太平年表》、《近事紀略》、《清明軍談》、《外邦太平記》等諸書皆有記載。
就算我們給歷史改了,可是明朝太近了,周邊國家文獻怎麼改?古墓出土的明朝文獻怎麼改?
今天的歷史,已經不管歷史文獻怎麼記載的了。吹啊吹就嗨皮。凡是不吹的一律是滿遺。
因為,就算全世界外華人都認為我們是華人,我們自己還需要分,你是什麼族。。
就算全世界外華人都認為日本永遠是日本人,我們各別網友還來個,誰來了都給同化。
只要張嘴就是被誰奴役幾百年了。如果認定被奴役,西藏怎麼辦?新疆怎麼辦?回族怎麼辦?我們正在奴役他們嗎?臺灣還有高山族。怎麼辦?
孫中山提出,日本人提出的觀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外蒙出去了,不出去留下等著被驅除?等著被奴役?
不多說了,估計又發不出去了。就這樣吧。
-
7 # 子夜羌笛
公元1644年,明朝政府敕封的山海關守將、平西伯吳三桂降清並聯合清軍在關城前的一片石大戰中擊敗李自成農民軍部隊,常年盤踞在東北地區的清軍得以不費吹灰之力透過山海關進軍北京。因為當時滿族人口較少,清軍的兵力自然不會太多。不過,入關的清軍人數也不止幾萬人的數額。
明萬曆二十九年,即公元160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著手整頓已漸統一的女真各部落編制,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初置黃、白、紅、藍四色旗,編成四旗。明萬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八旗之制確立。滿洲社會實行八旗制度,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從人數上講,300人為一牛錄,五牛錄即1500人為一甲喇,五甲喇即7500人為一固山,即為一旗。由此算來,八旗軍隊總兵力應該在六萬左右。總人數雖然不算多,但這可是一支盔甲錚亮、彎刀鋒利,能開射程達120步硬弓的騎兵部隊。對於缺乏騎兵的漢族政權來說,絕對算得上是一支威懾力滿滿的打擊力量。
除此之外,清太宗皇太極還設立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後兩者的人數總和與滿八旗相當。因此,即便除去盛京的少數留守部隊,跟隨睿親王多爾袞入關的清軍總數也當在十萬以上。如果算上投降的吳三桂所屬三萬多關寧軍,這就是妥妥的十幾萬大軍。
努爾哈赤時期的薩爾滸之戰,六萬八旗軍擊敗了十一萬明軍。皇太極時期的松錦大戰,十萬清軍全殲了十三萬明軍。當時包括滿、蒙、漢八旗在內的清軍戰鬥力之強悍由此可見一斑。經萬曆、天啟、崇禎三朝,集明朝全國之力尚且不能有效抵抗清軍,更何況是明亡後的地方割據勢力?缺乏現代工業生產出威力巨大、部署靈活的先進熱兵器抵禦騎兵,分佈各地的李自成大順政權、張獻忠大西政權、南明小朝廷等被各個擊破只是時間問題。
滿清八旗軍的各色鎧甲
-
8 # 銘影張SIR
奪權的是漢族封建地主階級,要求穩定社會秩序的也是漢族的大地主大官僚階級,最終掌握皇權的是滿洲貴族,掌握整個國家和社會基礎權力的則是大地主大官僚,滿清如果沒有他們是無法奪權
回覆列表
滿清入關時滿八旗跟漢八旗還有蒙八旗,滿八旗差不多6.7萬人,漢八旗是2.4萬左右,蒙八旗是1.7萬左右,然後還有吳三桂的兵馬3萬多,還有孔有德等漢奸的軍隊有2萬多,所以滿清入關時總兵力差不多17、8萬,後來投降的漢奸越來越多又組建了綠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