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烏托邦:源出希臘文ou(無)和topos(處所),意即“烏有之鄉”。1516年,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在其《烏托邦》一書中,描述了一個他所憧憬的美好社會,即烏托邦。那裡一切生產資料均歸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則按需分配;人人都從事生產勞動,並有充足的時間供科學研究和娛樂;那裡沒有酒店妓院,也沒有墮落和罪惡……。故此詞喻指根本無法實現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會。
2.柏拉圖式戀愛:柏拉圖是古希臘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在對話體著作《會飲篇》中,闡述了自己對愛情的看法:愛神是人與神之間的中介,他用神秘的激情控制著世界,使人以一種不可遏止的慾望去追求永恆的美。這個追求是一個逐漸上升的認識過程。愛的最低階的形式是熱戀中的情人“專注於對方美的形體”,渴望與對方肉體的結合,愛的較高形式則是從沉湎於美的形體昇華到愛戀形體所表現出來的美,愛的最高形式是沉思的美,即不帶感性形體的美。他由此提出了將真、善、美合為最高理想的看法。後來,人們把男女之間那種與性無涉的、理想化的相互愛慕情誼,稱為柏拉圖式戀愛,現代語也叫精神戀愛。
3.猶大的親吻:猶大是《聖經》中耶穌基督的親信子弟12門徒之一。耶穌傳佈新道雖然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卻引起猶太教長老司祭們的仇恨。他們用30個銀幣收買了猶大,要他幫助辨認出耶穌。他們到客馬尼園抓耶穌時,猶大假裝請安,擁抱和親吻耶穌。耶穌隨即被捕,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人們用猶大的親吻比喻可恥的叛賣行為。
4.海妖之歌:出自希臘神話。傳說在一個島上住著一些以美妙歌聲迷人害人的海妖,名叫塞王。後ODYSSEY路經該島,事先得到瑟西女仙的警告,用蠟封住同伴們的耳朵,又把自己綁在桅杆上,同伴們奮力划槳,終於戰勝了迷人的歌聲。比喻那種騙人的甜言蜜語。
5.蘋果之爭:出自希臘神話。密爾彌多涅斯人的國王珀琉斯和女神西蒂斯邀請眾神參加婚禮,惟獨忘了爭吵之神厄里斯。厄里斯尋釁將一個金蘋果扔在宴席中,說是要送給最美麗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阿芙羅狄蒂都爭相要這個金蘋果,最後蘋果判給了阿芙羅狄蒂。並由此引發了特洛伊戰爭。比喻禍端。或指挑動是非、播弄不合。
6.阿基里斯之踵:希臘神話英雄阿基里斯唯一能被刺傷的地方。他出生後,母親海洋女神西蒂斯握著他的腳跟在冥河裡浸泡,因此他全身除腳踵外其他地方刀槍不入。比喻易受傷害的地方或致命弱點。
7.忘憂果:出自荷馬史詩《ODYSSEY》。ODYSSEY的船隊返鄉途中,船被風雨吹到一處海邊。同伴們吃了當地特產忘憂果之後,竟然忘記家鄉和親人,忘記自己上岸的目的,也忘記回船上去。後比喻身居異鄉,樂不思歸。
8.月桂:出自希臘神話。阿波羅愛上了女妖達乎涅,但達乎涅拒絕了他的追求。有一次阿波羅遇見達乎涅,達乎涅立即跑到河邊,向他父親河神呼救,她父親便將她變成了一棵月桂樹。阿波羅撫摩著月桂說:“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你至少也得做我的樹。月桂樹啊,我的頭髮上、豎琴上、箭囊上要永遠纏著你的樹枝,我要讓羅馬大將在凱旋的歡呼中頭上戴著你的花冠,你的枝葉永遠接受光榮吧。”後來人們遂用月桂樹枝編成的花冠贈給優秀的詩人。月桂、桂冠也被用來做勝利和光榮的象徵。
9.洗禮:出自《聖經》。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因聽了神蛇的話偷吃禁果犯下了罪,這個罪過從此代代相傳,叫做“原罪”;各人違背上帝旨意也會犯罪,稱為“本罪”。所以,凡篤信上帝的人,必須經過洗禮,洗刷原罪和本罪。洗禮時,主洗者口誦經文,受洗者注水額上或頭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禮也稱“浸洗”。後比喻經受某種鍛鍊或考驗。
10.卡夫卡式的變形:卡夫卡是奧地利作家,他寫過一部小說《變形記》。書中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推銷員。他忠於職守,循規蹈矩,成年累月為推銷商品勞碌奔波。一天早晨醒來,他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內心十分恐懼和痛苦,父母對他的變化十分悲傷,妹妹開始同情他。他逐漸失去了人的習性,“蟲性”不斷加重,他失去了工作,父親恨他不死,母親、妹妹也由哀憐轉而生厭,鄰居恥與為鄰。他最後在孤獨中死去。此語比喻一個人突遭不幸,成了別人的累贅時,他與周圍人的關係也會變化,這種變化撕掉了人與人之間溫情脈脈的面紗,暴露出赤裸裸的利害關係。
11.跨掉的一代:原系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於美國的一種文學流派。該派均為青年作家,他們以虛無主義態度否定一切,要求擺脫一切傳統束縛,拒絕承當任何社會和家庭義務,追求所謂“絕對自由”的生活:吸毒、酗酒、偷竊、同性戀等。在藝術上則主張拋棄傳統手法,提倡隨意發揮。其作品形式上大多支離破碎,內容上消極頹廢,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美國社會的反叛。後指對現實不滿而又無所作為、甚至沾有惡習的頹廢青年人。
12.華爾街的“民意”:華爾街是美國紐約的一條街。17世紀時,這裡就是貿易中心和販賣黑奴的市場,二戰後,這裡成了美國重要的金融中心。華爾街便是美國壟斷資本的代名詞,華爾街的“民意”即指美國壟斷資本家的意願。
13.A字第一號:A是英語的第一個字母,因而常用來表示“第一”的意思。最早出現在英國著名的勞埃德海運保險社的船隻登記簿上。凡屬最好的船隻,都用“A1”在登記簿上作登記;而已沉沒的船隻則登記在一個黑色封皮的簿子上。後來,人們就把
第1頁共16頁
最好的或一流水平的稱為“A字第一號”,而把記載不祥訊息或為進行某種迫害而開列的名單叫做“黑名單”。
14.歐•亨利手法:歐•亨利是美國20世紀初短篇小說家。他主要寫幽默小說,其作品常以“含淚的微笑”撫慰那些小人物在殘酷的社會現實的打擊的心靈創傷。他善用誇張、嘲諷、雙關語等,並尤擅於安排故事結尾,筆鋒一轉,讓主人公命運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變化,使讀者瞠目結舌,卻又深信不疑。後泛指這種在結尾處峰迴路轉、柳暗化明的突變手法。
15.蒙娜麗莎的微笑:《蒙娜麗莎》是義大利達•芬奇的作品。完成於1506年,畫中的蒙娜麗莎相傳原是佛羅倫薩有名的美女,她性情矜持,鬱鬱寡歡。為了使蒙娜麗莎發自心扉的微笑,達•芬奇請樂隊演奏美人家鄉的作品,才使他嫣然一笑。而這一微笑的含義就成為幾百年藝術史上的不解之迷。常比喻青年女子迷人的微笑,或轉義為神秘的微笑。
16.極樂世界:原為印度佛教名詞。又譯“安樂國”、“安養國”、“佛國”、“淨國”、“淨土”等,俗稱“西天”。極樂世界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地界。比喻最快樂的地方或虛無飄渺的地方。
17.護城神像:古希臘作為城市保衛者的武裝神祗的雕像。當時的人認為,只要護城神像還在,敵人就攻不破。被雕成的神像主要有太陽神阿波羅、愛與美之神阿芙羅狄蒂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後轉義為有力的保障和支柱。
18.騎士精神:騎士原是中世紀時歐洲封建貴族中等級最低、人數最多的一個階層。他們透過服騎兵兵役獲得國王或大領主的采邑。因當時歐洲各國封建割據,領主們為儲存並擴張勢力,就得依靠騎射搏擊的武功。因此無論國君還是爵爺,實際上都需要騎士,這使得騎士的地位大大提高了。由於當時社會崇尚武藝,因而騎士很受人仰慕。騎士周身披著鋼甲,頭上戴著有蒙面罩的兜帽,腰間插著十字柄的直劍,手執長矛和盾牌,騎膘悍的高頭大馬,威風凜凜。他們經常比武打鬥,與上流社會的婦女談情說愛。成為當時文學創作的重要題材,出現了歷久不衰的“騎士傳奇文學”。後來,歐洲人常把崇尚武藝、扶弱抑強、尊重女性、忠貞愛情、捍衛榮譽的品質稱為“騎士精神”。另,18世紀義大利有些貴族青年效仿中世紀騎士的做法,甘願為一些名門貴婦服役,人們嘲諷的稱這些貴族青年為“侍從騎士”。由此,此語成了為貴婦人效勞並向她們獻殷勤的青年男子同義語。
19.禁果:《舊約•創世紀》:亞當和夏娃住在伊甸園中,上帝允許他們食用園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惡樹”上的果子禁止吃。但狡猾的蛇引誘他們吃了禁果。結果心明眼亮,知善惡,辨真假,羞恥之情油然而生,被上帝逐出伊甸園。蛇也受到懲罰:終生用肉軀爬行。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東西。
20.涅槃:舊譯“泥洹”,意譯“滅度”。或稱“般涅槃”,意譯“入滅”、“圓寂”。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透過修持斷滅“生死”輪迴而後獲得的一種精神境界。佛教認為,信佛的人,經過長期“修道”,即能“寂(熄)滅”一切煩惱和“圓滿”一切“清淨功德”。這種境界,名為“涅槃”。在佛教史籍中,通常也作為死亡的代稱。後來,人們在寫文章時就把“涅槃”作為“死亡”的代稱來使用。
21.沙龍:“沙龍”是法語的譯音,它原為義大利語,17世紀傳入法國,最初為盧浮宮畫廊的名稱。後來指法國上層人物住宅中的豪華會客廳。當時,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貴婦)常把客廳變成著名的社會交際場所。進出這裡的人,多為小說家、詩人、畫家、戲劇家、哲學家、音樂家和評論家等,他們志趣相同,歡聚一堂,或作詩繪畫,或欣賞典雅的音樂,或就各種感興趣的問題促膝長談,無拘無束,各抒高見。後來,人們就把這種形式的聚會稱為“沙龍”。正宗的“沙龍”有以下特點:要定期舉行;時間要在晚上;人數不能太多。現在,人們在寫文章時就常借“沙龍”一詞來表述某項活動,如“文學沙龍”、“音樂沙龍”等。
22.圓桌會議:出自英國古代英雄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傳說。圓桌無首席末席之分,象徵圍桌而坐的騎士處於平等的地位。在圓桌旁舉行的會議稱為“圓桌會議”。表示參加談判的各方一律平等。
21.敲吧,門終究會開的:《新約•路加福音》:耶酥曾對門徒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得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意即只要孜孜以求,定能如願以償。
23.種風者收穫風暴:《舊約•何西阿書》:以色列先知何西阿看到國內的民眾崇拜牛犢,而放棄了對上帝耶和華的信念,就指責他們,說他們必將自食其果。他們所種的是風,所收穫的將是風暴。比喻作惡者必將自食其果。
24.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出自《聖經》。上帝在亞當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夏娃,並讓兩人結為夫妻。亞當說:“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可以稱她為妻,因為她是從夫身上取下來的。因此男人要和妻結合,夫妻成為一體。”後喻指骨肉相連的關係,也比喻耗費了自己很多心血和精力所獲得的成果和最心愛的東西。
25.塵土之身:出自《聖經》。亞當、夏娃偷吃了知善惡樹的果子,觸怒了上帝,被趕出伊甸園。上帝詛咒:人必須遭受土地的折磨。人要從田裡收穫果實充飢,而田裡將長滿荊棘和蒺藜,人必須終身勞作,地裡才會長出莊稼養活人類,直到歸了土;人從泥土而來,本是塵土,死後仍歸於塵土。故後常稱人為塵土之身。
26.認識自己:出自希臘神話。奧維德的《愛經》裡有這樣的話:“阿波羅說:”快把你的弟子領到我的殿裡來罷,他們可以在那兒念那全世界聞名的銘文:凡人,認識你自己。‘“古希臘人認為”認識自己“才能富於智慧,得福免禍。
27.喝了忘川的水:忘川是希臘神話中陰間的一條河流。人死後亡靈墮入陰間,只要喝了這河裡的水,就會忘記過去的一切,故稱為忘川。比喻遺忘了不該遺忘的事情。
28.家可愛,家最好:出自《伊索寓言》。宙斯結婚,邀請動物都來參加。惟獨烏龜未來。宙斯問他為何不來赴宴。烏龜說:“家可愛,家最好。”宙斯很生氣,就罰他馱著自己的家行走。指許多人寧願在家簡樸度日,也不願做客過豪華的生活。29.進來的人們,把一切希望拋棄吧:出自義大利詩人但丁《神曲·地獄篇》。詩人描繪了地獄門口的悽慘情景。地獄的門上寫著:“你們走進這裡的,把一切希望拋在後面吧!”後比喻絕望無助的境地。
30.吃不到的葡萄總是酸的:出自《克雷洛夫寓言》。狐狸看到了成熟的葡萄,眼睛和牙齒都發亮了,可惜吃不到,只好憤憤地說:“算了,雖然看上去挺好的,實際上都沒有成熟!沒有一顆不是酸的。”諷刺某人得不到某種好東西,就反過來說這東西不好,以求心理平衡。
31.回到破舊的木盆旁邊:出自普希金的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漁夫網到一條會說話的金魚,他把金魚放回大海,金魚許下有求必應的諾言。漁夫的老婆便逼迫丈夫不斷向金魚索取,直至要金魚做自己的侍從,金魚忍無可忍,終於收回給予老太婆的一切東西,是她又回到原來的破木盆旁邊。意義與“竹籃打水一場空”相似。
32.哪裡好,哪裡就是祖國:出自古希臘作家
1.烏托邦:源出希臘文ou(無)和topos(處所),意即“烏有之鄉”。1516年,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在其《烏托邦》一書中,描述了一個他所憧憬的美好社會,即烏托邦。那裡一切生產資料均歸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則按需分配;人人都從事生產勞動,並有充足的時間供科學研究和娛樂;那裡沒有酒店妓院,也沒有墮落和罪惡……。故此詞喻指根本無法實現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會。
2.柏拉圖式戀愛:柏拉圖是古希臘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在對話體著作《會飲篇》中,闡述了自己對愛情的看法:愛神是人與神之間的中介,他用神秘的激情控制著世界,使人以一種不可遏止的慾望去追求永恆的美。這個追求是一個逐漸上升的認識過程。愛的最低階的形式是熱戀中的情人“專注於對方美的形體”,渴望與對方肉體的結合,愛的較高形式則是從沉湎於美的形體昇華到愛戀形體所表現出來的美,愛的最高形式是沉思的美,即不帶感性形體的美。他由此提出了將真、善、美合為最高理想的看法。後來,人們把男女之間那種與性無涉的、理想化的相互愛慕情誼,稱為柏拉圖式戀愛,現代語也叫精神戀愛。
3.猶大的親吻:猶大是《聖經》中耶穌基督的親信子弟12門徒之一。耶穌傳佈新道雖然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卻引起猶太教長老司祭們的仇恨。他們用30個銀幣收買了猶大,要他幫助辨認出耶穌。他們到客馬尼園抓耶穌時,猶大假裝請安,擁抱和親吻耶穌。耶穌隨即被捕,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人們用猶大的親吻比喻可恥的叛賣行為。
4.海妖之歌:出自希臘神話。傳說在一個島上住著一些以美妙歌聲迷人害人的海妖,名叫塞王。後ODYSSEY路經該島,事先得到瑟西女仙的警告,用蠟封住同伴們的耳朵,又把自己綁在桅杆上,同伴們奮力划槳,終於戰勝了迷人的歌聲。比喻那種騙人的甜言蜜語。
5.蘋果之爭:出自希臘神話。密爾彌多涅斯人的國王珀琉斯和女神西蒂斯邀請眾神參加婚禮,惟獨忘了爭吵之神厄里斯。厄里斯尋釁將一個金蘋果扔在宴席中,說是要送給最美麗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阿芙羅狄蒂都爭相要這個金蘋果,最後蘋果判給了阿芙羅狄蒂。並由此引發了特洛伊戰爭。比喻禍端。或指挑動是非、播弄不合。
6.阿基里斯之踵:希臘神話英雄阿基里斯唯一能被刺傷的地方。他出生後,母親海洋女神西蒂斯握著他的腳跟在冥河裡浸泡,因此他全身除腳踵外其他地方刀槍不入。比喻易受傷害的地方或致命弱點。
7.忘憂果:出自荷馬史詩《ODYSSEY》。ODYSSEY的船隊返鄉途中,船被風雨吹到一處海邊。同伴們吃了當地特產忘憂果之後,竟然忘記家鄉和親人,忘記自己上岸的目的,也忘記回船上去。後比喻身居異鄉,樂不思歸。
8.月桂:出自希臘神話。阿波羅愛上了女妖達乎涅,但達乎涅拒絕了他的追求。有一次阿波羅遇見達乎涅,達乎涅立即跑到河邊,向他父親河神呼救,她父親便將她變成了一棵月桂樹。阿波羅撫摩著月桂說:“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你至少也得做我的樹。月桂樹啊,我的頭髮上、豎琴上、箭囊上要永遠纏著你的樹枝,我要讓羅馬大將在凱旋的歡呼中頭上戴著你的花冠,你的枝葉永遠接受光榮吧。”後來人們遂用月桂樹枝編成的花冠贈給優秀的詩人。月桂、桂冠也被用來做勝利和光榮的象徵。
9.洗禮:出自《聖經》。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因聽了神蛇的話偷吃禁果犯下了罪,這個罪過從此代代相傳,叫做“原罪”;各人違背上帝旨意也會犯罪,稱為“本罪”。所以,凡篤信上帝的人,必須經過洗禮,洗刷原罪和本罪。洗禮時,主洗者口誦經文,受洗者注水額上或頭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禮也稱“浸洗”。後比喻經受某種鍛鍊或考驗。
10.卡夫卡式的變形:卡夫卡是奧地利作家,他寫過一部小說《變形記》。書中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推銷員。他忠於職守,循規蹈矩,成年累月為推銷商品勞碌奔波。一天早晨醒來,他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內心十分恐懼和痛苦,父母對他的變化十分悲傷,妹妹開始同情他。他逐漸失去了人的習性,“蟲性”不斷加重,他失去了工作,父親恨他不死,母親、妹妹也由哀憐轉而生厭,鄰居恥與為鄰。他最後在孤獨中死去。此語比喻一個人突遭不幸,成了別人的累贅時,他與周圍人的關係也會變化,這種變化撕掉了人與人之間溫情脈脈的面紗,暴露出赤裸裸的利害關係。
11.跨掉的一代:原系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於美國的一種文學流派。該派均為青年作家,他們以虛無主義態度否定一切,要求擺脫一切傳統束縛,拒絕承當任何社會和家庭義務,追求所謂“絕對自由”的生活:吸毒、酗酒、偷竊、同性戀等。在藝術上則主張拋棄傳統手法,提倡隨意發揮。其作品形式上大多支離破碎,內容上消極頹廢,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美國社會的反叛。後指對現實不滿而又無所作為、甚至沾有惡習的頹廢青年人。
12.華爾街的“民意”:華爾街是美國紐約的一條街。17世紀時,這裡就是貿易中心和販賣黑奴的市場,二戰後,這裡成了美國重要的金融中心。華爾街便是美國壟斷資本的代名詞,華爾街的“民意”即指美國壟斷資本家的意願。
13.A字第一號:A是英語的第一個字母,因而常用來表示“第一”的意思。最早出現在英國著名的勞埃德海運保險社的船隻登記簿上。凡屬最好的船隻,都用“A1”在登記簿上作登記;而已沉沒的船隻則登記在一個黑色封皮的簿子上。後來,人們就把
第1頁共16頁
最好的或一流水平的稱為“A字第一號”,而把記載不祥訊息或為進行某種迫害而開列的名單叫做“黑名單”。
14.歐•亨利手法:歐•亨利是美國20世紀初短篇小說家。他主要寫幽默小說,其作品常以“含淚的微笑”撫慰那些小人物在殘酷的社會現實的打擊的心靈創傷。他善用誇張、嘲諷、雙關語等,並尤擅於安排故事結尾,筆鋒一轉,讓主人公命運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變化,使讀者瞠目結舌,卻又深信不疑。後泛指這種在結尾處峰迴路轉、柳暗化明的突變手法。
15.蒙娜麗莎的微笑:《蒙娜麗莎》是義大利達•芬奇的作品。完成於1506年,畫中的蒙娜麗莎相傳原是佛羅倫薩有名的美女,她性情矜持,鬱鬱寡歡。為了使蒙娜麗莎發自心扉的微笑,達•芬奇請樂隊演奏美人家鄉的作品,才使他嫣然一笑。而這一微笑的含義就成為幾百年藝術史上的不解之迷。常比喻青年女子迷人的微笑,或轉義為神秘的微笑。
16.極樂世界:原為印度佛教名詞。又譯“安樂國”、“安養國”、“佛國”、“淨國”、“淨土”等,俗稱“西天”。極樂世界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地界。比喻最快樂的地方或虛無飄渺的地方。
17.護城神像:古希臘作為城市保衛者的武裝神祗的雕像。當時的人認為,只要護城神像還在,敵人就攻不破。被雕成的神像主要有太陽神阿波羅、愛與美之神阿芙羅狄蒂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後轉義為有力的保障和支柱。
18.騎士精神:騎士原是中世紀時歐洲封建貴族中等級最低、人數最多的一個階層。他們透過服騎兵兵役獲得國王或大領主的采邑。因當時歐洲各國封建割據,領主們為儲存並擴張勢力,就得依靠騎射搏擊的武功。因此無論國君還是爵爺,實際上都需要騎士,這使得騎士的地位大大提高了。由於當時社會崇尚武藝,因而騎士很受人仰慕。騎士周身披著鋼甲,頭上戴著有蒙面罩的兜帽,腰間插著十字柄的直劍,手執長矛和盾牌,騎膘悍的高頭大馬,威風凜凜。他們經常比武打鬥,與上流社會的婦女談情說愛。成為當時文學創作的重要題材,出現了歷久不衰的“騎士傳奇文學”。後來,歐洲人常把崇尚武藝、扶弱抑強、尊重女性、忠貞愛情、捍衛榮譽的品質稱為“騎士精神”。另,18世紀義大利有些貴族青年效仿中世紀騎士的做法,甘願為一些名門貴婦服役,人們嘲諷的稱這些貴族青年為“侍從騎士”。由此,此語成了為貴婦人效勞並向她們獻殷勤的青年男子同義語。
19.禁果:《舊約•創世紀》:亞當和夏娃住在伊甸園中,上帝允許他們食用園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惡樹”上的果子禁止吃。但狡猾的蛇引誘他們吃了禁果。結果心明眼亮,知善惡,辨真假,羞恥之情油然而生,被上帝逐出伊甸園。蛇也受到懲罰:終生用肉軀爬行。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東西。
20.涅槃:舊譯“泥洹”,意譯“滅度”。或稱“般涅槃”,意譯“入滅”、“圓寂”。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透過修持斷滅“生死”輪迴而後獲得的一種精神境界。佛教認為,信佛的人,經過長期“修道”,即能“寂(熄)滅”一切煩惱和“圓滿”一切“清淨功德”。這種境界,名為“涅槃”。在佛教史籍中,通常也作為死亡的代稱。後來,人們在寫文章時就把“涅槃”作為“死亡”的代稱來使用。
21.沙龍:“沙龍”是法語的譯音,它原為義大利語,17世紀傳入法國,最初為盧浮宮畫廊的名稱。後來指法國上層人物住宅中的豪華會客廳。當時,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貴婦)常把客廳變成著名的社會交際場所。進出這裡的人,多為小說家、詩人、畫家、戲劇家、哲學家、音樂家和評論家等,他們志趣相同,歡聚一堂,或作詩繪畫,或欣賞典雅的音樂,或就各種感興趣的問題促膝長談,無拘無束,各抒高見。後來,人們就把這種形式的聚會稱為“沙龍”。正宗的“沙龍”有以下特點:要定期舉行;時間要在晚上;人數不能太多。現在,人們在寫文章時就常借“沙龍”一詞來表述某項活動,如“文學沙龍”、“音樂沙龍”等。
22.圓桌會議:出自英國古代英雄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傳說。圓桌無首席末席之分,象徵圍桌而坐的騎士處於平等的地位。在圓桌旁舉行的會議稱為“圓桌會議”。表示參加談判的各方一律平等。
21.敲吧,門終究會開的:《新約•路加福音》:耶酥曾對門徒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得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意即只要孜孜以求,定能如願以償。
23.種風者收穫風暴:《舊約•何西阿書》:以色列先知何西阿看到國內的民眾崇拜牛犢,而放棄了對上帝耶和華的信念,就指責他們,說他們必將自食其果。他們所種的是風,所收穫的將是風暴。比喻作惡者必將自食其果。
24.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出自《聖經》。上帝在亞當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女人夏娃,並讓兩人結為夫妻。亞當說:“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可以稱她為妻,因為她是從夫身上取下來的。因此男人要和妻結合,夫妻成為一體。”後喻指骨肉相連的關係,也比喻耗費了自己很多心血和精力所獲得的成果和最心愛的東西。
25.塵土之身:出自《聖經》。亞當、夏娃偷吃了知善惡樹的果子,觸怒了上帝,被趕出伊甸園。上帝詛咒:人必須遭受土地的折磨。人要從田裡收穫果實充飢,而田裡將長滿荊棘和蒺藜,人必須終身勞作,地裡才會長出莊稼養活人類,直到歸了土;人從泥土而來,本是塵土,死後仍歸於塵土。故後常稱人為塵土之身。
26.認識自己:出自希臘神話。奧維德的《愛經》裡有這樣的話:“阿波羅說:”快把你的弟子領到我的殿裡來罷,他們可以在那兒念那全世界聞名的銘文:凡人,認識你自己。‘“古希臘人認為”認識自己“才能富於智慧,得福免禍。
27.喝了忘川的水:忘川是希臘神話中陰間的一條河流。人死後亡靈墮入陰間,只要喝了這河裡的水,就會忘記過去的一切,故稱為忘川。比喻遺忘了不該遺忘的事情。
28.家可愛,家最好:出自《伊索寓言》。宙斯結婚,邀請動物都來參加。惟獨烏龜未來。宙斯問他為何不來赴宴。烏龜說:“家可愛,家最好。”宙斯很生氣,就罰他馱著自己的家行走。指許多人寧願在家簡樸度日,也不願做客過豪華的生活。29.進來的人們,把一切希望拋棄吧:出自義大利詩人但丁《神曲·地獄篇》。詩人描繪了地獄門口的悽慘情景。地獄的門上寫著:“你們走進這裡的,把一切希望拋在後面吧!”後比喻絕望無助的境地。
30.吃不到的葡萄總是酸的:出自《克雷洛夫寓言》。狐狸看到了成熟的葡萄,眼睛和牙齒都發亮了,可惜吃不到,只好憤憤地說:“算了,雖然看上去挺好的,實際上都沒有成熟!沒有一顆不是酸的。”諷刺某人得不到某種好東西,就反過來說這東西不好,以求心理平衡。
31.回到破舊的木盆旁邊:出自普希金的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漁夫網到一條會說話的金魚,他把金魚放回大海,金魚許下有求必應的諾言。漁夫的老婆便逼迫丈夫不斷向金魚索取,直至要金魚做自己的侍從,金魚忍無可忍,終於收回給予老太婆的一切東西,是她又回到原來的破木盆旁邊。意義與“竹籃打水一場空”相似。
32.哪裡好,哪裡就是祖國:出自古希臘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