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掙脫枷鎖的囚徒
-
2 # huihuang啊
真的,我以前喝酒過敏,每喝一次去醫院打針一次,現在天天喝過敏也沒了,反正白酒三斤半,啤酒隨便灌,兩廣境內沒對手
-
3 # 碎碎唸的話嘮小叔
真心覺得這完全是在瞎扯!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酒量能提升多少不知道,但五臟六腑變得越來越差是真的!我感覺我自己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以前剛上班那會,身邊同事同學都還沒結婚,大家業餘時間比較多,人多,又閒,經常大家起個哄,就一起出去聚餐喝酒了!人多嘛,每個人推杯換盞一杯下肚,折算下來也好幾瓶啤酒了!
剛開始的時候還感覺不到什麼,直到經歷了兩次酩酊大醉(醉的不省人事,斷了片的那種)
一次是因為女朋友過生日,幫她擋酒的!另一次是尾牙中了獎,大家都來敬酒!
從那兩次大醉之後,我發現我身體就不太對了,尤其是胃,稍微飲食有些不規律了,就立馬不舒服了!這麼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女朋友也早就嫁做他人婦了,我的胃一直就沒有好!喝酒,現在是能不喝就不喝了!
-
4 # 人在風上走
這種說法我認為也要因人而異。
但是酒量能慢慢的練出的我認為是真的。
先友情提示一下:喝醉一次白酒,相當於得了一次急性肝炎。
喝酒不僅傷肝,還會造成記憶力減退,這是因為大量的酒精會導致大腦細胞死亡。
經常喝酒的人我認為也不是什麼酒量見長,只是更好掌握了喝酒的速度,知道自己在什麼狀態下暈的快,什麼狀態下暈的慢。
我們村裡以前有個有名的陪酒人,那時村裡誰家有紅白喜事,需要招待賠酒時,都會把他喊去,四兩的鋼化玻璃杯,他能在20分鐘內連幹三杯,這三杯下肚,那桌上基本上就沒人了,都拱桌子下面了。人家是天生的好酒量,想讓人家喝酒有暈的感覺,那要兩斤以上才行。
身邊有個朋友,2009年剛到我們單位上班時,啤酒喝不了一瓶都暈了。2011年,我與他喝酒時,0.4升的扎啤杯,他喝到第三杯時,都要去嘔吐一下,那是喝白酒半斤以上也經常吐。後來到了2015年之後,他喝酒不在吐了,啤酒量一件兒朝上(每件9瓶,每瓶600ml),白酒能喝1斤,或一會兒1斤出頭。他的酒量明顯是一次一次喝酒練出來的。
身邊還有個朋友老胡,2017年剛認識的時候,白酒也就是半斤的量,但是他天天喝酒,身體倍兒棒,現在他的酒量中午喝四兩,下午睡一覺後晚上還能再喝八兩,我習慣稱他為中四晚八。第二天早上起來後,一碗雙椒肥湯(牛肉湯,羊肉湯,多放辣椒,多存點肥油),五毛錢餅絲或一個燒餅,一吃一喝後,上午喝點水,中午能繼續戰鬥再喝四兩,然後下午睡一覺,晚上還能戰鬥。
酒喝醉,我的理解是爛醉如泥。
我們一般都愛說喝暈了,喝暈了的我們一般都能安全到家,到家後酒勁上來了,然後就洗洗趕快睡覺,第二天可能會出現某一段時間的斷片(就是某一段時間記憶空白),但是酒勁下去的挺快。
為了您的身體健康,還是儘量少飲酒。
每天喝一兩白酒,是每天的安全酒量!
親朋好友坐在一起喝酒圖的是開心,酒喝好就行,不要因為喝醉酒導致第二天精神不振,食慾不佳。
所以我不主張喝醉酒,喝好就行。
每一個人能喝多少酒,我認為是天生的,可並不是說你喝醉一次,就能增長一點酒量!
-
5 # 啞巴美食家
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多青年或者剛到中年的人比較關心的吧,畢竟這個年齡段要麼年輕氣盛、要麼應酬需要、要麼總有一些覺得清醒的時候想不通的事情。而有了一定年紀的飲酒者喝酒圖的是個心情、是個樂趣,而不是單純的“量”了。
不過我們還是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吧:【每次喝醉之後,酒量才提升的比較快,是真的還是假的?】可以說是真的,也可以說是假的,這不是要糊弄事,關鍵點在於對於“酒量”的理解和定義。
如果說認為“酒量”是:喝多少酒才趴下,那麼確實這種能力在每次喝醉之後會提升;
如果說認為“酒量”是:人代謝分解酒精的能力,喝多少酒不傷身體,那麼這個是沒辦法提升的。
因為一個人代謝酒精的能力是天生的,主要受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影響(其中乙醛脫氫酶更為關鍵一些),這兩種酶的產生是由DNA決定的,是辦法通過後天改變或者加強的,至少以目前的科技是沒辦法實現的,估計就算能實現也不會有多少人真的願意冒風險去做這種事情吧。
而一般人所說的可以透過不斷喝酒鍛煉出來的“酒量”,其實是人對於酒精的耐受能力。簡單的說主要就是增強大腦對於酒精的適應性,本來可能喝2兩就迷糊了,慢慢的可以喝半斤,最後可能1斤下肚都沒那麼容易頭暈、發酒瘋了。但是這不代表身體就不受傷害,這只是一種適應性的表現,就好比我們去動物園看動物會覺得有點臭臭的味道,可很多常年在那工作的人早就習慣了,但是習慣並不代表那些臭臭的味道就不存在了。
所以哪怕是通過後天的鍛鍊,能夠讓自己在喝了不少酒之後依然能保持清醒,但是身體所受傷害是一點不會少的。而且由於身體的預警方式在長期的鍛鍊下已經沒有那麼靈敏了,所以往往這樣更容易出現攝入酒精嚴重過量的問題,更傷身體。
-
6 # 騰飛一九
有肯定是有,但是我感覺這種機率很少。少量飲酒可以養人,過量飲酒就是害人,喝出酒精肝或者喝死的,聽說的倒是不少,每次喝醉後對人體的傷害還是蠻大的,最常見的就是胃,通常情況下,喝傷後得好幾天胃才能緩過勁來,一直靠喝粥或者吃藥來扛著,還有大家有沒有聽過洗胃的同志們描述洗胃的恐怖經歷啊,喝到胃穿孔胃出血,嘖嘖嘖。
喝醉酒我還沒覺得酒量可以提升,拿走自己來說,從十五六就跟一幫不錯的夥伴們出去吃飯喝酒,由於知道自己的酒量不好,但我更覺得酒文化還是要有的,男人步入社會更是離不開酒的,所以從那時起就開始有意識的去鍛鍊喝酒,喝吐過,喝多過,喝斷片過,but這都多少年過去了,我覺得還不如剛剛開始的時候酒量大了,胃也不如原來了,要是有什麼長進就是現在能夠迫使自己接受酒精的味道了,能夠強迫自己把酒嚥下去,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練出在酒場上的‘偷奸耍滑’,社會上難免會有酒局,難免會被喝酒,什麼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怎麼去應對別人的勸酒或者不得不喝的酒是一種技能,第三,重之之重,酒文化,酒桌上的文化以及喝酒的規矩,有些喝酒不是簡單的靠你能喝就能解決的,沒有禮節,喝瞎酒會更讓人看不起,想辦的事根本辦不成。
所以隨著喝酒的次數增多與每次喝酒的人及不同場合的增加,酒量不敢保證提升,但是閱歷是會變得相當豐富,華人的酒桌文化會讓你交到更多的朋友,俗話說得好在酒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回覆列表
這倒是真的。
更嚴謹一點,應該說“經常喝醉,每次比一次更醉,酒量才能提升比較快”。
換言之,長期大量喝酒是提升酒量的唯一途徑。
為什麼這麼說?
酒量關於酒量,人群中存在一個概念性誤區,認為,一個人身體,主要是肝臟分解消除酒精的速度決定酒量。由於肝臟分解酒精的主要酶,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只受遺傳的影響而不像很多酶可以受底物誘導。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肝臟分解酒精的能力是天天決定的,後天沒有方法提升,相反,肝功能破壞酒精分解能力還會下降。因此,一個人的酒量是天生的的,後天不能提升,只有可能出現下降。
然而,這種說法跟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的體驗、經驗相左,這是因為持上述論點的人搞錯了酒量的基本概念。
所謂“酒量”,其實可以非常直接地進行定義,就是指一個人最大可以喝下多少酒(可以以純酒精含量計算)而才會“喝趴”(不能繼續喝)。
喝趴——酒精對腦急性抑制效應酒為什麼會使人“趴”呢?
這是因為酒精對腦的急性抑制效應導致。
酒精對腦的急性抑制主要是透過與腦內主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受體結合,增加這種神經遞質的抑制效應。
由於酒精可以隨水分子達到人體的任何部位,因此,酒精對腦功能的抑制是全方位的。
具體到每一個人,酒精對某個腦功能區的抑制並不同步,這主要取決於每一個人不同腦功能區對酒精抑制的耐受性。
不同人不同腦功能區對酒精的不同耐受性的多型性就是不同人喝下不同的酒精後會“醜態不出”的原因。
直到喝到某個能直接決定這個人繼續喝酒行為的腦功能的抑制達到一定程度,才導致這個人不能再繼續喝酒,這就是喝趴。
可見,影響一個人酒量的最大因素是這個人的腦對酒精抑制的耐受性。
研究發現,酒精對一般人群腦功能抑制的平均水平與血液酒精濃度(BAC)直接相關。
下面的表格是研究發現一般人對酒精耐受性的情況。即不同BAC具體的醉酒表現。
酒量的影響因素由上可見,決定一個人酒量的主要因素是這個人腦對酒精抑制的耐受性。
另一方面,既然酒量與BAC直接相關,那麼除了腦對酒精的耐受性,所有影響BAC的因素也可以影響酒量。
因此,可以減緩BAC升高速度,或者加快BAC下降速度的方法都對酒量有影響。
比如,慢慢喝,給身體分解酒精足夠的時間,就可以延緩BAC升高的速度。如果喝酒的速度低於身體清除酒精的速度,甚至可以永遠喝不醉,酒量可以趨於無限大。
比如,不要空腹喝,胃內食物可以減緩胃的排空,減緩酒精的吸收,BAC升高速度就會減緩,也就可以在喝趴之前喝下更多的酒,自然顯得酒量大。
總之,很多因素都會影響BAC的水平,這也是不同場次,一個人的酒量存在很大變數的主要原因。
至於BAC的下降速率,主要決定於酒精分解的酶活性。
如上所述,身體主要透過肝臟乙醇脫氫酶來分解和消除酒精,而這種酶的活性是先天決定的,活性很低,只要BAC超過0.02%(即酒駕水平)就被飽和,酒精就會以恆定速率分解,表現在BAC曲線上下降段是一條直線,後天不能提升。
但是,乙醇脫氫酶途徑並非分解酒精的唯一途徑,當BAC超過0.08%(即醉駕水平),另一條酒精分解途徑就會被啟動,這就是肝細胞的CYP2E1酶途徑。
不同於乙醇脫氫酶,CYP2E1酶可以受代謝底物的誘導,活性可以增加。
比如,研究發現,在僅偶爾大量飲酒的人,CYP2E1僅代謝體內酒精的很一小部分酒精。但是,長期大量飲酒可使CYP2E1活性增加10倍,導致BAC在0.08%水平以上時CYP2E1途徑代謝的酒精比例可以大大增加,甚至可以超過乙醇脫氫酶分解的比例,表現在BAC變化曲線上,BAC在0.08%以上階段,下降斜率變得明顯陡直。
只有經常喝醉才能提升酒量概括起來,影響一個人“固有酒量”(非場合性偶然因素影響)的主要因素有兩個:
腦對酒精抑制的功能耐受性。
所謂耐受性就是生物學上所指適應性,這就意味著只有不斷經過一定狀態的歷練才能獲得適應性。
我們知道,連對腦功能影響更大的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腦都能產生耐受性,酒精也自然不在話下。
研究發現,腦功能對酒精抑制的耐受性可以是非常巨大的。
從上面的表格我們知道,對於多數人,當BAC到達0.10~0.125%水平就出現步態蹣跚,駕車時就不能保持車道,走“S形”軌跡;達0.36%,已經達到酒精中毒程度,甚至進入麻醉狀態,隨時都會致死
至少在這位酒徒,長期的喝酒使得他保持平衡,維持眼睛追蹤等行為功能腦區對酒精產生了超級耐受,是常人的3~4倍。
肝臟CYP2E1酶活性的酒精誘導提升。
上面已經介紹,除了常規的乙醇脫氫酶途徑,BAC高濃度下酒精分解的肝臟CYP2E1酶可以受酒精誘導活性大大提升,加快酒精的分解速度。
就是說,影響一個人“固有酒量”的兩個可變因素都發生在BAC高於0.08%水平以上,一個人只有不斷經過這種狀況的歷練,酒量才會提升。
我們知道,BAC在0.08%以上,屬於明顯的醉酒狀態。
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長期大量喝酒,不斷喝醉,才能提高酒量。
而且,大量喝酒時間越長,每次喝酒量“芝麻開花”增加越大,喝得越醉,對酒量的提升越快。
研究還發現,一個人的酒量與年齡增加無關。也就是,練到越老,酒量越大。
直到把自己的肝臟喝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酒量的提升才會逆轉——稱酒精代謝的逆耐受。或者,把自己喝死,酒量提升之路才會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