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濛歷史堂

    日本敢於發動對美國戰爭主要以以下幾點:

    1、日本看透了美國,美國國內反對美國參加戰爭情緒很高,美國民眾一直不想也不願攪入歐洲和亞洲戰事,因為他們覺得這和美華人沒關係,美華人只要兩邊賣武器就好,這就是美國的“孤立主義”。

    2、日本發動珍珠島海戰也是被美國逼的不成不成,美國二戰中期政府開始對日本實施一系列禁運,日本要獲得東南亞資源只能靠戰爭使得美國屈服,結合上一點,日本人也是看透了美國,只要戰爭打的慘烈,美華人死的多了,美華人肯定會退出戰爭。後來的越南戰爭,北韓戰爭伊拉克戰爭都可以看出來,只要死的人多了,美華人民就受不了了,到時候就是民義裹挾政府了,美華人經不起高烈度死人戰爭。但是日本明顯高估了自己他沒實力讓美國民眾叫喚。

    3、日本白痴政府東條英機執政,石原莞爾說東條英機就是個白痴,一點錯沒有,高估自己能力,只知道不停進攻卻沒有戰略思想。

    舊日本集團知道自己絕對沒有能夠侵略整個中國甚至發動太平洋戰爭,認為侵佔東北就是最好的結局,但這幫白痴高估了自己實力,不停打下去,戰線越拉越長,拖垮了日本。

    基於以上觀點日本發動侵略美國的珍珠港。

  • 2 # 燕子吃小魚

    第一,當時的日本真的不覺得自己打不過美國,畢竟當時的美國沒有參戰,誰都不知道其真正的軍事實力。

    第二,其實日本是被騙了,連續的戰爭,雖然給國內經濟帶來了很多好處,但是,戰爭一發動,就不能停止,必須咬著牙打下去。而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日本人在侵略的地域內沒有發現石油資源,所以國內很多科學家都慢慢的開始支援西方的內陸無油論,所以才逼不得已,開始侵略東南亞的國家,而美國的軍事基地,自然就是需要拔掉的第一個障礙。

  • 3 # 風雲焦點說

    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訊息傳到德國,希特勒氣的發瘋,認為日本就是蠢豬,怎麼可以把美國也拖下水,美國一直對此戰爭持觀望態度,即便美國政府想參戰,但是美國國內反戰情緒很高,大家都不想趟這趟渾水,只想袖手旁觀。日本海軍軍部你認為不可以招惹美國,東條英機受軍國主義的影響,堅持要打美國,為何日本就同意了呢?

    第一,預判錯誤。

    東條英機認為英國不久即將向德國投降,而蘇聯也會被德軍征服,美國就會陷入完全孤立的狀態,結果當然是有利於軸心國,日本也可能會建成大東亞共榮圈。

    第二,要面子。

    當時日本海軍軍部所有的高層將領認為,在長期持久的戰爭中,日本是不可能戰勝美國的,日本海軍經年累月動用大量的軍備預算,經常自我炫耀,說什麼海上防衛是銅牆鐵壁,西部太平洋防守我們已經包下等大話,到臨了要開戰了,再說沒有把握,沒有自信的話,是無論如何也張不開口的,但是因為東條英機堅決主張,不能同意美國在中美外交談判中,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的提案,裕仁天皇顧及面子,不願意在陸軍面前示弱於是同意了東條應急的意見。

    日本也很怕美國會加入戰爭,所以想要在攻打東南亞之前搶先打擊美國,讓美國暫時無力加入戰爭,攪亂戰爭,由於日本培養軍國主義侵略分子,已有很長的時間,日本陸軍和海軍軍令部都有主戰的少壯派掌權,讓他們放下屠刀是沒有可能的,而且東條英機力排眾議,天皇對東條英機的讚賞和支援,日本最終決定對美國開戰。

  • 4 # 我是越關

    珍珠港事件,是二戰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戰使美國徹底放棄了“孤立主義”,參加二戰。希特勒聽到後大罵日本愚蠢。反法西斯國家聽到後歡欣鼓舞,甚至很多國家開始了坐等勝利。

    這樣看來,不僅僅是日本,全世界都知道美國是日本惹不起的巨獸。既然全世界都清楚的知道日本根本惹不起美國,那麼為什麼日本要去偷襲珍珠港呢?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日本資源已經接近枯竭

    日本偷襲珍珠港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二戰結束後,所有的資料都表明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為了爭奪資源。

    雖然日本在東亞地區已經侵略了廣大的領土,但是佔領區內根本沒有石油資源。日本的石油資源接近90%依靠從美國進口,然而美國在1940年的時候,美國對日本選擇了石油禁運。

    戰爭的消耗巨大,日本必須要爭奪石油資源,擺在日本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路是發動陸軍向北攻打蘇聯,但是這條路在諾門坎戰役時已經表明根本行不通,日本的陸軍對陣蘇聯的陸軍不堪一擊。

    那麼就只有走另一條路,那就是發動海軍向南奪取東南亞地帶。攻打這一地區就需要佔領美國控制的菲律賓。這也就意味著佔領東南亞就需要擊敗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正因為無法打敗美國,日本選擇了偷襲

    既然必須要石油,所以必要攻打美國,正面發動戰爭是日本無法承受的。

    所以,在山本五十六的策劃下,日本人決定偷襲太平洋艦隊重要的基地-珍珠港。這樣就可以達到讓美國無法支援菲律賓,從而佔領東南亞的局面。

    事實也證明,在偷襲珍珠港的時候,日本迅速出兵佔領了菲律賓,開始了全面進攻東南亞。

    日本人的自信,和錯誤的預判

    當時的日本海軍在確實有一定的實力。當時日本有信心在珍珠港內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

    這樣一來,日本人設想的最好結局就是迫使美國簽訂一份有利於日本的合約,最次也能讓美國兩年內無法維持太平洋的作戰行動。

    而且日本當時也認為德國能夠佔領英國,打敗蘇聯。這樣一來,就算是兩年後美國也不可能和日本德國同時抗衡。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殘酷的。不僅美國珍珠港內的重要設施沒有被徹底摧毀,而且航空母艦更是一個都沒有在珍珠港停靠。

    德國更是因為美國的參戰被美蘇英三國圍在一起徹底的打廢了。

    最終日本也因為自己的無知和狂妄而失敗。

  • 5 # 鄧衍強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很有野心的民族,為了掠奪更多的財富及資源,曾不惜犧牲一切代價的發動了戰爭,而這無情的炮火更是讓各國許多無辜的百姓喪失了性命。相比當時的中國來說,日本的軍事力量的確比較強大,但是相比美國來說,日本又是小巫見大巫了,可即使實力有所懸殊,但日本還為何偏偏要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 6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題主何以斷定日本海軍部明知自己打不過美國的?事實上在太平洋戰爭的初期階段日本方面一度相當自信滿滿,那麼日本這種自信從何而來呢?

    其實二戰前的美國還並不是一個軍事強國,儘管強勁的工業實力使美國具有遠超日本的戰爭潛力,但如果只看紙面上的實力對比會得出雙方實力相差無幾的結論:二戰開始時美國海軍有345艘各型別戰艦,總排水量143萬噸,其中有航母8艘;日本海軍則擁有236艘各型別戰艦,總排水量119萬噸,其中航母10艘。日本海軍的總排水量基本相當於美國海軍的80%,在航母數量上日本甚至還佔一定優勢。儘管單純從面上看日本海軍的實力也要弱於美國海軍,然而日本一直是一個具有賭徒心態的國家——不要忘了日本在近代史上的崛起過程中連續挑戰比自己強大的大清帝國、俄羅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並都取得了勝利,這更助長了日本的侵略氣焰。在這種賭徒心態的驅使下日本主觀上臆測:只要對美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實施偷襲就能使美國海軍失去作戰能力,日本就能重演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和日德戰爭的歷史。

    當然日本對美國的戰爭潛力也不是毫無瞭解。儘管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美海軍面上的對比似乎勢均力敵,由於日本以偷襲的方式搶佔先機,所以還一度佔有優勢,然而就雙方的戰爭潛力而言:日本完全無法同美國抗衡——到1944年美國的軍火產量已是德國的2.5倍、日本的6.7倍,德、日兩國的武器產量加起來還不到美國的零頭。雖然日本人不可能未卜先知地估計到美國在1944年的軍火產量,可他們在開戰前只要看看德克薩斯的產油量就不難得出美國和日本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的結論。可即使如此,日本仍執意偷襲珍珠港,這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其實是被美國逼的。

    事實上無論日本是否偷襲珍珠港都無法改變自己將被美軍蹂躪的結局:這時的美國正處於國力穩步上升的階段,其實早在二戰前甚至還在一戰前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就已躍升世界第一,只是這時美國僅就直接軍力而言還無法完全同英、法等老牌強國抗衡,但在支撐戰爭的工業生產能力上已是無人能敵。二戰使英、法、德、蘇、日等國深陷戰爭泥潭而無法自拔,這就使美國的實力凸顯出來——無論美國加入哪一方作戰都將極大改變雙方的實力對比。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其實自己也有心改變傳統的孤立政策,轉而開始謀求世界霸權。正在謀求世界霸權的美國自然無法容忍其他國家崛起成為某一方區域霸主,進而威脅自己在該地區的利益。日本恰恰在謀求成為東亞地區的霸主,這已威脅到美國在華利益以及東南亞的菲律賓等美國殖民地。美國無法容忍日本進一步擴張,因為這甚至會威脅到美國的國防安全。有鑑於此的美國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否則將對日本實施包括石油禁運在內的一系列制裁措施。

    這樣一來對日本而言:處境就相當尷尬了——如果答應美國的要求,意味著日本必須放棄已到手的諸多利益;如果拒絕美國的要求,那就必須面對美國的制裁。而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小國如果被美國製裁,那麼其原本就並不強的戰爭潛力將遭到進一步削弱,這對已深陷中國戰場無法自拔的日本而言顯然是不能承受的。況且在日本看來:美國在採取制裁行動後是否會進一步加大對日本的打擊力度呢?如果美國主動進攻日本,那麼以日本的國力是完全無法與之對抗的。既如此,不如索性對美國採取先發制人的打擊,從而爭取戰略主動權。

  • 7 # sfls12

    對美開戰對外擴張一方面是日本的國家利益需要又是大多數國民的選擇。在當時,日本國土貧瘠狹小想要繼續發展就需要一個重要的條件:殖民地。在那個時代弱肉強食武裝擴張幾乎是通行的國際法則,美國切斷日本的生命線想要逼迫日本做出選擇,是服從美國做個地區大國還是挑戰美國從此走上不歸路。從日後參與過日本戰前最高層御前會議的高官回憶錄來看,即便是東條英機對美宣戰都無法下決定,只能請示御前會議,當天皇做出決定(其實是模稜兩可的),東條英機為代表的軍方高層終於鬆了口氣,不用矛盾為難了。日本政府軍方當時最大的的顧慮就是旺盛的好戰的民意,忤逆了這股強大的力量即便是天皇都無力承受,所以最大的戰犯是日本絕大多數普通民眾。

  • 8 # 陳悅漫步海邊

    二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高層甚至政府高層,實際上普遍都承認日本的軍力不如美國,之所以會偷襲珍珠港,一是被形式逼迫出來的決策;二是想投機取巧。

    一、形勢所迫

    1937年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後,就引起英美等在遠東有著利益存在的強國的警惕,到了1940年日本加入了德國為首的德、意、日三國軍事同盟後,事實上等於已經和英、美撕破臉了。隨之美國、英國、荷蘭開始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對日本打擊最大的就是三國於1941年聯合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

    此後,日本面臨兩條路。要麼向英美低頭,要麼就得在石油危機發作之前設法突破這種封鎖,而後者,基本就意味著和英、美、荷開戰。

    當時日本大的戰略是奪取東南亞的石油產區,但是由此顯然會引起日本在太平洋地區最強勁的對手——美國的干預,如何既奪取石油,又抵禦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來襲,是當時日本海軍戰略謀劃的考慮重點。

    當時,日本海軍軍令部的謀略是先不管美國,首先集中力量配合陸軍搶佔東南亞的石油產區。在美國還沒來得及反應之前,把石油撈到手,而後騰出力量來對付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而日本聯合艦隊的謀略則與之相反,認為應該先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打得元氣大傷,而後從容地進行佔領東南亞石油產區的行動。

    二、投機取巧

    如上,當時日本的戰略是無論怎樣也會和美國發生戰爭,所不同的是先奪取石油、再和美國打,還是先把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力量打趴下,再去搞石油。

    眾所周知,最終日本大本營決策採取的是後一個戰略。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之所以要去首先偷襲珍珠港,山本五十六擔心,如果把海軍主力全部集中南向去奪取東南亞產油區,必然會招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進攻,而極有可能的是,日本海軍根本來不及騰出手來重新部署應對美國的進攻。

    為此,山本五十六以當時日美在太平洋地區的海軍力量對比進行判斷,認為日本在航空母艦數量等方面優於美國太平洋艦隊,如果發動出其不意的偷襲,極有可能一戰把美國太平洋艦隊打垮或殲滅,縱使美國國力強大,短時間內也很難再在太平洋地區恢復起一支對日本構成威脅的海上力量。從而,日本就可以從容地實施佔領東南亞產油區等戰略。因為當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是夏威夷的珍珠港,所以山本五十六的戰略被採納後,日本海軍孤注一擲砸向珍珠港。

    不過,山本五十六的這個戰略其實是一場投機取巧的豪賭,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和未可知性。即,一旦不能在珍珠港把太平洋艦隊打垮,很可能就會招來美國的強力反撲,後來的歷史正證明了這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巴有些後縮,填自體脂肪可以改善嗎?